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2,2,6,6-四氯环己酮为原料,在催化剂存在下,合成了N-苯基-2,2,6,6-四氯环己亚胺,通过对催化剂、溶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的考察,得到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在n(酮):n (苯胺):n(催化剂)=1:5:1.5(摩尔比),反应温度为10-20℃,反应时间为3.5h手枪扌,收率为80%。  相似文献   

2.
以CrCl3·6H2O为催化剂,考察溶剂种类、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果糖制备5-羟甲基糠醛(HMF)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DMSO)是果糖制备HMF的优良溶剂;以DMSO为溶剂,当反应温度为180℃、反应时间140min、CrCl3·6H2O催化剂用量为果糖质量5%时,果糖制备HMF的产率可达49.2%。  相似文献   

3.
以微晶纤维素为研究对象,Lewis酸ZnCl2为催化剂,系统考察反应温度、反应时间、氢气压力、ZnCl2用量等对催化液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反应时间的延长、氢气压力的升高、氯化锌用量的增加,纤维素的转化率均有提高;反应温度为320℃、反应时间30min、氢气压力2MPa,催化剂(氯化锌)10%时,纤维素催化液化效果最佳,其转化率可达92.0%。  相似文献   

4.
周翠  籍国东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7153-7155
利用超声波强化O3/H2O2(US/O3/H2O2)反应器降解含咔唑废水,考察了pH值、水温、反应时间、臭氧投加量、过氧化氢投加量和超声作用功率对咔唑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的超声或臭氧作用对咔唑的降解率远低于两者的协同作用,pH值、温度、反应时间和臭氧投加量增加均能显著提高咔唑的降解率。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最佳工艺条件.pH值为1:2,温度为60气,超声功率为40w,反应时间为20min,臭氧投加量为2g/h,30%过氧化氢投加量为3.75ml/L。  相似文献   

5.
[目的]开发一种绿色合成邻藜芦醛(oV)的工艺。[方法]采用碳酸二甲酯(DMC)作为甲基化试剂,以邻位香兰素为原料,无水碳酸钾为催化剂,合成邻藜芦醛,研究物料配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催化剂量对反应的影响。[结果]K2C03作为催化剂时,oV的选择性和产率最高,分别为78.1%和58.4%。当邻位香兰素和DMC的摩尔比在1.0:1.3时,邻位香兰素的转化率最大。反应11h时,oV产率和选择性达到78%和95%。oV的产率和DMC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在150℃时,分别为83%和100%。催化剂最佳用量是K2CO3/邻位香兰素的摩尔比为0.02。[结论]制备0V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邻位香兰素和DMC的摩尔比为1.0:1.3,反应时间11h,反应温度为150℃,K2CO3用量与邻位香兰素摩尔比值为0.02。  相似文献   

6.
KF/Al2O3催化合成2-溴-2-硝基-1,3-丙二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采用KF/Al2O3催化剂催化合成2-溴-2-硝基-1,3-丙二醇,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方法 制备KF/Al2O3催化剂,用该催化剂对硝基甲烷与甲醛的羟基化反应进行催化合成,再经过溴化反应制得产物,最后由红外光谱及熔点测定对产物进行确定表征.结果经测定,产物2-溴-2-硝基-1,3-丙二醇的红外特征峰为3240 cm-1、3190 cm-1、1810 cm-1、1920 cm-1、960 cm-1、840 cm-1,熔点为126.7 ℃.当溴化反应条件固定为反应温度10 ℃,反应时间0.5 h时,KF/Al2O3催化剂对硝基甲烷与甲醛的羟基化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5 ℃,反应时间2 h,反应物硝基甲烷、甲醛与催化剂使用量物质量的比为2∶5∶2.在最佳反应条件下,该催化合成反应收率可达78.1%.结论 KF/Al2O3催化剂实现了对2-溴-2-硝基-1,3-丙二醇的催化合成,且反应具有收率高,操作方法简单,反应时间短,反应条件容易控制,反应对环境友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7.
使用KF/Al2O3催化剂对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进行催化合成,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制备KF/Al2O3催化剂,用该催化剂对乙酰基丙酮与CS2和1,2-二溴苯乙烷的反应进行催化合成制得产物,最后由红外光谱及熔点测定对产物进行表征确定.经测定,目标产物符合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的结构特征.并确定当乙酰丙酮、CS2与1,2-二溴苯乙烷使用量为0.1mol、0.12mol、0.1mol时,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使用量0.1mol,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6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品收率为58.8%.KF/Al2O3催化剂可实现对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的催化合成,且该催化反应具有产品收率高,反应时间短,反应对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8.
对单相层状结构的xBiFeO3-(1-x)SrBi2Nb2O9(x=0、0.1)的铁电陶瓷进行交流阻抗分析,测试了样品的交流阻抗谱,确定了样品的等效电路,分析了不同温度下的晶粒和晶界的电导特性及其作用原理。结果表明,SBFN(x=0.1)在相同温度下的电导率明显低于SBN(x=O)的电导率。SBFN较SBN低温电导激活能下降,高温电导激活能升高,转变温度提高。  相似文献   

