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对小麦籽粒品质提前监测与预报,以为小麦生产形势的分析和收购调度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Landsat-5 TM卫星遥感数据,分析长江中下游流域江苏地段春性中、弱筋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植株性状参数(叶片SPAD值、叶片氮含量和植株氮含量)、卫星遥感植被指数和籽粒蛋白质含量间关系,建立籽粒蛋白质含量卫星遥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拔节期植株性状参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相关性不显著;开花期植株性状参数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可用于籽粒蛋白质含量提前预测;开花期植株性状参数均可采用NDVI和DSW3等卫星遥感植被指数进行反演,效果最优,并基于NDVI和DSW3分别建立籽粒蛋白质含量预测模型。采用模型预测2007年和2009年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实测值间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且RMSE值较低,其中NDVI模型预测精度较高。构建了基于开花期数据的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卫星遥感预测模型,采用NDVI模型制作了2009年江苏省部分区域春性中、弱筋小麦成熟期籽粒蛋白质含量卫星遥感预测专题图。  相似文献   

2.
氮肥运筹方式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8,自引:7,他引:28  
孔令聪  汪芝寿 《安徽农业科学》1996,24(3):214-216,224
研究了不同施氮处理对优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能明显地提高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在淮北地区拔节期施用氮肥时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效果很好。籽粒蛋白质含量随追氮时期的后延而呈增加趋势,抽穗期追肥的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产量均较高。为实现高产优质统一,优质小麦施氮量在225~300kg/ha,氮肥的基追比例为基肥2/3、追肥1/3,追期宜掌握在拔节~抽穗期之间。  相似文献   

3.
控释尿素对春小麦根系活力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控释尿素对春小麦不同生育期根系活力和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以自行研制的3种控释尿素和普通尿素为氮源,测定小麦拔节期、孕穗期、开花期、乳熟期春小麦根系活力、植株全氮含量和籽粒中蛋白质含量高。控释尿素能改善春小麦各生育期根系活力,提高植株各生育期全氮含量和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其中控3处理效果最好,可以作为此小麦品种的最佳氮源。  相似文献   

4.
施氮量与追肥时期对弱筋小麦扬麦9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以扬麦9号为材料,研究施氮量及其追肥时期对弱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施氮量可显著提高籽粒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以及籽粒硬度等主要指标,降低弱筋小麦品质;拔节期以后追施氮肥对产量形成影响最大;追氮时期推迟,可显著提高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以及硬度等主要品质指标。在该试验条件下,弱筋小麦生产中适宜施氮量为240 kg.hm-2左右,适宜追肥时期为8.1~10.1叶龄期。  相似文献   

5.
试验采用两因素裂区设计来研究不同氮肥水平下烯效唑对小麦籽粒中核酸代谢及小麦品质的影响,并探讨了蛋白质含量以及小麦品质与核酸代谢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中较高的DNA与RNA含量有利于蛋白质的积累以及籽粒品质的改善。烯效唑处理能够调节籽粒中的DNA与RNA含量,从而影响蛋白质的含量,改善籽粒品质。  相似文献   

6.
氮肥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两个小麦品种(鲁麦8号和泰山1号)氮素营养、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的影响。试验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每亩纯氮施用量从10公斤增至20公斤,对两个品种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影响不显著(5%水平),但却显著增加其蛋白质产量;在各施氮期中,拔节期处理的籽粒产量最高,揚花肥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的效应最大,并且各施肥处理的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和蛋白质产量均比对照高。试验还表明,合理运筹施氮时期和施氮量可成功地打破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间的负相关关系,使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得到同步提高,并有效地增加单位籽粒中量重的赖氨酸含量。  相似文献   

7.
钾肥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际  郭熙盛  王允青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6):4051-4051,4063
采用盆栽法,研究钾肥不同追施时期对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钾肥追施时期后移,虽然降低了强筋小麦的产量,但显著提高了强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综合考虑产量和品质效应,钾肥追施时期以拔节期为宜。  相似文献   

