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为估计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多代自由授粉试验林的诸多遗传参数和育种值,为开展林木多世代育种提供经验借鉴和技术支撑。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长乐林场的杉木2代种子园家系自由授粉13年生子代林为研究对象,测定杉木39个2代家系子代试验林的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抽样数据,利用GeneXpro Tools 4.0软件,挖掘木材基本密度与胸径间的函数关系,获得全林的木材基本密度,并采用转化分析法等进行方差分析和遗传分析,估计全林的遗传参数和育种值。结果表明,13年生杉木胸径和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间的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大于单株遗传力,胸径遗传变异系数为6.78%,木材基本密度的遗传变异系数为3.07%;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呈现出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P<0.01),在此基础上估算出亲本和子代个体的育种值,逆向选择评选出8个胸径优良家系、9个木材基本密度突出的家系;采用独立淘汰法,前向选择评出3代育种亲本18个。上述研究研果表明,基于杉木胸径与木材基本密度间存在极显著的负遗传相关,通过预测不同世代个体育种值,可提高杉木高世代育种材料选择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杉木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乡土针叶树种之一,广泛分布于我国亚热带的南方17个省区,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不同产地的杉木个体在表型性状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异。项目组对不同育种世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表型性状的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其中,对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表型性状多样性分析表明,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的生长、结实、形质等表型性状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表型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当距离阀值为3.5时,63个家系明显地被划分为4大类,当距离阀值为2.5时,可以进一步细分为8个亚类。第1大类包括14个家系,以来自湖北的家系为主;第2大类包括17个家系,以来自湖南和贵州的家系为主;第3大类包括17个家系,以来自广东和福建的家系为主;第4大类包括15个家系,以来自福建的家系为主。家系的分类与家系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说明根据表型性状对杉木第一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家系进行分类是可行的。家系的分类将为杉木优良材料的选择、育种群体的构建、人工控制授粉以及长期遗传改良策略的制定提供参考。根据分类结果,对家系的变异系数进行合并后求平均值,发现不同类和亚类的变异系数值相差较大,不同亚类变异系数的变化范围为16.2%~24.8%。来自湖北咸宁家系的变异系数较大,来自福建三明和建阳家系的变异系数较小。  相似文献   

3.
利用RAPD标记研究选自杉木第2代育种试验林、拟纳入高世代育种的182个优良基因型的遗传变异.29条随机引物扩增出311条谱带,其中多态性谱带245条(78.8%).聚类分析表明,182个优良基因型可聚为11类.AMOVA分析表明,96.8%的遗传变异存在于第2代育种试验林内,而试验林间的遗传变异虽然显著(Φst=0.032,P<0.001),但比例较低(3.2%).研究结果表明,杉木第2代育种群体存在高水平的遗传多样性,显示了进一步育种的良好潜力.  相似文献   

4.
杉木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概述了我国杉木遗传育种研究的进展,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以期推动杉木良种化的进程。建议今后在杉木的遗传育种方面加强以下5个方面的研究:杉木制浆造纸纤维用材育种研究,杉木装饰用材育种研究,杉木营养遗传育种研究,杉木种子园技术及优良材料的区域试验,杉木优良种质基因资源选择收集和第3代育种研究。  相似文献   

