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人工生态环境养殖法。即人工创造符合无公害水产品生态环境条件的水域进行无公害养殖。如种草养殖虾、蟹,现已发展成为无公害虾、蟹养殖;在鱼池埂上种植葡萄或藤蔓类植物用以搭建遮阳棚养蛙,已成为蛙类生态养殖普遍采用的类型;把畜、禽、水产养殖与饲草种植相结合,采用无公害商品饲料饲养畜、禽、鱼,池埂边坡种植饲草饲养鱼类和禽畜,  相似文献   

2.
一、优质大规格商品蟹精养模式。投放优质蟹种,投喂天然优质饵料,采用健康养殖等技术,主攻蟹的规格(单只重200克)和品质。 二、优质青虾主(混)养模式。由混养向单养转变;由投放抱卵亲虾向投放虾苗转变;由单茬养殖向双茬养殖与罗氏沼虾或南美白对虾轮养转变;由集中上市向常年销售和反季节  相似文献   

3.
结合无公害水产养殖标准,阐述了目前我国克氏原螫虾(Procambarus clarkii)无公害养殖的养殖模式、养殖环境、种苗、饲养管理和病害防治方面的现状,并针对克氏原螯虾养殖现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些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虾壳和蟹壳是水产工业生产的固体废弃物。随着我国海产及人工养殖虾、蟹业的发展,这些废弃物数量越来越大,并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5.
欧海金 《新农村》2010,(9):34-35
生态混养是一种模仿生物生态系统的科学水产养殖模式。在同一海水池塘中养殖蟹、虾与贝类,可以充分利用养殖水域空间与池塘滩面,实现水中有虾、水底有蟹与泥中有贝类的全方位、立体化养殖模式。蟹虾贝混养,还可实现残饵与粪便肥水、有机碎屑与肥水培养的单细胞藻类供贝类滤食,并净化池塘环境。  相似文献   

6.
《今日农村》2002,(3):24-24
一、技术简介河蟹无公害养殖技术是指在河蟹蟹苗、蟹种培育阶段的仔蟹培育、一龄扣蟹培育以及成蟹饲养过程中推广的一项新型技术。主要内容是:在养殖过程中,通过栽种水生植物等措施,保持养殖水域生态环境,生产上通过对养殖水域的水质、所用饲料及用药等严格控制,使生产出的河蟹产品的各项安全指标中的各项有毒有害物质指标均符合标准要求,同时养殖水域的水质排放也应达到无污染标准。该技术是我国适应WTO和满足人们对无公害水产品需求的必由之路。采用该技术培育扣蟹,亩放0.5公斤大眼幼体,可培育出规格为100-120只/公…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算机网络和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将河蟹养殖方面的科研成果和河蟹养殖专家的宝贵经验系统归纳集成,建立起综合性强、智能化程度高、简单方便的河蟹养殖专家决策系统。河蟹养殖专家决策系统共有9大模块:苗种生产技术决策、河蟹亲蟹越冬技术决策、幼蟹和一龄蟹培育技术、成蟹养殖技术决策、河蟹营养与饵料技术决策、河蟹病虫害防治技术决策、河蟹捕捞技术决策、河蟹池塘产量预测技术决策、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决策。  相似文献   

8.
人工养殖蝇蛆技术鲍根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杭州310021)随着特种水产虾、蟹、鳖、龟、鳝、蛙、鲈、鳗、鳜等淡水种类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动物性饲料的需求日益增加,尤其是鲜活饲料供求矛盾日趋突出。可见,解决其饲料不足是发展该项养殖的关键。蝇蛆是近年来崛起...  相似文献   

