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002年5月,对东北农牧交错带内某草甸土壤、小尾寒羊主食的羊草、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含硒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交错带春季土壤中平均含硒量为111.80μkg/kg,羊草中平均含硒量为78.88 μg/kg;放牧小尾寒羊被毛中平均含硒量为420.28μg/kg。据此认为,该交错带春季放牧小尾寒羊不会发生硒缺乏症和硒中毒痛。  相似文献   

2.
自然草地放牧牦牛脏器中硒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掌握放牧牦牛脏器中硒浓度基础值及补无机硒后的变化 ,对 6头 1~ 4岁自然放牧牦牛 (投硒组 2头 ,按0 .2mg/kg体重肌肉内注射亚硒酸钠后第 42d ,对照群 4头未作处理 )部分脏器含硒量进行了测定 ,并对该地区 5 5头放牧牦牛血清中硒浓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①各脏器中含硒量以肾脏中呈显著高值 (2 12 2~ 3 70 9μg/kg) ;②牦牛肌注亚硒酸钠后各脏器中含硒量均有增加 ,其中心脏 ,肝脏 ,血液中含硒量的增加极显著 (P <0 .0 0 1) ;③放牧牦牛血清中硒浓度呈 2 1.76± 4.70 μg/kg的低值。  相似文献   

3.
加拿大圭尔夫大学病理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如鱼饲料中的硒含量过高,90%的鱼会患肾结石病。实验在15℃的水中进行,投喂饵料为含硒量0.6、6.6,11.4μg/g的实用饵料,饲养虹鳟16周。实验结束测定结果  相似文献   

4.
用冬毛生长期的当年生标准水貂,进行了不同饲粮硒水平对冬毛期水貂血、毛内脏及裘皮质量影响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正常饲养状态下,水貂各组织含硒量(mg/kg)依次是肾3.786、肝2.822、心肌2.376、肺2.026、毛1.744。全血中硒的含量为0.534μg/ml 加硒后全血 GSH—P_x 活性逐渐下降;全血、毛、内脏器官、粪、尿中含硒量增加;但加硒量达1mg/kg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证实了流行于甘肃省清水县马属动物的一种未知病是由饲料、饮水含硒量过低引起的硒缺乏病。主要症状为运动和吞咽障碍,骨骼肌对称性肿胀,心脏衰弱和尿液呈棕褐色(内含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年平均发病率15.39%,病死率40%左右。共测定病区和非病区饲料、饮水及动物组织样品583份,玉米、箭舌碗豆、冬小麦秸秆等含硒量均低于0.01ppm,苜蓿干草和麦麸的含硒量均低于0.03ppm;饮水含硒量低于0.001ppm;病畜血清和毛的含硒量分别为0. 0137±0.009μg/ml和0.085±0.026ppm。用亚硒酸钠(Na_2SeO_3)治疗和预防均取得显著效果。病区补硒组和未补硒组的毛硒含量差别非常显著( P<0.001)。  相似文献   

6.
小尾寒羊自1989年从山东引入我县以来,深受农户青睐,但自1995年以来,出现了成年适繁母羊繁殖率降低的现象,给我县的养羊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对504户饲养的2 050只绵羊进行调查,结果在1 020只繁殖母羊中,当年空怀母羊255只,占适繁母羊的25%;当年产羔羊4 540只,产活2 934只,产活率为65%;产死胎1 148只,约占25%;流产胎儿458只,占10%。为了弄清造成繁殖率降低的原因,探索解决这一生产难题的对策,我们检查了引种档案、饲养管理记录,确认饲养管理正常,确无传染病和其他异常现象发生,因此进行了硒含量的测定和补硒试验。 1 硒含量的测定 在我县饲养小尾寒羊较多的西部6个乡选择有代表性的6个点,分别采集土壤、饲草料、羊体血样各60份送检,结果如下: 1) 土壤含硒量平均为0.04 μg/g ,水溶性硒含量为0.004 5 μg/g,说明该区为严重缺硒区。 2) 饲草料含硒量为:玉米0.028 μg/g、麸皮0.024 μg/g、青干草0.018 μg/g、青草0.058 μg/g,共含Se量均小于0.067 μg/g,说明饲草料缺硒。 3) 血硒平均为0.042 μg/ml,GSH-Px活力为4.381 6 U/ml,比羊的血Se(x=0.10 μg/ml)低0.058 μg/ml,表明羊体组织缺硒。 测定结果表明,硒通过土壤—植物—动物周期而转运,由于土壤严重缺硒,致使饲草料贫硒,进而引起羊体硒营养缺乏,造成繁殖机能失调,由此确诊为:因严重缺硒而引起的繁殖机能紊乱症。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介绍了一种利用分散液-液微萃取前处理并将一种新型反相色谱柱应用于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HPLC-FLD)测定硒蛋白多糖中硒含量的方法。该方法以2,3-二氨基萘(DAN)为螯合剂,400μL乙腈为分散剂,120μL氯苯为萃取剂,硒(Ⅳ)与2,3-二氨基萘的螯合物(Se-DAN螯合物)经乙腈稀释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采用PFP色谱柱分离,乙腈为流动相,用荧光检测器在激发波长为376 nm、发射波长为520 nm条件下测定荧光强度,外标法定量。结果显示:该方法成功地用于测定硒蛋白多糖中硒含量,硒的检出限为2.5μg/L,线性范围为5.0~250.0μg/L。采用该方法测定的硒蛋白多糖中硒含量为1337.0μg/g,与荧光分光光度法(国标法)测定结果高度一致;并且,该方法也适用于酵母硒中硒含量的测定。本试验成功建立了检测硒蛋白多糖中硒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普及、试剂消耗少、分离度好、回收率高和适用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富硒碘复合营养强化蛋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鸡的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的硒和碘,通过对比实验,筛选出生产富硒、富碘蛋的最佳添加量和饲养期。其中以低剂量硒、高剂量碘组饲喂15~20d,每枚蛋含硒量67.90~79.26μg,含碘量360.83~614.52μg为最理想。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暗箱培养法对光合细菌进行提纯、富集培养。条件为:p H值在6.5~7,箱内温度在35~40℃,持续60w白炽灯光照。加入亚硒酸钠溶液,利用光合细菌将无机硒在体内转化成硒蛋白。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检测菌体含有的硒蛋白3.51×105μg/g。选择最佳接菌量10m L,得到硒蛋白含量为1.63×106μg/g。通过镜检及含量测定结果表明,光合细菌可以有效的将无机硒转化成硒蛋白,转化率可达到35.69%,在接菌量条件优化后最大转化率达到46.80%。  相似文献   