8.
硼是作物生长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研究通过在不同生育期喷施硼肥探究硼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面粉品质的影响。以小麦品种“中麦895”为试验材料,在2019-2020小麦生长季开展试验。试验设置拔节期、孕穗期和花后5 d三个硼肥喷施时期,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研究结果表明,孕穗期和花后5d喷施硼肥后,小麦籽粒产量分别比对照显著增加8.35%和5.65%。孕穗期喷施硼肥显著增加了面粉蛋白质含量、GMP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9.24%、14.94%和12.30%。拔节期、孕穗期和花后5d喷硼处理SDS-沉降值分别比对照增加9.84%、15.73%和11.91%。喷施硼肥降低了面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在拔节期、孕穗期和花后5d喷施硼肥后,总淀粉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6.15%、13.68%和4.36%。施用硼肥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有显著影响,孕穗期喷施硼肥的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激动素对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以中筋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研究了小麦拔节期、扬花期和花后10 d,3次叶面喷施不同浓度(10 mg/L、25 mg/L、50 mg/L)激动素对小麦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激动素处理显著增加了小麦穗粒数、千粒质量,进而显著提高籽粒产量,但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没有明显影响;提高了籽粒中清蛋白、谷蛋白及总蛋白质的含量,增加籽粒中K、Ca、P、Fe和Zn矿质元素的含量,降低小麦降落值,提高了小麦出粉率、面团揉混峰值高度和宽度,从而增加面团强度和延展性。  相似文献   

10.
以优质强筋小麦皖麦38为材料,研究土壤基础肥力和氮肥施用量、基追比例和追氮时期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分析了产量和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 ̄300kg/hm2范围内,施用量、拔节期追氮比例与产量呈二次曲线关系,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当增加施氮量和拔节期追氮比例及适期追肥可显著地提高产量,并可使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稳定时间与产量同步增加。在该试验条件下,较低土壤肥力的最高产量的临界施氮量为238.6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35.1%,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为宜;较高土壤肥力施氮量临界值为274.2kg/hm2,拔节期追氮比例47.2%,氮肥施用以基肥 拔节肥或结合挑旗肥为宜。氮肥对较低肥力小麦产量和品质的调节效应高于较高肥力,但较低肥力土壤强筋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协调性差,主要品质指标难以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优质强筋小麦生产的技术关键是以优质品种为前提,在较高地力基础上合理运用氮肥。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高产条件下灌水时期和灌水量对小麦的耗水特性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为小麦节水高产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不同灌水时期和灌水量的处理,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分析方法对籽粒蛋白质进行分离量化,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小麦耗水量、水分利用率、籽粒产量、籽粒品质和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随着灌水量的增加,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提高,降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占农田耗水量的百分率降低。减少灌水量,促进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提高小麦在0~100 cm各土层的土壤耗水量。降低农田耗水量、提高水分利用率是实现节水高产栽培的有效途径。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的处理在两年度生长季均获得了最高的水分利用率;在2004-2005年生长季W1处理的籽粒产量与W2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0处理;在2005-2006年生长季W'2处理的籽粒产量与W'3无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W'0、W'1处理。水分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在2004-2005年生长季,与W2处理相比,W1处理的籽粒醇溶蛋白含量降低,HMW-GS含量和谷蛋白含量升高,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升高,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延长,有利于强筋小麦济麦20籽粒品质的改善。在2005-2006年生长季,随灌水量增加,籽粒HMW-GS含量、谷蛋白含量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W'2处理最高,与籽粒蛋白质含量、面团形成时间和面团稳定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拔节期和开花期分别灌水60 mm是兼顾节水、高产、优质的最优处理。  相似文献   

