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金针菇富硒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金针菇为富硒栽体,通过大量的栽培试验,对金针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的富硒、耐硒及其生长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金针菇的生长与硒的浓度有关。当培养基中硒的浓度低于200 mg/L时,金针菇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均可以生长,其菌丝体和子实体均为白色,与对照组相同。当培养基合硒浓度为0.01-1.0 mg/L时,其生长速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长势好于对照组,当硒浓度小于40 mg/L时,其出菇整齐,与对照组生长状况接近;当硒浓度高于40 mg/L时,金针菇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硒浓度高于200 mg/L时,不适于富硒金针菇的培养。同时硒浓度的改变对其干鲜比值基本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CO_2浓度对西瓜枯萎病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PDA培养基,研究了不同CO2浓度对西瓜枯萎病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CO2浓度范围内,随着CO2浓度的增加,4种菌株的菌丝日生长量和孢子萌发率均有相应的变化,浓度越高抑制效果越明显。与对照相比,Sh和H01、H02分别在1600、2000mg/L时菌丝生长受到显著抑制;H03对CO2不敏感,在整个测量过程中菌丝抑制无显著变化;4种菌株菌丝日生长量分别减少:H01,0.02~0.10cm;H02,0.02~0.12cm;H03,0.01~0.08cm;Sh,0.01~0.25cm。Sh、H01、H02、H03孢子萌发率分别在1400、1600、1800、2000mg/L时开始受到显著抑制;孢子萌发率分别降低:H01,4.3%~9.8%;H02,2.7%~5.6%;H03,2.0%~3.7%;Sh,2.2%~11.9%。  相似文献   

3.
采用PDA平板和PDB液体摇瓶培养方法,比较了铁、锌和钙离子在香菇(Lentinula edodes)、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和刺芹侧耳(Pleurotus eryngii)菌丝体中的富集及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铁、锌和钙离子可以在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中富集。实验范围内,铁离子促进香菇和金针菇生长的浓度均为5.6~28.0 mg/kg,当浓度超过279.3、279.3、28.0 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锌离子促进香菇生长的浓度为3.3~6.0mg/kg,当浓度超过653.8、327.0、327.0mg/kg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菌丝生长。钙离子浓度超过1721.7、8608.5、8608.5mg/L时抑制香菇、金针菇和刺芹侧耳生长。  相似文献   

4.
梁魁景  祝铁钢 《蔬菜》2011,(11):58-59
在25℃培养箱条件下,通过测定大葱紫斑病原菌的孢子萌发率和病原菌丝生长抑制率,研究了虎刺梅提取物对大葱紫斑病原菌的抑菌活性。试验结果显示,虎刺梅提取物浓度为100mg/mL、50mg/mL时,大葱紫斑病原孢子萌发率低于50%,菌丝生长抑制率大于60%。表明虎刺梅提取物对大葱紫斑病原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辐金一号”的特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诱变育种是培育金针菇新品种的有效方法之一。我们用1500戈瑞的γ射线处理经过驯化的野生金针菇F_(126)的双核菌丝,选育出辐金1号品种。现将该品种的特性介绍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 (一)供试材料 辐金1号,F_(126),C_(17),杂交19,三明1号。 (二)菌丝生长特性测定 用直径7mm的接种器取辐金1号双核菌丝转接于PDA平皿上,置于不同温度及光照条件下培养7天,记载菌丝生长速度。以1NHCl和NaOH将PDA培养基的酸碱度调到不同的pH值,接上菌丝,置于20℃培养6天,观察生长速度。每个处理重复3次。不同品种菌丝拮抗试验在PDA平  相似文献   

6.
富硒平菇菌种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9种平菇菌种培养因子和加硒培养的研究,结果表明:9种不同的平菇菌种在含硒量为6mg/L的PDA中均能正常生长,平菇菌种P13生长速度和状况最好。正交试验结果表明,菌种P13在pH值为7、硒浓度为7,5mg/L、PDA液体培养基中菌丝富硒量达371,1μg/g。  相似文献   

7.
李端  殷红  彭辉  刘芸 《食用菌》2005,27(5):9-10
在合成培养基中加入不同量硫胺素(VB1),观察其对凤尾菇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凤尾菇菌丝生长的硫胺素浓度范围为0.1~10mg/L;适宜其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硫胺索浓度为1.0mg/L。  相似文献   

8.
以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子实体、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为材料,采用荧光染色法对子实体的囊状体、担子、担孢子,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粉孢子进行镜检、观察细胞核。结果为子实体中囊状体无细胞核,只有担子和担孢子内有细胞核,细胞核分裂不同步;细胞核变化过程为:由双核经历核融合,形成单核,经过二次减数分裂和一次有丝分裂后形成8个核,以2个为一组进入担孢子,形成双核担孢子,最后留下无核的担子。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的菌丝)细胞核不定,为1~5个核,次生菌丝(初生菌丝细胞质融合形成的双核菌丝)细胞核为2个,初生菌丝和次生菌丝形成的粉孢子均为1~2个核,以单核为主。  相似文献   

9.
郑玉艳 《北方园艺》2011,(22):124-125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测试了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黄酮类化合物及生物碱对辣椒枯萎病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对辣椒枯萎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供试质量浓度40 g/L时,对辣椒枯萎菌菌丝生长、孢子萌发抑制率分别达到94.48%、89.01%;并且黄酮类化合物抑菌活性显著高于生物碱.  相似文献   

