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浓度葡萄糖、酵母粉对大球盖菇深层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大球盖菇深层培养适宜的葡萄糖、酵母粉浓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球盖菇的深层培养适宜较低葡萄糖浓度和较高酵母粉浓度的培养基;正交试验表明,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马铃薯20%,葡萄糖1.5%,酵母粉0.6%,MgSO40.15%,KH2PO40.25%,VB10.001%。  相似文献   

2.
菇壮素对金针菇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针菇培养料中加入菇壮素,能促进其生长,缩短出菇期,提高产量。结果表明,适宜的菇壮素浓度为0.4mL/kg料,菌丝日长速提高17%,提高3.4天满袋,一、二潮菇分别比CK提前2天、13天采收;生物学效率142.58$,比CK增产26.54%。  相似文献   

3.
试验表明,基本培养基B5+6-BA1.0mg/L NAA0.5mg/L 3%蔗糖+0.6%琼脂,pH值调至6,为美人指葡萄茎段离体培养的最佳启动分化培养基;B5+6-BA0.5mg/L+3%蔗糖+0.6%琼脂,pH值调至6,为最佳增殖生根培养基,生根率在97%。试管苗根长3-4cm时开始移栽,移栽成活率7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以金魁猕猴桃试管苗为试材,外植体选用茎段,叶柄和叶片,分别置于培养基MA(MS+ZTlmg/L),MB(MS 2,4-D2mg/L)和MC(MS+6-BA3mg/L)诱导愈伤组织,后转入分化培养基MD(MS+蔗糖800mg/L 玉米素1mg/L)和(MS 蔗糖800mg/L 6-BA2mg/L NAA0.1mg/L)进行植株再生诱导。试验结果表明:外植体以茎段的出愈率和分化率最高,分别为90.2%和94.4%;叶柄次之,叶片最低;生长调节剂以加有ZT的培养基出愈率最高,2,4-D次之,6-BA最低,愈伤组织的再分化率以培养基中加入ZT中加入6-BA+NAA效果好。  相似文献   

5.
建立巴旦杏试管苗无性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用莎车1号、莎车2号、莎车24号3个巴旦杏品种的1年生实生苗的幼芽茎段为外植体,经研究筛选获得了其最适的初代、继代、生根培养基分别为1/2MS+6-BA1.0mg/L(下同)+NAA0.05(或0.1)+IAA0.1、1/2MS+6-BA0.2(或0.5)+GA30.2、1/2MS+IAA0.5+青霉素4.0,3个品种的实生苗增殖系数分别为21.42、19.73和18.14;有效生根率依次为75%、65%、60%。  相似文献   

6.
保水剂在平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本试验将不同类型(MP3005KM、MP3005KB、MP—KR、MP—KS)、不同浓度(0.1%、0.5%、1%、1.5%、2%)的保水剂吸水制成凝胶颗粒后进行拌料处理,并对平菇茵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等进行观察与测定研究。结果表明,保水剂使用浓度为0.5%时效果最好,可使菌丝布满袋时间提前2d~5d,出菇提前4d-6d,产量提高20%左右。保水剂使用浓度≥1%时,菌丝生长受到抑制、出菇时间延迟,且浓度越大,菌丝生长及出菇速度越缓慢,对产量亦产生不利影响。在保水剂对菌丝生长、出菇以及产量的影响趋势方面,4种保水剂之间并无明显区别。由此可见,选择适宜浓度的保水剂制成凝胶颗粒进行拌料处理,是解决平菇栽培过程中培养料失水以及补水问题,提高平菇产量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双孢蘑菇侵染性病害防治中的5种化学药剂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药剂喷施培养料和喷施覆土均有一定的防病作用,但施用时期不同、浓度不同效果差异较大。喷施培养料以50%多菌灵·硫可湿性粉剂1:(1000~1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2400倍液、30%百·福可湿性粉剂1:2000倍液,菌丝生长健壮、防病效果好、出菇早、出菇整齐、产量高,产量较喷施清水的对照提高2.4%~12.2%;喷施覆土以30%百·福可湿性粉剂1:(1600~2400)倍液、70%福·甲硫·硫可湿性粉剂l:(1500。2000)倍液,茵丝生长健壮、防病效果好、出菇早、出菇整齐、产量高,产量较对照提高31.6%~48.7%。  相似文献   

8.
适宜浓度的6-BA应用于杨树菇液体培养,可明显促进杨树菇菌丝生长和可溶性糖的产生。适宜的6-BA作用浓度为0.15mg/L,它使菌丝体的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分别提高了17.3%和15.0%。  相似文献   

9.
小叶绿萝同源多倍体诱导研究初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小叶绿萝(Epipremnum aureum) 的嫩茎,幼叶和茎作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以芽为外植体最为快捷,各阶段最适培养基为:起始阶段,MS+6-BA 3.0mg/L NAA0.2mg/L 2,4-D0.4mg/L;分化与继代阶段,MS+6-BA 3.0mg/L NAA0.2mg/L,生根阶段,1/2MS+NAA0.2mg/L。在继代培养过程中,对不定芽及愈伤组织用0.05%秋水仙素溶液浸泡法振荡培养3天,继代培养在MS+6-BA2.0mg/L NAA0.2mg/L GA3 0.1mg/L中,不定芽13天后恢复生长,表现出茎,叶柄增粗,叶片增大变厚,再经去壁低渗法染色体计数为2n=4x=120,多倍体诱导率为12.5%。  相似文献   

