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吉林畜牧兽医》2006,27(3):70-70
春节长假期间,国际大豆期价大幅上涨带动国内豆粕价格出现上升势头,但由于节日期间国内大豆现货市场交易停滞,豆价未能出现实质性上涨。随着美国农业部月度报告的出台,国际大豆市场再次进入下跌通道,整个豆类市场上涨的动能减弱。就目前国内大豆市场的情况来看,春节前大部分国内压榨企业原料储备不太充足,而1~2月份国内进口大豆的到货量急剧减少。虽然国产大豆剩余较多,但农民出售有限,国内市场供应环境暂时宽松。因此,虽然豆类期货价格震荡回落,但国内大豆现货价格保持相对坚挺,东北产区局部收购价格较春节前还略有弹升。  相似文献   

2.
王长梅 《饲料广角》2005,(16):21-22
1大豆供应情况1.1国际市场供应情况全球大豆以南北半球分为两个收获期,南美(巴西、阿根廷)大豆的收获期是每年的3 ̄5月,而北半球的中国和美国的大豆收获期是9 ̄10月份。因此,每隔6个月,大豆都有集中供应。1.2国内市场供应情况1.2.1大豆种植情况大豆的种植面积和其生长情况、收获进度等因素影响大豆的产量,从而影响大豆的价格,进而影响大豆期货价格。1.2.2大豆进口情况由于我国是进口大豆较大的国家之一,因此大豆的进口量和进口价格对国内大豆期货价格的影响非常大,特别在2003年以后,我国加快大豆的进口步伐,国内大豆的现货和期货价格受到国…  相似文献   

3.
回顾一季度以来赖氨酸市场多空交执,其中1、2月份受玉米原糖等原料价格上涨,生产成本逐步高涨,且国内出口旺盛,进口缩小,仅出口比例反向倒挂,虽然3月份以来成本有所回落,但由于供应偏紧,厂家不顾需求疲弱国内赖氨酸市场逆势上扬.  相似文献   

4.
本刊通讯员东北报道4月份由于国内大豆制品销售状况一直不景气,加上进口大豆数量较大,供应不成问题,因此四月国内豆粕价格小幅回落,但随着国内需求的回暖,豆粕市场5月有望走强。分析其原因在以下三方面: 一、油厂控制损失力挺豆粕行情稳定进口大豆到货成本多在3000元/吨,  相似文献   

5.
王龙 《饲料广角》2014,(15):14-18
<正>2014年上半年豆粕市场延续震荡行情,国内外豆类市场整体呈现先抑后扬的运行趋势。一方面国内养殖业低迷,油厂压榨深度亏损,导致上半年国内大豆洗船、违约事件频频发生;另一方面虽然国内养殖业持续低迷对豆粕需求量大打折扣,但是豆粕出口却非常强劲。上半年虽然全球大豆供应充足,持续恢复至历史高位水平,但是在国内大豆连年减产和市场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下,国内进口大豆量不得不大幅提高。如图1所示,2013年上半年国内豆粕价格可  相似文献   

6.
信息动态     
谢凯丽 《草业科学》2016,33(12):2604-2607
2016年11月畜产品价格整体呈现下降趋势,猪肉终端鲜销市场的需求并没有明显回暖,离北方杀年猪和南方制作腊肉的高峰期越来越近,生猪的需求不断增加,而养殖户认为的价格高峰期在春节前后,再加上短时间市场的生猪供应很难出现大幅度的回升,这导致猪肉价格上涨力度明显不足;羊肉价格从11月下旬开始上涨,因为羊肉为“冬令补品”,终端需求上涨,屠宰企业压价难度加大,羊肉价格有所上涨.往年进入冬季牛肉价格就会有所上涨,但2016年牛肉价格上涨幅度很小,主要原因是进口牛肉的存在,进口牛肉虽然对国内牛肉不会造成大的冲击,但会抑制国内牛肉价格上涨,甚至还会导致价格稍微下跌.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大豆丰产,全球大豆供应2013年度更加宽松,后期美豆或继续震荡运行。国内进口大豆数量较多,豆粕供应由偏紧转为宽松,后市供应无压力。11月是美国大豆收割的结尾阶段及南美大豆播种后期,2014年的大豆产区天气均不利于播种和收割,使得美国大豆收割进度及南美大豆播种进度均落后于往年水平。11月的美国农业部继续调高美国大豆单产和产量预估,调高压榨量和出口预估抵消了部分利空因素,但前期炒作的丰产压力仍存在。国内豆粕由偏紧转为宽松,后市供应无压力。  相似文献   

