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茱萸蛀果蛾(Asiacar posina carnusrora Yang)。又名石枣虫,萸肉虫,药枣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山茱萸产区的主要害虫。我省秦巴山区的山茱萸产区尤为严重,受害果率30%~40%,严重的达70%以上。2000-2003年在丹凤县流岭山区的寺坪镇、月日乡、花园乡、竹林关镇等重点山茱萸产区,  相似文献   

2.
山茱萸蛀果蛾是山茱萸的主要害虫,近几年来河南省产区普遍发生为害并蔓延成灾。据2009年在嵩县发生重点区调查,虫果率达60%~80%,严重的地块高达90%以上。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要求,选择无公害农药,结合农业的、生物的、物理的等技术措施,综合防治山茱萸蛀果蛾,平均防治效果达94.52%。农药残留、重金属检测检不出,产品和环境均无污染。  相似文献   

3.
山茱萸蛀果蛾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茱萸是一种落叶小乔木,萁果实取核后即成名。贵中药材一山萸肉。山萸肉具有利尿、降压、滋阴、壮阳之功效,因而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其主要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一些地区己将山茱萸列为产业来发展,但是山茱萸蛀果蛾给产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损失,其为害率高且十分普遍,部分地区蛀果蛾为害率高达85%以上,每年不但损失产量达30%以上,而且还严重影响山萸肉的质量。为此掌握蛀果蛾发生发展规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是确保山茱萸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山茱萸蛀果蛾是山茱萸主要害虫。以幼虫在果内将果肉蛀成纵横虫道,蛀空的果内堆满虫粪,果实失去药用价值。研究结果表明,用不同处理防治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山茱萸蛀果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山荣萸蛀果蛾(Asiacarposina cornsvora Yang)俗名麦蛾虫。该虫分布于我省南阳、洛阳、三门峡、郑州、平顶山等地市。以幼虫蛀食山茱萸果肉,为害严重,使驰名中外的珍贵中药材——山茱萸品质下降,产量减少。据西峡、内乡等县调查,虫果率达50%左右。为此,我们于1985—1986年,在产区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防治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山茱萸蛀果蛾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及生活习性的观察与防治试验,采用加强植物检疫、农业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技术,防治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梨小食心虫是园林绿化植物及果树的主要叶部害虫之一。一、分布及危害(一)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卷蛾科,别名为梨小蛀果蛾、梨姬食心虫、桃折梢虫、蛆眼、吊死鬼、东方蛀果蛾等,分布很广,遍及全国各地,但以辽宁,内蒙古,陕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江苏为多,吉林省各地果园均有发生,主要危害梨树,有时也危害沙果、苹果、桃、杏等树。  相似文献   

8.
山茱萸蛀果蛾近几年在河南西峡、内乡、南召等山茱萸主产县为害日益严重。笔者在研究其形态、生物学特性、发生规律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虫害的发生与品种、7~8月降雨量、树龄和林地管理有关。采用适时采收、加工果实;清除林中落地虫果;冬季垦复;敌马粉或辛硫磷处理土壤;树冠喷20%速灭杀丁或2.5%敌杀死400倍液进行综合防治,获得了理想效果,可在生产中推广。  相似文献   

9.
梨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与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梨小食心虫,又名梨小果蛀蛾,俗称梨小。属鳞翅目小卷蛾科。它在我国各梨产区大多有分布,发生很普遍,是梨树重要蛀果害虫之一。它除为害梨外,还为害桃、李、杏、苹果、樱桃、山楂等果树。1为害状果实被害后,被害果蛀孔很小,周围稍有凹陷,但不变颜色。幼虫蛀果后,先在果肉浅层为害,逐渐向果心蛀入,在果核周围蛀食,并排粪于其中,形成“豆沙馅”。有时果面有虫粪排出。被害果后期有脱果孔,在其周围变黑、腐烂。果实易脱落,不耐贮藏。  相似文献   

10.
不同寄主桃蛀果蛾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寄主桃蛀果蛾的研究现状花蕾(西北农业大学,陕西杨陵712100)桃蛀果蛾(CarposinasasakiiMatsumura)也叫桃小食心虫,是我国果树上重要的蛀果害虫。它危害的寄主很多,且在主要寄主如苹果、梨、枣、酸枣、石榴、杏上发生规律各不相...  相似文献   

