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鲁黄1号是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跃进5号为母本、以早熟豆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组合,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国家审定,审定编号2009016。2年来已累计建立繁育基地3333hm~2,累计推广面积6.67万hm~2。为豫、冀、晋、鲁、陕大豆种植区提供了高产、优质、高抗大豆新品种。鲁黄1号是目前黄淮海中片国家审定的最受欢迎的大豆新品种。  相似文献   

2.
万鲜1号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与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研究所以毛豆3号为母本,矮脚白毛×台湾75的纯合品系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育种所选育出的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该品种产量高,抗倒性强,性状稳定,商品性好,从出苗至采收76 d,在重庆市各地区试验证明适合春播种植.2018和2019年参加重庆市鲜食大豆区域试验,较对照辽鲜1号分别增产18.1%和22.3%;2019年参加重庆市鲜食大豆生产试验,较对照辽鲜1号增产13.1%,增产点率100%;202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首批通过审定的重庆市鲜食大豆品种.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南豆11号的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南豆11号大豆新品种是四川省南充市农科所以成豆4号作母本,贡豆6号作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9906-32.2006年经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审定编号为国审豆2006018.  相似文献   

4.
长江春2号大豆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春2号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和四川省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共同选育的高产、高蛋白春大豆新品种.该品种是2005年以蜀鲜205(贡豆12×台75)为母本,鲜食大豆品种七星1号为父本进行杂交,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10 ~2011年在各级产量试验中均表现优质、高产、稳产,适应性广,抗大豆病毒病.2011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适于重庆各区县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围绕江苏省菜用大豆产业关键技术需求,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大豆育种团队联合开原市雨农种业有限公司针对性选育了早熟兼抗大豆花叶病毒病的适合春季栽培的菜用大豆新品种苏早2号.苏早2号是通过利用辽鲜1号为母本、春风早为父本配制杂交组合,在其杂交后代中鉴定并育成,具有熟期早、抗大豆花叶病毒SC3和SC7株系、丰产性好、食用口感佳等特点.苏早2号于2020年7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适合江苏省春季栽培使用.本文系统阐述苏早2号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其配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6.
早熟大豆华春3号的特征特性及其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春3号是华南农业大学利用广西高蛋白春大豆品种桂早1号为母本、从巴西引进耐酸铝低磷大豆品种巴西8号(CONQUISTA)为父本有性杂交,采用混合摘荚法选育而成的高产、稳产、高蛋白早熟春大豆新品种.2007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豆2007023),生育日数95 d,2005-2006年参加热带亚热带地区国家春大豆北部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产量2 172.83 kg/hm2,比对照浙春3号增产10.64%.主要适应在湖南南部、江西南部、福建北部、广东北部和广西北部种植.  相似文献   

7.
川鲜豆1号是四川省首批审定的春播鲜食大豆新品种,是以奎鲜1号作母本、科源3号作父本进行杂交,后经2009-2015年系谱选育而成.2018-2019年四川省特殊类型鲜食大豆品种试验春播组区域试验,较对照(交大133)分别增产13.2%和7.1%;2019年四川省特殊类型鲜食大豆品种生产试验,较对照增产7.5%;2020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从播种到采收约76.4 d,产量高,稳产性好,品质优,抗病力强,在四川省不同区域适应春季种植.  相似文献   

8.
吉科豆7号大豆新品种是吉林省农科院经有性杂交新近育成的高产大豆新品种,2004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的特点是高产、稳产、适应性广.  相似文献   

9.
大豆新品种赤豆一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早熟大豆新品种“赤豆一号” ,是内蒙古赤峰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于 1994年在农家品种“稀植四号”天然杂交株中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 ,原品系代号为“98-5”。 2 0 0 4年 2月经内蒙古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确定为推广品种 ,其主要特点为脂肪含量较高 (脂肪含量 2 2 .83 % ) ,抗倒伏 ,中抗大豆花叶病 1号株系 ,高产稳产。  相似文献   

10.
大豆新品种吉育397是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大豆研究所于2013年以合辐08-1为母本,吉育202为父本,进行有性杂交,采用系谱法选育而成。2019-2020年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 295.8公斤/公顷,较对照增产4.1%;2020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3 267.8公斤/公顷,较对照吉育303增产6.0%。2021年通过吉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吉审豆20210025。吉育397为高油、抗病大豆品种,籽粒脂肪含量22.25%;人工接种鉴定,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1号株系,高抗大豆花叶病毒病3号株系,中抗大豆灰斑病,适宜吉林省白城、榆树、延边、通化等大豆中早熟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11.
"清香型"乌龙茶与"浓香型"乌龙茶之比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冯廷佺 《中国茶叶》2005,27(5):18-19
乌龙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有"中国特种茶"之称.历史上,乌龙茶消费地区主要集中在闽北、闽南,广东潮州、汕头和我国台湾地区.与之相应适销的乌龙茶花色品种有: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冻顶乌龙.自从台资茶叶企业进入内地以来,市场上出现了以内地乌龙茶品种茶树鲜叶为原料,利用我国台湾茶机和初制技术生产的乌龙茶,其香气较传统乌龙茶清香,业界称之为"清香型"乌龙茶.  相似文献   

