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库尔勒香梨酥脆爽口、皮薄多汁,富含多种营养物质,备受关注,香梨水分含量高,在贮藏过程中容易发生果实失水变皱、腐烂变质、风味变差等现象,导致香梨营养丢失、品质下降、不易贮藏。该研究首先介绍了影响香梨贮藏效果的因素,然后从物理保鲜技术、生物保鲜技术、化学保鲜技术等方面阐述库尔勒香梨贮藏保鲜中的应用现状,为采后库尔勒香梨贮藏保鲜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龙眼熏硫低温贮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眼不耐贮藏,果实采后易褐变和腐烂,以往龙眼贮藏保鲜曾进行过低温贮藏、速冻贮藏、气调贮藏、防腐剂的选择等研究,这些研究虽解决了龙眼贮藏的防腐问题,但未能解决龙眼果皮贮藏期褐变的问题。1985年以来,南非、马达加斯加、以色列、泰国先后研究成功防止荔枝、...  相似文献   

3.
龙眼是我国南方的名贵特产,多年来,龙眼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但由于龙眼果实属核果类浆果,含糖量达12.4%-22.6%,加之采收时气温高,使采后的果实呼吸作用旺盛,果实迅速衰老,贮藏寿命缩短,这对龙眼贮藏保鲜提  相似文献   

4.
山楂果实鲜艳,风味营养独特,既可生食和加工,又能药用,是我国北方主要果树之一。2007~2009年我们对山楂果实的采收时期,采收后的果实处理,鲜果如何保鲜贮藏等进行了技术研究试验。探索出山楂果实的最佳采收时期和果实采后的处理及果实保鲜贮藏等一套技术方法,贮藏果实保鲜率选98%以上。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研究证明,采前喷钙、低温贮藏和保鲜剂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草莓果实腐烂,但保鲜效果仍不理想,如采前喷钙虽然使果实贮藏10天时腐烂指数降到20%~30%,有些保鲜剂配合低温冷藏,也可使果实延长贮期到15天,但还不能维持果实新鲜的色泽,而且对真空处理的研究很少。为此,本试验旨在探讨采前钙处理及采后保鲜剂 钙 赤霉素、  相似文献   

6.
枇杷是有我国特色的一种时令鲜食水果,其果实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淡季上市,有较好的种植效益,是当前水果产业结构调整的热点树种之一。但由于果实柔软多汁,采后易受机械损伤和失水皱缩,成熟期又值夏初高温多雨季节,易受病害危害,极易变味腐烂,自然贮藏保鲜困难,鲜食货架期短,从而制约了枇杷在生产上的发展。本试验是在前人贮藏保鲜的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摸索一种简单实用的贮藏保鲜技术,以供生产者在实际操作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
鲜果在采后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容易发生腐烂、品质风味及外观劣变等现象。鲜果的采后保鲜分为贮藏保鲜和流通保鲜两部分,使产品在运输和销售过程中保持其新鲜状态和品质风味的保鲜活动称为流通保鲜。低温流通是指产品在0℃及其以上较低的温度下所进行的流通,它包括产品以“采后预冷—低温运输—低温销售”的方式所进行的冷链流通。自20世纪30年代生鲜农产品低温保鲜技术问世以来,世界各国竞相发展低温保鲜,发达国家如美、英、法、日等国纷纷率先开展了低温保鲜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应用,尤其着力于发展其国内社会整体的低温流通体系的建设。鲜果…  相似文献   

8.
龙眼采后生理特性及保鲜技术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龙眼是亚热带地区的名优水果,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但其鲜果极易腐烂变质,不耐贮藏和运销。福建是龙眼的主产地,鲜果除制成干果和罐头外多以产地销售为主。本项研究着重探讨龙眼鲜果采后生理特性及保鲜技术,以延长鲜果的贮藏期限,繁荣城市的果品市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 ,我们摸索出了一套冬枣采前与采后相配套的管理措施 ,采用气调贮藏保鲜技术 ,保鲜期可达1 0 5d(天 ) ,而且果实色泽鲜艳 ,口感风味纯正 ,效益提高 6~ 8倍。现将有关冬枣采前管理与气调贮藏保鲜技术介绍如下。1 采前管理技术1 1 防治病害 ,摘除病果 危害冬枣果实的主要病害是炭疽病和轮纹病 ,也是贮藏期的主要病害 ,主要是由田间带入贮藏库内 ,因此 ,搞好采收前的病害防治 ,减少病源至关重要。每次降雨或大雾后 ,应及时喷布多菌灵、代森锰锌、菌谱杀、大生M— 45、诺星等杀菌剂 ,同时要将树上的病果、伤残果及早摘除 ,并远离枣…  相似文献   

10.
脐橙留树保鲜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留树保鲜即利用农业技术措施,延缓果实成熟脱落的过程,延长成熟果实留树时间的果品保鲜模式。留树保鲜运用在脐橙上,变离树保鲜为挂果保鲜,保鲜期较长,与同期采后贮藏果比品质更好,既可以减轻集中上市带来的仓储、运输、销售压力,又能够调节鲜果供应期,是一项很有应用前景的实用技术。脐橙采用留树保鲜时,要兼顾果品的保鲜效果和果树养护,掌握以下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