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苏南地区混栽果园桔小实蝇发生规律以及不同寄主、不同土壤管理制度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苏南混栽园桔小实蝇发生高峰期在8月份初至10月份底,是防控的最佳时期;比较不同寄主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中发现,枣园小实蝇发生高峰期在8月份,石榴园和柑桔园小实蝇发生高峰在9月上旬至10月中旬;枇杷、柑桔混栽园桔小实蝇发生高峰在9月上旬至10月下旬;桃、梨、柑桔混栽园桔小实蝇发生高峰在10月上旬至10月下旬;枣、柑桔混栽园桔小实蝇种群校长呈双峰型,第一个高峰从8月上旬起到9月上旬止,第二个高峰集中在10月中旬;比较不同土壤管理制度对桔小实蝇种群动态的影响中发现,生草栽培柑桔园月诱虫总量显著高于清耕栽培柑桔园。  相似文献   

2.
2019~2020年对曲靖市7个县(区)苹果、梨、石榴20个果园进行桔小实蝇为害调查。调查发现,桔小实蝇为害曲靖市7个(县、市、区)苹果、梨、桃、石榴、猕猴桃等水果,虫果率0~98.31%。不同海拔桔小实蝇发生呈现不同的消长趋势,在1570m海拔带种群数量高峰出现在5月底~6月底,1854~2128m海拔带种群数量高峰出现在8月中旬~9月初。混栽果园桔小实蝇种群随种植品种成熟呈现多个种群数量高峰。调查结果为桔小实蝇高效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摸清修文县猕猴桃园实蝇种类及种群发生动态,为实蝇的监测和防控提供科学指导。2016-2018年,在修文县主要猕猴桃园,采用Steiner诱捕器、 Mcphail诱捕器内添加实蝇诱剂、蛋白诱饵诱剂对实蝇种类和数量进行系统调查与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修文县猕猴桃园实蝇发生种类为桔小实蝇、南瓜实蝇、具条实蝇。桔小实蝇成虫种群发生数量从7月开始上升,高峰期集中在8月中旬至10月。南瓜实蝇成虫种群发生数量从8月下旬开始上升,高峰期集中在10月中旬至11月。具条实蝇成虫种群发生数量从7月中旬开始上升,高峰期集中在8月至11月上旬。桔小实蝇为修文县猕猴桃园实蝇优势种,南瓜实蝇、具条实蝇为常见种。目前危害猕猴桃果实的实蝇种类为桔小实蝇,其成虫种群发生高峰期集中在8月中旬至10月,在实际生产中,应密切关注其种群发生动态,并根据危害情况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实蝇种群变动受寄主植物、气象因子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攀枝花地区芒果园桔小实蝇种群动态规律,课题组在2015年到2017年连续三年间,针对攀枝花芒果园的桔小实蝇成虫进行了连续性、系统性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桔小实蝇在攀枝花地区周年均有发生,在每年的6月、7月成虫数量开始迅速上升,8-10月是其发生盛期,11月数量开始下降,12月至次年5月虫口密度处于较低水平。经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种群数量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关系,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越大越有利于桔小实蝇种群数量的增长,因此种群变动图随相对湿度的变化在不同年度间呈现单峰型或双峰型。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龙县芒果园实蝇科害虫种类及种群消长动态,采用性诱剂、食诱剂等方式开展实蝇害虫的诱集。经过持续跟踪调查,明确了该地主要的实蝇科害虫种类分别为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占比94.85%;其次是南瓜实蝇Bactrocera tau、具条实蝇Bactrocera scutellata,分别占比2.51%、1.45%;黒漆实蝇Zeugodacus scutellaris (Bezzi)(1.01%)、三点棍腹实蝇Dacus trimacula (Wang)(0.02%)、泰实蝇Bactrocera thailandica(Drew &Hancock)(0.16%)和瓜实蝇Bactrocera cucurbitae(0.01%),其中桔小实蝇占据了主要生态位。从种群消长动态分析,7月3日至8月5日,桔小实蝇数量出现急剧上升,10月11日达到高峰值。由于安龙县地理位置及气候的特殊性,桔小实蝇可常年发生,成为一个向外输出虫源的虫源地。为此,在桔小实蝇的防控上,重点是降低虫口基数。可常年设置性诱剂诱杀,结合收获后捡拾落果集中处理、药剂封杀土表等措施防控桔小实蝇的为害。  相似文献   

