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红江橙裂果原因的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测量果实的生长量,分析果实的性状,大气蒸汽压亏的变化,观测田间裂果的动态,探讨红江橙裂果的原因,红江橙果皮薄,韧性差是其裂果易感性的主要因素。成熟期的生理生化变化可能参与裂果的机制。果实的成熟期是裂果的高发期,如遇大气蒸汽压亏急降将导致裂果率急剧上升。  相似文献   

2.
钙与红江橙裂果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红江橙采前裂果严重,裂果率与果皮Ca和盐酸溶性果胶含量负相关,与水溶性果胶正相关。分别用0.2%的CaAc和CaCl2两次叶面喷施于红江橙,可显著提高果皮Ca的含量,减少水溶性果胶量,增加盐酸溶性果胶量,从而提高果皮破裂压力,使果皮变韧,减少裂果率。CaAc比CaCl2的使用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以嫁接嵌合体红江橙为材料,在扫描电镜上观察了红江橙及其分离出来的4种变异类型的叶、果表面及其切面的结构。结果表明,红江橙的叶面与其分离出来的黄肉果和橘变果有较大差异,红江橙果皮切面海绵层介于黄肉果与橘变果之间,而从果皮的切面发现表皮层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呈长形方格状,与紧接其下的海绵层具有较大的、圆形蜂窝状的细胞明显可分。作为同质体的黄肉果和橘变果,则未能观察到这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4.
以嫁接嵌合体红江橙为材料,在扫描电镜上观察了红江橙及其分离出来的4种变异类型的叶、果表面及其切面的结构.结果表明,红江橙的叶面与其分离出来的黄肉果和橘变果有较大差异,红江橙果皮切面海绵层介于黄肉果与橘变果之间,而从果皮的切面发现表皮层的细胞排列紧密,体积较小,呈长形方格状,与紧接其下的海绵层具有较大的、圆形蜂窝状的细胞明显可分.作为同质体的黄肉果和橘变果,则未能观察到这种结构差异  相似文献   

5.
荔枝化学调控技术的保果,防裂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糯米糍荔枝易裂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果皮的组织结构和生理生化特性具裂果易感性,其果皮薄、弹性和缓冲性差、含钙少使果皮强度低,在果实快速生长期经不起果肉的挤撑而开裂。在果实发育期应用营养激素型药剂增加果皮的厚度和强度,增加果皮应变力,并与保果作用相结合,研制出保果防裂素系列产品,不仅减少了前期落果和采前落果,同时控制和减少了裂果,提高采收好果率,改善了果实品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比较裂果易感性不同的荔枝品种细胞壁组分的差异,研究外源喷施生长素类似物 2,4-二氯苯氧乙酸(2,4-D)对裂果和果皮细胞壁组分的影响,探讨细胞壁组成与裂果发生的关系。【方法】比较 2个易裂果荔枝品种(‘桂味’‘糯米糍’)和 2 个不易裂果荔枝品种(‘怀枝’‘岭丰糯’)花后 75 d 的果皮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并观察花后 60~85 d 果皮组织结构和木质素分布。利用 2,4-D 分别对 2 个果场的‘糯米糍’果穗进行浸泡处理,使用 GC-MS 测定裂果高发期的果皮可溶性糖含量,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果皮淀粉和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最后通过透射电镜、果皮组织木质素染色观察荔枝果皮组织结构。【结果】易裂果的‘糯米糍’果皮中己糖(果糖、葡萄糖、半乳糖)含量显著低于不易裂果的‘怀枝’和‘岭丰糯’。果胶含量与裂果易感性之间关系复杂,‘糯米糍’果皮果胶含量较低、仅 1.7 mg/g,且果大、易裂果;‘桂味’果皮果胶含量高、为 4.0 mg/g,果小、也易裂果。2,4-D 处理后,前期暂时提高了座果率,但对最终座果率无显著影响;2,4-D 处理可导致果皮细胞层数增多,内果皮细胞轮廓变模糊;与对照相比,40 mg/L 2,4-D 处理后果皮果胶含量增多、细胞壁增厚、裂果率增加。【结论】裂果易感性不同的荔枝品种果皮中碳水化合物含量存在明显差异,其中果胶在荔枝裂果中可能扮演双重的角色,细胞膨大过程中果胶合成和降解呈动态变化,果胶含量过高则果皮延展性差,果实小易裂果,果胶含量过低则果皮延展性好,果实大但抗裂性低、也易裂果;2,4-D 处理对‘糯米糍’最终座果率无影响但显著增加裂果风险。  相似文献   

