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陈玉春 《茶叶科学》1994,14(1):59-64
观察了乌龙茶、茉莉花茶、绿茶、红茶和白茶对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肥细胞产生白细胞间素-2(IL-2)的影响。结果表明,5类茶均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显著促进正常小鼠混合脾淋巴细胞产生IL-2,显著提升血虚小鼠脾淋细胞分泌IL-2的水平;红茶、白茶能显著提升血虚小鼠混合脾淋巴细胞分泌IL-2水平,而乌龙茶、花茶和绿茶的作用则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3类茶叶对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CSFs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春 《茶叶科学》1994,14(1):65-68
观察了乌龙茶、茉莉花茶和绿茶对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集落刺激因子(CSFs)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茶灌胃均能显著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CSFs(P<0.05—0.001)。茉莉花茶能显著提升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CSFs的水平(P<0.025)。  相似文献   

3.
白茶对小鼠血清红细胞生成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陈玉春  王碧英 《茶叶科学》1998,18(2):159-160
在以往的研究中,曾发现白茶能促进正常和血虚小鼠Con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转化反应〔1〕,促进正常和血虚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白细胞介素-2(IL-2)〔2〕,和促进正常小鼠脾淋巴细胞分泌集落刺激因子(CSFs)〔3〕,表明白茶有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和骨髓造血功...  相似文献   

4.
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绿茶和白茶中茶多酚提取工艺,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总抗氧化能力评价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绿茶中的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60℃、料液比为1:50 g/mL、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110 min,提取率为19.68%;白茶中的茶多酚最佳提取工艺为超声温度70℃、料液比为1:60 g/mL、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90 min,提取率12.07%.对羟基自由基的IC50值为:绿茶76.76μg/mL、白茶101.29μg/mL、Vc 145.17μg/mL;对DPPH自由基的IC50值为:绿茶47.53μg/mL、白茶69.55μg/mL、Vc 156.12μg/mL.两种茶均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且绿茶强于白茶.  相似文献   

5.
研究和对比白茶多糖(White tea polysaccharide,WTP)、绿茶多糖(Green tea polysaccharide,GTP)和红茶多糖(Black tea polysaccharide,BTP)的成分、降血糖效果及机理。分别选取寿眉、龙井、白琳工夫作为白茶、绿茶和红茶的代表,测定分析茶多糖提取物的成分和分子量。以链脲佐菌素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二甲双胍作为阳性对照,研究茶多糖降血糖效果,qPCR测定小鼠肝脏中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结果表明,所选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的绝对重均分子量分别为18 180、19 470、8 745 Da。所选茶多糖提取物均具有降血糖功效,白茶、绿茶和红茶多糖干预组小鼠的血糖下降率分别为53.2%、52.8%及61.6%。茶多糖均可改善小鼠葡萄糖耐量,调节糖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并且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白茶的香气成分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比较了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两种典型白茶及同一品种鲜叶制成的绿茶、红茶的香气成分。结果表明,白茶与绿茶、红茶在香气组成上存在明显差异。白茶的香气成分以醇类化合物为主,在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中含量分别达到70.74%和60.13%,明显高于绿茶(27.56%)和红茶(45.30%);白茶的酯类含量高于绿茶和红茶,醛类、酮类和碳氢化合物等含量低于绿茶和红茶,酸类、杂氧化合物等在白茶中未检出。β-芳樟醇及其氧化物、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苯乙醇、苯甲醇等是白茶香气的主要成分,分别占白毫银针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70%、23.47%、5.87%、7.06%、2.02%,分别占白牡丹香气提取物总量的35.40%、11.94%、10.72%、6.80%、2.71%。  相似文献   

7.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龙茶和茉莉花茶对小鼠的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10%乌龙茶或茉莉花茶灌胃均能引起小鼠的胸腺缩小。1%花茶灌胃,小鼠的脾淋巴细胞自发性~3H-TdR掺入及 Con A 刺激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均明显增高,但乌龙茶与10%茉莉花茶则未见这种作用。10%乌龙茶能抑制小鼠SRBC溶血素抗体的产生,而花茶对抗体的产生影响不大。1%花茶可使小鼠外周血 ANAE 阳性细胞增多。此外,还对茶叶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宁德市茶叶产业发展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德是全国最大的产茶地区。2007年全市茶园面积5.35万hm^2,产量5.93万t,毛茶产值11.56亿元。生产的茶类有: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茉莉花茶与工艺花茶。茶树品种十分丰富,拥有国家级良种19个,无性系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福鼎大白茶”在全国17个省推广。全市每年为省内外提供优良茶树苗木达2.5亿株,为我国茶叶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宁德茶叶以“有机绿茶谷”为主,伴以红茶、青茶、白茶为特色及再加工的茉莉花茶、工艺茶。  相似文献   

9.
《福建茶叶》2009,32(1):55-55
《茉莉花茶》、《红茶第2部分:工夫红茶》和《白茶》3项国家标准从3月开始实施。这意味3月1日以后生产的茉莉花茶、工夫红茶和白茶均应符合新国标的要求,各茶企将按新国标生产,给消费者送去合格上好茶叶。  相似文献   

