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温度对樟巢螟实验种群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对樟巢螟(Orthaga achatina Butler)生长发育及存活的影响,果表明,巢螟卵的发育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22 ℃的8.481 d缩至34 ℃的5.035 d,孵化率在31 ℃最高,99.67%;幼虫各龄期的发育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有不同变化,在28 ℃或31 ℃时为最短历期;蛹的历期随着温度升高而缩短,34 ℃时最短,11.143 d.在同一温度下,~2龄幼虫死亡率最高,次为5龄幼虫;不同温度同一龄期条件下,4 ℃死亡率最高,8 ℃死亡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为确定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佳温度,设置19、22、25、28℃4个温度,观察各温度条件下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过程,记录不同温度下胚胎和幼体阶段的成活率、发育速率、生物学零度和有效积温。结果显示:温度对克氏原螯虾胚胎孵化率、孵化时间及幼体发育速率和成活率均有显著影响,在试验温度(19~28℃)范围内,胚胎发育进程随温度升高而加快,19℃和28℃条件下胚胎孵化时间分别为(622.67±6.02) h和(349.67±4.63) h;胚胎孵化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在22℃时孵化率最高,为91.03%±2.97%,28℃时孵化率最低,仅为40.53%±4.97%;幼体发育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缩短,19℃和28℃条件下幼体阶段发育所需时间分别为(304.00±10.73) h和(194.00±9.03) h;幼体成活率随温度升高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水温22℃时,成活率最高(94.37%±1.60%),水温28℃时,成活率最低(82.67%±1.51%)。采用Sanderson-Pearis公式,计算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生物学零度分别为7.32、3.29℃。根据所建立的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依赖性发育模型推算出,克氏原螯虾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2.06和22.78℃。综合各项指标,建议克氏原螯虾人工繁育过程中胚胎和幼体发育的温度范围设置为22~25℃。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温度对黄斑长翅卷叶蛾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测定了5个恒温(19、22、25、28和31℃)条件下黄斑长翅卷叶蛾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卵孵化率、存活率、产卵量、成虫寿命等指标,计算出各个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结果表明:在19~31℃范围内,各虫态发育历期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缩短。卵、幼虫、蛹、产卵前期和全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9.58±0.55)、(10.24±0.85)、(15.82±1.22)、(10.25±1.24)和(10.65±0.85)℃,有效积温分别为163.35、455.68、186.54、15.55和821.12 d·℃。在22、25和28℃下,该虫的产卵量、卵孵化率以及幼虫和蛹存活率明显高于其它温度,成虫寿命和产卵期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总体上,22~28℃是该虫较为理想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温度范围,研究结果为开展黄斑长翅卷叶蛾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控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桔小实蝇发育、存活和繁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在恒温7℃,10℃,14℃,18℃,22℃,26℃,29℃,32℃和35℃,对桔小实蝇在人工饲料上的发育和繁殖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7~32℃范围内桔小实蝇未成熟期各虫态的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卵的孵化率在26℃下最高;26℃下幼虫存活率最高,低温7℃、10℃以及14℃和高温35℃对卵、蛹的存活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4℃蛹的死亡率达,与温度呈直线负相关;26℃繁殖率最高单雌产卵达682.2±23.62粒。  相似文献   

5.
温度对棉蚜发育与繁殖力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对湿度为50;±10;,光周期L∶D=14∶10的人工气候室内,研究不同温度 (26、28、30、32、34和36℃)棉蚜的发育速率、死亡率和繁殖力.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棉蚜的死亡率增加,繁殖率降低,寿命缩短;若蚜期从26℃的5.9 d下降到34℃的4.4 d,36℃时若蚜4d后若蚜的死亡率达99;,不能完成发育.在26、28、30、32和34℃时,若蚜的死亡率分别为17.5;、25.0;、25.5;、22.6;和22.0;.在28℃时,棉蚜特定年龄繁殖率(mx)和净生殖率(R0)均达到最大,分别为14.0与53.0.在5个温度条件下,棉蚜内禀增长率(rm,d-1)分别为0.304、0.398、0.385、0.245和0.124.通过模型拟合计算得出:棉蚜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9.0℃,致死温度为35.5℃.棉蚜繁殖的最适温度为28.8℃;当温度上升到34.9℃时棉蚜不能够继续繁殖.伏蚜在28~30℃繁殖能力强,对棉花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6.
温度对红螯螯虾抱卵率和孵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进  温海深 《现代农业科学》2009,(4):193-194,196
侧重研究了温度对亲虾抱卵率和孵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30℃范围内,随温度升高,红螯螯虾的抱卵率有明显增高;在22~32℃温度范围内,进行红螯螯虾孵化时,尽量提高水温,但要经常换新水,并保证充足的溶氧。  相似文献   