5.
广西马尾松第2代育种群体的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基于广西马尾松第1代育种群体的8片20年生及以上的子代测定林测定试验,在综合评价育种目标性状与遗传多样性的基础上,选择建立马尾松第2代育种群体,为马尾松高世代育种研究提供重要材料。【方法】采用SAS分析软件依据线性模型对子代生长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据此进行第2代优树选择。采用SSR分子标记对第2代优树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亲本分析及遗传距离估算,根据优树间遗传距离对第2代育种群体进行结构划分。【结果】在参试的子代测定林中,参试家系间在生长性状上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多数子代林的材积指标家系遗传力处于中等以上水平(h~2≥0.2),适于开展优良家系选择。基于此,采用配合选择与单株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择出第2代育种群体材料163株,平均遗传增益为21.95%。采用16对SSR引物对该第2代育种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16个位点共检测到45个等位变异。每个位点平均观察等位基因数(NA)为2.7,多态率为10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4;Shannon多样性指数(I)平均为0.49;平均观测杂合度(H_o)为0.32。采用Coancestry Version 1.0软件计算出第2代育种群体的平均共祖系数为0.042,育种群体状态数为11.9;根据16对SSR引物的扩增结果,采用CERVUS2.0软件对构建的第2代育种群体材料进行父本分析,发现在包含163个优树的第2代群体中,有57个个体在置信度95%的情况下可以确定父本,另有102个个体在置信度80%的情况下能够确定父本。为了有效避免高世代杂交育种过程中发生近交,以遗传距离为指标对第2代育种群体材料进行聚类,根据距离聚类结果将163个体划分为10个亚系,编号为桂GC2-A—桂GC2-J。在建立马尾松第2代种子园时,拟采用以下策略:从每个亚系中选择一定数量的最佳无性系作为精选群体建园;在进行下一代杂交育种时,进行亚系间的交配,使育种群体整体的近交程度保持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结论】根据研究结果初步建立了由163株优树组成的广西马尾松第2代育种群体。该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个体间的近交程度较低。根据遗传距离对第2代育种群体进行亚系划分,设计出"系间杂交、系内慎交"的高世代杂交育种策略,可有效避免近交,为有计划地开展马尾松高世代杂交育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杉木第3.5代种子园建园材料,并充实第4代育种选择群体,于2011年在福建省将乐国有林场开展杉木第3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在家系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各林龄段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受到明显的非加性遗传效应影响,广义遗传力分别介于0.6386~0.7723、0.7226~0.8006、0.6627~0.7550,狭义遗传力分别介于0.1992~0.3609、0.2991~0.3481、0.2445~0.2958。9 a林龄时红心材率不受遗传控制,木材基本密度主要受到加性遗传效应影响,广义遗传力为0.4751,狭义遗传力为0.3655。遗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5 a是杉木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林遗传选择的底限林龄。根据9 a时单株立木材积、木材基本密度的育种值排序选出优良家系5个,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增益分别为0.87%、1.38%、3.38%、1.24%;选出优良单株12株,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木材基本密度遗传增益分别为5.63%、14.00%、37.77%、2.31%。以9 a时单株立木材积基因型值排序选出无性繁殖原株11株,树高、胸径、单株立木材积遗传增益分别为22.27%、34.57%、111.73%。  相似文献   

7.
对广东省杉木遗传改良协作组从省外地区引进的系列杉木家系在粤北地区的早期(1.5年生、2.5年生)生长表现(树高/胸径)进行测定分析发现,各引种家系尤其是家系内单株早期生长表现存在较大变异,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引进的杉木第3代家系大部分(91.3%)表现优异,与广东杉木2.5代种子园子代早期生长相当甚至更好,引进的江西陈山红心杉与广西杉木家系各有11个家系表现较理想。经初步选择,共有145个优良家系优良单株可作为广东杉木多世代遗传改良补充资源的候选来源。  相似文献   

8.
为选育粤北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栽培区优良杉木二代家系,为高世代育种准备优 良遗传材料,对 15 a 生的杉木二代家系测定林进行生长调查,检测数据满足方差齐性,方差分析结果表 明,家系与重复互作效应不显著,家系效应差异显著。遗传参数估算结果显示,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 系和单株遗传力分别为 0.186 和 0.028、 0.252 和 0.046、 0.274 和 0.048。以“先开展优良家系选择,再选 出优良家系中的最优单株”的选择途径,选出优良家系 4 个,优良单株 7 个,并进行收集保存,观察确 定是优良材料后可补充杉木遗传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9.
几个常见的杉木育种方案的遗传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几个常见的育种方案的遗传效果,结果发现,进行逆向选择时,选择优良组合之双亲建立双系种子园的方案,要优于选择优良亲本建立1.5代种子园;而在进行前向选择时,选择优良个体展开无性育种和无性利用方案,要优于建立多世代种子园方案。在杉木遗传育种中,应将有性育种和无性育种有机地结合起来,两者相互补充,不可偏废。最后文中还对双系种子园的建立技术,有性育种和无性育种方案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杉木种子园建立技术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在初级种子园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杉木二代种子园材料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并选择出湖南省杉木二代种子园的建园材料,提出了第二代种子园育种群体的大小及育种群体的组成,为控制共祖率和减少近交的抑制作用,对园址选择,园地区划,无性系配置进行了系统研究。对营建林木高世代种子园具有指导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分析日本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子代测定林(5块试验林,119个家系,1962个单株)生长性状的遗传变异,旨在开展二代优树选择,为在湖北等北亚热带高山区建立第2代种子园提供种质资源。研究结果表明:各遗传测定林生长性状在家系间差异显著。胸径、树高及材积性状的单株遗传力分别为0.18~0.73,0.17~0.59和0.19~0.78,家系遗传力为0.34~0.80,0.42~0.79和0.18~0.81,单株遗传力一般低于家系遗传力。利用最佳线性预测(BLP)估算单株育种值。对比配合选择和家系/家系内选择2种选择方法表明,配合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遗传多样性高于由家系/家系内选择得到的二代优树群体,2种方法所得到的预期遗传增益相似。基于兼顾高遗传增益和广泛遗传基础的原则,认为配合选择方法选出的二代优树更适合用于日本落叶松高世代种子园的建立。最终采用配合选择方法选出来自49个家系的二代优树137株;5块子代测定林入选二代优树的材积期望遗传增益分别为26%,98.3%,42.9%,24%和56.4%。  相似文献   