9.
根据泉塘镇养殖实践总结出的无公害河蟹养殖技术,包括蟹池选择与清整、种草移螺、放养蟹种、饵料投喂、日常水质调节、蟹病防治等内容,以期为当地河蟹养殖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0.
肉食性鱼类大多经济价值较高,但它们在自然界中多以小鱼、虾、蟹、蛙、泥鳅等活体动物为食。在人工集约化养殖中,饲喂活食不但成本高,而且数量也难以得到满足;若采用人工配合饲料养殖肉食性鱼类,则可显著提高养殖效益。为此,必须对肉食性鱼类进行食性驯化。驯食技巧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比较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3  
长江野生扣蟹在成蟹养殖阶段具有优异的养殖性能,但是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养殖阶段的养殖效果却不清楚。因此,本研究系统比较了野生和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养成的扣蟹(蟹种)在成蟹养殖阶段的生长、性腺发育、成活率、产量、饲料系数、成蟹平均体重及规格分布。结果显示:(1)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野生群体中后期的平均体重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雄蟹在5-6月和7-8月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显著高于人工繁育群体,野生群体雌蟹在8-9月WGR和SGR也显著高于后者(P0.05)。(2)尽管野生群体最终成蟹规格显著大于人工繁育群体(P0.05),但成活率略低于人工繁育群体,故两群体的最终成蟹产量基本一致(P0.05)。(3)就最终成蟹规格分布而言,野生群体大规格雄蟹(体重≥175 g)和雌蟹(体重≥125 g)比例多于人工繁育群体,而中等规格雄蟹(体重125~174.9 g)和雌蟹(体重100~124.9 g)的比例低于人工繁育群体。因此,长江水系野生大眼幼体在成蟹阶段的养殖性能优于人工繁育大眼幼体,可以进一步发掘其优异种质资源,进行中华绒螯蟹良种培育。  相似文献   

12.
顾志发 《农家致富》2007,(11):39-39
实行河沟鱼虾蟹生态养殖,可充分利用河沟水域资源,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亩产值达4000~5000元,亩利润超2000元。现将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一、河沟整治 对现有沟河进行整治改造,要求在养好鱼的同时,增养虾蟹,尽可能创造适合鱼、虾、蟹共同生存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一、运用新型养殖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高产、高效的新型养殖技术不断涌现,例如目前正在推广的草肥结合常规鱼生态养殖技术,鱼、虾、蟹混养技术,高密度网箱养殖技术以及80:20优质吃食鱼为主的养殖技术等。这些先进的养殖技术对提高产量、增加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成蟹养殖根据不同水体和人工控制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一、池塘养蟹在池塘内养成蟹,人工可控制养殖的全过程,回捕率较高,但出塘规格和肉质逊于大水体养蟹。按养殖方式又可分为: 1.池塘单养以蟹为主,搭配一些鱼类。一般亩产50~75公斤,高产池塘亩产成蟹可达200公斤。  相似文献   

15.
7~8月份是全年气温、水温最高时期,也是养殖鱼类和虾、蟹、鳖等水生动物的生长旺季.同时,又是病害滋生蔓延的高峰期,是养殖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6.
李东 《福建农业》2004,(4):28-28
一、优质大规格商品蟹精养模式 投放优质蟹种,投喂天然优质饵料,采用健康养殖等技术,主攻蟹的规格(单只重200克左右)和品质,同时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 二、优质青虾主(混)养模式实行四个转变:由混养向单养转变;由投放抱卵亲虾向投放虾苗转变;  相似文献   

17.
从塘口准备、苗种投放、饲料选择、饲养管理和成虾捕捞等方面介绍克氏螯虾池塘无公害养殖技术,能确保虾的野生风味,提高虾的品质,成为被市场接受的品牌产品。  相似文献   

18.
水蚯蚓俗名红线虫,常见于有机质丰富的水沟、排污口等处.是金鱼、热带鱼等观赏鱼和长吻 (江团、肥坨)、大口鲶、鳗鲡、甲鱼、虾、蟹等水产品的最适鲜活饵料.随着生产发展,天然资源无法满足需要,人工养殖势在必行,且前景可观.  相似文献   

19.
夏秋池塘养殖常常遭遇暴雨的危害,从而引起养殖鱼类的多种疾病,如不及时加以有效防治,就会造成重大损失.那么,暴雨过后应当采取哪些措施来防治鱼类和水产的疾病呢? 一、及时换水 暴雨过后,对鱼、虾、蟹和贝类养殖的池塘应及时换水,通过几次换水,逐渐将塘水pH值和盐度调节到鱼、虾、蟹和贝类正常的生理需要范围内.换水不能操之过急,第一次换水以排去表层水为好,不可一次将池水排出滩面(尤其是晴热的白天),否则不仅对鱼类会有很大影响,对蟹类、贝类也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稻田养殖的特种水产品,主要有:虾、蟹、螺、蚌、蛙、鳖等.适于我国稻田饲养的淡水虾类,主要有罗氏沼虾和日本沼虾两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