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不同光质对丰香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相同光强下不同光质对丰香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光质膜处理对草莓的生长结果、干物质分配和果实品质均有影响。与中性膜相比,绿膜和红膜下草莓植株的叶柄长度和叶面积显著增加,而蓝膜的叶柄长度和叶面积明显较低。光质不同也影响草莓干物质的分配,干物质向叶片和叶柄分配比例绿膜最高,蓝膜最低,其它膜之间相近。而干物质向果实、冠状茎和根系中的分配比例均以蓝膜最高,其次为红膜,绿膜最低,黄膜与中性膜相近。红膜下生长的草莓,产量最高、果实最大;蓝膜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和固酸比最高;而绿膜下则产量最低、果实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固酸比最低。抗坏血酸含量的高低与不同膜中的紫外和蓝紫光的比例一致,与红光/蓝光比值相反。  相似文献   

2.
不同光质对‘春美’桃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光质对桃树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露地‘春美’桃为试验材料,分别对试验树罩红、蓝、绿、白4种不同颜色的薄膜,测定透过薄膜的光质、叶绿素含量、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结果】绿膜处理的叶绿素含量最高,白膜处理下最低。红膜和白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蓝膜和绿膜。蓝膜的叶绿素荧光中F0、Fm和Fv/Fm参数最高,白膜最低。同时白膜处理下果实着色最好,绿膜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最高,红膜处理下的可滴定酸含量最高,蓝膜处理下的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白膜处理下的维生素C含量最高。【结论】白膜处理果实着色最好,绿膜可提高果实可溶性糖含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颜色果袋引起的光环境差异对新郁葡萄着色及品质的影响。【方法】以7年生新郁葡萄为试验材料,采用5种颜色果袋(白袋、红袋、黄袋、蓝袋、绿袋)进行果实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测定不同果袋内的透射光谱和采收期葡萄品质指标及果皮花色苷组分。【结果】与对照相比,不同颜色果袋均不同程度降低了果际总辐射和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及果皮花色苷含量,绿袋提高了可滴定酸含量,降低了果粒质量;白袋降低了3’-羟基取代类花色苷比例,提高了3’,5’-羟基取代类花色苷比例,而红袋、黄袋、蓝袋和绿袋则效果相反;白袋、红袋和黄袋提高了总修饰类花色苷比例,而绿袋则降低了总修饰类花色苷比例。红袋的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为1 418.67 mg·kg-1,葡萄果实色泽指数(color index of grape,CIRG)为4.80,颜色为红色,着色最好。相关分析表明,橙光和红光辐射强度与3’-羟基取代类花色苷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西北干旱区采用红色果袋套袋能够改善新郁葡萄着色,提高综合品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不同颜色透光膜对杨梅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东魁’杨梅为试验材料,设置覆盖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白色等透光膜以及露地栽培等6种处理,测定透光膜的光谱透射比、棚内与露地杨梅叶片光合特性和果实品质等相关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颜色透光膜的作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绿膜和黄膜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对照,红膜处理的叶片中N、P、K含量以及果实中多酚含量最高,蓝膜处理的果实单果质量、纵径和横径最大,果实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黄膜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糖酸比最高,绿膜处理的黄酮含量最高。同时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得出不同处理的排名顺序为:蓝色、红色、绿色、黄色、对照、白色透光膜。【结论】蓝色和红色透光膜覆盖有利于提高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以及果实品质的提升,适合运用在杨梅的设施栽培中,同时为优质高效生产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不同色膜处理对番茄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清 《北方园艺》2013,(16):53-58
以不同色膜(红、蓝、绿、黄、紫、白色(CK))为试材,以番茄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温室环境因子条件下不同光质对番茄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蓝、绿、紫、黄膜的处理番茄的光补偿点为45μmol·m-2·s-1,紫光的光饱和点为400μmol.m-2·s-1,白膜、红膜、蓝膜、绿膜处理的光饱和点为1 000μmol.m-2·s-1,黄膜处理的光饱和点为1 500μmol.m-2·s-1。6种色膜处理的CO2补偿点均约为100μL/L,另外红膜、黄膜、白膜、紫膜的CO2饱和点为800μL/L左右,其它2种蓝膜和绿膜均大于1 000μL/L,其中以蓝膜的CO2饱和点最高。白膜处理的叶片叶绿素含量最高,绿膜最低。对影响叶片光合速率主要因子的通径系数分析表明,影响白色膜处理的为胞间CO2浓度、蒸腾速率,影响红色膜处理为胞间CO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影响蓝膜处理为大气CO2浓度、光合有效辐射,影响黄膜处理为胞间CO2浓度、空气湿度,影响紫膜处理为大气CO2浓度、胞间CO2浓度,影响绿膜处理为胞间CO2浓度、空气相对温度。  相似文献   