12.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测定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洋口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研究结果表明 :杉木第二代种子园子代生长在家系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家系内个体间的遗传分化剧烈。从群体中选出的优良家系及家系内优良的单株造林 ,增产效果显著 ;杉木在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表型和遗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省分宜县对引自福建、湖南的29个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三代子代的1年生苗以及1个三代混系种子的1年生苗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年生杉木三代子代苗平均苗高为24.19 cm,平均变异系数为23.09%;平均地径为4.27 mm,平均变异系数为18.26%。家系间苗高和地径生长量的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通过综合评价,选出了5个三代子代生长性状优良家系,其平均苗高平均生长量为35.22 cm,现实增益45.61%,遗传增益25.26%;地径平均生长量为5.26 mm,现实增益23.19%,遗传增益7.62%。初选出的5个优良家系,其母本能为今后江西省杉木三代种子园建园亲本选择及高世代育种群体构建提供材料。  相似文献   

14.
长白落叶松优树自由授粉优良家系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落叶松优树自由授粉优良家系评选李凤鸣(吉林省林科院)李学(大兴安岭林校)冯启祥,郑亨锡,官培柱(汪清林业局)在天然林或人工林经表型选择选出的优树,必须经过子代测定,来评价其遗传品质,对亲本和家系进行选择,为提高选种效果和进一步开展多世代育种提供有...  相似文献   

15.
目前,杉木优树是按其表现型选择的。林木的表现型是遗传素质与生长环境及栽培措施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表现型好的林木其遗传素质不一定都是好的。要想比较确切地了解优株的遗传素质,对它作出正确的评价,就需要通过有性或无性繁殖过程对中选优树的表现型进行遗传上的鉴定,在表型测定的基础上,进行再选择,就可以显著提高选育种效果。为此,我们于一九七八年春在淳安县潭头公社红旗林场进行了杉木优树自由授粉种子的育苗试验。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福建省官庄林场杉木第二代种子园自由授粉子代试验林树高、胸径和材积等生长性状进行了研究。子代测定结果表明,参试家系间的效应显著;利用方差分析的结果,估算了杉木树高、胸径和材积的家系遗传力和单株遗传力,并以10%、20%的选择强度估算出杉木的遗传增益值。通过分析得出杉木各生长性状间有较高的相关性。依材积选择出46个优良家系,用作造林,4年生时估计其遗传增益可达41.37%~51.37%。  相似文献   

17.
杉木自由授粉后代测定及多性状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八年生54个杉木自由授粉家系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杉木主要经济性状在家系间的差异,以及杉木数量性状的遗传变异、遗传相关,进一步为杉木遗传改良提供了语气。运用指数选择法,就生长和形质两个方面综合评定了杉木家系表现,评选出了16个速生优质的杉木家系,供生产实践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为筛选适合湘东低山丘陵区种植的杉木良种,以6种不同类型不同世代的杉木良种为试验材料(分别为福建洋口林场杉木3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福建优良杉木无性系洋020组培苗、湖南杉木2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杉木1.5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杉木1代种子园混系实生苗、湖南普通杉木人工林林分种子实生苗)营造试验林。结果表明:在6年生、8年生时,不同类型不同世代良种间平均树高、胸径和材积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在8年生时,湖南2代杉木良种材积最大,其均值为0.088 2 m~3,比对照大120.0%;其次是福建3代杉木良种和福建无性系,材积均值分别为0.085 8 m~3和0.085 4 m~3;福建无性系变异系数最小,为26.57%。杉木高世代良种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选择本地选育的杉木良种造林能取得较好的增产效益。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遵循林木育种学原理,通过调查研究和选择育种试验,探讨从优良种源区选择优良林分,优良林分中选择优良单株的选择原则、方法和标准,获得遗传增益46%的选择效果,是国内外罕见,达到第三代种子园增益预估值。为建立采种母树林、高世代种子园和无性系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和丰富的育种原始材料。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1代育种群体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2个ISSR标记分析马尾松1代育种群体中78个不同产地来源的优良亲本遗传变异,发现基于ISSR标记扩增的多态位点百分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多样性指数均较高,表明马尾松1代育种亲本的整体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78个亲本之间遗传距离变化范围为0.115~0.776,平均遗传距离为0.371.亲本之间的ISSR遗传距离与亲本产地的纬向地理距离关系密切,纬度相差较大的亲本间ISSR遗传距离相对较大.利用部分参试亲本进行测交系交配并分析其中的优良杂交组合,发现大部分优良组合父本、母本产地的纬向地理距离较远,同时亲本间ISSR遗传距离也较大.根据本研究结果,应优先选择来自纬度差异较大的不同种源区、同时ISSR遗传距离也较大的优树作为高世代育种亲本,不仅能有效维持高世代育种群体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也利于创制更多强优势杂交组合,提高杂种优势利用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