9.
三氧化二铝固载氟化钾催化合成香豆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Al2O3固载钾盐(K2CO3、KAc、KF)作催化剂,以水杨醛、乙酸酐为原料合成香豆素。考察了催化剂的组成、反应物与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物、催化剂(以KF计)用量摩尔比为n(水杨醛):n(乙酸酐):n(KF)=1:3.7:0.5时,190℃下反应3h,香豆素的收率为74.35%。  相似文献   

10.
采用易降解、低成本的乙酸和H2O2作为浸取剂,通过实验研究了乙酸浓度、H2O2填加量、温度、pH值等与城市污泥中铜和锌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pH值为4的环境中,添加H2O2的浓度为2mol·L^-1的乙酸溶液,当污泥、H2O2、乙酸的固液比为1:2:50时,反应时间为4h,可以将污泥中超过95%以上的铜和锌淋滤去除。  相似文献   

11.
丁元生  罗志臣 《安徽农业科学》2012,(27):13328-13329,13333
[目的]对KF/K2CO3/γ-Al2O3催化合成反式阿魏酸进行研究。[方法]以香兰素和丙二酸为原料,KF/K2CO3/γ-Al2O3为催化剂,经Knoevenagel缩合反应催化合成反式阿魏酸,考察反应时间、香兰素与丙二酸物质的量之比和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反式阿魏酸收率的影响。[结果]催化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香兰素7.6 g(0.05 mol),n(香兰素)∶n(丙二酸)=1∶1.20,KF/K2CO3/γ-Al2O31.00 g,乙酸正丁酯25 ml,反应时间2 h;在此条件下,产品收率达到65%以上,且催化剂可以重复使用6次,收率依然超过60%。[结论]KF/K2CO3/γ-Al2O3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TS-1/H2O2体系催化氧化苯乙烯反应首先生成环氧苯乙烷,然后进一步异构化为苯乙醛。详细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苯乙烯、苯乙烯/H2O2、丙酮/苯乙烯等因素对反应产物收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较好条件是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h、催化剂/苯乙烯=0·4、苯乙烯/H2O2=1、丙酮/苯乙烯=12,苯乙烯最大转化率达59%,产物(苯乙醛和少量环氧苯乙烷)最大选择性>82%。在较好的条件下,作苯乙烯/H2O2(X4)、丙酮/苯乙烯(X5)与苯乙醛收率(Y)的三维立体图,当X4小于3·5时出现“脊”,该“脊”上点表明每一个X4对应一个X5,使收率出现最大值,且“脊”线向点(X4=1,X5=12)处延伸。  相似文献   

13.
菜籽油的深加工研究——碱催化制备生物柴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玉静  程正载  雷锐  颜晓潮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453-13455
[目的]探索制备生物柴油(RME)及甘油的工艺条件。[方法]以菜籽油、工业甲醇为原料,利用氢氧化钠为催化剂与乙酸甲酯通过酯交换反应制备生物柴油(RME),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条件,依次考察反应温度、NaOH浓度、醇油摩尔比及反应时间对菜籽油转化率的影响。[结果]随NaOH加入量增加,产量相应减少;甲醇用量在24ml对产量的影响达到最大;酯交换反应的温度不宜太高,时间也不宜过长。最佳酯交换反应条件是:反应温度为60℃,NaOH用量为油重的1.0%,醇油摩尔比为6:1,反应时间为120min,在此条件下菜籽油转化率最高,达到94.81%。红外分析检测显示,所得产物为生物柴油。[结论]该产品性能达到0#柴油指标,说明用该法生产生物柴油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使用KF/Al2O3催化剂对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进行催化合成,并确定最佳反应条件.制备KF/Al2O3催化剂,用该催化剂对乙酰基丙酮与CS2和1,2-二溴苯乙烷的反应进行催化合成制得产物,最后由红外光谱及熔点测定对产物进行表征确定.经测定,目标产物符合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的结构特征.并确定当乙酰丙酮、CS2与1,2-二溴苯乙烷使用量为0.1mol、0.12mol、0.1mol时,最佳反应条件为催化剂使用量0.1mol,反应温度20℃,反应时间6h.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产品收率为58.8%.KF/Al2O3催化剂可实现对3-(4-苯基-1,3-二硫戊环-2-亚甲基)-2,4-戊二酮的催化合成,且该催化反应具有产品收率高,反应时间短,反应对环境污染小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15.
以硅胶负载钨钼杂多酸为催化剂,乙二醛与季戊四醇为原料,合成了聚缩季戊四醇乙二醛,系统地研究了乙二醛与季戊四醇的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醛):n(季戊四醇)=1:1.8,催化剂的用量占反应物料总质量的1.5%,反应时间为2.5h条件下,聚缩季戊四醇乙二醛平均收率在67%.  相似文献   