6.
为了弄清橘小实蝇在广西恭城县柿子主产区的转移为害及不同寄主果园种群消长规律,2018年3月-2019年3月,利用实蝇诱剂(甲基丁香酚)对柿子产区不同寄主果园橘小实蝇的种群动态进行监测,同时采用五点取样法对该地区19种可能受橘小实蝇为害的寄主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在恭城县柿子主产区,全年橘小实蝇成虫均可发生,不同寄主果园种群消长规律略有差异,1月上旬至5月上旬,种群数量处于极低水平,6月下旬至12月上旬为种群主要发生期,12月下旬种群数量急剧减少。冬后,橘小实蝇于5月下旬首先在桃子上为害,然后随着杨梅、李子、枣子和柿子等寄主果实的不断成熟进行转移为害,在为害柿子前主要为害芙蓉李和枣子,最后在柿子上为害,且主要在柿园内越冬。橘小实蝇对不同寄主的为害程度不同,落果中有虫果率为3.92 %-57.84 %,其中桃子、李子、枣子和柿子的受害率较高,在柿子上的为害期最长。  相似文献   

7.
通过人工诱捕、定期田间观察,对2018年广西南宁市莲雾上桔小实蝇雄虫种群动态及日活动规律进行了调查 ,研究了该虫对不同品种莲雾趋性,以期了解桔小实蝇在莲雾上发生规律,为控制桔小实蝇对莲雾的危害奠定基础,进而为莲雾种质资源保存及利用提供保障。结果表明,南宁莲雾上桔小实蝇发生规律跟气候条件、果实成熟期有关,其对果实的颜色、气味、方位等有一定的趋性。桔小实蝇始见期是3-4月,终见期为11月,发生动态呈双峰型,最高峰在8月中旬;每天9: 00-10: 00 活动较多,18: 00-19: 00次之,最佳诱捕期为5-9月,喜欢在西面取食,趋向于颜色鲜艳,叶片遮盖少的莲雾,产卵痕数量不均匀地分布在莲雾果实表面,且因部位不同而显著不同,在果腰处产卵痕最多,偏向于颜色鲜艳果。  相似文献   

8.
于2013-2014年调查了南宁市武鸣县柑桔园柑橘粉虱和黑刺粉虱的种群消长情况。结果表明:2013-2014年柑橘粉虱卵在4月上旬分别达到了全年发生最高峰,由0.51粒/叶增至5.49粒/叶;柑橘粉虱若虫分别在2013年8月上旬和2014年4月上旬达到该年发生最高峰,由0.38头/叶增至3.90头/叶;柑橘粉虱伪蛹发生数量少;柑橘粉虱成虫分别在2013年6月下旬和2014年5月中旬达到该年发生最高峰,由51.63头/黄板降低为4.08头/黄板。2013-2014年柑桔园黑刺粉虱种群数量少,没有诱集到成虫。因此,监测表明2013-2014年南宁柑桔园柑橘粉虱种群发生数量比黑刺粉虱多,以当年4月上旬达到全年发生最高蜂;黑刺粉虱偶尔发现为害;2014年柑橘粉虱卵、若虫发生数量比2013年的有所上升,但伪蛹和成虫发生数量同比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农学通报》2021年第36期《养鸡对果园桔小实蝇控制效果的评价》(作者孙太华等)报道,为探索果园养鸡对桔小实蝇的防控效果,分析果园养鸡生态种养模式的综合经济效益,2019—2020年连续2年在广西灌阳县进行了梨园养鸡试验观察,2020年还进行了笼养鸡处理虫果试验。  相似文献   