12.
以强筋小麦中优9507、中筋小麦扬麦12号、弱筋小麦扬麦9号为供试材料,在缺磷土壤(速效磷含量为4.10 m g.kg-1)上以施磷量为试验因素,研究施磷量对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磷能显著调控小麦籽粒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不同类型小麦品种施磷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均呈抛物线关系,适量施磷可增加蛋白质含量而改善中、强筋小麦籽粒品质,不同施磷量处理弱筋小麦籽粒的蛋白质含量均小于115 m g.g-1,符合国家标准GB/T 17893-1999;施磷对不同类型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各组分含量的调控幅度不一,主要增加中、强筋小麦籽粒谷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以及弱筋小麦籽粒谷蛋白含量。综合考虑施磷量对不同类型专用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在设计的试验条件下,强筋小麦适宜施磷(P2O5)量为144 kg.hm-2,中、弱筋小麦为108 kg.hm-2。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长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淮麦25为材料,研究在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PGRs)对籽粒蛋白质含量、淀粉及其组分含量以及面粉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劲丰、乙烯利和GA3两时期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籽粒蛋白质含量;2)劲丰和乙烯利两时期处理显著增加了籽粒中直、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籽粒面粉的湿面筋和干面筋含量,提高了面筋指数,增加了沉降值和降落值,而GA3处理则相反;3)劲丰、乙烯利和GA3两时期处理对面粉的糊化特性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干旱对灌浆期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小麦抗旱栽培提供理论参考,以洛旱1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灌浆期干旱胁迫下小麦籽粒特性变化特征、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籽粒品质。结果表明,干旱显著降低了小麦籽粒千粒重、籽粒长度和籽粒宽度,小麦产量显著下降,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出分率显著下降,湿面筋含量显著增加。因此,灌浆期干旱胁迫能降低小麦产量,影响小麦品质。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水氮胁迫的合理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来自各个地区试验的水氮胁迫对小麦影响的相关论文(共71篇,有效数据65组),研究了不同施氮量、施氮次数、施氮时期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施氮能有效提高小麦产量改善品质,当施氮量达到250 kg/hm2时,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增长率为研究峰值,而施氮量继续增长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增长率与产量增长率均呈下降趋势.与施氮量所造成的影响类似,施氮次数对于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增长率的作用也是先增后降.灌浆期追氮对小麦产量的促进作用较为明显,增长率达0.358%,氮肥后移对灌浆期籽粒增重作用明显,能保持灌浆后劲、延长灌浆过程.拔节期追氮处理有利于小麦在抽穗期和灌浆期较高叶面积指数的维持,利于小麦获得较高产量.[结论]施氮对我国小麦品质和产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氮肥后移和分次施肥对小麦干物质积累有益,增产改善品质效果尤佳.  相似文献   

16.
氮磷钾肥长期配合施用对冬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9,自引:2,他引:39  
 在长期定位肥料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氮、磷、钾肥配合施用对不同专用小麦籽粒品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肥处理相比,长期施用氮肥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产量和籽粒蛋白质含量,提高幅度分别达107%~268%和7.4%~13.9%。长期磷肥与氮肥配合施用处理提高了小麦产量,但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仅施氮、钾肥处理的面筋和籽粒蛋白质含量虽然大幅度提高,但面筋指数和产量显著降低至与对照相近的水平,表明土壤养分与肥料的均衡对小麦籽粒品质的形成较为重要。对于籽粒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小麦品种,较高的氮肥水平和适宜的磷、钾肥有利于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掌握四川北部仓储小麦品质状况,以2009年在四川北部3市9县(区)抽取的19个仓储小麦样品为实验分析材料,对其进行了品质性状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009年广元和德阳仓储小麦样品的籽粒品质性状优于绵阳的,广元仓储小麦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都高于绵阳和德阳的;广元地仓储小麦面团粉质参数较好。总之,在四川北部3个市所抽取仓储小麦样品,只有籽粒容重在抽样地区间存在显著差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而籽粒千粒重、灰分、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面团的粉质参数在抽样地区间无显著差异,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张密 《新农业》2023,(10):13-14
安康市地处汉江流域,有关小麦生产中氮素运筹对优质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的试验报道不多,因此,开展安康市自然生态条件下的氮肥运筹对优质小麦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十分迫切。2020~2021年,以绵麦48为供试材料,分别在其返青期、起身期、拔节期和挑旗期进行了追施氮肥试验,并检测籽粒产量、品质性状和籽粒干物质积累等小麦重要性状参数。结果表明,在保证品质性状的前提下,适时延迟春季追氮时期能够显著提高优质冬小麦产量,尤其是拔节期追氮的增产效果更佳明显。本文为优质小麦保优促高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产量及其品质的水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产量、籽粒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等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水、肥工作效应。水肥措施可显著影响穗粒数和穗粒重,而对千粒重无显著影响。增加灌水对籽粒品质性状具有稀释效应,增加施肥可改善小麦品质状况。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探明以下问题:(1)小麦产量以起身、拔节两个时期追肥的最高。起身以前追肥主要是增加了穗数,起身、拔节两个时期追肥既可增穗又可增加粒数,拔节期以后追肥则主要是增加粒重。(2)籽粒蛋白质含量随施肥时期的后延而增加,土壤肥力水平越高,增长幅度越大。提高土壤肥力和后期补施氮肥是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可行途径。(3)追肥对小麦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效应存在有同步增长的时期,拔节期以前各时期追肥,产量与籽粒蛋白质含量的增长是同步的;拔节期以后各时期追肥,只能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而不能增加产量。起身、拔节两个时期追肥,产量最高,单位面积蛋白质生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