16.
以己二酸二乙酯为原料,在微波辐射下经Dieckmann缩合反应合成2'-羰环戊基甲酸乙酯。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产率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设计优选了2'-羰环戊基甲酸乙酯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各试验因素的影响效能为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最佳合成条件为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50 min,催化剂与原料的摩尔比为1.1∶1,在此条件下,常压合成目标物的产率可以达到99.5%。  相似文献   

17.
采用易降解、低成本的乙酸和H2O2作为浸取剂,通过实验研究了乙酸浓度、H2O2填加量、温度、pH值等与城市污泥中铜和锌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室温条件下,pH值为4的环境中,添加H2O2 的浓度为2 mol·L-1的乙酸溶液,当污泥、H2O2、乙酸的固液比为1∶2∶50时,反应时间为4 h,可以将污泥中超过95%以上的铜和锌淋滤去除。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首次采用了以ZT-2载体固体酸为催化剂的多相催化工艺合成了松香甘油酯.研究了催化剂的制备、用量、反应活性、使用寿命等.并对酯化反应的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保护气体种类进行了充分研究.确定最佳工艺条件:反应物料摩尔比为1:1,ZT-2载体固体酸催化剂用量为0.06%(以松香计),反应时间2.5h,反应温度260℃,保护气CO2.实验表明:该工艺与利用质子酸或Lewis酸(ZnO)均相催化酯化传统工艺相比,反应时间缩短了3.5h,反应温度降低20℃,实现了催化剂与产品的分离和再利用,且具有不腐蚀设备等优越性.产品质量(如软化点和酸值)也得到相应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薄荷酯的最佳合成工艺。[方法]以大孔树脂固载Ce4+为催化剂,甲酸、乙酸和薄荷醇为原料合成甲酸薄荷酯和乙酸薄荷酯,采用正交试验优化2种薄荷酯的合成工艺。[结果]醇酸摩尔比为1.0∶(1.4~1.6),反应温度为125~135℃,反应时间为4~8h,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2%时,乙酸薄荷酯的产率较高;醇酸摩尔比为1.0∶1.6,反应温度为120℃左右,反应时间为4h,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2%时,甲酸薄荷酯的产率最高。2种薄荷酯的最佳合成工艺为:醇酸摩尔比1.0∶1.6,催化剂用量为醇酸总质量的1.5%~2.0%,反应时间为4h,反应温度分别为120和135℃。[结论]在最佳反应条件下,甲酸薄荷酯和乙酸薄荷酯的产率分别达到72.6%和60.0%。  相似文献   

20.
奶牛卵胞质内单精注射(ICSI)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奶牛精子卵胞质内单精注射(ICSI)的效果。[方法]体外成熟培养24h的奶牛卵母细胞注入不同状态精子,观察其体外发育情况。[结果]结果表明,试验1,研究精子用5mmol DTT(二硫苏糖醇)预处理与精子不经过预处理的对照组的效果。经DTT处理后。精子解聚率和雄原核率显著高于对照组(30.4%和11.6%,47.8%和27.9%,P〈0.05),两组的卵裂率差异不显著(85.0%和80.0%)。囊胚率和孵化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5.8%和26.O%,31.3%和14.0%,P〈0.05)。试验2,比较死、活精子的卵胞质内单精注射的效果,两者之间卵裂率(75.0%和79.4%)、囊胚率(27.9%和30.9%)和孵化率(13.2%和16.2%)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3,比较睾丸或附睾(头、体、尾)精子卵胞质内单精注射的效果,卵裂率(79.1%、81.8%、73.2%和75.0%)、囊胚率(23.3%、20.4%、19.5%和18.2%)和孵化率(14.O%、13.4%、12.2%和9.1%)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DTF预处理奶牛精子有助于提高ICSI的效率;死精子能用于奶牛卵母细胞的ICSI;从睾丸精子到附睾尾精子,虽其成熟程度有很大不同,但对ICSI受精不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