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散卵)良卵率检验标准明确规定了良卵数或不良卵粒数平均值的计算方法,但其检验误差的允许值未做规定,因而无法评判检验结果的可靠性。以极差值估计检验误差,分析了影响成品卵良卵率检验误差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成品卵检查中良卵率的允许极差标准,以此作为衡量和控制蚕卵检验质量的指标,并通过对江苏省近几年成品卵检验的原始数据的统计分析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2.
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是蚕种品质检验的2项重要指标。为了提高检验效率,利用ImageJ图像处理软件建立检测家蚕一代杂交种良卵数、良卵率的新方法。分别利用这种图像处理方法和人工计数方法检测12个家蚕品种的蚕卵样本每克蚕卵的良卵数、总卵数,采用新方法检测获得的结果数据的相对误差均<1%。对2种方法获取的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数据进行t测验,其t值均小于t0.05(22)=2.074,说明2种检测方法获取的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利用2种检测方法对每克蚕卵良卵数、总卵数的检测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79、0.9982,2种检测方法获得的结果数据间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与人工计数检测方法相比,采用ImageJ图像处理技术的检测方法具有方便快捷的特点,可用于生产上家蚕一代杂交种的良卵数、良卵率检测。  相似文献   

3.
何东 《四川蚕业》2005,33(2):40-40,42
现行对桑蚕一代杂交种质量的评判是通过病蛾率、病卵率的检疫,来判定家蚕微粒子病带毒情况;通过蚕种成品检验,判定良卵数、良卵率、孵化率和杂交率是否达标。每一份检验报告所表达的蚕种质量信息,只是单一参数。可否对蚕种各项质量指标进行综合评比打分,计算出一个综合评判蚕种质量的量化指标,使制种批之间蚕种质量有可比性。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依据 1999- 2 0 0 3年监督抽查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质量的检验结果 ,分析良卵率和良卵数质量指标的测试成绩认为 :散卵种良卵率≥ 97%的指标比较合理 ,而平附种良卵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4 %~ 95 % ;良卵数 (粒 ) /盒 (张 )连续 5年合格率都在 5 0 %以下 ,说明这一指标不适合目前的生产情况 ,可考虑将这一指标改为规定下限 ,允许有不同的卵量。  相似文献   

5.
<正> 在蚕桑科研工作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点数蚕卵,如调查孵化率、一蛾产卵数、良卵数等。这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容易出差错的工作。 这里介绍的点卵自动计数器,只要用点卵笔触点每粒蚕卵或卵壳,计数器会自动显示已点计的蚕卵数,数据精确可靠。  相似文献   

6.
李掌林 《中国蚕业》2001,22(4):33-35
<桑蚕一代杂交种>(NY326-1997)检验标准明确规定成品卵的张种良卵粒数为25000粒(±500粒),各省对此也有规定,张种良卵粒数允许误差为±2%.多年来,对张种良卵粒数的允许误差为±2%的理论根据及实际工作中的可行性讨论不多,生产单位如何控制张种良卵粒数,确保良卵总量符合规定要求似未引起足够重视.有些种场在成品卵装量时离规定的25000(±500)粒要求差距甚远,有的甚至超过2000~3000粒.结合2001年春季的成品卵卵量检验工作对检验的数据作一粗浅分析,以认识和把握克卵粒误差与张种卵量误差间的相关关系,以探求张种良卵粒数符合规定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7.
连续5年对全国主产省(市、区)的蚕种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检,检验结果表明:我国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良好,蚕种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分析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及各指标的测试成绩后认为:散卵种良卵率≥97%、杂交率≥95%、病卵率<0.15%的指标比较合理,而平附种良卵率≥90%的指标偏低,可提高到94%~95%;实用孵化率≥90%的指标偏低,可提高到92%以上;良卵(粒)数指标可改为规定下限,如每盒蚕种不少于多少粒,允许有不同的卵量;蚕种外观包装的标签上还可添加注册商标、执行标准、良卵(粒)数,春用种须标明出库日期、夏秋用种还须标明浸酸日期等.  相似文献   

8.
连续 5年对全国主产省 (市、区 )的蚕种进行了质量监督抽检 ,检验结果表明 :我国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良好 ,蚕种质量逐年稳步上升。分析桑蚕一代杂交种总体质量及各指标的测试成绩后认为 :散卵种良卵率≥ 97%、杂交率≥ 95 %、病卵率 <0 15 %的指标比较合理 ,而平附种良卵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4 %~95 % ;实用孵化率≥ 90 %的指标偏低 ,可提高到 92 %以上 ;良卵 (粒 )数指标可改为规定下限 ,如每盒蚕种不少于多少粒 ,允许有不同的卵量 ;蚕种外观包装的标签上还可添加注册商标、执行标准、良卵 (粒 )数 ,春用种须标明出库日期、夏秋用种还须标明浸酸日期等。  相似文献   

9.
陶涛 《中国蚕业》2009,30(3):82-84
根据对雄蚕种繁育情况的调查总结,结合雄蚕品种的特点,参照常规蚕品种的质量标准,兼顾生产单位和用户的利益,研究制订了雄蚕种质量标准DB33/698—2008《雄蚕种》。其中雄蚕平衡致死系原种的检验检疫项目和合格指标为:良卵率≥88.O%、实用孵化率≥35.0%、纯度≥99.0%、微粒子病蛾率≤0.2%、盒装良卵量34000-4-500粒;雄蚕一代杂交种的检验检疫项目和合格指标为:良卵率≥97.0%、实用孵化率/〉49.0%、雄蚕率≥98.0%、微粒子病蛾率≤0.5%、盒装良卵量62000±1000粒。DB33/698—2008《雄蚕种》标准于2008年5月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并在浙江省省内应用。  相似文献   