6.
不同反光膜对设施葡萄果实糖分代谢与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对蓝色膜、红色膜、银色膜等不同反光膜对设施葡萄果实糖代谢和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3种反光膜处理均提高了叶幕下方光强,改变了光质,调节了果实的蔗糖代谢相关酶活性,其中在红膜和蓝膜处理下果实的酸性转化酶(AI)活性最高。各覆膜处理的果实蔗糖合酶(SS)活性均高于对照,而蔗糖磷酸合酶(SPS)活性均低于对照,其中银色膜、红膜处理的活性较低。各覆膜处理下果实中果糖、葡萄糖含量均高于对照,其中蓝膜处理果实葡萄糖含量最高(68.0 mg/g),银色膜处理果糖含量最高(54.8 mg/g)。此外,各覆膜处理均显著改善了果实品质,特别是蓝膜处理最为显著,提高了果实中可溶性糖含量、平均单果质量,降低了可滴定酸含量。花青苷含量以红膜最高,蓝膜次之。  相似文献   

7.
以"红地球"葡萄为试材,采用不同颜色果袋进行套袋处理,以不套袋为对照,研究了不同颜色果袋内温度、光照的变化及其对设施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颜色果袋均显著提高了相应光质光谱的比例,并且均降低了光辐射、光照强度;红色果袋提高了袋内温度。蓝袋、绿袋、白袋果实的总糖含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在总酚、原花青素的含量上,各套袋处理均显著低于对照。由此可见,套袋会影响葡萄着色;黄袋、红袋对葡萄果实品质的负效应更大。  相似文献   

