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汉代园林在中国园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开创了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两汉时期苑囿的游赏功能逐渐强化,体象天地的宫苑格局更加突出,崇楼伟阁以象仙居的造园风格表明汉代皇家园林深受皇权思想的影响。以叠山、理水、动植物景观及建筑营造等造园手法的研究为切入点,分析了汉代园林的景观特征。  相似文献   

2.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诸多苑囿中规模最大的皇家苑囿,据史料记载,上林苑中不仅包括了各种用途的宫观楼阁,也有大量的动植物资源。除了供皇家游猎、娱乐外,上林苑在客观上还具有农业生产、试验和推广的功能,成为了国家的农业生产基地以及引进新品种的培育中心、传播中心和推广基地,在秦汉以农为主的社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上林苑是秦汉时期著名的皇家苑囿,在经历了不断修建的过程后,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园林。同时,其内部有着完善的管理,包括政策与制度管理、不断完善的组织管理等,这些能够为我国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4.
许火龙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0):86-87,158
历史上人类创建了数以千万计的园林.从源头看,古希腊、西亚、中国堪称代表,被推崇为三大园林系统,通过分析三大园林体系的形成,指出其各自的园林特色.中国园林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从粗放的自然风景苑囿、自然山水园林,发展成为人文美与自然美相结合的写意山水园林.欧洲体系,在发展演变中较多地吸收了西亚风格,互相借鉴,互相渗透,最后形成自己"规整和有序"的园林艺术特色.西亚体系,强调水法在平面布置上把园林建成"田"字,用纵横轴线分作四区,十字林荫路交叉处设置中心水池,把水当作园林的灵魂,使水在园林中尽量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从建筑文化的构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飞鹤  阴帅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29-10530
该研究套用了文化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用人类活动、建筑环境、建筑文化分别替换了文化生态系统中的人类社会、外部环境、文化,从而组建了建筑文化的结构模式,它是依托于文化生态系统结构模式存在的。该模式中,建筑工程技术位于建筑文化结构的最外层,设计方法及著述位于中间层,价值观位于最内层。将这一结构模式应用于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形成发展过程,按照朝代更替的时间跨度,从社会意识、文化心理和审美风尚的角度分析中国古典园林从苑囿到山水园,从城市宅园到江南私家园林的变更过程,指出园林发展过程是从外部形态到实用功能的改变,这一改变是由当时的社会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通过一定的设计方法指导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西汉梁国的生态环境呈现出原始状态,这里既有尚未开发的陂泽资源,还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这种环境为汉代梁国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也使梁国能够在此基础之上建设王国都城和苑囿等设施,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使狩猎活动成为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芒砀山所在地的石材也为陵墓修建、都城建设提供了建筑材料,在开采石材时也注意到了环境保护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建设增量模式已向存量空间转化更新模式转变,古典园林作为城市空间,伴随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催化古典园林功能转化的急迫性。本研究采用DANP模型对影响苏州柴园功能转化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活动功能、情感功能、教育功能和展览功能对古典园林功能转化整体作用较大,其中植物、池塘水质、园林主体建筑、历史实物展示、导览解说、节庆旅游活动、社区日常活动、吸引力、科普性是影响古典园林功能转化的关键因素。因果图显示,资源有限条件下可以通过首先改善活动功能优化功能转化表现。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古典园林功能转化相关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8.
康丽娜 《农业考古》2012,(1):102-106
西汉是继秦之后的我国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方面为后世奠定了基础。我国古代是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社会,西汉的繁荣同样离不开农业的支持。事实证明,西汉农业本身也有很多为人们称道的成就,如我国农学史上一本重要的农书《汜胜之书》  相似文献   

9.
西汉市场上交换的商品以农产品为主,且农业生产资料市场日益成熟,商品性农业生产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究其原因:一是运输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拉动商品性农业生产;二是国家财政货币市场的存在推动商品性农业生产。总的来说,西汉的商品生产缺乏充分发展的专业分工基础,所以西汉的商品经济是不发达的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10.
伊斯兰园林是人们心目中天国花园的象征,起源于对阿拉伯早期农业的直接模仿,是世界园林史上最内敛最沉静的园林,环抱于高墙或建筑之内,具有独特的园林特色:为典型的十字型格局,用十字型水渠或园路把庭院划分为四部分;水渠交叉处是全园的中心,设置喷泉或凉亭;种植高大的绿荫树,花坛边上整齐地镶边绿篱植物.  相似文献   

11.
汪洋周旭  杨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48-8650,8652
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并溯源汉至唐法天象地、因藉自然的造园手法的发端以及形成。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运用分析、归纳、对比、概括、总结等研究手法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代园林及其背后一直沿袭至今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它的源头即是古老悠久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观,经由汉代园林的借壳存身一直承袭至隋唐以至明清,几乎贯穿了我国传统造园史,这种造景思想对于今日陕西省的园林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浅说中国古典园林的山林植物景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山林植物景观为园主提供了可以寄心林泉丘壑的退隐的生活场景,从南朝到明清,历代园主一直力求体现山林意趣.该文从中国古代文士崇尚山林隐逸生活的侧面,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郊野墅园及城市宅园山林意趣的营造手法,做了一定程度的探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山林植物景观,不仅艺术地再现了自然界中的山川草木,而且蕴涵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自古以来潍坊地区就是中国南北方文化交融之地,归真园体现了这一地方特点而兼备江南园林的清秀典雅和北方园林的浑厚豪放风格。在提供人们以古典艺术审美享受的同时,既继承了传统,又有所创新,是弘扬中国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理念的优秀作品。  相似文献   

14.
CAD在高职"园林制图"中的步骤及细节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近两年的园林制图教学,针对高职生的特点,总结出园林AUTOCAD制图的常规制图流程及细节问题,能够使园林专业的高职生很快对园林AUTOCAD熟练上手。  相似文献   

15.
以炭河里西周古城为代表的炭河里文化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湖南西周时期历史的空白,而且因为解决了湖南出土商周青铜器性质和地方青铜文明的形成等问题,证伪了史学界关于湖南历史上不曾经历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对于重新建构湖南先秦地方史的结构体系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造园历史悠久,直至今天还有一些具有特色且历史悠久的古代私家园林。在查阅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历史文献和对现状走访调查的基础上,分别从山西古代私家园林的历史发展、选址布局、建筑营造、叠石理水、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山西古代私家园林在造园意匠方面独特的地域性,并且为山西现代园林特色方面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史料为据回顾了茶的早期利用方式及衍变过程:神农时代发现了茶可作药用;先秦以前,茶的利用方式是晒干收藏,煮作羹饮;秦汉之际,茶由药用衍变为饮料;汉晋时期形成了茶叶生产的雏形。西汉蒙山植茶与吴理真无关,有可能是道人所为。  相似文献   

18.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新疆南疆早在3000多年前就有古先民居住。两汉时期,新疆南疆地区多元民族分布格局就已正式形成,经过魏晋南北朝至辽宋金元时期多元民族的发展与变迁,至明清时期,近代多元民族文化格局已成定型,说明今天新疆南疆统一多民族格局是在古西域不同民族经过长时间演变、发展和融合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9.
汉唐《论语》《孟子》学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汉代是《论语》、《孟子》学的发轫期,有关的注解之作已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论语》学成果颇为丰富,但《孟子》却较少研究。同时,受时代学风影响,《论语》学的发展呈现出玄化或佛化的特点。唐代《论语》学的成就并不高,但是《孟子》其人其书的地位却不断提高,初步出现了所谓“孟子升格运动”。汉唐时期的《论语》《孟子》学的发展为宋代《四书》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