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水分胁迫对棉花生产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根据大量的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供水不足情况下水分胁迫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其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现蕾>花铃>吐絮>苗期,蕾期和花铃期连续受旱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最大。利用国际上常用的几种同时考虑供水时间和灌溉水量的作物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经计算、分析、比较,找出了适合河北省棉花水分生产函数模型的具体表达形式,并进一步说明蕾期和花铃期两阶段的水分条件对棉花产量致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针对膜下滴灌棉田土壤根际低氧胁迫抑制棉花水分利用问题,探讨不同生长阶段加气灌溉对棉花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研究设置了苗期、蕾期、花铃期、蕾期+花铃期、苗期+蕾期+花铃期5个加气阶段,以生育期不加气为对照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花铃期加气土壤呼吸和土壤温度峰值较其他处理延后了9 d,使加气效果得到延长,更好地改善了土壤环境,在获得最大产量的同时,水分利用效率也最高。土壤氧气含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最大,且花铃期土壤氧气含量对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正面影响均大于其他生育期。因此,在棉花花铃期进行加气灌溉是缓解覆膜造成的棉花根际低氧胁迫,提升棉花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佳时期。研究结果对揭示加气灌溉对棉花生长的影响机制及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棉花铃重与花铃期热量条件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3个气候年挂牌观测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棉花铃重与棉铃开花-叶絮期间热量条件关系密切,铃重与花铃期不同温度水平有效积温相关系数分别为r15℃=0.72,r20℃=0.71;铃重与花铃期平均温度相关系数r=0.53;花铃期热量条件影响铃重的关键时期为开花后5~20d。剪无效花铃界日期为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25℃终日后5d。  相似文献   

4.
为探明棉花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在豫东平原棉田进行了土壤水分状况和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豫东平原棉花生育期间土壤含水率存在3个低谷,分别出现在蕾期后期、花铃期后期和吐絮期中期,即棉花移栽后的21~27 d、69~75 d和102~108 d。从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土壤储水量逐步增加到较高的水平,但在花铃期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同时控制盛絮期的耗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WUE)。通过2000~2002年间棉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和盛絮期的田间耗水量与产量的回归分析,得出其影响产量的系数分别为0.24、1.48、-0.12和-0.33。研究认为,棉花田间灌溉的时期对产量的效应顺序为:花铃期>蕾期>吐絮期>盛絮期。  相似文献   

5.
通过1991~1995年地理、分期播种试验,建立地膜棉花花铃期发育速率与温度、日照及耗水量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各自的动态范围及其交互作用,鉴定出花铃期适宜温度、日照及耗水量指标:花铃期适宜温度为18~20℃以上,需≥0℃积温1400℃·d;适宜日照时数为7.8~10.2h/d,累计日照时数需580~640h;适宜耗水量为1.9~2.5mm/d,花铃期需耗水131~172mm。通过霜前花率与吐絮后≥0℃积温模型,确定了达到不同霜前花率的积温指标。另外,通过定株挂牌试验,建立棉铃干物质积累模型,确定的达到正常铃重所需积温指标与利用发育速率模型所确定的积温指标吻合  相似文献   

6.
为探明棉花生育期间土壤水分对产量的影响,我们在豫东平原棉田进行了土壤水分状况和灌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豫东平原棉花生育期间土壤含水率存在3个低谷,分别出现在蕾期后期、花铃期后期和吐絮期中期,即棉花移栽后的21~27 d、69~75 d和102~108 d.从棉花蕾期至花铃期土壤储水量逐步增加到较高的水平,但在花铃期进行适时、适量的灌溉,同时控制盛絮期的耗水量有利于提高产量和土壤水分的利用效率(WUE).通过2000~2002年间棉花蕾期、花铃期、吐絮期和盛絮期的田间耗水量与产量的回归分析,得出其影响产量的系数分别为0.24、1.48、-0.12和-0.33.研究认为,棉花田间灌溉的时期对产量的效应顺序为花铃期>蕾期>吐絮期>盛絮期.  相似文献   

7.
利用多光谱快速准确获取棉花花铃期旱胁迫性状对棉花后期产量和纤维品质具有重要帮助。为实现棉花关键抗旱指标的快速检测,该研究以253份棉花品种为材料,设置干旱胁迫和正常灌溉2个处理,在花铃期通过大疆精灵4多光谱无人机获得图像,分析花铃期干旱胁迫和正常处理棉花的光谱反射率,结合地面调查叶绿素相对值(SPAD)和叶片含水量(LWC)数据,结合神经网络算法中的径向基函数进行模型的预测。结果显示:棉花干旱胁迫前后除红光反射值略上升,其余4个光谱均小于正常处理;通过径向基函数模型估测SPAD和LWC的最佳估测模型都为二次函数,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48 8和0.936 6,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为2.005和0.930,相对误差RE分别为0.004和0.011;将2个模型应用于试验区影像,对SPAD及LWC预测值进行聚类分析,根据SPAD聚类结果,试验棉花旱情等级划分为特旱、重旱、...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有机肥对盐渍化耕地棉花干物质积累与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可使棉花干物质的积累和养分吸收及产量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鸡粪表现的更为明显;苗期时,棉花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量分别较对照高出161.8%、171.4%、116.3%和187.1%,花铃期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量分别较对照高出118.9%、105.6%、57.14%和98.21%,吐絮期分别较对照高了34.3%、21.9%、60.0%和10.8%;产量较CK提高了6.4%。在有机肥对土壤电导率抑制作用方面,鸡粪在棉花各生育期表现较优。棉花干物质及氮磷钾积累分配规律为苗期和花铃期主要在叶中积累,吐絮期主要在铃中积累。  相似文献   

