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大豆高光效育种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探索提高C3作物光合效率途径为切入点,在分析作物高光效育种历程阶段的基础上,从大豆高光效育种的总体思路、高光效的光合生理基础、高光效育种理论、高光效高产育种体系、高光效品种选育5个方面讨论了大豆高光效育种.旨在为通过高光效育种途径来提高C3作物光合效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促进大豆高光效育种的进程.提出了启动C3作物自身C4途径,并将多项高光效功能整合,并与常规育种相结合,可能是提高C3作物光合效率新的突破点,从而确定了大豆高光效育种的总体思路.大豆高光效的光合生理基础是高光效品种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与常规品种相比都有明显改善,并且它们之问存在密切的连锁相关.大豆高光效育种理论是依据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和作物生理学原理构成的.建立在作物生态类型基础上的高光效育种生理遗传基础和高光效的光合生理基础是大豆高光效育种理论基础.依据大豆高光效育种总体思路和理论,通过高光效育种实践建立了大豆高光效高产育种体系,育成了高光敛品种黑农39、黑农40和黑农41.  相似文献   

2.
从1985年开始,我们对大豆高光效育种的生理遗传基础及其种质遗传改进进行了比 一、通过对大豆品种(系)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研究,证明了大豆光合速率与籽粒产量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796。阐明了在大豆光合作用与产量关系中,收获指数起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疆自1974年开展低酚棉育种以来,已培育出低酚陆地棉品种3个,参加国家区试的品系4个;低酚海岛棉育种研究已选育出中间材料。本文对新疆低酚棉育种研究作一回顾,并对低酚陆地棉品种(系)的表现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作一介绍,以及对今后低酚棉研究方向提出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4.
简要分析安徽省沿江棉区棉花生产的现状和现有种植品种存在的缺陷,提出了皖沿江棉花今后棉花育种要培育三系雄性不育杂种,尽快开展株型育种和高光效育种,培育高光效株型品种,为棉花生产机械化服务。  相似文献   

5.
湘油11号(原名83—64—1)是湖南农学院农学系油菜育种组育成的双低甘蓝型油菜新品种,1987年8月通过审定。该品种采用杂交育种法育成,母本为澳大利亚双低油菜品种马努(种子含芥酸0,硫代葡糖甙0.21%),父本是国内丰产品种甘油5号(种子含芥酸47.6%,硫代葡糖甙未测),1981年春作杂交,经两年夏繁加代,1983年定型。从1984年秋起参加湖南省单双低油菜区域试验,在1984年—1985年预备区试中,平均亩产107.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3.4%,居参试品系首位;在1985—1986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03.3公斤,比对照湘油5号增产11.2%,居参试品系首位;1986—1987年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122.99公斤,比对  相似文献   

6.
啤酒大麦83—m_(15)系我所于1984年引进的春性早熟二棱皮大麦。通过多年各级品系鉴定、品种比较、多点生产示范和大面积高产栽培,表明该品种(系)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高产稳产,是一个适合于我省闽东南沿海丘陵旱地及水旱轮作地种植的新品种。一、产量表现 1984—1985年参加我所品系鉴定,居参试品系第二位,平均亩产173.2公斤,比对照种矮早三增产15.47%。1985—1986年惠安县农科参加(另增加)省大麦区试,平均  相似文献   

7.
1952年詹森提出,通过混合某些亲和的燕麦纯系的种子就可产生多系品种。布劳格等人(1953,1959)曾报导用修改过的回交育种法培育出多系小麦“亚奎50”。然而,由于半矮型小麦的问世,致使高秆的亚奎50的研究停顿了下来。最先投入生产的小麦多系品种是“马瑞马尔63”,已在哥伧比亚推广(Anon,1963)。马瑞马尔63是由10个“弗若考尔”回交品系组  相似文献   

8.
大豆抗病毒病育种与其他抗病育种一样,抗源在育种中具有决定作用。没有优良的抗病种质材料是很难育出抗病性强的品种的。六十年代末期从约400个品种和品系中鉴定出抗病毒病(花叶病)较强的种质材料有齐黄1号、徐豆1号和科黄3号。1968年至1973年以抗病品种为亲本与不抗病的地方品种和新育成的品种(系)、杂交,共配制了98个杂交组合,只有两个组合(58—161×徐豆1号和科黄3号×6825—3—11—1)的杂种后代的经济性状和抗病性表现较好。通过单株系谱法从这两个组合中选出四个抗病优质新品种。根据河南、安徽和北京等省市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科系4号、科黄8号和早熟13号分别比对照增产10—17%、28—52%和30—50%。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品种叶子的抗病能力很强,种子不生褐斑或极轻(表4)。它们是优良的抗病毒病的种质材料,利用它们为抗源已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和品系。  相似文献   

9.
水稻关键光合功能因子及高光效育种途径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概述了在育种实践中被用以评价水稻光合特性的关键功能因子,分析了水稻高光效育种面临的主要问题,在总结高光效育种研究取得的进展及结合未来高光效育种的发展方向上,指出理想株型培育、提高杂种优势利用水平、外源有利基因导人是水稻高光效和高产育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1986、1990—1992年4年,采用田间自然诱发和人工接种方法共鉴定212份芝麻品种(系)对花生条纹病毒的抗性。结果表明,品种(系)间抗性差异显著,发现3个高抗品种,2个发病较轻的品系,参试10个芝麻推广品种均不抗病。  相似文献   