8.
‘丰香’草莓叶片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草莓主栽品种丰香( Fragaria ×ananassa Duch ‘Toyonoka’) 叶片为外植体, 研究了影响组织培养的多个因素, 建立了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 MS + TDZ 1.5 mg·L - 1 + IBA 0.4 mg·L - 1培养基最适于不定芽分化。不同滤光膜(绿膜、红膜、蓝膜、黄膜) 对草莓不定芽的分化具显著效应, 绿膜和红膜对芽的分化有明显促进作用, 不定芽再生率达95%以上, 平均每个外植体再生芽数在25个以上; 而蓝膜和黄膜则不利于芽的分化。不同滤光膜光谱差异主要集中在300~700 nm, 红、绿膜在该波段光强较弱,而黄、蓝膜和荧光灯较强。暗处理4周比1、2、3周更有利于提高叶片的不定芽再生率, 此后转到光下培养, 获得的不定芽再生率可达100%。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光质对‘红地球’葡萄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地球’葡萄为试验材料,转熟时对果穗进行红、橙、绿、蓝、白滤光膜与避光套袋处理,测定分析了转熟至采收期间套袋对果实单果质量、糖酸积累、着色与花色素苷合成等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蓝色滤光膜套袋‘红地球’葡萄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与总糖含量增加,葡萄糖、果糖、蔗糖3种糖分含量相比白膜分别提高了7.2%、13.7%、17.2%,糖酸比提高,显著促进了花色素苷的合成,色度角h最小,果皮中主要花色素苷组分芍药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较白膜显著增加,分别提高18.4%与12.5%,PAL活性增强,促进了葡萄积累花色素苷;而避光处理的‘红地球’果实糖酸比小,花色素苷合成显著受到抑制。【结论】在我国南方湿热地区果实部位光环境对设施葡萄品质具有重要作用,蓝色滤光膜套袋可以增加蓝紫光的比例,调控葡萄光合产物分配,诱导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促进欧亚种‘红地球’葡萄果实糖的积累和着色,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0.
以鱼腥草为材料,以日光灯处理为对照,分析了不同光质LED光源(白、红、黄、绿、蓝LED灯)对鱼腥草叶片活性氧、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酶的影响。结果表明,蓝光下叶片中TBARS(硫代巴比妥酸)含量最高,较对照高30.18%,与希夫试剂染色结果相一致;过氧化氢产生最多,较对照高190.21%,与DAB染色结果一致;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在蓝光下最高,为对照组的1.54倍,白光下最低;蓝、绿光下脯氨酸含量是对照的2倍;蓝光和黄光处理下,黄酮含量较对照提高了21.4%。蓝、绿光提高了SOD2同工酶的表达,且在蓝光下最高;蓝、绿、红、黄光处理分别诱导了更多的POD基因位点的表达;不同LED光质均提高了CAT抗氧化酶活性,其中蓝、绿光下CAT同工酶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综上所述,蓝色光处理可以有效提高幼苗的抗氧化能力,可为鱼腥草品质的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梅避雨栽培不仅能有效避开雨水的危害,而且不同颜色避雨膜形成的不同光质环境对果实发育与品质形成也有较大影响。采用5种颜色(红、黄、绿、紫、白)避雨膜在"梅雨"临近前进行遮雨,监测果实转白期、转色期、成熟中期以及成熟后期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可溶性糖、滴定酸、总酚、花色苷含量以及糖酸比)。结果表明:不同颜色避雨膜的透光率和光质成分均有明显差异:黄膜和红膜透光率分别为对照的66.21%和20.02%;黄膜增加了红光/蓝光的比值(为对照的4倍),红光/红外光的比值与对照接近;红膜大幅增加了红光/蓝光的比值(为对照的20倍),且红光/红外光的比值与对照接近;绿膜的透光率为46.8%,红光/蓝光和红光/红外光比值分别为对照的72%和60%;紫膜的透光率最低,仅为对照的7.74%,且红光/红外光的比值降低至对照的40%,为所有膜中最低。避雨栽培对果实影响主要表现为减缓果实成熟进程,紫膜和绿膜果实的转色期比对照迟2 d左右,在成熟中期和后期差距逐步缩小,而黄膜和红膜果实的延迟效应并不明显。果实成熟后期避雨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较对照有明显差异,黄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和花色苷含量比对照分别增加了12.05%和12.21%;红膜处理与对照较接近;紫膜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比对照减少11.14%。说明果实成熟过程和品质与避雨膜透光率及光质成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不同补光光质对日光温室草莓生长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红颜’草莓为试材,以LED白光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补光光质对草莓植株生长、叶片叶绿素含量、植株干物质积累量、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红、蓝混合光为4∶1处理的草莓植株干物质积累量及果实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其叶片纵横径、叶片叶绿素含量、平均单果重、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维生素C含量较高,与对照差异显著。综合分析认为,日光温室草莓以红光∶蓝光为4∶1进行补光,最有利于提高果实产量,增加草莓植株生物量的积累,促进部分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的改善,补光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3.
不同光质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瓜叶菊生长发育对光质的反应,设计大棚不同彩色薄膜处理试验,系统研究了不同光质对瓜叶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膜处理单株开花数最多(16朵/株),蓝膜处理最少(9朵/株);红膜处理瓜叶菊花期最长,达32 d,白膜处理(CK)最短,仅为9 d;红膜处理下的植株总干重最高,达到3.47g/株,紫膜处理最低,为1.37g/株;在营养生长阶段,叶片干物质分配指数以白膜处理CK最高,紫膜处理最低,而在开花阶段以蓝膜处理最高,红膜处理最低;茎干物质分配指数在营养生长阶段以紫膜处理最高(0.48),开花阶段则以黄光最高(0.28),CK最低。花干物质分配指数以红光处理最高(0.53),蓝光最低(0.44)。  相似文献   

14.
利用红、橙、绿、蓝、紫色滤光膜制作果袋(单层袋外套一层透明塑料袋),对‘砀山酥梨’果实进行套袋处理,分析不同光质对果实品质和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少,比对照减少28.85%,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最大,达到3.54,Ca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34倍和1.49倍;紫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5.11%,果形指数最小,鲜质量与干质量的比值比对照提高9.38%,石细胞含量、可滴定酸含量以及果实硬度分别减少22.83%、14.29%和14.88%,Fe、Ca、K、Zn的含量是对照的1.09倍、1.26倍、1.24倍和1.4倍;红色滤光膜套袋果实单果质量、可溶性糖含量相比对照分别减少7.33%和31.27%,Fe和Zn的含量分别是对照的1.13倍和1.37倍;橙色滤光膜套袋果实石细胞含量最高,比对照提高14.87%;蓝色滤光膜下果实单果质量最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比对照组分别减少10.19%和19.62%。综合分析认为,紫色滤光膜下蓝光透过率高,红光/蓝光值较小,有利于降低果实石细胞含量,相比其他处理更能提高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矿质元素的含量,且果实硬度、单果质量、果形指数比较理想,果实品质较高,建议在‘砀山酥梨’的套袋栽培中选择使用。  相似文献   