11.
一、分布及危害桃小食心虫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黄河沿岸枣产区的一种重要害虫,据2003年至2004年普查,我们对马镇镇、贺川镇等四个乡镇9个村1240公顷枣园,596个点24800株枣树进行调查,蛀果率达57%,最高达91-100%,全县受害面积13460公顷,占枣树总面积的81%。幼虫蛀果时,先是咬破果皮直趋枣核,果面上留有大如针头的入孔。幼虫在果内一边串食,一边将粪便排于虫道内,使果实无食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炭疽病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始发期决定于5月份降雨早晚,发病程度决定于月降雨量多少,8—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害随海拔增高而逐渐减轻;百年老龄树病果率较高;石磙枣较抗病且优质丰产。5—9月每次下雨前后喷药和防治蛀果蛾等害虫可降低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马尾松种子园松实小卷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实小卷蛾是我国松树上严重的蛀梢、蛀果害虫。该虫在浙江省一年4代,以蛹在枯梢和被害果内越冬。本文叙述了该虫成虫的羽化规律,各代幼虫钻蛀嫩梢和球果的不同习性及害虫发生与树龄、其它蛀梢,蛀果害虫和天敌的关系。通过试验,提出了灯光诱蛾、打孔注射杀虫剂、早春喷洒40%SN-851等杀虫剂和人工采摘害果和害梢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是红树林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的重要害虫,在广东省局部区域的红树林保护区,已经对木榄造成严重危害。白缘蛀果斑螟1年完成4代,第1至第3代虫历时48~66d,越冬代历时180d;荔枝异形小卷蛾1年完成5代,第1至第4代虫历时39~44d,越冬代历时188d。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幼虫均危害木榄的花萼和胚轴,荔枝异形小卷蛾能够迁移到桐花树上危害桐花果实。在木榄+桐花树群落上,白缘蛀果斑螟成虫占54%,荔枝异形小卷蛾成虫占46%。林间世代重叠,以幼虫和蛹越冬。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数量有一个高峰期,而7月上旬-10月中旬,则有一个明显的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种群数量消长规律与受害花萼和受害胚轴的数量变化规律成正相关,前者同样也出现一个高峰期和一个低值期。白缘蛀果斑螟和荔枝异形小卷蛾与捕食性蜘蛛数量的比例为1:0.30,捕食性蜘蛛的捕食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5.
澳洲坚果蛀果螟D.AIronside澳洲坚果蛀果螟[荔枝异形小卷蛾Cryp-tophlebiaombrodelta(Lower)卷蛾科Tortricidae]的幼虫可在澳洲坚果(Macadamiaintegrifoila和M.tetraphylla)...  相似文献   

16.
山楂蛀果害虫是山楂的主要虫害,对果实危害严重。果子受害后,有些变形干缩而提早脱落;有些因充满虫粪而失去利用价值。大大的影响了果品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对山楂蛀果害虫的研究及防治,特别是在目前我省山楂已大面积陆续挂果的情况下,就显得尤为重要。1 蛀果害虫种类、分布及危害1.1 种类据初步调查,山楂蛀果害虫主  相似文献   

17.
沙棘主要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沙棘钻蛀性害虫沙棘绕实蝇、沙棘象鼻虫、红缘天牛、木蠹蛾类,采用地面喷粉、林冠喷雾、干部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与选择混交类型、平茬复壮、绝花绝果、保护天敌等营林、生态、生物防治技术,可有效地控制沙棘钻蛀性害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沙棘主要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对沙棘钻蛀性害虫沙棘绕实蝇、沙棘象鼻虫、红缘天牛、木蠹蛾类,采用地面喷粉、林冠喷雾、干部注药的化学防治措施与选择混交类型、平茬复壮、绝花绝果、保护天敌等营林、生态、生物防治技术,在生产实践中可有效地控制沙棘钻蛀性害虫的发生危害。  相似文献   

19.
银杏堆砂蛀蛾 ,属鳞翅目木蛾科 ,原发生在油茶林内 ,是主要危害油茶树的害虫。近年来在桂林银杏产区发现对银杏的危害颇大。目前 ,桂林市已经发展银杏达 2 6 7万hm2 ,广大群众对银杏的管理有着较高积极性 ,迫切要求新建的银杏园尽快投产 ,发挥效益。为了避免银杏生产蒙受堆砂蛀蛾危害的损失 ,针对其危害情况 ,在桂林银杏产区对部分银杏园进行调查与防治试验 ,取得了初步效果。现将有关情况简介如下 ,以供参考。1 虫源及分布据有关资料报道 ,堆砂蛀蛾最初发现是危害油茶的害虫 ,在广西区内主要分布于柳江、金秀、融安、蒙山、玉林、田东…  相似文献   

20.
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以下简称桃小)属鳞翅目、蛀果蛾科。是乐陵枣区历年危害枣果的一大害虫,蛀果率一般年份为15—20%,严重时达50%以上。由于越冬幼虫出土期长,且受降雨情况的影响很大,在生产中如何确定经济有效的防治适期,是防治上必须解决的一个实际问题。为此,我们在1982—1987年利用性诱剂诱蛾,观察蛾量消长规律,以期达到预剂防适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