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13年10月对茅山丘陵茶园秋季杂草的发生种类、数量、高度等进行调查,将其转换成相对多度和重要值数据,在此基础上计测了茅山丘陵茶园22种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茅山丘陵茶园秋季杂草共发现80种,隶属36个科、74个属。其中,发生频率20%的杂草有22种。22种杂草中,马唐(Digitaria sanguinalis)、小飞蓬(Conyza canadensis)、小旱稗(Echinochloa crusgalli var.austro-japonensis)、牛筋草(Eleusine indica)等4种杂草实际生态位较宽,为茅山丘陵地区茶园秋季优势杂草;马唐、小旱稗小飞蓬、牛筋草、酢浆草(Oxalis corniculata)、泥胡菜(Hemistepta lyrata)、繁缕(Stellaria media)、铁苋菜(Acalypha australis)、族生卷耳(Cerastium caespitosum)、苦苣(Sonchus oleraceus)等杂草生态位重叠值较大,说明它们对资源的竞争较为激烈。  相似文献   

2.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害虫,目前已经侵入我国云南省。田间调查发现,草地贪夜蛾与甜菜夜蛾S.exigua、斜纹夜蛾S.litura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在玉米上往往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并比较了其与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和黏虫的幼虫和成虫的形态差异。本文为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草地贪夜蛾的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为明确直播稻田牛筋草对乙酰辅酶A羧化酶 (ACCase) 类除草剂的抗药性水平及其抗性产生的分子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了牛筋草对6种ACCase类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并分别对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ACCase基因部分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结果表明:疑似抗性种群SJ-1对唑酰草胺、氰氟草酯、精唑禾草灵、高效氟吡甲禾灵和烯禾啶产生了高水平抗性,其抗性倍数分别为56.6、62.5、128、52.0和16.3;对烯草酮产生了低水平抗性,相对抗性倍数为4.86。将抗性种群和敏感种群的ACCase基因片段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发现,SJ-1种群ACCase基因2078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 (GAT) 突变为甘氨酸 (GGT),该位点氨基酸突变可能是其对ACCase类除草剂产生抗药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 E. Smith)是全球预警的一种重大迁飞性农业害虫。2019年1月入侵我国,目前已扩散蔓延至我国24个省份。田间调查发现,在玉米灌浆期,草地贪夜蛾与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劳氏黏虫Leucania loreyi(Duponchel)和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等夜蛾科害虫常常混合发生,且形态相近,容易混淆,给调查和测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本文详细描述了草地贪夜蛾卵、幼虫、蛹和成虫的外部形态特征,比较了其与黏虫、劳氏黏虫和棉铃虫4个虫态在形态特征上的差别,以期为玉米灌浆期草地贪夜蛾的准确鉴别和田间调查提供依据,并为其精准测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整株法测定了湖南省部分地区棉田牛筋草(Eleusine indica)对精喹禾灵的抗性水平,还测定了精喹禾灵对牛筋草抗(R)、感(S)种群体内GSTs及SOD、POD、CAT影响的差异。整株法测定结果显示,相对于敏感的南县种群,其他地区棉田牛筋草对精喹禾灵的抗性指数在1.6~9.7之间,其中湘阴种群最高为9.7,澧县种群最低为1.6;精喹禾灵处理2d后,R种群GSTs活性急剧上升,在第3天达到最高,随后急剧下降,5d之后趋于平缓。S种群GSTs活性在施药后先上升后下降。药剂处理后,R种群的SOD和POD活性在中期显著低于S种群,R、S种群的CAT活性在药后第9天有明显差异。结果表明,R种群对精喹禾灵产生抗性的原因可能是GSTs对精喹禾灵的代谢作用加强,抗氧化酶系活性的变化可能与抗性相关。  相似文献   