15.
以设施火焰无核葡萄为试材,研究在不同处理阶段负载量对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量为45穗时,果实的产量最高,为2768.90 kg/667 m~2;含糖量也较高,为18.09%;但着色情况也较好。负载量少,产量低;负载量过多,导致果实穗重、含糖量等下降,果实着色不佳,从而影响葡萄的风味品质。  相似文献   

16.
有色膜覆盖对姜叶片色素含量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瑞华  战琨友  徐坤 《园艺学报》2007,34(6):1465-1470
在姜幼苗期分别采用绿色膜、红色膜和蓝色膜进行覆盖处理,均可显著提高全生育期内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但不同处理在不同生育期的效果不同,幼苗期覆膜条件下,以蓝膜处理较高,红膜处理较低,绿膜与蓝膜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而旺盛生长期撤膜后,绿膜处理逐渐较高,蓝膜处理次之,红膜处理仍较低。姜全生育期内叶片的光合速率始终以绿膜处理较高,红膜处理次之,蓝膜处理较低,但均显著高于对照,7月19日幼苗期覆膜条件下,其11时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8.0%、16.3%和8.9%;9月8日旺盛生长期撤膜后,11时光合速率分别比对照提高21.3%、12.5%和5.9%。此外,有色膜覆盖可创造较好的温光环境,减轻光合午休,但未改变光合作用的日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为了给白魔芋保护地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分别以白色、红色、绿色、蓝色、紫色薄膜覆盖大棚种植白魔芋,不覆膜为对照(CK),研究不同光质对白魔芋生长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覆膜处理较对照提早15 d左右出苗;蓝膜处理抑制叶柄长度和粗度的增长,而红膜处理促进叶柄长度和粗度的增长;红膜处理100 d时壮苗指数最高,为43.43,显著高于对照和其他有色膜处理,比对照提高52.44%;蓝膜处理叶绿素含量最高,为8.17 mg/g(干样质量),较对照提高32.17%;红膜处理球茎葡甘聚糖(KGM)含量最高,为60.55%,较对照提高18.24%;红膜处理产量最高,为2517.13 kg/667 m2,较对照提高28.86%,较白膜提高7.82%。  相似文献   

18.
不同培养条件对幸香草莓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周厚成  罗静  赵霞  王永清 《果树学报》2007,24(1):105-108
以草莓品种幸香叶片为外植体,研究了叶龄、暗培养、不同颜色的滤光膜、AgNO3、不同激素配比等对叶片再生不定芽的影响,建立了高效再生体系。结果表明,5周的叶龄、暗培养5 ̄6周、附加AgNO31.0 ̄4.0mg/L利于不定芽的分化;不同颜色滤光膜对草莓分化不定芽的效应不同,红膜、黄膜、绿膜能显著提高再生频率,红膜处理能滤去紫外光、蓝紫光、绿光,再生频率达最大,蓝膜对再生频率无影响,紫膜对再生频率起显著抑制作用;MS+TDZ4.0mg/L+NAA0.1mg/L暗培养6周最适于不定芽分化,再生频率达98.9%,平均再生不定芽3.8个。  相似文献   

19.
施氮水平对草莓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盆栽"罗莎"草莓为试材,研究不同施氮量对草莓果实中氨基酸、蛋白质和糖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果实中总氨基酸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高量施氮(每盆1.0g)总氨基酸含量最高,但蛋白质含量低于少量施氮(每盆0.25g)和中量施氮(每盆0.5g);氨基酸和蛋白质含量总和以中量施氮最高.低、中量施氮可提高含糖量,以中量施氮含糖量最高;高量施氮则会显著降低含糖量,甚至不及对照(不施氮).为改善果实品质,宜中量施氮.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讨脱落酸合成相关酶β-葡萄糖苷酶基因是否参与草莓果实成熟的调控,本研究以‘红颜’草莓着色期间的果实为试材,首先通过RT-PCR技术克隆β-葡萄糖苷酶基因的编码区核苷酸序列.该1,845 bp基因在基因组中以单拷贝形式存在,并编码1个含有615氨基酸的多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含有3个跨膜区,在进化上高度保守.围绕果实着色期间基因转录水平以及ABA含量分析表明,随着果实的着色增加,转录水平和ABA含量都逐渐增加,半红后基因表达量逐渐降低,而ABA含量继续上升,至成熟时达到高峰.本研究结果表明可能参与草莓果实的着色启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