10.
章韶光 《蚕桑通报》2003,34(4):54-56
蚕种良卵率是衡量蚕种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是蚕种装盒量的依据。良卵率的高低表明制种过程和冷库处理是否得当,同时从一个侧面也能反映出制种产量状况。我库通过多年来对冷浸种和浴消种的调查,发现良卵率和蚕种生产中环境因素,营养条件,从催青到制种全过程的技术处理,以及冷藏浸酸和浴消处理等诸多环节关系密切。不同年份、不同季节、良卵率的差异可以从毛种卵面和盐比的难易程度表现出来,如2002春期制种,气候异常,不良卵普遍比往年增多,给盐比选种带来很大难度,最低一批良卵率仅92.12%。不良卵以不受精卵、生种和再出卵为主,尚有部分红褐色…  相似文献   

11.
<正>我省目前蚕种质量以“四率”进行考核,即“良卵率、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这是蚕种质量检验考核的一大进步.孵化率、杂交彻底率、微粒子毒率都可以通过直接检验比较公正地反映蚕种内在质量,而良卵率指标在蚕种生产后期处理中易受人为因素的干扰,不能准确地反映蚕种的内在质量.在实际考核中,考核结果也没有与蚕种结算价格挂钩.我们在生产中发现冷浸种不良卵的淘汰率和越年种不良卵的再发生率与蚕种质量有很大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春制春用蚕种的良卵率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采用不良桑叶饲养诱导,通过单蛾育定向选择,并以自交继代的方法,对家蚕品种854B的良卵率性状进行遗传改良,期望从品种遗传改良的角度探索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技术。新建立的家蚕品种854B的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其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为1.98%,较同一品种的对照品系854B湘系的春制春用蚕种的不良卵率显著降低(P<0.05)。高良卵率品系854B40系的繁育成绩中,全茧量与茧层量较854B凉山、854B湘系显著下降,分别为1.560 g和0.376 g,但死笼率、虫蛹率、茧层率与对照品系间差异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在不良环境因素诱导下对品种的良卵率性状进行定向选择,可以达到稳定提高春制春用蚕种良卵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家蚕种病卵率检疫方法的可靠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近年来病蛾率与病卵率检验结果两者关系的分析,初步得出病蛾率检疫结果与病卵率检疫结果未必完全相关[1],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两者未必完全相关是否与目前的病卵率检验技术“不过关”有关,即目前的病卵率检验方法是否可信。我们对大量的病卵率检验方法可靠性的试验结果表明:现行的病卵率检疫技术及方法是基本可行的,影响和制约家蚕成品卵微粒子孢子(简称N.b)检出率的因素,主要由供检样液中所带N.b量的多少决定;我们围绕N.b密度、集团大小、是否离心以及观察视野多少等几个方面情况进行了检测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19年1月至3月,广西蚕种质量检验检疫站(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组织工作人员赴宾阳、贵港、兴业、合浦、灵山、宜州、河池、环江以及南宁等地蚕种冷库,对2018年秋制春用原种及一代杂交种进行成品卵质量检查,主要检查蚕种孵化率、良卵率、良卵数、病卵率、产卵面积以及外观包装等,在母蛾镜检的基础上对成品卵进行质量调查,给全区蚕种质量上了“双保险”。  相似文献   

15.
梁昌林 《广西蚕业》2008,45(1):45-48
影响桑蚕种质量的因素较多,但就普通种而言,直接影响丝茧育饲养成绩的主要是病毒率、杂交率、实用孵化率、良卵率、卵量及产附等。特别是做好准确检疫、防控微粒子病的胚种传染尤为重要。同时提高杂交率、实用孵化率和良卵率是农村丝茧育稳产高产的保证。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2002~2006年江苏省春用原种孵化率检验数据,从影响原种收蚁量的良卵数和孵化率参数值入手,结合20多年原种孵化率检验(调查)和配发工作的实践,认为原种国家标准设定的实用孵化率值由≥92%拟调整为≥90%为宜。  相似文献   

17.
"桂蚕N2"原原种制种中分别交配4 h、5 h、6 h和7 h,调查中系原原种和日系原原种制种的有效卵圈率、产卵率和良卵率。结果表明:延长交配时间能增加有效卵圈数、产卵数、良卵数率,也能提高有效卵圈率和产卵率,但仅NJZ×NJ7交配4 h的产卵率与交配7 h的产卵率的差异达显著水平;4~7 h范围内不同交配时间的良卵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浦月霞 《广西蚕业》2001,38(1):11-14
通过对四个品种四组不同成熟度母蛾交配所产卵的良卵率和孵化率的调查,发现母蛾不同成熟度交配,蚕卵的良卵率和孵化率均无显差异,但随着母蛾成熟度的提高,良卵率和孵化率趋向稳定。  相似文献   

19.
根据《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JJF1059-1999)[1]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桑蚕一代杂交种成品卵散卵检验工作,尝试克卵粒数检验值不确定度的评定。克卵粒数检验值的不确定度,主要是由散卵的非均匀性以及点数、称量等因素引起和合成的。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我县采用重庆西里、北碚两场蚕种。为了确保蚕种质量,选用优良蚕种,特进行蚕种质量跟踪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1调查内容1.1蚕种质量调查单盒卵量、克卵良卵数、克卵不良卵粒、单盒良卵数、不良卵率、最大二日实用孵化率、克蚁头数、四日绝食生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