12.
于2008~2009两年在乌兰察布市进行了"壹分地"种薯繁殖模式的推广试验。结果表明,壹分地工程的实施经济效果显著,每667 m2扣除微型种薯款,产值为2752.8元,增收1902.8元,达到了农民增收的目的。壹分地工程的实施既考虑了本地高产优势品种克新1号,也考虑了今后需要推广的适宜本地种植的康尼贝克等品种,可以逐步实现品种多样化,保障马铃薯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壹分地原种推广田植株生长状况以及产量的调查,原种推广田植株生长状况良好,667 m2平均产量为2878.4 kg,增收2028.4元。充分说明了壹分地推广模式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3.
“发花”散茶中“金花”菌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湖南益阳茶厂2008年生产的金湘益砖茶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金花"菌,接种至2008年一品茯茶的原料上,控制环境条件让它"发花"。从发花散茶中分离到一类"金花"菌,经过继代纯化,选取一株长势较好的"金花"菌作为供试菌株。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菌株的有性型和无性型形态,并在扫描电镜下观察菌株的子囊孢子(有性阶段)和分子孢子(无性阶段),同时结合DNA测序,在分子水平上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根据菌株的表观形态、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DNA序列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  相似文献   

14.
茶树杂交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 选育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福鼎大白茶×浙农12"、"福鼎大白茶×浙农109"人工杂交后代为育种材料,经系统选种、无性繁殖育成优质、高产茶树新品系--"浙农8-8"、"浙农6-10".品比试验表明:浙农8-8发芽期中偏早,浙农6-10发芽期中等;均适制红绿茶,品质超过或相当福鼎大白茶;两品种小区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春夏茶多酚含量均低于福鼎大白茶,氨基酸含量比福鼎大白茶高,咖啡碱含量浙农8-8春夏茶均比福鼎大白茶高,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低;抗寒性两品种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旱性比福鼎大白茶稍弱;抗虫性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抗病性浙农6-10比福鼎大白茶略强,浙农8-8略弱.  相似文献   

15.
茶树新品种名山早和名山白毫在信阳的适应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扶晓  杨洁  高俊峰  郭桂义 《茶叶》2004,30(1):43-45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采用“三良”模式和“五精”栽培技术,即“良种,良方,良法”和精选良种,精细整地,精确施肥,精量播种,精心管理技术,创造了2001年黑龙江省大豆小面积667m^2产307.9kg的实产最高纪录。说明了技术要点和体会。  相似文献   

17.
苦丁茶资源及四川民间苦丁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苦丁茶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绿色饮料,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本文对苦丁茶资源饮用历史考证、民间多物种利用以及四川民间苦丁茶物种生长生态特性、育苗栽培、制造工艺、饮用方法等内容进行了综合评述,并进一步展望其开发的市场前景和应用潜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龙锦一号田间自然变异产生的转绿型白苗“龙白—1”、“龙白—2”的外部形态特征、产量构成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白苗突变体“龙白—1”形态上与龙锦一号一致,产量持平;而“龙白—2”株高降低,分蘖减少,生物产量明显减少。生育期推迟,减产65.7%。  相似文献   

19.
云南大叶茶与汝城白毛茶杂交后代的RAPD亲子鉴定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应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RAPD)分子标记技术 ,对云南大叶茶 (C .sinensis)与汝城白毛茶 (C .ptilophylla)进行人工杂交所获得的F1代植株进行了亲子鉴定。结果表明 ,13个随机引物在第 1个杂交后代( 1F1)中共扩增出 80条RAPD谱带 ,其中 79条能在双亲中检出 ,另 1条为 1F1自身的特异带 ,卡平方检验表明在 1F1中扩增出的谱带数与亲本中各对应位点所显示的谱带数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在第 2个杂交后代( 2F1)中共扩增出 75条谱带 ,在第 3个杂交后代 (  相似文献   

20.
小麦种质资源宁春4号的研究和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品种宁春4号不仅是中国的一个优良春小麦品种,也是一个优异的种质资源.它含有来自美洲、欧洲、亚洲、澳洲优良小麦品种的遗传物质,含有Rht2等基因,具有1、17+18、5+10优质HMW-GS组合,以及Glu-A3b、Glu-B3f优质LMW-GS组合,属于非1BL/1RS易位系小麦品种.与其他宁夏春小麦品种相比,宁春4号在不同生育期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含量、缓降期内的平均叶绿素含量均最高;光饱和点最小;从孕穗期至开花期旗叶光合速率日平均值、最高值最大.宁春4号与部分小麦近缘属种杂交表现出较高的可杂交性,利用其做亲本与其他小麦杂交已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由于长期坚持对宁春4号小麦品种提纯复壮,使其在生产上28年不衰退.宁春4号是一种兼性类型的小麦品种,现已筛选出冬性宁春4号,品质有较大的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