7.
枣果实裂果的组织结构及水势变化的原因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阐明壶瓶枣发育过程中果皮组织结构和水势变化,完善枣裂果机理研究。【方法】以易裂品种——壶瓶枣(Ziziphus jujube Mill. cv. Huping)为试材,跟踪果实发育进程,分别采用石蜡切片、TUNEL细胞凋亡检测及常规生理生化技术,探讨果皮中细胞壁组成成分和解剖结构变化及细胞凋亡与裂果的关系。【结果】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至全红期,而幼果期和膨大期不发生裂果。果实发育过程中,果皮中原果胶、纤维素含量降低,水溶性果胶含量增加;SOD、POD、CAT活性逐渐下降,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石蜡切片结果表明,果皮解剖结构随果实发育而发生明显的变化,半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明显皱缩。TUNEL检测表明,半红期和全红期果皮细胞存在细胞凋亡现象。壶瓶枣果肉吸水能力明显强于果皮,且在不同部位果肉之间存在水势梯度,形成了“外界—果皮—果肉”水分渗透系统。【结论】半红期壶瓶枣果皮细胞发生凋亡甚至死亡,细胞质膜相对透性增大;果皮外部自由水分在水势梯度的驱动下,大量进入果肉中,引起果肉细胞膨胀而导致裂果。  相似文献   

8.
调查结果显示,壶瓶枣裂果主要发生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半红期以前裂果率极低。随着果实的发育,枣果皮进入半红期和全红期,表皮和皮下层细胞出现典型的衰老、凋亡特征,表现为细胞变形、皱缩,横向变短、纵向增长,有色物质较多,壁加厚、轮廓不清;表皮细胞出现龟裂,为果皮水分渗透敞开了通道;皮下层厚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果皮厚度的变化。受皮下层细胞变形、皱缩的影响,果皮厚度在半红期和全红期变薄,导致果皮破裂应力降低,增加了裂果的风险。果皮结构及形态上的变化可能是造成枣裂果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一、裂果原因,裂果产生的原因,一是果实生长前期土壤过分干旱,水分供应不足,而后期常常遇到暴雨或连阴雨,使得果实吸收过量水分,产生异常膨压,超过了果皮与果肉组织细胞壁所能承受的限度而胀裂。二是土壤中营养元素含量不均衡,缺少N、K、Ca、B、Zn等元素,导致果树体内代谢不平衡,引起果树新梢果实发育不良,尤其使果皮组织发育不完善,不能适应果肉组织发育的需要,最终产生裂果。  相似文献   

10.
番茄裂果原因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茄裂果是指番茄临近成熟时果皮开裂,胚胎组织及种子随果皮外翻,果实发生裂果后容易感染早疫病、晚疫病或被细菌侵染而腐烂,影响产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裂果发生与内源激素、碳水化合物和细胞代谢酶活性的关系。【方法】 以易裂品种伏脆蜜为材料,采用田间试验,在裂果高发生时期的半红期,研究裂果中裂果和非裂果部位及测定正常果果皮SOD、POD、PPO、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物质和内源激素含量及果肉中的蔗糖、淀粉、可溶性总糖、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可滴定酸和内源激素含量。【结果】 裂果部位果皮中 POD和SOD活性极显著高于非裂果部位和正常果果皮;裂果部位果皮的半纤维素、WSP和ISP含量极显著低于非裂果部位果皮中的含量,裂果部位果皮中CSP含量显著低于非裂果部位果皮中的含量;裂果部位果肉中的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显著高于非裂果部位果肉中可溶性总糖、蔗糖和淀粉含量;非裂果部位果皮中GA3含量极显著高于裂果部位果皮;在裂果部位果肉中IAA含量极显著高于非裂果果肉。【结论】 裂果部位果皮中半纤维素含量、WSP和ISP含量以及POD活性和SOD活性的变化,改变了果皮的结构和果皮的性质,再加上果肉中蔗糖和可溶性总糖含量的改变及在果皮果肉中内源激素IAA含量变化,导致果实内部和果皮不协调的生长,致使果实开裂。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木纳格葡萄进行不同方式的试验处理,比较各处理对裂果的影响;分析裂果的解剖结构特点,研究木纳格葡萄裂果机制,为防治裂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果实膨大期至成熟期,采用不同浓度GA3和CaCl2喷布、果实套袋及人工降雨处理,在果实成熟期调查各处理的裂果率,利用常规石蜡切片法,观察裂果的果皮等组织的解剖结构.[结果]喷施CaCl2和农用钙剂都可以有效降低裂果率,果皮厚度、果皮和果肉细胞大小及排列紧密程度增大.喷施100 mg/L GA3、0.05; CaCl2及人工降雨12 h时,果皮、果肉细胞排列、果肉与果皮结合变松散,维管束细小而稀疏,裂果率也升高.喷施30 mg/L GA3、0.2; CaCl2和流体金钙对降低裂果率效果较好.木纳格葡萄裂果的角质层厚度明显小于正常果,细胞排列不平整,有断裂.裂果的表皮、亚表皮的细胞排列整齐度和紧凑程度很低.裂果的果肉细胞较小,果皮与果肉结合松散,正常果的维管束要粗大且分布均匀,维管束的粗、密.套蓝色和白色无纺布袋的果穗都无裂果发生,其角质层增厚且平整光滑,果皮厚度、果皮和果肉细胞大小变化不显著,但细胞排列紧密、规则.[结论]30 mg/L GA3、0.2; CaCl2和流体金钙及无纺布套袋可以有效降低裂果率,连续降雨会促发裂果.角质层、表皮和亚表皮越厚且细胞排列越紧密,果肉细胞排列和果皮与果肉结合越紧密,维管束越粗越密的果实不易裂果.  相似文献   

