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绿叶蝉的发生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又名小绿浮尘子,属同翅目、叶蝉科,是漳州地区茶树的一种主要害虫。以成、若虫刺吸嫩梢芽叶中的汁液,受害梢叶的叶缘变黄,叶脉变红,叶尖、叶缘红褐焦枯,叶片卷曲、粗老,最后脱落。根据调查,在该虫受害茶区的产量损失,夏秋茶一般达20%左右,严重则达6O%以上。为此我们从1985年开始对小绿叶蝉的发生进行调查与测报,并初步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区环境的有效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2.
假眼小绿叶蝉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 Gothe), 属同翅目 (Homoptera)叶蝉科(Cicadellidae),是我国头号茶树害虫,以成、若虫刺吸茶梢汁液。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尖叶缘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陈宗懋(1997)认为假眼小绿叶蝉源于林木上的一种非适生性害虫,当茶树向山区、半山区发展时,该虫侵入茶园。由于叶蝉类以吮吸植物汁液为生,嫩梢密集,柔嫩多汁,假眼小绿叶蝉逐渐成为茶园中一个优势种。朱俊庆等  相似文献   

3.
汪荣照  詹武 《中国茶叶》2001,23(6):10-11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Empoasca)vitis(Gothe)]是江西各茶区主要的茶树害虫.由于该虫全年发生代数多,成虫又有陆续孕卵、产卵的习性,加之越冬代成虫产卵期长,因此世代重叠现象非常严重.研究假眼小绿叶蝉的种群消长规律,对开展此虫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具有参考和指导作用.江西省婺源茶校经过20年的研究,已掌握了该虫的消长规律,现整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茶树害虫假眼小绿叶蝉无公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强 《中国茶叶》2008,30(8):25-25
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是我国茶区分布最广、为害最重的一种茶树害虫。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吸取茶树汁液为害,干扰茶树营养物质的正常输送,导致茶树芽叶失水、生长迟缓、焦边、焦叶,造成茶叶减产。全年以夏秋茶受害最重,一般受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可使夏秋茶减产10%~15%,为害严重年份减产可高达50%以上。此外,假眼小绿叶蝉为害后的芽叶,在加工过程中易断碎,易产生烟焦味,对茶叶品质亦有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nkii Matsuda)是苏州茶区的一种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叶汁液为害,受害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苏州有茶园面积3.65万亩,茶叶总产量350 t,总产值2.9亿多元,是苏州农业的名片产业。近年来,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呈现虫量大、世代多、范围广、危害重等特点,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本试验选用4种新型药剂和2种当前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常规农药进行田间药效试验,以便生产上轮换  相似文献   

6.
茶小绿叶蝉优势种的归属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通过观察浙江、福建、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东、海南等省茶园的茶小绿叶蝉标本 ,得出结论 :这些茶区的茶小绿叶蝉优势种均为假眼小绿叶蝉 ,归属小绿叶蝉属Empoasca ,学名为Empoasca (Empoasca)vitis (G the)。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马山生态茶园害虫种类以及发生程度、危害程度的调查,发现有害虫11种,其中咖啡小爪螨(Oligonychus coffeae Nietner)秋季发生严重,而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ethe)春夏时期发生严重。结合马山生态茶园发生的情况,采用综合防治茶叶害虫的措施,并对主要害虫茶红蜘蛛和假眼小绿叶蝉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建议,为进一步利用和保护丰顺马山生态有机茶提供科学的依据,同时也保证了茶叶的产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是全国茶树主要害虫,该虫在山东茶区发生比较严重,其发生规律在南方诸产茶省已有较详细的研究报道,山东尚无人研究,只是盲目地按照南方的防治时期进行用药,结果造成无虫时用药,或为害较重的被动局面。为了摸清该虫在山东的发生规律,有的放矢地  相似文献   

9.
<正>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是杭州地区茶叶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害虫,以成虫、若虫刺吸茶树嫩梢、嫩叶汁液为害,受害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及品质。为有效控制小贯小绿叶蝉为害,大力推广绿色防控,筛选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本试验选择30%唑虫酰胺悬浮剂、10%氟啶虫酰胺水分散粒剂等4种不同类型的杀虫剂,通过田间药效试验评价其对小贯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效,为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10.
研究比较了植保无人机与背负式喷雾器喷施虫螨腈(Chlorfenapyr)防治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 Matsuda)的田间防效、农药残留动态和作业效率。结果表明,植保无人机和背负式喷雾器在施药后7d的防效分别为73.3%和84.5%,两者防效相当;两种喷施方式下虫螨腈在鲜叶中消解动态无差异,半衰期分别为3.9 d和4.2 d;植保无人机的作业效率是背负式喷雾器的14.1倍。植保无人机喷施虫螨腈防治小绿叶蝉防效良好,且安全省力。  相似文献   