9.
花铃期高温受涝对棉花的交互效应及排水指标确定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湖北平原地区棉花花铃期恰逢强降水和高温易发期,棉田易遭受雨涝和高温热害双重胁迫,研究棉花对涝和高温及其复合胁迫的响应,可为该区棉花生产防灾减灾管理提供依据。2013和2014年在可控制灌排的有底混凝土测筒中于棉花花铃期设置持续受涝和高温+受涝处理,旨在研究江汉平原棉花花铃期持续受涝和高温+受涝对其形态、生理活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常温或者高温时,花铃期淹涝3 d棉花开始显著变矮、倒4叶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开始显著增加;常温时淹涝6 d果枝数开始显著降低,倒4叶丙二醛含量开始显著增加,而高温时是3 d;常温或者高温时,淹涝12 d倒4叶叶绿素a含量才显著降低;常温时淹涝12 d倒4叶叶绿素含量才显著降低,而高温时是15 d;花铃期受涝、高温和高温+受涝均使籽棉产量显著下降,其影响程度顺序为涝+高温胁迫涝胁迫高温胁迫,主要原因是桃数和单铃质量显著下降。若以棉花减产20%作为排水标准,假设在受涝过程中出现连续4 d的高温,则应在3.4 d内排除田面涝水,田间涝水排除后应在3 d内将地下水位降到80 cm以下。  相似文献   