10.
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优势植物种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莫格湿地从高河漫滩底端到顶端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片断作为固定观测样带,并设置6个观测样方,生长季5月、7月、9月3次观测结果表明,小叶章优势种群5月份密度最高达1154-1594株/平方米,7月种群数量下降,9月有所升高;踏头苔草优势种群5-7月份密度在3 414-7 193株/平方米,9月份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土壤相对含水量低地段小叶章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土壤相对含水量高地段踏头苔草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局部地段生长季内有相对优势度相互替代过程,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上小叶章和踏头苔草两个种群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11.
1苹果园昆虫群落时间格局及数量消长昭通市苹果园昆虫群落种类组成不复杂,以小绿叶蝉、山楂红蜘蛛、苹果黄蚜、金纹细蛾和苹果瘤蚜等发生数量最多,椿象、卷叶虫、舟形毛虫、梨星毛虫、叶甲和黄刺蛾数量较少,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小绿叶蝉4月下旬开始为害,至7月下旬种群数量起伏波动,进入8月后数量急剧上升,直到9月下旬。山楂红蜘蛛8月上旬前数量很少,8月中旬起数量猛增,8月中下旬为害最严重。金纹细蛾5月上旬开始为害,7月中旬数量开始上升,8月下旬达到高峰。苹果黄蚜发生为害时间是4月下旬至6月下旬,种群数量不大…  相似文献   

12.
田迅  卜兆君 《四川草原》2004,(11):11-13
莫莫格湿地从高河漫滩底端到顶端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片断作为固定观测样带,并设置6个观测样方,生长季5月、7月、9月3次观测结果表明,小叶章优势种群5月份密度最高达1154-594株/平方米,7月种群数量下降,9月又有所升高;踏头苔草优势种群5~7月份密度在3414-7193株/平方米,9月份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土壤相对含水量低地段小叶章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土壤相对含水量高地段踏头苔草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局部地段生长季内有相对优势度相互替代过程,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上小叶章和踏头苔草两个种群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13.
为掌握近年来赣南柑桔木虱发生动态及其携带黄龙病菌变化情况,2016-2020年,定点、定时监测了赣南10个县(区)20个正常管理果园的柑桔木虱成虫发生动态变化,并于2018年和2020年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了赣南8个县(市)正常管理果园和失管果园柑桔木虱成虫带菌率变化。结果表明,赣南地区柑桔木虱成虫发生高峰集中在5月下旬-10月上旬,2016-2019年发生数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但2020年发生量较前几年有所增加,平均虫量最高峰达93头/百梢;2020年正常管理果园和失管果园柑桔木虱带菌率均低于2018年,失管果园柑桔木虱带菌率明显高于正常管理果园;经相关回归分析,柑桔木虱带菌率与果园黄龙病发病率呈显著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9种颜色诱虫板对牛角花齿蓟马的诱集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5年8-9月在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苜蓿地,采用9种颜色的诱虫板(15 cm×25 cm)对牛角花齿蓟马(Odonotothrips loti)进行了诱集试验。结果表明,其诱集能力依次为黄色、白色、苜蓿花紫色、天蓝色、绿色、蓝色、玫瑰红色、红色、紫色,连续5 d诱集成虫的平均数分别为52.04,19.73、17.53、14.25、13.85、10.96、7.17、4.46、0.08头。分析认为前3种色板可经济有效地用于苜蓿蓟马种群数量监测及预测预报。  相似文献   

15.
莫莫格湿地从高河漫滩底端到顶端选取有代表性的植物群落片断作为固定观测样带,并设置6个观测样方,生长季5月、7月、9月3次观测结果表明,小叶章优势种群5月份密度最高达1 154~1 594株/平方米,7月种群数量下降,9月又有所升高;踏头苔草优势种群5~7月份密度在3 414~7 193株/平方米,9月份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土壤相对含水量低地段小叶章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土壤相对含水量高地段踏头苔草种群相对优势度大,局部地段生长季内有相对优势度相互替代过程,莫莫格湿地干-湿界面上小叶章和踏头苔草两个种群可以共存.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岑巩县近年来牛羊产业大力发展,规模数量增长较快,肉牛存栏由2020年的3.584 9万头增长到3.928 3万头,肉羊存栏由2020年的5.007 6万头增长到5.677 8万头。为了解贵州省岑巩县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情况,2020~2022年对全县牛羊养殖场、散养户和屠宰场采样牛血清样品571份、羊血清样品8570份进行畜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羊血清样品出现3份阳性,经试管凝集试验对3份初筛为阳性的羊血清样品进一步判定结果为阳性,3份阳性血清均来自散养户,且属于外源性输入型病例。对贵州省岑巩县2013~2022年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贵州省岑巩县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从事牛羊产业生产5例。贵州省岑巩县需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力度,加强牛羊调运监管,强化畜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定期对从事牛羊产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7.
<正>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守望乡黄牛冻精改良2003年上站配种母牛数为1 085头,突破千头大关,生产改良牛634头,创历年最高水平。但2004~2007年间,黄牛冻精改良配种工作逐年下滑,到2007年末,配种母牛下降到450头左右。为查明原因,乡党委、政府抽调了政府办、畜牧站、村委会的3人,组成调查小组对下滑原因进行调查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调查方法2007年1~12月和2008年1月5~25日。对自然村马家院子3个  相似文献   