6.
亚洲小车蝗(Oedaleus decorus asiaticus Bei-Bienko)是草原蝗虫的主要优势种之一,为了明确亚洲小车蝗两型现象与形态特征的关系,本文利用11个形态指标和5个形态指标比值采用数值分类学的方法对两型亚洲小车蝗成虫进行了测量和分析。结果表明,11个形态指标在亚洲小车蝗种群中均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与能量储存、运动和飞行相关的体长(L)、前翅长度(E)、后足股节长度(F)在群居和散居型种群中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形态指标比值中,前翅长度和后足股节长度的比值(E/F)对两型蝗虫区分效果明显,群居型亚洲小车蝗成虫的E/F比值在1.68~1.74之间,散居型成虫的E/F比值在1.44~1.59之间,群居型E/F比值显著大于散居型(P0.05)。主成分分析构建了3个反映形态特征及其比值信息的综合指标,前两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为99.84%,同时确定了E/F比值在两型区分上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可以作为亚洲小车蝗成虫两型现象的判定指标。  相似文献   

7.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J.E.Smith)是世界重要农业害虫,具有很强的迁飞性,对玉米等禾本科植物造成危害。调查草地贪夜蛾卵寄生性天敌资源,明确其种类和鉴别特征,对筛选优势天敌种类和开展生物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对福建省寄生性天敌资源调查结果表明,福建省有两种草地贪夜蛾卵寄生蜂,分别为夜蛾黑卵蜂Telenomus remus Nixon和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 chilonis Ishii,本文记述了这两种卵寄生蜂的主要形态特征,并观察了其寄生行为。  相似文献   

8.
利用12个引物的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RAPD)对来自18种寄主的49个梨孢菌株进行了亲缘关系分析,从DNA电泳谱带中可以直观地看出,来自同一种或同一属或亲缘关系相近寄主上的梨孢菌带型较相似,相反,亲缘关系较远的寄主上的梨孢菌带型差异较大,茭白、碎米莎草和马唐寄主上的梨孢菌的谱带均非常特异,与牛筋草和狗尾草等其他15种寄主的梨孢菌有较大差异,牛筋草和狗尾草等15种寄主的梨孢菌存在比较多的共有谱带.对引物S380扩增的RAPD谱带进行聚类分析表明,18种寄主上的49个梨孢菌株可分为5个类群.种与种之间的DNA(RAPD谱带)电泳谱带差异非常明显,而种内品种间的带型差异比较小.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广东省稻菜轮作区中牛筋草对10种常用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及抗性分子机制,采用整株生物测定法测定广东省稻菜轮作区内8个牛筋草种群P1~P8对草甘膦、草铵膦和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抑制剂类等10种除草剂的抗性水平,并进一步分析P1和P8种群相关靶标酶基因5-烯醇丙酮酰莽草酸-3-磷酸合酶(5-enolpyruvyl-shikimate-3-phosphate synthase,EPSPS)、谷氨酰胺合成酶(glutamine synthetase,GS)和ACCase的部分功能区序列特征。结果显示,牛筋草P1~P8种群对草甘膦抗性指数为敏感种群的5.9倍~17.7倍,其中P8种群对草甘膦的抗性水平最高;8个种群对草铵膦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性,抗性指数为敏感种群的2.3倍~14.2倍,其中P1种群抗性最高。牛筋草P1和P8种群均对ACCase抑制剂类除草剂精喹禾灵、氰氟草酯和噁唑酰草胺产生了交互抗性;P1种群ACCase基因在第2 041位氨基酸处发生突变,该突变在牛筋草种群中首次发现;而P8种群ACCase基因则在第2 027位氨基...  相似文献   

10.
以牛筋草地上组织为材料,采用正交优化和单因子试验两种方法对影响牛筋草ISSR-PCR体系的Mg2+浓度、dNTP浓度、Taq DNA聚合酶浓度、引物浓度和DNA模板浓度5个因素进行优化试验,建立适合牛筋草ISSR-PCR的反应体系.结果表明,牛筋草ISSR-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Mg2+1.75 mmol/L,dNTP 0.4 mmol/L,Taq DNA聚合酶1 U/25 μL,引物0.3μmol/L,模板DNA 80 ng/25μL,10×PCR Buffer 2.5 μL/25 μL.利用优化体系进行牛筋草的ISSR-PCR反应,可获得稳定性高、重复性好、背景清晰的电泳结果.  相似文献   