10.
应用荧光法测定了30只西德长毛兔(成年公兔13只,成年母兔17只)被毛中的硒含量。测定结果:兔被毛中的硒含量为0.6648±0.1760μg/g,其中成年公兔为0.8070±0.3460μg/g,成年母兔为0.6146±0.1336μg/g,成年公兔毛硒含量高于成年母兔,但差异不显著(P>0.05)。测定结果表明,湟中兔场西德长毛兔毛硒含量处于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探明辽西地区舍饲条件下母羊繁殖性能与缺硒的关系,本研究在对舍饲母羊繁殖性能调查和血硒含量测定的基础上,系统比较了添加不同量酵母硒对母羊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辽西地区3个半舍饲和3个舍饲羊群全血硒含量分别为0.0167μg/mL和0.0126μg/mL,舍饲和半舍饲羊群间血清硒含量的差异显著(P<0.05),低于正常机体需要量的0.06μg/mL;舍饲羊群的发情率、受胎率和产羔率等指标显著低于半舍饲羊群相关指标(P<0.05)。硒补充试验结果表明,无论是酵母硒还是富硒舔砖均对繁殖母羊的发情率、受胎率、产羔率和繁殖成活率有所改善,且添加0.2 mg/kg和0.3 mg/kg的酵母硒对以上各指标的影响更为显著。以上研究结果为缺硒地区繁殖母羊补硒方案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测定了7只给硒羊血液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α_1、α_2、β、γ)的动态变化。结果:给硒后T淋巴细胞增多,B淋巴细胞减少,直至试验结束(90d);血清总蛋白和γ球蛋白在给硒后70d以内,血硒水平为0.5749μg/ml以下时,基本无变化,给硒70d后,血硒水平超过0.5749μg/ml时,总蛋白量和γ球蛋白均减少;其他指标未见规律变化。  相似文献   

13.
以试验室保存的发酵性结合酵母菌为出发菌株,初步对该酵母菌进行耐硒范围的测定,并采用3,3'—二氨基联苯胺盐酸盐法测定不同发酵条件下酵母菌的硒含量。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发酵时间、装液量、不同硒质量浓度及不同接种量对酵母菌富硒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酵母发酵的最佳条件是发酵时间48 h,装液量80 m L/250 m L,接种量12%(体积/体积),加硒时间8 h,富硒酵母的生物量可达6.04 g/L,总硒含量达10.2 mg/L。  相似文献   