18.
赣南脐橙园蜘蛛已知13科38种。脐橙树冠层蜘蛛优势种有3种,其中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全年以5 - 6月及9 - 10月份的发生数量最大;斑管巢蛛(Clubiona deletrix)在7 - 10月份发生量较大,2 - 3月份的数量明显减少;鳞纹肖蛸(Tetragnatha squamata)在4月和12月份的种群数量较多,而6 - 9月份较少见到。地面层蜘蛛优势种有2种,其中草间钻头蛛的季节消长同样具有两个高峰期,但跨度较少,仅在6月份和10月份出现;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种群数量在3月份达到最高峰,在12月份处于低谷。不同季节脐橙树冠层草间钻头蛛和斑管巢蛛的发生数量都与平均气温和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鳞纹肖蛸的季节发生数量与平均气温间为显著负相关;地面层拟水狼蛛的数量季节变动与相对湿度和降雨量间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褪黑素受体1A (MTNR1A)基因多态性对水牛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以86头摩拉水牛经产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方法扩增其MTNR1A基因外显子Ⅱ序列,测序后分析该序列的多态性位点;记录86头摩拉水牛经产牛在2019年1月份—2020年12月份期间的怀孕和产犊情况,分析MTNR1A基因外显子Ⅱ的多态性与繁殖性能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成功克隆到MTNR1A基因外显子Ⅱ,测序发现其第72位碱基处存在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该位点有3种基因型,即CC、CT和TT基因型;C和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和0.53, 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7,0.30,0.33。CC和CT基因型摩拉水牛在2019年1月份和8—12月份时的怀孕数量均高于2019年2—7月份,TT基因型水牛在2019年2—7月份时的怀孕数量高于2019年1月份和8—12月份。摩拉水牛产犊季节主要集中在2020年1月份及9—12月份,经计算产犊数量占总产犊数的56.98%;2020年2—8月份是摩拉水牛产犊的淡季,经计算产犊数量仅占全年产犊总数的43.02%。CC和CT基因型的摩拉水牛产犊时间...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筛选火龙果园内对桔小实蝇诱集效果较好的诱剂,本文利用诱集法在火龙果园内分别测定了系列质量分数(2.5%, 5.0%, 10%, 20%, 40%, w/w)糖溶液、(6.25%, 12.5%, 25%, 50%, 100%, w/w)醋溶液、(6.25%, 12.5%, 25%, 50%, 100%, w/w)酒溶液单一成分的的诱虫效果;比较了不同质量分数的二元混配溶液糖醋液(糖:醋:水=10%:12.5%:77.5%,(w/w),SV1; 糖:醋:水=20%:12.5%:67.5%(w/w),SV2; 糖:醋:水=10%:25%:65%(w/w),SV3; 糖:醋:水=20%:25%:55%(w/w),SV4)和醋酒液(醋:酒:水=12.5%:12.5%:75% (w/w),VA1)的诱虫效果;在此基础上比较了黄板(YSTs)、甲基丁香酚(ME)、诱饵(BA)、糖醋酒液(糖:醋:酒:水=10%:12.5%:12.5%:65%(w/w),SVA)和甲基丁香酚+糖醋酒液(ME+SVA)的诱虫效果。结果表明:10%和20%的糖溶液诱集效果好于其它质量分数的糖溶液;12.5%和25%的醋溶液好于其它质量分数的醋溶液;12.5%的酒溶液是其最佳使用浓度;SV1在5种二元混配溶液中对桔小实蝇诱集效果最好;ME只能诱集雄成虫,ME和ME+SVA诱集的桔小实蝇雄成虫好于其他处理,BA、SVA和ME+SVA诱雌效果好于其他处理,ME+SVA诱集成虫总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ME+SVA在火龙果园内对桔小实蝇的诱集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