7.
温度和盐度对斜带石斑鱼幼鱼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水温及盐度渐变和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生长和存活情况.结果表明:1)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15—32℃的海水中均能存活和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温度为14—32℃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2.5%以上,其中17~29℃的存活率为100%;在渐变条件下,温度为12—32℃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80%-95%.2)斜带石斑鱼幼鱼的盐度适宜范围是9~39.在突变条件下,斜带石斑鱼幼鱼在盐度为4—39范围内48h的存活率均在95%以上,盐度为0时不能存活;在渐变条件下,盐度为4~39范围内幼鱼存活率可达91%-1130%,其中盐度为14-39范围内幼鱼的存活率均在98%以上.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在寒冷季节饮水温度对崂山奶山羊产奶量及主要乳成分的影响,给奶山羊饮用16、22、28℃的温水,以自然水温为对照,结果发现:奶山羊的饮水量和产奶量随水温升高而增加,从低到高其产奶量比CK组产奶量分别显著提高16.2%、18.4%、23.1%(P<0.05);随饮水温度升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整体呈现递减趋势,但22℃组高于16℃组和28℃组,建议在冬季寒冷季节给奶山羊饮用22℃温水为宜,既能保证产奶量又对乳品质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温度对驼背鲈Cromilepts altivelis幼鱼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的影响,试验设置低温组(24℃±1 ℃)、常温组(28 ℃±1℃)和高温组(32℃±1℃),每组设3个平行,每个平行放体质量为(21.38±1.27)g的驼背鲈幼鱼30尾,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试验结束后分析其生长、耗氧和热耐受性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驼背鲈幼鱼在水温为24~32 ℃时均能较好生长,水温28 ℃时其生长性能最佳,体质量增长率达(55.81±8.15)%,显著高于24、32℃组(P<0.05);驼背鲈幼鱼耗氧率和窒息点随水温的升高而升高,在24、28、32℃时耗氧率分别为(0.20±0.01)、(0.23±0.02)、(0.28士0.02)mg/(g?h),窒息点分别为(1.55士0.04)、(1.81±0.06)、(2.18±0.12)mg/L;温度系数(Q10)分析发现,试验鱼对高温区间(28~32℃)温度变化的敏感性高于低温区间(24~28 ℃);驼背鲈幼鱼的临界耐受温度随养殖温度升高而升高,24~32℃下的临界高温(θC,h)和临界低温(θC,1)分别为37.12~41.05℃和12.70~17.76 ℃,正常生长水温下驼背鲈对升温的敏感性弱于降温;32 ℃组幼鱼肝脏和鳃组织HSP70蛋白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背鲈幼鱼耗氧率、窒息点随温度升高而升高,高温32 ℃对其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在适宜水温28℃时其存活率和生长速度最佳.  相似文献   