11.
大豆高光效品种(种质)选育及高光效育种再探讨   总被引:19,自引:5,他引:19  
通过对高光效种质哈79-9440、哈82-7799及高光效品种黑农39、黑农40、黑农41的光合特性、主要形态农艺性状、产量和选育程序的描述,对与高光效育种相关密切的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关系及高光效育种目标、程序和方法进行再探讨。结果如下:1.大豆生殖生长期单叶光合速率与产量呈正相关。单叶光合速度仍然是高光效育种育重要指标之一。2.大豆高光效育种目标是选育高产和超高产、优质、抗病新品种(种质)。我们把在某一生态区生态类型基础上,具有较大光能截获能力、光能高速传递能力、高光能转化效率、高光合速率和高RuBP羧化酶活性、并具有光合产物在籽粒中高比例分配、持续较长光合时间等综合水平定义为理想光合生态型。3.高光效育种体系包含创造变异途径、有效快速选择变异途径和鉴定途径。  相似文献   

12.
来源于遗传多样性的变异将有助于提高育种效率,通过血缘关系分析可以了解后代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的目的是评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育种程序中对产量改良起过重大贡献的骨干品系的作用.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育种程序中,通常采用自己创造的骨干育种材料或来自其他育种程序的优异品种(系)做亲本进行常年杂交组配,这样带来了骨干血缘年度间的差异性,骨干品种(系)做亲本的使用年限也是有限的,然而,由于本育种程序中缺乏做豆腐用的骨干亲本,使Ohio FG1品种用作亲本的年限延长.Kottman,A98-980047,U 97-3114,HS 98-3628,HS 94-4533,Athow和HS 93-4118等7个骨干品种(系)对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产量改良起主要作用.后代群体中含50%以上骨干血缘品系的平均产量和所有被鉴定品系的平均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146,含50%以上骨干血缘品系的平均产量越高,所有被鉴定品系的平均产量也越高.但后代群体巾骨干品系的血缘百分率和所有被鉴定品系的平均产萤间不存在线性关系,说明在选择骨干品系做亲本时,除了考虑骨干品系的数量外,还要考虑骨干品系的配合力.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育种程序中,26个骨干品系衍生的后代中有11个的衍生后代平均产量超过对照品种,而且,这11个骨干品系中又有7个来自俄亥俄州立大学大豆育种程序,说明育种中间材料在产量改良中起着关键性作用.血缘分析结果表明,7个骨干品系来源于Williams、Essex、Amsoy、Wayne、Corsoy 5个老品种和一个现代品系A 86-301024.1998至2008年俄亥俄州立大学育成的19个油用品种和8个豆腐用品种中分别有17和14个亲本来自育种程序本身,进一步说明骨干品系的创造在品种选育中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品种来源昆仑10号系我所青稞育种组于1974年以昆仑8号作母本与南繁3号杂交,经多次单株选择培育而成。组合编号74—117,原代号“1039”。1977年品系定型。1979—1984年参加品种(系)产量比较试验。与此同时,在全省布置区域试验和生产试种,绝大部分的点增产,表现抗旱、耐寒、苗期耐地面最低温-12℃,抗病、优质、高产。具有  相似文献   

14.
在1985和1986年收获的试验中,由冬小麦品种及高代育种品系杂交组配的61个F_1杂种籽粒产量的超亲优势为5.9%。在1986年430个杂种参加的试验中,杂种产量的超亲优势为3.6%。在这430个杂种中,由产量最低的亲本组配的杂种,其产量优势最大,说明在这些基因型中,大多数高产基因已经集中在高产亲本中。作者将这些结果同其它研究的结果进行了比较,认为迄今测试的小麦F_1杂种的产量优势尚不足以说明能将其应用于英国的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5.
在群体条件下,扁茎大豆(中国扁茎)结荚鼓粒期光合特性为:光合速率高于高产品种黑农37,与高光效品种黑农40相仿;具有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叶面积,截获光能能力强;形成较多光合产物,并能有效地运往茎和花荚中,从而获得高于黑农37和黑农40的单株产量。这些光合特性有利于对其进行高光效育种改良。因此我们认为扁茎大豆可以做为高光效育种种质资源加以改造利用。  相似文献   

16.
系统阐述我院大麦育种在起步迟、亲本少、设备简陋的情况下 ,采用渐进育种法和类型育种法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 ,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大麦新品种 (品系 ) ,为大麦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选育经过秀麦2号(原名秀87—8)是我所于1981年用(7817/77—1303)F_3中间耐黄花叶病材料作母本,耐黄品种泾大1号为父本,采用有性杂交方法,通过大麦黄花叶病田系谱法连续选择,于1985年定型,1985年赴云南省曲靖高原夏繁种子。1985—1986年度参加我所大麦新品系鉴定圃,平均亩产335公斤,在参试43个新品系中名列第三。1986—1987年  相似文献   

18.
系统阐述我院大麦育种在起步迟、亲本少、设备简陋的情况下,采用渐进育种法和类型育种法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培育出一批高产、优质、多抗的大麦新品种(品系),为大麦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自1991年始,我所与上海市农科院合作开展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在大麦育种上应用研究,培育出矮杆、高产、抗病的大麦新品系“花94-30”,一般亩产400kg,高的亩产可达484.6kg,1996年全省对该品系开展大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试图培育富含蛋白质的高产甘薯品系,并为育种程序收集一些基本资料。材料和方法 1972年8月于台湾省嘉义(音译)农试站,在相似的田间管理条件下栽插了141个地方品种、66个改良品种和93个外引品种,以分析甘薯蛋白质含量的变异。用凯氏法(纯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