13.
枣抗裂果种质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苑赞  卢艳清  赵锦  刘孟军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3):4968-4976
【目的】筛选评价出抗裂果种质,直接为枣的栽培生产与育种应用提供品种材料。【方法】通过连续5年对169个枣品种的果实裂果方式、裂果率、裂果程度比较,进行抗裂果评价;利用石蜡切片技术比较不同抗裂程度品种果皮及果肉内部显微结构的差异。【结果】综合裂口数量、裂口长度及裂口面积等因素,建立了枣裂果病情分级体系;通过4种裂果方式的统计分析,发现枣的裂果方式以纵裂为主;筛选出一批抗裂品种,如葫芦长红、官滩枣、河北龙须枣、茶壶枣、雪枣、尖枣、串铃枣、成武冬枣、中阳团枣、洪赵脆枣、棉絮枣、冷枣、晒枣、皖牛奶枣、南京大木枣和磨盘枣等;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实结构差异明显,抗裂品种果皮的表皮层厚度均匀、细胞排列整齐紧密;随着抗裂果能力的下降,果实表皮层不均一程度加重,且细胞排列趋向散乱无序。【结论】筛选出一批抗裂果的枣品种,明确了抗裂果能力与枣果表皮细胞均一性和紧密程度正相关,而与果肉细胞致密程度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以壶瓶枣(Ziziphus jujuba Mill.cv.Huping)为试材,跟踪枣果实发育进程,测定果皮中MDA、脯氨酸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结果表明,随着果实发育,果皮中SOD,POD及CAT活性处于下降趋势,而MDA、脯氨酸含量则呈增加趋势。数据分析显示,各生理指标在半红期与白熟期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而半红期与全红期,除脯氨酸外,其他指标之间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这与枣果实在半红期开始发生凋亡、死亡及裂果相吻合。表明抗氧化酶类活性的变化与枣果皮的衰老、凋亡及死亡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牛理上分析,主要是葡萄的果皮组织脆弱,尤其是果皮强度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减弱;从栽培条件和气候变化上讲,与引起果粒内膨压增大有关。其中土壤对裂果的影响最大,板结的土壤、易旱易涝的粘质土壤,发生裂果较多。发生过日灼的树裂果  相似文献   

16.
新疆红枣裂果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为研究新疆红枣裂果机理和有效控制裂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裂果机理的主要研究成果及防治技术.[结果]不同果树品种的裂果敏感性是受遗传因素控制,其亲本裂果性状可通过遗传对后代产生影响;果实内部生长应变力和果皮应变力在裂果过程中是相互对立的两个重要因素;果皮的细胞组织结构与厚度影响着果皮的强度,也影响着果实的裂果率;果实内含物质在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生理生化变化会诱导果实裂果;裂果发生还与矿质营养平衡有关;降雨量、蒸汽压、温湿度等气象因子也影响裂果的发生.[结论]目前国内外对裂果机理研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但是枣裂果机理研究尚未形成体系,需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西红柿裂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指果实临近成熟时,果皮开裂,胚胎组织及种子随果皮外翻,使果实的蒂部翻裂.裂果尤以果实变色以后较为严重,裂果后易受病菌侵染,诱发病害甚至产生果实腐烂,商品价值下降,直接影响菜农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糯米糍荔枝果皮生长及其与裂果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糯米糍荔枝雌花不同开放期果实的果皮生长及裂果情况观察的结果显示,雌花开放期的早或迟直接影响果皮的生长发育,早开花的果实,其果皮生长速度快,果皮显著比迟花果实厚,生长后期的裂果率显著减少,并讨论了果皮发育的质量与裂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果实裂果机理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果现象在多种果实中存在,外界环境条件、果皮组织力学性能、果皮结构特点、矿质营养、遗传因素及栽培方式等与裂果密切相关,从水分、赤霉素、脱落酸、钙和细胞壁等5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与裂果的研究进展。果皮所受膨压受水分以及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的影响,果皮力学强度受钙和细胞壁组分的影响,果皮延伸性受细胞壁松弛基因的影响。过多的水分以及赤霉素和脱落酸含量变化会使果皮所受膨压增加,钙含量的降低以及细胞壁组分的变化使果皮的力学强度降低,细胞壁松弛基因表达量的降低使果皮延伸性减弱。当果皮所受膨压、果皮力学强度和果皮延伸性3个因素处于平衡时不发生裂果,但当果皮所受膨压增加、果皮力学强度和果皮延伸性降低时导致裂果发生。  相似文献   

20.
苹果果实裂果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苹果果实裂果的研究进展,从裂果发生的症状与时期、果实的解剖结构、水分条件、土壤条件、树体管理等方面阐明了苹果果实裂果发生的机理。结果表明:表皮细胞大、果实角质层薄,易于裂果;果实生长前期土壤含水量不足,果皮发育受到影响,果实发育后期久旱逢雨,果肉细胞迅速增大,易造成裂果。缺钙、钾矿质元素,易产生裂果。并提出了预防苹果果实裂果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