10.
在16~32℃范围内的7个温度下测定了温度对北京油葫芦生长发育的影响.温度与北京油葫芦各发育阶段均成直线相关.卵和若虫发育起点温度分别13.86℃、12.96℃,有效积温常数分别为199.9d·℃、789.9 d·℃.成虫的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产卵量在24~28℃条件下最高,平均可达1400粒/雌.同时在卵孵化过程中,低温能帮助解除滞育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取较优的种子干燥工艺,并在确保种子活力的前提下提高干燥速率,以黄豆种子为例,将超声波与热泵联合,探究不同干燥温度(28、32、36、40℃)及不同超声波功率(0、50、100、150、200 W)对种子干燥动力学特性、理化特性和发芽特性的影响。理化特性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以及丙二醛(MDA)的含量,发芽特性包括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和发芽指数。结果表明:提高干燥温度和增大超声波功率都可以加快种子干燥速率,显著缩短干燥时间(P0.05),并且将有效水分扩散系数Deff从3.035×10-11 m2/s提高至11.394×10-11 m2/s;而SOD的活性随干燥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超声波功率的提高先增大后降低,POD与CAT的活性都是随温度和超声功率的提高先增大后减少;SOD、POD和CAT活性最大值对应的干燥条件分别为28℃+100W、36℃+100W和36℃+150W;有毒物质MDA的含量随温度的升高会显著增加(P0.05),而在较高的温度下应用超声波能够显著降低其含量;种子的发芽能力随温度的升高会逐渐降低,而随超声波功率的增大先提高后降低,并且其发芽指标参数最优值所对应的干燥条件为28℃+100W。  相似文献   

12.
温度和光照对香蕉组培苗增殖和生根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巴西"香蕉为材料,采用5×5希腊-拉丁方设计,研究了不同温度(16、19、22、25、28℃)和光照(1000、1500、3000、5000、8000 lx)对香蕉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香蕉组培苗增殖和生根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光照对香蕉组培苗增殖和生根均无显著影响。温度在16~28℃之间,倍增率和生根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尤以25~28℃最适宜。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在16℃、20℃、25℃、28℃和30℃5种温度下的实验观察,多刺裸腹水蚤的发育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从28℃到30℃则没有变化。生殖量和总生殖量均以25℃时最高,一生生殖次数在28℃时最多,寿命则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种群内禀增长能力(γm)、瞬时出生率(b)和瞬时死亡率(d)均以28℃时最大,净增殖率(R0)以25℃时最高。根据实验结果,对照作者1965年的材料,可以肯定这种水蚤是枝角类中繁殖力最强的种类之一,其适温范围约在17~30℃之间,最适温度为25~28℃。  相似文献   

14.
选用实验室内人工控制交尾的脊尾白虾,研究了不同温度对脊尾白虾胚胎发育及幼体变态、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盐度为31的条件下,脊尾白虾胚胎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2.18℃,有效积温为3828.27℃·h.在15.3-28.1℃范围内,胚胎发育时间随着温度升高而呈双曲线性缩短,而胚胎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呈直线性加快,但当温度超过30℃时,胚胎无法正常完成发育.脊尾白虾幼体变态发育速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18、20、22、24、26、28℃各实验组开始出现仔虾的时间依次为17、14、11、9、8和8d,各组90%以上幼体变态为仔虾的时间依次为21、18、15、14、11和11d.各实验组在幼体变态过程中存活率都呈明显的阶梯式下降趋势,且28℃组的存活率下降最快,但当存活幼体全部变为仔虾时,各实验组间的存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18℃组仔虾干质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P<0.05),28℃组仔虾干质量最低,但与20、22、24、26℃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在脊尾白虾育苗中,幼体孵化温度不应低于12℃,最高不超过28℃为宜;幼体培育温度,建议控制在22-26℃为最佳.  相似文献   

15.
环境温度对肉用仔鸡某些血液生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0只28日龄肉用仔鸡随机分为5组,分别在12℃、18℃、23℃、28℃和32℃处理4周。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性别对肉用仔鸡血清尿酸和总蛋白水平有显著影响(P<0.05),23~28℃最低,高于28℃或低于23℃组依次升高,12℃组血清尿酸显著高于23℃和28℃组(P<0.05),12℃组的血清总蛋白极显著地高于其他各温度处理组(P<0.01)。血清总蛋白和尿酸均与氮的总利用率呈显著负相关(r=-0.63和-0.50)。母鸡血清尿酸和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公鸡(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以23℃组最低,极显著地低于32℃组(P<0.01),偏离23℃依次升高。球蛋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P<0.01)。血糖水平以23℃和28℃最高,分别为223.6和221.7mg/100ml,偏离此温度均显著降低。温度和性别对血清总脂无显著影响,其含量为401~443mg/100ml。  相似文献   