10.
台湾乌龙茶的发展及特色(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阮逸明 《中国茶叶》2005,27(4):14-15
台湾罐(盒)装饮料茶于1989年逐渐兴起,尤其是乌龙茶饮料于1992年对青少年市场诉求成功,促使茶饮料销量于1993年超越碳酸饮料,直至2003年仍位居非酒精性饮料的龙头.1996年各类茶饮料市场占有率为:乌龙茶31%、绿茶16%、红茶6%、调味红茶47%(如奶茶、花香红茶、果香红茶、麦香红茶等合计).1998年以来,乌龙茶饮料下滑,代之而起的是绿茶(含茉莉花茶)饮料.2001年乌龙茶饮料仅占12%,而绿茶饮料提升为24%,此为台湾每年需进口七八千吨乃至万吨左右的红茶及绿茶(茉莉花茶为主)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茉莉花茶和复方茶防止小鼠急性肾衰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中药和复方茶对急性肾衰竭小鼠的生化及免疫功能试验结果表明,2.5%花茶、2.5%复方茶和0.3%的中药均能明显降低急性肾衰竭小鼠血清中分子物质(MMS)含量。2.5%复方茶能显著降低肾衰竭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而花茶和单纯中药的作用不明显。花茶、中药、复方茶均可显著促进小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而且都能增强小鼠脾淋巴细胞IL-2、IL-3的活性。文中还对花茶和复方茶保护肾功能的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四种粘板对茶园昆虫的引诱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估粘胶色板对茶园昆虫诱捕作用及用于防治主要害虫的可能性,制作了芽绿、橄榄黄绿、素馨黄和雪白色板,于各类昆虫盛发的7月在重庆市郊、浙江松阳县和安徽省麻姑山茶场各0.5βhm2的茶园做了48βh诱捕试验。诱捕的绝大多数昆虫为同翅目害虫;害虫很多而天敌极少,害虫与天敌的个体数量差异极显著。芽绿、橄榄黄绿和素馨黄色板对假眼小绿叶蝉成、若虫和黑刺粉虱成虫的诱效显著大于雪白色板的诱效;从芽绿、橄榄黄绿至素馨黄,绿色色素成分减少、黄色色素成分增多,诱捕的叶蝉数减小而粉虱数增大。可将芽绿、素馨黄色板分别用于叶蝉成、若虫和粉虱成虫的诱捕。  相似文献   

13.
茉莉花茶香气的SPME/GC-MS检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茉莉花茶香气的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的快速检验方法,以"春毫茉莉花茶"为材料,研究萃取头类型、吸附温度、吸附时间和样品量对SPME吸附茉莉花茶香气的影响,同时研究脱附时间对SPME中茉莉花茶香气脱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应用SPME/GC-MS技术检测茉莉花茶香气,具有简便、快速、准确和灵敏度高等特点;测定茉莉花茶香气的推荐条件为用150 g茉莉花茶样品量、PDMS-100μm萃取头、在60℃下吸附2 h、脱附时间5 min.  相似文献   

14.
茶叶中硫丹及硫丹硫酸酯的ELISA快速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应用酶联免疫方法,快速检测茶叶中硫丹及硫丹硫酸酯。茶叶提取后,不净化,用PBS缓冲液稀释500倍后,进行酶联免疫方法测定,方法平均回收率为86.6%~91.1%;经SPE净化后,回收率68.7%~123%。标准曲线IC50为2βµg/L,线性范围1~10βµg/L。直接提取法最低检测限2βmg/kg,净化法为0.06βmg/kg。经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验证,灵敏度、精密度和准确度均符合快速检测要求。该法具有快速、简便、低耗、易操作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茶叶中的铅及其安全性检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本研究采用双硫腙比色法对我国各地不同茶类的85个茶样的含铅量进行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茶叶平均含铅量为1.97mg/kg;被测不同茶类的平均铅含量顺序为:普洱茶<茉莉花茶<绿茶<红茶<乌龙茶<砖茶。笔认为通过合理采等农艺措施和蒸汽杀青的加工工艺,可能达到降低茶叶含铅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茉莉花茶特征香气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茉莉花茶是我国特有的再加工茶,香气是决定茉莉花茶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本研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对绿茶素坯和茉莉花茶的挥发性成分定性定量,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法(Orthogonal projections to latent structu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香气活度值法(Odor activity value,OAV)筛选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并探究其对花茶品质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绿茶素坯与茉莉花茶中共鉴定出70种挥发性成分,其中茉莉花茶的特征香气成分有13种,分别是3-己烯-1-醇、苯甲醇、芳樟醇、苯乙醇、乙酸叶醇酯、苯甲酸甲酯、乙酸苄酯、水杨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异戊酸酯、2-氨基苯甲酸甲酯、顺式-3-己烯基苯甲酸酯、吲哚和α-法呢烯;苯乙醇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低,其余12种特征香气成分与茉莉花茶品质相关性较强(r≥0.84)。该研究结果为茉莉花茶品质的评定、调控和提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以高级的烘青绿茶和高香的单瓣茉莉鲜花为原料,采用改进的窨制工艺窨制茉莉花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窨制工艺及双瓣茉莉鲜花窨制的茉莉花茶相比较,改进的窨制工艺窨制的茉莉花茶,香气鲜灵浓厚、持久,滋味醇厚鲜爽,汤色浅黄绿明亮,不仅缩短生产周期,而且提高成品茉莉花茶销售价格。  相似文献   

18.
窨制茉莉花茶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香气成分的差异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水蒸汽蒸馏同时萃取法(SDE法)制备了窨制茉莉花茶、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和茶坯的香气物质,经气相色谱—质谱(GC-MS)分析了二者在香气组成和含量上的差异。结果表明,窨制茉莉花茶在主要香气组分的数目和相对含量上都与添加香精茉莉花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