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农业气候区划是合理利用农业气候资源的有效途径,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和应用。本文着重从农业气候区划指标选取方法、农业气候区划方法以及地理信息系统在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三个方面,总结了农业气候区划方法的研究进展,评述了不同区划方法的优缺点,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以期对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山东紧凑型玉米引种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莱州市自然生态环境和紧凑型玉米的光、热、水气象条件,论述了高产稳产引种的关键气候要素;依据农业气候相似原理,运用加权聚类方法,进行了紧凑型玉米向国内、外引种的气候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模糊相似优先比的闽台两地果树气候相似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取台湾主要果树种植区代表站点高雄作为引种源地, 选择年平均气温、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气温、历年极端最低气温、年降水量、年日照时数、年平均风速、年平均相对湿度7个因子作为比较因子, 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对闽台两地7个气候因子和果树气候进行相似性分析, 并划分相似性优先等级, 制作相似性空间分布图。结果表明: (1)漳州市沿海大部、厦门市同安区与台湾省高雄市果树气候相似程度较高; 莆田市区、泉州市大部、漳州市西部相似性中等; 闽中大山带(鹫峰山 戴云山 博平岭)以西的大部分县市农业气候相似性差或不相似, 为不适宜引种区; 其余县市农业气候相似性程度较差, 若要引种, 必须采取保护地栽培。(2)福建省中南部沿海尤其南部沿海地区的气候因子与台湾省高雄市的相似性比较高(年降水量除外)。(3)采用模糊相似优先比法研究闽台两地的果树气候相似性是可行的, 研究结果与实际种植情况相符。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或其他相关部门开展果树优化布局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农业气候资源科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与地理学相关的农业气候资源模型被建立。为了实现将专业模型与通用地理信息系统功能相结合,实现业务应用与决策支持,本文基于组件GIS二次开发技术与数据库技术建立了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了地理信息数据与气候属性数据的管理,通用GIS功能与专业气候资源分布式模型的集成应用。并具体应用在贵州农业气候资源分布式模拟研究以及可行性论证中。  相似文献   

5.
运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论述了在吉林长春引种美国菊苣、德国结球生菜和台湾甜豌豆。黄秋葵的依据,并说明了“农业气候相似距”在作物引种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辽西北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辽西北地区23个气象站1961-2010年逐日平均气温和降水量数据,基于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其农业气候生产潜力,通过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该区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间变化趋势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农业气候生产潜力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1)50a来辽西北地区年平均气温气候倾向率为0.28℃·10a-1(P<0.01),增温极显著,1987年气温发生突变;(2)50a来辽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呈波动变化,线性变化趋势不显著,空间分布差异大,降水量呈减少趋势的地区占82.6%;(3)辽西北地区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与降水量变化相似,其时间变化趋势不显著,气候生产潜力下降的区域占全区的43.5%;(4)气温和降水对农业气候生产潜力的影响作用明显,并以降水的影响为主。气温和降水的组合变化,可以解释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的95%以上,暖湿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有利,冷干型气候对作物生长最不利;(5)50a来,粮食产量与气候生产潜力的相关性不明显,但两者的波动特点相似,其气候利用率逐年代增加,研究区未来仍存在作物可能增产空间。  相似文献   

7.
光泽县烟稻连作的烤烟种植气候分析与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光泽县农业气候资源和烤烟生产气候条件的调查与分析,采用回归法和等量化处理,在建立烤烟生产气象因子地理分布模式和烤烟种植气候区划因子分区模式的基础上,利用Arc info软件制作烤烟种植气候区划,为有效开发和利用光泽县农业气候资源、合理布局烤烟生产以及确定适宜播栽期、提高烤烟产量和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农业气候相似原理论述了吉林长春种美国菊苣、德国结球生菜和台湾甜豌豆、黄秋葵的依据。并说明了“农业气候相似距”在作物引种工作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根据苏南地区农村的具体情况,分析该地区当前农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阐明了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必要性及其途径。用回归设计方法和系统工程理论得出套作玉米产量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优化了玉米发展模式,并分析了新的种植方式对农业气候资源的利用和农田气侯生态效应。  相似文献   

10.
GIS支持下的三峡库区湖北段农业气候资源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刘敏  向华  杨卉  吴义城  谢萍 《中国农业气象》2003,24(2):39-42,38
根据三峡库区湖北段现有气象站网和亚热带东部山区气候考察资料 ,建立其相应的光、热、水资源小网格推算模式。引入CityStar中的经纬线、数字高程等图层 ,推算了该地区 10 0m× 10 0m网格点上的农业气候资源要素值 ,再利用区划制作系统 ,按照给定的农业气候资源分区指标 ,得到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区划专题图 ,为三峡库区湖北段的农业合理布局提供了农业气候依据  相似文献   

