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50%丁醚脲悬浮剂防治茶树害虫,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2015年夏茶期,用50%丁醚脲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防治假眼小绿叶蝉,药后10 d,防治效果为83.7%~89.6%;对黑刺粉虱的防治效果为97.7%~98.9%;对茶尺蠖的防治效果为83.2%~100%,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该药剂具有一药多治的效果,是防治茶树害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50%抗蚜威WP4000倍,对茄子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达81.09%,与对照药剂10%吡虫啉WP3000倍液防效相当,可作防治小绿叶蝉的有效药剂在生产上轮换使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不同浓度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对茶树茶小绿叶蝉的田间防治效果和安全性,以及确定最佳使用方法与用量,设计并实施相关田间试验。在施用不同浓度双丙环虫酯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均增强;表明双丙环虫酯在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方面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药效性。  相似文献   

4.
扑虱灵防治假眼茶小绿叶蝉效果好王亦才(浙江泰顺县茶叶特产局325500)茶小绿叶蝉是泰顺县茶树的主要害虫之一,通常用40%乐果乳剂进行防治,但防治次数多,劳力强度较大,成本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对假眼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1994年我们在产茶乡、镇、茶场...  相似文献   

5.
30%哒螨·茚虫威悬浮剂防治茶树害虫,具有速效性好、持效期长的特点。2016年夏茶期用30%哒螨·茚虫威悬浮剂1 500~2 000倍液防治茶树害虫,药后10 d调查,对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和茶尺蠖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7%~89.6%、97.7%~98.9%和83.2%~100%,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吡虫啉。该药剂具有一药多治的效果,是防治茶树害虫的理想药剂。  相似文献   

6.
除虫菊素、百部·棟·烟碱、苦参碱·烟碱、藜芦碱4种生物农药用于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vitis Gothe)多点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施药3d后,除虫菊素防治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到93%以上.施药7d后,除虫菊素防治效果迅速下降,校正防效为73.6%,其他3种药剂校正防效都达到91%以上.说明除虫菊素药剂特效期短,虽然藜芦碱防治效果较其他药剂稍低,但4种植物源杀虫剂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均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为探讨生物农药0.3%苦参碱水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确定最佳防治时期及适宜的使用剂量,为茶叶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的依据,确保茶叶生产安全和质量安全。笔者于2014年开展了0.3%苦参碱水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试验。试验材料试验药剂0.3%苦参碱水剂(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五佳渠农佳绿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25g/L联苯菊酯(市购,邹  相似文献   

8.
不同药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及其对天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药剂防治茶假眼小绿叶蝉试验结果表明,烯啶虫胺10%水剂、印楝素0.3%乳油、联苯菊酯10%乳油、醚菊酯10%悬浮剂、吡虫啉70%水分散粒剂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好的防效。印楝素0.3%乳油是植物源生物农药,缓效、低毒、不污染环境,烯啶虫胺10%水剂防效高,速效性和持效性较好,而且对捕食性天敌杀伤较小,可在无公害茶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球孢白僵菌对茶小绿叶蝉杀虫效果和应用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当前茶叶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本研究以常用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联苯菊酯为对照,在茶园测试了2年100亿孢子/毫升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在不同使用剂量下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00亿孢子/毫升球孢白僵菌油悬浮剂对茶小绿叶蝉防效显著。药后1~3d防效较低,药后7d逐渐上升,药后14d达到最高,用100、120mL/667m2,2011年的防效与联苯菊酯相近,无显著差异;2012年的防效显著或极显著高于联苯菊酯;药后21d防效开始下降,但降幅不明显,仍然保持在87.72~90.30%,极显著高于联苯菊酯。  相似文献   

10.
介绍茶假眼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寄主范围、生活习性、为害特点和防治方法,以减轻茶假眼小绿叶蝉对茶树的为害,减少农药残留。  相似文献   