11.
牛筋草是全球危害最严重的5种杂草之一,为了筛选防除牛筋草的高效除草剂品种,采用温室盆栽法和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10种苗后除草剂对牛筋草的除草活性及防除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30%苯唑草酮SC和40 g/L烟嘧磺隆OD对牛筋草防效优异,ED90分别为8.7 g/hm~2和19.4 g/hm~2(有效成分,下同),约为各自登记低剂量的1/3和1/2。100 g/L氰氟草酯EC、10%噁唑酰草胺EC、69 g/L精噁唑禾草灵EW、120 g/L烯草酮EC和10%精喹禾灵EC对牛筋草具有较好的防效,ED90分别为68.9、80.5、50.0、54.2 g/hm~2和48.6 g/hm~2,与各自的登记低剂量相当或略低。25%啶嘧磺隆WG和11%三氟啶磺隆OD对牛筋草的防效较差,ED90分别为115.0 g/hm~2和112.4 g/hm~2,约为各自登记高剂量的1.5倍和2.3倍。75%硝磺草酮WG对牛筋草的防效很差,ED90为742.6 g/hm~2,是其登记高剂量的3.3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40 g/...  相似文献   

12.
为探明以卵磷脂和维生素E为主要成分的安融乐对烯禾啶 (sethoxydim) 的增效作用及在烯禾啶胁迫下对谷子 Setaria italica 品种‘晋谷21号’药害的缓解作用,采用盆栽试验方法,以‘晋谷21号’和牛筋草 Eleusine indica (L.) Gaertn. 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浓度烯禾啶和安融乐混合药液,于谷子和杂草3~5叶期于叶面喷施,于药后7 d测定谷子农艺性状及光合生理指标,于药后7、15和30 d调查添加安融乐后对烯禾啶防除牛筋草的增效作用。结果表明:施用烯禾啶单剂对‘晋谷21号’株高、叶面积、光合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且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1/8倍推荐剂量 (推荐剂量为有效成分187.5 g/hm2) 的烯禾啶对‘晋谷21号’已经产生药害,1/2倍推荐剂量下谷子株高、叶面积均显著低于对照,分别比对照降低了23.41%和33.15%,此剂量下谷子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也均显著低于对照。添加不同稀释倍数的安融乐后,对低浓度烯禾啶胁迫的缓解作用不显著,对高浓度烯禾啶胁迫的缓解作用显著。其中安融乐稀释倍数为2500倍时,对1/2倍推荐剂量烯禾啶胁迫的缓解作用最好,谷子株高和叶面积比施用烯禾啶单剂分别增加16.76%和24.94%,光合色素含量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等生理指标均在此剂量下显著高于对照及其他处理。1/8倍推荐剂量烯禾啶对牛筋草防效较差,株防效几乎为0,但随着烯禾啶浓度的升高,对牛筋草的防效逐渐升高。1/2倍推荐剂量下药后30 d烯禾啶对牛筋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53.33%和73.10%,在此剂量下添加稀释倍数为2500倍的安融乐后,牛筋草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上升至73.33%和84.65%。综上,添加稀释倍数为2500倍的安融乐可以提高烯禾啶对牛筋草的防效同时提高对谷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在整个生育期重复使用百草枯或草甘膦,可能引起牛筋草产生抗药性的风险,因此通过盆栽试验比较5种选择性除草剂和2种灭生性除草剂处理及机械刈割处理对牛筋草不同生长阶段的抑制等级及抑制率。结果表明,化学除草效果随着牛筋草生长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选择性除草剂10.8%精喹禾灵乳油0.6 L/hm~2和15%精吡氟禾草灵乳油1.0 L/hm~2对牛筋草的防效与草甘膦基本一致;相同刈割高度时,在牛筋草扬花期之前刈割的防效最高,相同刈割时间时,刈割高度在地上0 cm时对牛筋草的防效最高。本研究明确在牛筋草不同生育时期如何选择最高效的物理或化学防治方法,为牛筋草的综合防治技术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4.
苹果干腐病和轮纹病均为害枝干,并为害果实。在苹果主产区,历年因干腐和轮纹烂果遭受损失严重。近年来,随着富士品种栽培面积的扩大,其枝干轮纹病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1 病原菌苹果干腐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都是子囊菌。于腐病菌(Botryosphaeria berengerianade Not.)属于葡萄腔菌属。轮纹病菌(E.berengeriand de Not.f.sp.piricola(Nose)Koganezawa et Sakuma)原属于囊孢壳属。近年来,日本对干腐病菌和轮纹病菌的形态、培养性状和致病性进行了比较研究,于1984年提出轮纹病菌有性阶段的形态结构与干腐  相似文献   