16.
在不同温度下测定青虾(又名日本沼虾)Macrobrachium nipponense(De Haan) 幼体的耗氧率和呼吸系数,在24℃~32 ℃温度下耗氧率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高,其湿重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y=-4.5385 0.3888xy:湿重的耗氧率mm~3·mg~(-1)·h~(-1)x:水温(℃)其干重耗氧率的回归方程为:y=-13.2200 1.1875xy:干重的耗氧率mm~3·mg~(-1)·h~(-l)x:水温(℃)在24℃、28℃和32℃温度下,青虾幼体的呼吸系数分别为0.71、0.76、0. 70。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明温度对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为辣木瑙螟的预测预报和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光周期L∶D=14h∶10h、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设置24、26、28、30和32℃5个温度梯度,测定不同温度下辣木瑙螟卵的孵化率、幼虫及蛹的死亡率和发育历期;待成虫羽化后,测定不同温度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并计算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及实验室种群的生殖力生命表参数。【结果】在24~32℃内,随着温度的升高,除1、2和3龄幼虫外,辣木瑙螟其他幼虫虫态和蛹的死亡率均先降低后升高;24℃时各虫态的累积死亡率最高。在24~30℃内,随着温度的升高,各龄期幼虫、蛹的发育历期及成虫寿命均逐渐缩短,32℃时从卵发育到成虫仅需14.58d,而在24℃下为28.75d。单雌产卵量在30℃时最大,为412.85粒,32℃时最低,仅27.33粒。卵、幼虫和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6.75、16.95和16.33℃,有效积温分别为27.83、131.00和94.16d·℃。在24~30℃内,周限增长率均大于1,种群数量以几何级数增长。【结论】温度对辣木瑙螟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具有明显影响,28~30℃是辣木瑙螟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温区。根据辣木瑙螟危害地区的平均温度,结合其发育历期等,可对辣木瑙螟进行预测预报,为辣木瑙螟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阿维菌素对小菜蛾的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测定了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胃毒毒力,对卵的触杀毒力,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的影响,以及温度对阿维菌素毒列车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小菜蛾种群对阿维菌素极为敏感,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有较大的影响,在15-32℃温度范围内,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对成虫寿命及产卵量无明显的影响;温度对阿维菌素的毒力有较大的影响,在15-32℃温度范围内,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从15℃上升有较大的影响,在15-32℃温度范围内,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温度从15℃上升到32℃,阿维菌素对小菜蛾幼虫的毒力增加了32倍。  相似文献   

19.
夏枯草种子发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夏枯草种子最适发芽条件。[方法]夏枯草种子发芽试验中,温度设5个处理(171、9、212、3、25℃),浸种时间设7个处理(04、、81、22、43、6和48 h),光照设2个处理(光照、黑暗)探讨温度、浸种时间、光照对夏枯草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温度对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在17~2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夏枯草种子的发芽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发芽势在21℃下达最高值,为39%。浸种时间对夏枯草种子发芽有显著影响,在0~12 h范围内,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发芽势逐渐升高;在24~48h范围内,随着浸种时间的延长,发芽势逐渐下降,光照有利于夏枯草种子发芽。[结论]夏枯草种子的最适发芽温度为21℃,夏枯草种子的最佳浸种时间为12 h。  相似文献   

20.
温度对大白菜结球初期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白菜结球初期叶片光合最适温度为25℃。低温下光合速率(Pn)和表现量子效率(AQY)随叶温升高而增加,超过25℃则随叶温升高而降低。无论温度高低,大白菜叶片的Pn在一定范围内随光强和CO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但20~30℃条件下Pn上升幅度较大。大白菜叶片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随叶温升高而增加,光饱和点在15~25℃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超过25℃则随温度升高而下降。CO2补偿点和饱和点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高温条件下增加幅度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