11.
通过调查,贵州南部茶树主要害虫种类有假眼小绿叶蝉、黑刺粉虱、茶蚜、螨类、蚧类等十余种,其中以假眼小绿叶蝉、黑翅粉虱为优势种类。研究分析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规律和为害状况,提出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要手段、无公害农药防治为补充的防治策略,以保障茶叶生产安全和食用安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索植物油助剂橙油5.6%水剂对联苯菊酯2.5%乳油防治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增效作用,在浙江松阳县茶园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橙油5.6%水剂与联苯菊酯2.5%乳油混用后速效性和持效期均高于单用联苯菊酯2.5%乳油。药后1、3、7和14d,橙油5.6%水剂300倍与联苯菊酯2.5%乳油694倍(降低20%用量)混用对茶树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效分别为81.52%、90.91%、90.17%和80.35%,显著高于联苯菊酯2.5%乳油556倍的防效(分别为67.53%、75.40%、61.54%和62.89%)。橙油5.6%水剂600倍与联苯菊酯2.5%乳油556倍混用防效分别为73.15%、86.02%、82.43%和82.40%,速效性和持效性也均显著优于联苯菊酯2.5%乳油同等剂量单用的效果;对照矿物油99%乳油300倍与联苯菊酯2.5%乳油556倍混用的防效分别为70.63%、83%、74.97%、69.33%,与联苯菊酯2.5%乳油556倍单用防效相比,对速效性和持效性均无明显的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验证杀虫真菌药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选择不同剂量的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80亿孢子/m L)可分散油悬浮剂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防治茶小绿叶蝉的效果较好,推荐使用剂量120mL/667m2,防治适期为茶小绿叶蝉百叶虫量3头~5头。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6地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贵州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对茶园主要杀虫剂的抗性现状,采用室内浸梢法测定了贵州省安顺、六枝、清镇、都匀、湄潭、凤冈6地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对吡虫啉、茚虫威、吡蚜酮、联苯菊酯、啶虫脒、虫螨腈的抗药性。发现贵州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对吡虫啉处于敏感至中抗水平(抗性倍数2.39~13.65),对茚虫威处于敏感(敏感性下降)至低抗水平(3.11~5.83),对吡蚜酮处于敏感至中抗水平(2.67~13.68),对啶虫脒处于低抗至中抗水平(9.18~14.87),对虫螨腈处于敏感至敏感性下降阶段(1.91~3.24),对联苯菊酯处于敏感阶段(1.16~1.57)。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吲哚处理对茶树抗茶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的影响,以龙井43为材料,使用吲哚诱导茶树作为处理,以未处理茶树作为对照,于室内测定茶小绿叶蝉对不同茶树的选择趋向,利用昆虫刺探电位图谱分析茶小绿叶蝉的取食行为,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分析吲哚处理对茶树挥发物的影响,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茶树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在所有时间段茶小绿叶蝉成虫更趋向于取食对照组茶树,至48 h时对照组茶树上的成虫数量是处理组的2.45倍;茶小绿叶蝉3龄幼虫在吲哚处理组茶树上的非取食波(NP波)持续时间占总取食时间的72.15%,在对照组茶树上的非取食波(NP波)持续时间占比则为33.07%,且在对照组茶树上的主要取食波E2波的持续时间是处理组茶树上的3.58倍。相较于对照组茶树,吲哚处理组茶树释放出的挥发物总量显著增加,其中α-法尼烯可以趋避害虫并对天敌有吸引力,且吲哚处理组茶树的防御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表明吲哚处理茶树后,茶小绿叶蝉对其的取食量下降,茶树的挥发物释放量增加且抗性防御基因表达量提高,增强了茶树对茶小绿叶蝉的抗性。  相似文献   

16.
唑虫酰胺30%悬浮剂防治茶树茶小绿叶蝉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进行了唑虫酰胺30%悬浮剂防治茶树小绿叶蝉药效试验,药后1d,唑虫酰胺30%悬浮剂各处理对茶小绿叶蝉防效在88.9%~91.8%;药后14d,唑虫酰胺30%悬浮剂各处理对茶小绿叶蝉防效在92.8%~93.8%。  相似文献   

17.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0.6%水剂、联苯菊酯100克/升乳油、虫螨腈240克/升悬浮剂、联苯菊酯25克/升乳油对茶假眼小绿叶蝉均具有较高的防效,同时具有较好的持效性。药后7d,各药剂防效均在71.4%以上,其中虫螨腈240克/升悬浮剂防效最好,达97.8%。各药剂可作为防治假眼小绿叶蝉的良好药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我区茶树主要害虫茶小绿叶蝉类常给茶叶生产带来很大损失。1989年7月,笔者在本所应用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研制的20%菊马乳油对茶小绿叶蝉类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9.
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茶小绿叶蝉严重为害夏秋茶,受害茶树芽叶蜷缩、硬化、叶尖和叶缘红褐枯焦,芽梢生长缓慢,对茶区茶叶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为了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防治药剂,为防治茶小绿叶蝉提供科学依据,2014年进行了五种药剂防治茶小绿叶蝉田间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点试验地点选择在利川市毛坝镇五二村三组,试验地为老茶园,品种为福云6号,试验茶园水肥及栽培条件均匀一致,试验地四周均为茶园。供试药剂  相似文献   

20.
茶小绿叶蝉Empoasca spp.是我国最重要的茶树害虫,几乎对所有化学农药都产生了很高的抗药性,亟需开发经济有效的生物农药。本研究通过对从茶小绿叶蝉上分离的1株爪哇棒束孢Isaria javanicus和4株自其它叶蝉上分离的球孢白僵菌Beauveria bassiana的胞外蛋白酶活性测定,初选出活性较高的爪哇棒束孢和两株球孢白僵菌;对假眼小绿叶蝉低龄若虫的生物测定结果显示,爪哇棒束孢毒力最强,分别比两株球孢白僵菌高2.33~7.26倍和6.08~27.26倍,在1×108孢子mL 1浓度条件下第13 d的致死率达100%,LT50为5.9 d。通过随机区组设计进行的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使用爪哇棒束孢菌株配制的IJOD-1悬乳剂以7.5×1013孢子hm 2的剂量常量喷施,对假眼小绿叶蝉虫口的防治效果在第11 d时为50.32%;第25 d时追加1次放菌,在第55 d时的防治效果达68.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