8.
正伴随进口大豆陆续到港,但油厂豆粕库存和供应并未出现明显回升,压榨量有所回升但库存量却低中再降,多数均在执行合同之中,现货供应有限且限量提货,贸易商也缺货严重,饲料企业普遍反映到处缺货,发货也基本延迟2~4天,加上部分地区物流受限,整个国内市场供应紧张气氛仍在持续支撑豆粕现货价格,为何在庞大的进口大豆到港压力之下近期国内豆粕  相似文献   

9.
春节过后,养殖业饲料需求进入淡季,但国内豆粕期、现货价格均稳居高位。2月份以来,国际大豆价格受南美大豆丰产及上市压力压制,价格出现回调,但国内油粕市场出现分化,植物油价格跟盘下行,而豆粕价格维持坚挺。去年年末笔者曾撰文提示,今年1季度国内蛋白粕市场回落空间有限,但进入2季度后,随着南美大豆上市进度推进,豆粕市场形势也将有所转变。1大豆短期供应紧张难改南美大豆供应压力全球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美国、巴西、阿根廷和中国,其中北半球的美国和中国的大豆于4~5月播种,9~10月为收获期,而南半球的巴西和阿根廷播于10~12月  相似文献   

10.
<正>1国内大豆豆粕市场行情综述春节后国内大豆市场购销平淡,价格稳中下跌,行情低迷。近期国际大豆期价震荡回落,国内大豆压榨产品油粕行情亦表现疲软,同时,进口大豆到港量持续增加且成本下降,令国产大豆市  相似文献   

11.
最近几年,虽然我国还未加入WTO,但由于国内大豆供给在总体上严重不足,已经形成大量进口大豆的趋势。今后大豆进口量的多少、价格的高低,仍主要由国内市场的供求变化决定,与“入世”的关系并不是最重要的。 入世后,我国大豆进口关税不会超过3%,豆粕关税不超过5%,大豆和豆粕将取消进口配额和出口补贴;豆油进口关税将由目前的12%降到2004年9%。豆油的进口配额2000年为170万吨,到2004年增加到330万吨,这些条款对国内大豆市场影响是很小的。目前我国大豆进口关税为3%,进口豆粕为5%,并没有实际的…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国国内大豆总产量下降而消费需求急剧增长,大豆供应严重短缺。专家介绍,从1996年开始,中国从大豆净出口国逆转为大豆净进口国后,进口量逐年猛增,目前,我国每年大豆需求量高达2200万吨左右,而国内大豆仅维持在1500万吨左右,大豆供应形势严峻,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  相似文献   

13.
, 《吉林畜牧兽医》2012,33(11):73-73
“长期以来国产大豆由于出油率低于进口转基因大豆,价格受到压制,但今年国产的非转基因大豆供应偏紧,同时市场对大豆及相关产品需求较强,不排除后期国产非转基因大豆一举大幅超过进口大豆价格的可能。”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第三季度美豆生长期间天气几近完美,美国农业部及各大知名机构接连上调本年度美豆产量预估,豆类市场整体供应充足,国际豆类市场总体维持弱势局面,价格不断走低,美豆期货市场更是创下四年半以来的新低。国内方面,进口大豆接连大量到港,油厂开机率维持高位,豆粕库存一度高企;虽然下游消费有好转,但需求仍然增幅有限,在外盘的巨大压力下,三季度豆粕价格总体呈现震荡下跌的态势。国产大豆由于受到下方支撑  相似文献   