11.
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叫蝉[Empoasca flavescens(Fabricius)]是我国各茶区常见害虫。据报道,在小绿叶蝉受害区,一般年景夏秋茶产量损失率达10%以上,重则可达50%以上。为了在大面积防治中合理地使用农药,充分发挥化学农药的经济效果,我们于1980年开始进行了小绿叶蝉防治指标的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助剂烷基多糖苷(APG0810)在不同施药方法下对虫螨腈的减量增效作用,本研究进行了虫螨腈混用APG0810茶园小区喷雾法与泡沫法用药防治茶小绿叶蝉室内测定试验。结果表明,10%虫螨腈悬浮剂2 500倍液(推荐剂量的67%)添加0.1%APG0810,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3 d、7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83.06%、100.00%、100.00%;10%虫螨腈悬浮剂3 600倍液(推荐剂量的50%)添加0.1%APG0810,喷雾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3 d、7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57.52%、86.08%、86.08%;10%虫螨腈悬浮剂2 500倍液与3 600倍液添加0.1%APG0810后,采用泡沫法施药防治茶小绿叶蝉,药后1 d药效即达91.58%、82.96%。因此,添加0.1%APG0810防治茶小绿叶蝉可减少虫螨腈悬浮剂33%~50%的用量,而泡沫法施药能极显著提高低剂量虫螨腈的速效性,从而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效果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眼小绿叶蝉Empocascavitis(Cothe)是我省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发生普遍,危害严重。该虫主要以成虫、若虫刺吸危害幼嫩芽叶,受害芽叶失水萎缩、枯焦,严重影响茶叶的产量与品质。近年来,天王星等农药的使用虽然取得明显效果,但在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同时,杀伤了蜘蛛等重要茶虫天敌,而且长期使用也使该虫产生抗药性。为了有效地控制假眼小绿叶蝉的为害和保护害虫灭敌,笔者于1997年进行了莫比朗等农药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药效试验及其对斜纹猫蛛的毒力测定,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供试农药种类及来源35%赛丹乳油(…  相似文献   

14.
茶园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绿叶蝉在茶园有很多种类,其中主要是假眼小绿叶蝉与茶小绿叶蝉。两者形态特征大同小异,发生规律与生活习性基本相同,均属同翅目叶蝉。但全国各地主要发生的是假眼小绿叶蝉。小绿叶蝉以成、若虫刺吸茶树嫩梢芽叶汁液为害。受害芽叶叶缘泛黄,叶脉变红,进而叶缘叶尖萎缩焦枯,生长停滞,芽叶脱落,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现将茶园的小绿叶蝉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假眼茶小绿叶蝉(Empoasca flavescens Fabricius)为茶树主要害虫之一,以成、若虫为害茶树新梢,受害后芽叶生长停滞,发芽减少、质地变脆,甚至桔焦。由于茶园长期使用菊酯类和有机磷类化学农药防治,使得假眼茶小绿叶蝉产生了较强的抗药性。为此,进行了此项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在茶树害虫中,茶小绿叶蝉发生的普遍性和为害程度均居首位。茶小绿叶蝉以成、若虫集中为害茶树嫩梢,受害茶树芽叶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色焦枯,芽消生长缓慢或停止,新芽减少,甚至不发芽。危害严重时常使夏、秋茶严重减产。宁德地区,由于个绿叶蝉为害,造成产量损失10-25%。每年用于防治的费用占茶树防治费用的一半左右。过去习惯采用乐果、敌敌堤防治,近几年来尽管浓度提高3-5倍,但防效仍不高,为了寻找一种可以代替乐果、改敌畏的农药,我们于1989年至1992年引起一批新农药于宁德地区农科所茶园进行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一…  相似文献   

17.
肖强 《中国茶叶》2001,23(2):28-29
三、有机茶园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1.假眼小绿叶蝉 (1)识别特征.该虫属不完全变态昆虫,一生只经过卵、若虫和成虫3个阶段.成虫体长3~4mm,全身黄绿至绿色;卵长约0.8mm,香蕉形;若虫除翅尚未形成外,体形、体色与成虫相似.该虫以成虫和若虫刺吸茶树嫩梢汁液危害,被害芽梢生长受阻,新芽不发,危害严重时幼嫩芽叶呈枯焦状,无茶可采,全年以夏茶受害最重.成虫多栖息于茶丛叶层中,无趋光性,卵产于嫩梢组织中;若虫畏光,常栖息在嫩叶背面.  相似文献   

18.
<正>茶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Gothe)是福建省茶区首要害虫,以成、若虫刺吸茶梢汁液为害,受害的芽叶叶脉、叶缘变暗红色,形成"焦头、焦边",造成减产,严重影响茶叶产量和品质。常年发生面积480万亩次。目前生产中仍多采用吡虫啉、联苯菊酯等化学农药,导致假眼小绿叶蝉产生不同程度的抗药性。黎芦碱和苦参碱为植物源农药,具有无公害、广谱、不易产生抗药性等特点,适用于无公害茶叶产业发展的方向性产品。为探讨0.5%黎芦碱和1.5%苦参碱两种植物源农药对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为茶树害虫绿色  相似文献   

19.
防治茶小绿叶蝉的药剂筛选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5种杀虫剂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烟碱防治茶小绿叶蝉的田间药剂筛选试验,结果表明:氟氯氰菊酯、联苯菊酯、硫丹、啶虫脒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较好,处理防效均在97%以上;而烟碱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相对较差,处理防效为87.10%。综合各药剂的持效性、毒性和防治效果的特点,防治茶小绿叶蝉较理想的药剂为联苯菊酯、烟碱或啶虫咪。  相似文献   

20.
茶小绿叶蝉是广西茶区主要害虫,一般产量损失20%~30%,严重时甚至无收。我场自1988年以来,对该虫推广了加强肥培管理、及时按标准采摘嫩茶和按指标及时喷药的综合防治措施。为此,现将本项试验初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