10.
水氮供应对棉花花铃期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调控效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揭示水氮供应对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的调控效应,采用3种灌溉水平和5种氮素水平的田间试验,研究水氮供应对花铃期棉花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N 0~300 kg/hm2范围内,棉花花铃期日均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均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超过N 300 kg/hm2时略有下降。施N 150、225、300和375 kg/hm2较不施氮处理籽棉产量分别增加33.9%、45.8%、50.9%和49.2%;灌溉水生产力分别提高33.3%、45.8%、50%和50%。3个灌溉处理间籽棉产量差异不显著,灌溉水生产力依I1(10800 m3/hm2)、I2(9450 m3/hm2)、I3(8100 m3/hm2)顺序递增。棉花花铃期净光合速率与籽棉产量、秸秆生物量、单株铃数、铃重和籽指间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在黑河中游边缘绿洲沙地农田,施N 300 kg/hm2能够促进棉花花铃期净光合速率,有利于籽棉产量和水生产力的提高;与当地采用的10800 m3/hm2灌溉量相比,降低灌溉量至8100 m3/hm2不降低籽棉产量,使灌溉水的生产力提高27.5%。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试验和调查,确定铃重〈2.5g作为关中棉区无效花铃的铃重指标,根据铃重与花铃期热量条件折定量关系,给出了关中棉区无效花铃的热量指标为〈235℃.d(日平均气温≥15℃有效积温),提出了推算剪无效花铃日期的方法,建立了关中棉区剪无效花铃时间段的马尔柯夫链预测模型,并进行了实例分析和回代,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棉花氮素营养状况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进行棉花氮素营养诊断指标和追肥推荐,应用反射仪开展了不同氮肥用量对棉花倒四叶叶柄的硝酸盐浓度影响的研究。田间试验在新疆阿瓦提县丰收三场二连进行。设5个氮肥用量,分别为N.0、180、240、300、360kg/hm2。结果表明,畦灌条件下的陆地棉花期、花铃期和铃期的叶柄硝酸盐浓度和施氮量之间有显著正相关,用一元二次模型模拟氮肥与产量之间的关系,得到最佳经济施氮量为304.kg/hm2,对应的经济产量为2420.kg/hm2;初步确立花期和铃期叶柄硝酸盐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0463和6901mg/L。花期、花铃期和铃期时棉株叶柄硝酸盐浓度与产量间有极显著相关性。以此为依据,建立了棉花植株硝酸盐诊断的氮肥推荐模型,并根据该模型计算出棉花各生育期不同硝酸盐测试值所对应的氮肥追肥用量。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施尿素对棉花氮素吸收、分配、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棉花花铃期膜下滴施不同量尿素,结果表明,追氮处理后棉株根、叶片、叶柄和蕾铃的氮含量比不追氮处理要高,但增高多少与追氮量没有明显关系。棉花总吸氮量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花铃期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追氮处理对土壤全氮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比较大。土壤个氮和碱解氮与棉花各器官氮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追施氮肥的利用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时间序列Landsat影像的棉花估产模型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为提高棉花遥感估产精度,该文选取加州San Joaquin Valley地区2个棉花地块作为研究区,利用时间序列Landsat_5_TM、Landsat_7_ETM遥感影像数据,结合野外实测产量数据,进行棉花产量遥感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Landsat影像纯像元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准确地揭示了棉花整个生长期的长势情况,不同长势的棉花植被指数随时间变化在花铃期差异比较显著;整个花铃期植被指数与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80,最大相关系数达0.90,花铃期NDVI平均值建模决定系数为0.82,均方根误差为463.69,证明花铃期比其他生长期更适用于棉花产量预测;单一时期最优模型为第206天(7月25日),多时期最优模型以NDVI最大值前三期NDVI平均值为自变量;整个花铃期NDVI最大值建模决定系数为0.81,均方根误差为477.82,该模型具有普适性。该文的研究成果为基于MODIS_NDVI最大值合成法的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且为其他农作物的估产模型建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棉花花铃期涝渍相随对棉花产量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在南方易涝易渍地域,棉花花铃期适逢雨季,常受涝渍综合胁迫,对生长发育和产量均有较大影响。笔者利用测坑试验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建立了涝渍灾害型农田4种排水控制指标模式,初步提出了棉花花铃期的涝渍综合排水控制指标,探讨了体现涝渍兼治的排水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16.
为比较不同棉花品种花铃期耐热性,筛选耐热鉴定指标,构建棉花耐热性数学评价模型,本研究以13个陆地棉品种为试验材料,在花铃期模拟高温热害,调查花柱长度、衣分、孕籽率、单铃重、成铃率和花药散粉率,构建耐热系数,运用主成分、聚类和逐步回归等分析方法进行耐热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通过主成分分析将6个单项农艺指标转化为4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通过聚类分析将13个棉花品种按照耐热性强弱划分为3类,通过逐步回归构建棉花花铃期耐热性评价模型:D=0.145+0.180x1+0.400x3+0.229x4+0.125x5+0.095x6,筛选出散粉率、衣分、孕籽率、单铃重、成铃率等5个耐热性鉴定指标。本研究结果为棉花耐热种质资源鉴定及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棉花铃病的发生规律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铃病严重影响棉花的产量和品质,是棉花中后期的重要病害。文章介绍棉花铃病的主要种类和发生规律,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铃病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在棉花花铃期膜下滴施不同量尿素,结果表明,追氮处理后棉株根、叶片、叶柄和蕾铃的氮含量比不追氮处理要高,但增高多少与追氮量没有明显关系。棉花总吸氮量随着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花铃期吸氮量占总吸氮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追氮处理对土壤全氮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比较大。土壤全氮和碱解氮与棉花各器官氮含量的相关性不显著。随着施氮量增加,追施氮肥的利用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9.
滨海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个棉花早熟品种中棉所102(CCRI-102,苗期盐敏感)、中棉所103(CCRI-103,苗期较耐盐)和3个滨海盐土自然盐分水平(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为6.29,9.51,12.83dS/m)进行盐土直播棉试验,研究滨海棉田土壤盐分时空分布特征及对棉花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滨海棉田花铃期土壤含盐量随棉花生育进程的推进基本呈下降趋势;随着土层的加深,土壤含盐量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0—20cm土壤含盐量最高,变幅也最大。(2)水溶性盐离子以Na+和Cl-为主,分别约占阳离子和阴离子总量的60%~70%和70%~80%,其它阳离子主要为K+、Ca2+、Mg2+,阴离子主要为SO42-。(3)随着土壤盐分的增加,棉株干物质累积、单株铃数、铃重、皮棉产量均呈下降趋势,两品种间趋势一致,且CCRI-102高于CCRI-103。土壤盐分对马克隆值影响最大,对纤维强度和纤维伸长率无明显影响,CCRI-102的主要纤维品质指标如纤维长度、纤维强度和马克隆值皆略高于CCRI-103。(4)CCRI-102花铃期的耐盐性高于CCRI-103。棉花品种苗期的耐盐性是立苗的基础,花铃期的耐盐性则是提高产量品质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调亏灌溉对棉花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盆栽试验在棉花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不同程度的调亏灌溉试验。结果表明,调亏灌溉对棉花株高、蕾铃脱落、成桃数等影响较显著;苗期和吐絮期重度水分亏缺、蕾铃期中度水分亏缺均有利有棉花产量的形成。棉花的光合速率和气孔阻力随土壤含水量变化的阈值约在14%土壤含水量水平,该阈值相当于田间持水量的60%~65%。合理的棉花调亏灌溉制度是苗期控制水分供应,土壤含水量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55%~60%;蕾期和花铃期是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