15.
《吉林畜牧兽医》2003,(11):57-57
近期,国内一路飙升的豆粕期现两市价格虽然曾经出现回落迹象,但供需基本上决定了豆粕市场总体仍然处于强势之中,经过市场的阶段性调整,市场发展前景依然看好,具体分析如下:1原料大豆货源供应紧张,成本居高不下据农业部最新预计,我国2003~2004年大豆产量预计将比上一年度有小幅增加,约为1670万t。国产大豆的产量虽然与去年基本持平,但由于后期进口大豆到港量减少,从新豆收获伊始,在业内人士普遍对大豆现货后市非常看好的情况下,各地油脂企业以及大量的现货商为抢购货源,展开激烈的收购大战,造成产地海伦、密山、集贤、佳木斯、建三江等地大…  相似文献   

16.
王辽卫 《猪业科学》2024,41(2):38-41
<正>2023年我国畜禽养殖总体稳定,牛羊禽肉产量持续增加,工业饲料产量有望再创新高。全球玉米大幅增产,进口成本下滑,玉米及其替代品进口量增加,叠加国内玉米产量再创新高,小麦、稻谷饲用数量保持高位,能量原料整体供应充足,玉米价格震荡走低。南美大豆接连增产,全球大豆供应进一步宽松,国内进口大幅增加,蛋白原料供应充裕,豆粕价格冲高回落。预计2024年全球大豆、玉米产量继续维持高位,进口来源有保障,但国内需求或将受到生猪养殖亏损,下半年存栏预期下滑等因素制约,需求增速放缓,玉米、大豆价格震荡走低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7.
钱进 《饲料广角》2003,(5):25-25
2002年3月20日~6月10日期间,由于国家转基因政策限制了大豆的进口,出现了进口大豆的大幅度减少,形成了为期80天的“真空期”。在此期间,大豆进口严重断档,大豆供应出现了严重紧缺的局面,从4月份开始,大豆价格出现了持续上涨的态势,国内现货价格从开始时的  相似文献   

18.
简评 由于国际大豆面临收割,CBOT大豆期价率先下调,现货国际价格因此借势下调,但下调幅度较小。 国内则因进口大豆仍有80万t左右积压在大连、山东等沿海各大港口,价格也有所回落。由于大豆属于见底后的国内外恢复性上升,又加之欧盟等国本年度油籽减产935万t左右,预计下跌空间有限。 大豆的下调带动豆粕的下调,这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2002年我国大豆市场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全国大豆种植面积虽然比上年下降7.3%,但平均亩产(122.5kg)增长了13%,总产量达到1620万t,增长4.8%,单产和总产均创建国以来最高纪录。大豆品质和农民收入得到提高,生产成本降低,这是政策扶持,天公做美的结果。2002年1-11月份累计进口跑龙套豆1025.5万t,同时下降20%,累计进口豆油71.6万,同比增长10.2倍,累计出口豆粕95.6万t,同比增长3.8倍。预计2002/2003年度大豆进口量为1080万,供求基本平衡,库存有所减少;油菜籽减产、进口减少,菜油供应紧张,导致对豆油需求增加,预计豆油进口将增加60万t以上,期末库存与上年持平;豆粕供大于求矛盾突出,出口将增加到120万t。受国际市场油料减产的影响,2002年4月份以来国际国内大豆价格不断攀升,9月份前后回落,10月中旬止跌回升,但12月份国内价格涨幅更大,国内外大豆价差逐渐缩小,国产大豆竞争力减弱。预计2003年3月份国内大豆价格将回调,大豆生产和出口都将增加。建议油脂加工企业不要盲目扩建新厂,加强转基因生物安全标识管理。  相似文献   

20.
2003-2004市场年度,国内大豆压榨能力继续提高,沿海地区新建、扩建油脂加工厂增加,进口大豆需求强劲。虽然在下半年度大部分厂家进口谨慎,但进口大豆在压榨行业中所占比例依然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