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将 2个珍珠豆型材料和 3个普通型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 1 0个杂交组合 ,连同亲本一起进行试验 ,采用ADM模型估算 7个农艺性状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主茎高、侧枝长、单株秕果数、单株生产力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 ,狭义遗传力较高 ,早代选择效果较好。结果枝数以显性效应为主 ,狭义遗传力为0 ,不宜在早代选择 ,试验还对亲本的加性效应进行了分析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以8个花生品系配制的4 ×4不完全双列杂交组合的F4:5家系为材料,研究了单株果重、仁重、结果数、饱果数、百果重、百仁重和出仁率等7个产量性状的配合力.结果表明,这些产量性状都是以加性效应为主,多数性状还存在非加性效应;母本963-4-1的单株果重、单株仁重、单株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出仁率的一般配合力(GCA)均最高,特殊配合力(SCA)方差则是904-79最高;父本中花8号单株果重和单株仁重最高,综合表现较好;组合904-79×中花8号的产量具有较高的SCA;大多数的优良F4:5家系来自上述3个亲本间的组合.亲本在F4:5家系表现出的GCA与早世代不一致,花生家系品种的选育应考虑亲本GCA在多个世代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品种块茎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ira等 10个马铃薯品种的 2 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 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淀粉含量的遗传受母本加性效应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控制 ;单个块茎重的遗传受父本加性效应的控制 ;皮色、结薯数和块茎产量的遗传受非加性效应控制 ;薯形、肉色和块茎外观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两个亲本 (至少有一个 )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 ;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 ,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非常适合于马铃薯育种  相似文献   

4.
花生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与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80个花生栽培品种和品系为材料,对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饱果数、秕果数、单株结果数、单果重和单株荚果产量8个农艺学性状和经济性状进行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分析。并以单株荚果产量为目的性状,利用与其它7个性状间的遗传相关系数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具有一致性;对表现型的选择就可以获得理想的基因型;果多、果大的荚果饱满度好的性状选择是花生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目标;并且在注重荚果性状选择的同时还应协调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主茎高等花生重要农艺性状与花生产量密切相关。本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_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两种环境条件下的花生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结果枝数、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单株生产力、百果重和百仁重等9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主茎高、侧枝长、总分枝数、百果重和百仁重5个性状在两种环境中均表现出受2对主基因控制,其中控制侧枝长、百果重和百仁重3个性状两种环境中的2对主基因均表现为等显性效应,控制总分枝数的2对主基因在两种环境中均表现为加性—显性效应,而控制主茎高的2对主基因不同环境中表现不同,合肥环境中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效应,固镇环境中表现为等显性效应;结果枝数性状在两种环境中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单株总果数、单株饱果数和单株生产力3个性状在合肥环境中均表现出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而在固镇环境中则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完全双列杂交对4×4杂种一代产量和含油率遗传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单株果重和含油率两性状均受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控制,加性遗传效应较显性重要,此外,含油率可能还受上位性遗传效应的控制。单株果重和含油率的平均显性变为部分显性,亲本中控制两性状的隐性等位基因较显性基因多。高产呈显性,高油为隐性。控制果重和含油率的显性基因组数分别为3组和1组。含油率与产量和产量构成性状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株高,侧枝长,总分枝数,有效分校数和主茎青叶数等农艺性状无关,表明试图通过容易辨认的农艺性状的间接选择来提高含油率是较困难的。  相似文献   

7.
以漯花4087为材料,设置7个播种密度,研究播种密度对花生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漯花4087的主茎高和侧枝长随着密度的加大均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随着密度的增加,漯花4087的单株果数和饱果数不断减少,单株秕果数增加;百果重、百仁重、出仁率随着密度增加而降低;产量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为19.5万穴/公顷时漯花4087产量和经济效益最高。  相似文献   

8.
几个常用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P(P-1)/2完全双列杂交设计4,对8个常用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8个性状同时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控制,以加性效应为主,在选育亲本或者组配时,不能只考虑一般配合力或者特殊配合力,要综合考察配合力总效应。研究还发现穗粗、株高、穗位高的遗传力较高,在早代进行选择便可收到显著成效;而茎粗、穗行数受环境影响较大,在后期选择方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6个甘蓝型油菜亲本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试验,利用加性(A)—显性(D)模型分析千粒重遗传效应,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千粒重性状同时受到基因的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共同作用,以加性遗传效应为主,可将加性遗传效应高的亲本作为改良的理想亲本。在杂交组合测配中要尽量选择加性遗传效应高的亲本和显性遗传效应高且具有显著性差异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抗感黄曲霉侵染花生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7×7 完全双列杂交对花生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分析,7 个亲本中有5 个抗黄曲霉品种(系),2 个高产感病品种。结果表明, 花生荚果和花生仁大小与黄曲霉感染率呈正相关。单株果重与黄曲霉感染率呈显著正相关。单株果重、单株果数、出仁率、主茎高、分枝长、果枝数、主茎叶数、百仁重等性状是超显性遗传,上位性成分和显性成分占主要,在后代中选择优于亲本的单株的概率很低,容易因遗传漂移而影响选择效果。在抗黄曲霉育种中,产量性状很难突破亲本的局限,因此在选择亲本时必须选择综合性状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才能有效。  相似文献   