10.
试验通过不同浓度的Na2B4O7在改变PDA培养基及棉子壳一木屑培养基的试验,测定了其对毛木耳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200mg/kg浓度下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而其浓度超过400 mg/kg时对菌丝有强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菌丝体富碘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食用菌菌丝体的富碘效应作了初步研究。供试平菇、金针菇、黑木耳的液体培养结果表明,各菌株对碘均有一定富集作用。在培养液中添加50~500mg/1范围的无机碘离子,金针菇F_(30),平菇推广一号,黑木耳以耳1号菌株菌丝体富集的生物碘量分别为0.36~8.52mg/g.0.28~3.0mg/g和1.1~2.1mg/g,碘的富集率分别为5.6%~10.9%,2.1%~5.1%和1.2%~9.4%,金针菇富碘最有效而经济的加碘浓度初步确定为300~500mg/1。高浓度的碘对菌丝生长,菌丝生物量合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为试材,在平板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梯度Pb、Cd、As、Hg重金属,通过测量菌丝日均生长速度、菌丝体干质量、菌丝体及发酵液中重金属含量等指标,进行重金属富集模型建模,研究不同菌类对不同种类重金属耐受及富集特征,以期为菌类富集重金属机理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重金属Pb、Cd、As、Hg对菌丝生长及菌丝球量表现为低浓度(低于1mg·L-1)促进、高浓度(高于5mg·L-1)抑制,适宜浓度(1~5mg·L-1浓度)的重金属Pb、Cd、As对菌丝的生长有一个明显前期抑制后期菌丝恢复正常生长的现象。金针菇和杏鲍菇菌丝体均表现为对重金属Cd和Pb高度富集,最大富集量分别达到Cd 619、424mg·kg-1 DW以及Pb 449、844mg·kg-1 DW,对重金属As和Hg富集量较小,最大富集量分别为As 49、21 mg·kg-1 DW以及Hg 44、40mg·kg-1 DW。不同菌类菌丝体对同一种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不同,如金针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452 mg·kg-1 DW,杏鲍菇菌丝体对Pb的富集饱和点是902mg·kg-1 DW。同一菌类对不同重金属的富集饱和点差异较大,如杏鲍菇对Cd的富集饱和点为429mg·kg-1 DW,对As的富集饱和点为22.4mg·kg-1 DW。  相似文献   

13.
金针菇液体种箱式栽培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金针菇液体种作为栽培种,进行箱式栽培子实体,侧重对不同波长的光、CO2浓度、添加植物生长剂、不同接种方式研究,得出箱式栽培的产量较袋式栽培高,生长周期短。  相似文献   

14.
鸡腿蘑对食用菌菌渣的再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6个鸡腿蘑菌株分别接种在新料和含30%金针菇菌渣的原种培养基上,比较菌丝生长速度及生长势。结果表明,在含菌渣培养基上所有菌株的菌丝生长速度均更快;且在新料上菌丝长速愈慢的菌株,在含菌渣培养基上生长速率的增加愈明显。出菇试验表明,不同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表现不同,这表明,不同菌株对菌渣的利用能力存在差异。6个菌株中,5号菌株在新料和含菌渣培养料上的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李辉 《北方园艺》2011,(22):146-147
研究了在金针菇液体培养基中添加0.0125、0.0083、0.0063、0.005 mg/mL的壳聚糖对金针菇菌丝体发酵液中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蛋白酶3种胞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4种浓度的壳聚糖对金针菇菌丝体中的羧甲基纤维素酶、漆酶和蛋白酶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其中壳聚糖稀释浓度为0.0083 mg/mL的促进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6.
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香菇生料菌砖栽培,还是金针菇熟料袋栽,菌种世代的多少对产量均无明显的影响,这可能是由于菌种通过无性繁殖,遗传性变异甚小之故;研究结果还表明,金针菇菌丝生长的速度似乎有随着菌种工代的增多而加快的趋势,这窨是由于低代菌种自琼脂培养基移接天以杂本屑,棉籽壳等为主要原料的粗质培养基上的时间较短,适应酶的活性较弱,分解,利用高分子化合物的能力较差,故菌丝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还是由于其他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以香菇(Lentinula edodes)为试验材料,探讨在液体和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不同浓度壳聚糖对菌丝生长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液体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 mg/mL时,对菌球浓度、菌球直径、菌丝体生物量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均达到显著差异;固体平板培养条件下,当壳聚糖浓度为0.017和0.01 mg/mL时,菌丝萌发最快,且与对照组达到极显著差异,同时在该条件下菌丝生长速度最快.因此,可选壳聚糖浓度0.017和0.01 mg/mL作为液体和固体平板菌丝生长促进剂的最佳浓度.  相似文献   

18.
金针菇深层发酵培养基筛选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10种原材料和37个配方进行实验,筛选出一个适合金针菇深层发酵的培养基配方;麸皮50g,黄豆粉50g,蔗糖10g,磷酸二氢钾1.0g,硫酸镁0.5g,水1000mL,pH自然,其菌丝产量高达39.758g/L。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硒源对榆黄蘑(Pleurotus citrinopileatus Sing.)菌丝生长的影响,在PDA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有机硒C5H11NO2Se和无机硒Na2SeO3,通过菌丝培养,确定榆黄蘑菌丝培养的硒浓度。试验结果表明,在添加有机硒的试验组中,对照组和浓度0.10 mg·L^-1试验组的菌丝长势较好,其余浓度试验组(0.05 mg·L^-1、0.50 mg·L^-1、1.00 mg·L^-1、5.00 mg·L^-1)均对菌丝生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添加无机硒的试验组中,菌丝生长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相较于浓度40 mg·L^-1、60 mg·L^-1、80 mg·L^-1试验组的培养基,浓度10 mg·L^-1~20 mg·L^-1试验组的菌丝长势较好。研究为榆黄蘑菌丝富硒培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