11.
豫西山区与承德基地相似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谦  董中强 《山地研究》1995,13(3):165-171
用修改欧氏距离和马氏距离,分析了豫西山区不同海拔与河北省承德地区,全国闻名的良种繁育基地玉米制种的农业气候相似性,确定了承德地区相似的玉米制种海拔界限为334-1215m,其中海拔500m以上农业气候条件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12.
[编者:本文提出用湿球温度作农业气候指标并揭示了一些重要现象,但其实质和应用范围还请广大读者研究讨论]在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工作中,农业气候区划首先要涉及到合理的农业气候指标问题,而区划指标的合理,它又关系到农业气候区划成果的质量和应用。可是气候中各个气象要素随时间、空间变化相当复杂,因此要确定一个农业气候指标,要求具有时间、空间的使用价值,是十分困难的事情。由于如此,现在我们得出的许多农业气候指标其应用效果大部被严重地局限在某一局部区域之内。山区立体气侯差异很大,亦常因指标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业气候区划的质量和成果的应用.为此,本文提出用湿球温度作农业气候指标的方法,并推测湿球温度资料在植物、动物的地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天津市农业气候资源评价与开发利用系统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市农业气候资源信息系统的组建,资源的精细加工及查询、检索、评价利用等,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采用混合编程方式,推出了与之配套的大型农业气候应用软件。  相似文献   

14.
作出一个地区的农业气候区划,一般是通过农业气候分析找出有实用意义的区划指标,采用指标法或指标迭置法作出分区。近年来,聚类分析方法应用到农业气候区划中,使分区方法向多元化、客观化、定量化发展,如采用距离系数聚类、模糊数学聚类等等。这里,介绍一种简单的聚类分析方法——平均绝对相似距离判别聚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 如何科学地评价农业气候区划的作用和经济效益,是农气区划工作中的一个新问题。本文通过调查研究和理论计算,试图对评价农业气候区划成果效益的计算方法问题进行探讨。一、新疆和田地区县级农业气候区划应用效果分析(一)为开发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发挥本地优势,扬长避短,提供了科学依据新疆和田地区的气候优势主要表现在春夏季。但过去的小麦和复播玉米生育期长,两茬合计需要积温4200度-日,农耗积温一般要200-300度-日,而和田县只有80%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延安飞马河试验示范区农业生产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考察和调查的基础上 ,对陕西省延安市郊飞马河农果复合生态农业试验示范区的农业气候、土壤和水等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情况 ,农业生产中存在问题与农田种植结构布局特点 ,农业生产技术应用 ,以及农业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 ,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杜仲是我国特有经济林树种,其皮、叶、材和种子皆有经济价值。本文从地质史和生态气候学的观点,论证了武陵山区是杜仲的原产地。研究了在不同地形、不同海拔气象因子与杜仲生长的关系。根据数年的试验和20多年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杜仲生态气候特征。并运用模糊相似优先比的分析方法,根据武陵山区10个试验地点的6个气象要素,计算了综合相似程度,划分了适宜种植区和较适宜种植区两类栽培地段,得出了武陵山区杜仲林的发展区划和适宜气候条件,为该地区脱贫致富,开发杜仲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正>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区域农业气候研究,是农业遥感的一个新领域,也是农业气候研究的一种新方法。近年来的实践表明,它对推动农业气候学的进展有重要意义。农业气候遥感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在我国山西、吉林、内蒙、湖南等地,已相继开展了应用遥感资料解译农业气候问题的研究。信息源主要是取自美国陆地  相似文献   

19.
地理信息系统在县级农业气候区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City Star(3.0)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和广西1:25万基础地理数据,开展了容县沙田柚种植的农业气候区划,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出了应用GIS技术开展县级农业气候区划的新思路、新方法和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20.
从大尺度讨论土壤风蚀灾害,认为风蚀是侵蚀因子(风力、可蚀表面等)和抑制因子(植被、水分等)斗争的结果,风蚀灾害发生在侵蚀风和干燥无覆被土壤共同出现的时段,所以说气候决定风蚀灾害的范围。依据李世奎等的《中国农业气候区划》诊断各个农业气候区发生风蚀灾害的时间和强度,农业土壤和非农业土壤采用的方法相似,但指标体系不同,确定了中国土壤风蚀灾害发生的范围。结果表明中国土壤风蚀灾害主要发生在温带,范围涉及国土面积60.9%的广大地区,其中,东部季风农业气候大区和青藏高寒农业气候大区,土壤风蚀灾害以农业土壤为主;西北干旱农业气候大区,农业和非农业土壤均遭受风蚀灾害,而且风蚀程度也大于其他气候大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