11.
合丰号大豆主要推广品种农艺性状的改进与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泰 《大豆科学》2001,20(1):75-78
本文通过对1959--195年合丰号大豆15个主要推广品种农艺性状遗传改进的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主茎荚数、每节荚数、主茎粒重、粒茎比随着年代的推进呈先减后增的趋势;每荚粒数随着年代的推进减增交替进行;生育期前期早、中前期晚,后期比较适中;百粒重、株高、分枝数、生育前期随着年代的推进呈先增后减的趋势;茎粗、生育后期呈前期和后期增加,中期减少的趋势;干茎重、秆的强度随着年代推进呈增加的趋势;分枝粒数中期以前和后期减少,中后期增加;分枝荚数、分枝粒重随着年代的推进增减交替进行;底荚高度随着年代推进呈降低趋势;节间长度前、后期短,中期长;主茎节数变化不大,后期较多。  相似文献   

12.
以3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对自交主回交后代早期世代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世代间的相关分析,F3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以株系为单位的所有分枝性状世代间关系密切,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表明了种组合后代分枝性状向正方向选择对产量的增效效果,因此从F2起以株系以上单位的平均表现进行选择是与常规组合不同的选择技术,3组合的单株粒数,主茎荚数,一级分枝荚数与单株生产力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中游地区夏大豆品种资源中随机抽取的94个品种为材料,运用典型相关分析方法研究品种的蛋白质含量、油分含量、产量性状及其它农艺性状间的相互纲时利用通径分析方法研究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及与形态及生育期性状之间的关系。主要结果是: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之关系较大,与形态数量性状之关系次之,与生育期性状之关系较小。产量构成三因素中以荚数/株、百粒重对产量,生育前期及分枝数对荚数/株,生育前期及生育后期长短对  相似文献   

14.
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本文研究了建国以来辽宁省大豆更替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改进及主要农艺性状与更替品种产量的关系。总的趋势是13个性状中除了分枝数以外其余性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三粒英数、分枝英数、单株粒重、粒茎比、株高及主茎节数的增长量较大,生育期变化量最小。相关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单株粒重与单株荚数、主茎荚数、分枝荚数、百粒重和粒茎比有直接相关效应。单株荚数对单株产量的直接效应最大,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5.
大豆群体断条状况与单株产量补偿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一个主茎型和一个分枝型的大豆,研究了大豆群体断条状况与产量补偿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断条长度的增加,断条行产量呈二次方程式下降,相邻全苗行产量呈二次方程式上升。分枝型大豆产量补偿能力大于主茎型大豆。主茎型大豆产量补偿主要靠增加主茎的有效节数、英数、粒数和粒重:分枝型大豆则主要靠增加分枝数,进面增加全株的英数、粒数和粒重。断条还使其四周大豆的百粒重降低。  相似文献   

16.
甘蓝型双低油菜数量性状的遗传力及基因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个双低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和5个双低恢复系为材料,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制杂交组合,采用ADM模型估计数量性状的基因效应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芥酸含量、株高、角果长度等性状以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效果较好。主花序角果数、硫甙含量、二次分枝角果数等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狭义遗传力低,不宜早代选择。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性状由加性、显性和母体效应共同决定,遗传力中等,也不宜在早代而应在中世代以后选择。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及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的遗传改进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对黑龙江省和黄淮海地区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大豆品种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单株粒重、荚比、三四粒荚数、每节荚数、每荚粒数、百粒重、脂肪含量等性状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倒伏性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各地大豆品种遗传改进的明显趋势在于抗倒伏性显著增强,单株粒重提高,每节荚数、每荚粒数增多,粒重增大,茎杆增粗,株高降低。  相似文献   

18.
不同生境下花生农艺产量性状的因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清华 《花生学报》2009,38(3):36-40
分别对春植和秋植的27个花生品种的12项农艺产量性状进行因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季节下影响花生农艺产量性状累积贡献率大于85G的前5个主因子中,构成影响春花生产量的第一主因子是结果数,第二主因子是百果重和百仁重,第三主因子是饱果率,第四主因子是植株生物产量,第五主因子是植株分枝数;构成影响秋花生产量的第一主因子是百果重和百仁重,第二主因子是植株生长高摩,第三丰因子早槽株分枯数,第四,五主因子分别是单仁果数与双仁果数。  相似文献   

19.
研究结果表明:春大豆秋播各性状的测量值变小,变异率依次为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和分枝荚数>分枝数>结荚节数>株高>单株荚数>每荚粒数>主茎节数>茎粗>主茎荚数>百粒重;亲本来源不同的组别间,以及亲本来源相同的不同株系间,上述性状的变异率存在较大差异;出苗至开花日平均温度直接影响单株产量,而且还通过株高、单株荚数和粒数间接影响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20.
本试验以5个普通亚麻种为材料进行含油率选择指数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单株结实果数、单株粒重、单株粒数、有效分茎数、主茎分枝数、不实花果数6个相关性所构成的选择指数对含油率进行综合选择的效果最好。用该选择指数对5个参试品种评审结果表明,喀什7331是综合性状优良的最佳油用型品种,瑞典3号是综合性状最差的低含油率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