10.
平菇皖东超群菌株是作者1994年野生驯化而成,经华东菇农二年大面积栽培试验证明其具10大优良性状:广温菇乳白色;转潮快间隔5~8d(天);抗杂性特强;高抗CO2大棚地道栽培专用种;丛生或叠生,耐运输;适料广,抗病;老菇产区轮作首选菇种;菇体特大型;耐低温,产量和菇质高于传统品种;菌丝浓白、粗壮,对毛霉、根霉、绿霉杂菌覆盖吞噬力强。栽培要点如下。1菌株特征菌丝洁白浓密,生长旺盛,爬壁力、抗杂菌能力特强,出菇温度0-32℃,菇体乳白色,叠生,耐运。棉壳袋栽单丛一般2-6kg,阳畦单丛最大可达30kg,柄短、味美,菌盖最大直…  相似文献   

11.
大球盖菇菌丝生长适宜氮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氮源对犬球盖菇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最适氮源是尿素,其适宜浓度是0.026%;蛋白胨次之,其适宜浓度是0.1%;硫酸铵最差。大球盖菇菌丝生长对氮源浓度极敏感,低浓度氮促进菌丝生长,高浓度氮显著抑制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12.
以扁桃品种莎车24号为材料,研究了添加在培养基中的不同激素组成,糖源,糖浓度,培养条件等因子对扁桃增殖快繁的影响,结果表明,1/2MS+6-BA0.5MG/l IBA0.2mg/L GA30.05mg/L,蔗糖20g/L,培养温度24-26℃,光强1500-20001x,每天光照16小时,培养基pH值6.2,对增殖分化最有利,不定芽分化率94%。  相似文献   

13.
以橡皮树茎法为外植体,进行组织培养,结果表明,生长点可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及再生植物。经试验筛出各培养阶段最适宜的培养基为:(1)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6-BA5 mg/L(毫克/升)+NAA0.1mg/L(毫克/升);(2)分化继代培养基:MS+6-BA2 mg/L(毫克/升)+NAA0.5 mg/L(毫克/升);(3)生根培养基:1/2MS(大量元素减半)+NAA1 mg/L(毫克/升)+0.5%活性炭。  相似文献   

14.
滑菇菌丝生物学特性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赵占军  王贵娟 《食用菌》2003,25(6):11-12
本文研究了滑菇(Pholiota nameko)菌丝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为蔗糖,最适氮源为麸皮;最适温度20~25℃。变温处理有利于菌丝生长;培养基最适含水量60%~65%;最适pH5~6;菌丝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光暗交替显著促进菌丝生长;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5.
对河南段术栽培香菇的四个商品等级:明花菇、暗花菇、厚菇、薄菇及厚菇的菌盖、菌柄等6份样品的分析结果表明,四个香菇商品等级中,蛋白质含量为16.02-17.66%。有18种氦基酸,其总含量为9.69.-13.06%。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香菇中均有,其中:明花菇为3.64%,暗花菇4.34%,厚菇4.67%,薄菇3.86%,以厚菇为最高,厚菇的茵三与菌柄相比,蛋白质含量菌盖为19.22%、菌柄为11.30%;氨基酸含量菌盖为15.33%、茵柄为7.73%;人体必需的8种氦基酸含量,菌盖为6.32%,菌柄为3.70%。在人体需要的7种大量元素中,除氯和硫未进行检测外,钙、钠、镁、钾、磷均有;在人体中至少需要的7种徽量元素中,除碘和钼未进行检测外,铁、钴、铜、锰、锌均有。铅含量为0.268-1.113ppm,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干食用菌卫生标准(2mg/kg)。  相似文献   

16.
东方百合组培条件优化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东方百合组培条件优化的研究表明:以茎尖组培诱导出的小鳞茎为试验对象,不同激素浓度对小鳞茎增殖影响较大,MS+BA0.5~1.0mg,/L+NAA0.1~0.3mg/L,最适宜小鳞茎增殖;提高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到6%~9%,结合暗培养,小鳞茎增重明显,移栽成活率高。  相似文献   

17.
克服香石竹试管苗玻璃化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试管植物的玻璃化现象是植物组织培养中普遍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变。本试验以香石竹为试验材料,通过更换棉塞、增加琼脂浓度、降低6-BA浓度,及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青霉素等方法来克服玻璃化现象。结果表明:以上措施对克服试管玻璃化均有效果。尤以添加64(10^-6)青霉素效果最佳,正常苗诱导率达95%。  相似文献   

18.
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对蘑菇子实体硫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表明,采用亚硫酸盐护色处理可以起到洁净菇体、淡化损伤部位褐变和洁白菇体的作用,但会引起子实体硫残留量(SO2)和含水量的上升;采用浓度0.09%~0.18%亚硫酸盐.处理10~30分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蘑菇子实体的硫残留量(SO2)和含水量均符合国家标准。  相似文献   

19.
通过在培养料中添加不同种类的氮源进行草菇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适量氮源后,草菇的生物学效率比对照提高了10.6%.18.7%,出菇高峰期也提前了2d;试验还表明:与不覆土相比,草菇覆土栽培方式可使产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以蟹味菇为试材,在同一菇房内,选用环境条件(温度、湿度、光照强度、CO2浓度)有差异的第1、3、6层菇架进行出菇比较。结果表明:第6层菇架上的蟹味菇生长状况最好,单瓶产量达168.85g,生物转化率为65.96%;控制精确的环境因子,即温度为15.3℃、相对湿度为89.5%、光照强度为870lx、CO2浓度为2 029mg/kg时,可显著提高蟹味菇的生物学转化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