14.
饲用硒酵母制备工艺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啤酒酵母为菌种、添加亚硒酸钠的麦芽汁为培养基。从发酵液中硒浓度、发酵培养时间和接种量等方面研究了硒酵母发酵制备的效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的最优工艺条件是:①发酵温度28℃;②接种量10%;③发酵培养基中的硒浓度25μg/ml;④发酵培养时间30h。经测定成品酵母的硒含量可达650mg/kg左右。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与盐酸相结合测定硒酵母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含量,并对试验条件作了优化。在优化条件下,硒的检出限为0.020 1μg/l,线性范围为0~40μg/l,通过加标回收试验,无机硒回收率为83.4%~89.7%,该方法操作简单,精密度高,回收率好,适合于硒酵母中有机硒和无机硒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当给硒绵羊的血硒水平在0.2μg/ml以下时,血液红细胞数和血清铁均增加,表明少量硒有促进血液生成的作用;血硒水平达0.309μg/ml,绵羊开始发病时,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以及红细胞压积容量仅见略有下降,表明硒对血液学的影响较缓慢;血硒水平在0.5~1μg/ml以上时,各项血液学指标均发生显著变化,绵羊发生贫血,贫血类型属小细胞性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7.
随机选取来自于南京地区主要蛋鸡场的鸡蛋,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蛋清、蛋黄硒含量并计算鸡蛋总硒量。结果显示:蛋清中的硒浓度在 0.05~ 0.1 mg/kg之间,硒含量在 1.7~ 3.2μ g/个左右,占鸡蛋总硒量 的 1/4;蛋黄中的硒浓度范围 0.5~ 0.9 mg/kg,硒含量为 8~ 12μ g/个,占鸡蛋总硒量的 3/4左右;蛋中的总硒量为 8~ 13μ g/个。不同蛋鸡场鸡蛋硒含量有一定的差别,最高量在鸡蛋中的总硒量为 13μ g/个,最低的 8μ g/个,蛋清硒含量是蛋黄硒的 1/4~ 1/6。硒主要存在蛋黄中。   鸡蛋中的硒含量受日粮中的硒影响很大,在一定的范围…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硒是否影响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在脂多糖(LPS)诱导巨噬细胞炎性反应中发挥的抗炎作用。小鼠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分别经10μg/m L DHA、10μg/m L DHA+0.05μmol/L亚硒酸钠、1μg/m L LPS、10μg/m L DHA+1μg/m L LPS、10μg/m L DHA+1μg/m L LPS+0.05μmol/L亚硒酸钠诱导24 h,同时设置无添加的正常组。采用半定量反转录PCR检测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10(IL-10)mRNA表达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培养液上清液中TNF-α、IL-1β、IL-6和IL-10含量。结果显示,添加亚硒酸钠(0.05μmol/L)不仅显著或极显著增强了DHA(10μg/m L)对LPS(1μg/m L)诱导RAW 264.7细胞中促炎细胞因子TNF-αmRNA表达(P0.05)和IL-1β生成(P0.01)的抑制作用,还极显著增强了DHA(10μg/m L)对LPS(1μg/m L)诱导RAW264.7细胞中抗炎细胞因子IL-10 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P0.01)。由此提示,硒可增强DHA在LPS诱导巨噬细胞炎症反应中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建立高效、准确、快速测定富硒蛋白多糖中纳米单质硒含量的方法。将25 mg阴沟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Z0206产富硒蛋白多糖样品悬浮在3 mL蒸馏水中,在3 mgⅩⅣ型蛋白酶作用下超声处理30 min(37℃),将酶解液离心得到的沉淀物(纳米单质硒)在常温下经双氧水-盐酸(H_2O_2-HCl)体系消解,所得溶液直接经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分析[以PRP X100阴离子色谱柱对样品中的亚硒根离子(SeO_2-3)进行分离,流动相组成为5 mmol/L柠檬酸水溶液(pH 4.5)],测得样品中纳米单质硒含量为2 439μg/g。以国家标准(GB/T 13883—2008)方法[样品以硝酸-高氯酸(HNO_3-HClO_4)体系消解处理,经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HG-AFS)分析]为对照,测得样品中纳米单质硒含量为2 450μg/g。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高度一致。与GB/T 13883—2008中描述的方法相比,采用本试验建立的氧化体系条件更温和、快速并且易于控制,适用于纳米单质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浓度硒含量的乳酸菌对黄曲霉菌生长及产毒的抑制效果,测定了硒浓度分别为10、15、20、25μg/m L的MRS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的乳酸菌对黄曲霉菌落生长抑制率、黄曲霉孢子生长抑制率以及黄曲霉产毒量抑制效果。结果显示:硒浓度在10~25μg/m L,培养48 h的富硒乳酸菌对于黄曲霉生长的抑制率较乳酸菌组增长了0.6%~9.4%,96 h抑制率达到了37.1%;培养6 h的黄曲霉孢子生长抑制率较乳酸菌组增长了0.2%~61%,24 h抑制率达到93.6%;产黄曲霉毒素B1抑制率较乳酸菌组提高10.3%~56.6%,24 h抑制率达到了97.3%。硒浓度达到25μg/m L的富硒乳酸菌对于黄曲霉生长的抑制率、黄曲霉孢子生长抑制率和产黄曲霉毒素B1抑制率均达到最大。结果提示,富硒乳酸菌对于黄曲霉菌落的生长、孢子萌发以及黄曲霉毒素的产生都有一定程度抑制作用,并且硒浓度达到25μg/m L,抑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