15.
不同桉树品系对桉树枝瘿姬小蜂抗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选择了在我国主要桉树种植区内种植面积大或具有推广潜力的12个优良桉树品系,在广东肇庆、阳江和湛江3个样地进行抗桉树枝瘿姬小蜂试验,结果表明M1(Eucalyptus urophylla×E.tereticornis)、雷9(E.urophylla×E.tereticornis)为高抗品系,DH3229(E.urophylla×E.grandis)、DH3228(E.urophylla×E.grandis)、DH3226(E.urophylla×E.grandis)、LH1(E.urophylla×E.tereticornis)、金光21(E.jinguang No.21)、广3(E.wetarensis×E.marginata)和广林9(E.grandis×E.urophylla)等7个品系为抗虫品系,邓恩桉(E.dunnii)和雷11(E.urophylla×E.tereticornis)为感虫品系,Eg5(E.grandis)为高感品系。不同品系的感染虫瘿数量差异显著,Eg5的丛枝状等级较其它品系高,其它11个品系间的丛枝状等级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深圳市观赏植物根际茎线虫的种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深圳市观赏植物线虫进行调查监测的过程中,采集了长势不良的观赏植物的根和根际土壤样品,用改良贝曼漏斗法分离到植物线虫.其中从万年青(A glaonema modestum)、国王椰子(Ravenea rivularis)和袖珍椰子(Collinia elegans)的根际分离到的2种茎属线虫,经形态鉴定确认分别为食菌茎线虫(Ditylenchus myceliophagus Goodey,1958)和短小茎线虫(Ditylenchus nanus Siddiqi,1963),并对其形态和测量数值进行了详细记述.  相似文献   

17.
Carpomya属检疫性实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佳教  陈乃中 《植物检疫》2008,22(1):32-34,F0003
本文介绍Carpomya属中的欧非枣实蝇(Carpomya incompleta)、甜瓜迷实蝇(C.pardalina)、枣实蝇C.vesuviana、和C.schineri的成虫形态鉴定特征,并提供了该属中6种主要实蝇的形态鉴定特征检索表以及分布和寄主种类等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隶属于新疆黄烛衣科(Candelariaceae)黄烛衣属(Candelaria)和黄茶渍属(Candelariella)的地衣进行分类学研究,初步调查了新疆黄烛衣科地衣物种多样性,使用形态解剖观察和化学检测法鉴定黄烛衣科地衣,报道了黄烛衣属的1个种和黄茶渍属的6个种,其中包括3个新疆新记录种,分别为:帆黄茶渍Candelariella antennaria Rsnen(1939年)、甘肃黄茶渍C.kansuensis H.Magn(1940年)及蛋黄茶渍C.vitellina(Hoffm.)Müll.Arg.(1984年)。对3个新疆新记录种的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和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和讨论,并提供了形态解剖学彩色照片(地衣体、子囊盘、子囊、子囊孢子及侧丝等)和常见种的形态图片。在形态解剖学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新疆黄烛衣科地衣分属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9.
一、棉田杂草种类与分布 1.种类:在盐城地区棉田查得之杂草共计81种分属28科,其中分布面广,发生量大的常见杂草有40种左右。马唐是棉田的主要恶性杂草,分布遍及各农业区,在调查的154634亩棉田中,发生面积占71.68%,危害面积占17.92%,其密度(2.3—9.1株/尺~2)、多度(34.65—75.44%)和频度(62.43—95.13%)均超过其它杂草。此外,旱稗、牛筋草、狗尾草亦为主要的恶性杂草。棉田常见杂草的主要优势种有鳢肠、千金子、铁苋菜、地锦、小蓟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新纪录种: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 Ferr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蒜绵粉蚧(Phenacoccus solani)Ferris为中国大陆新纪录种,本文介绍了其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寄主和为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