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前报对国产西洋参的外观质量、西洋参的皂甙成分、西洋参农药残留量及有害元素、氨基酸含量等进行了研究与讨论。浸出物包括醚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和水溶性浸出物。浸出物的含量高低也是一种常用的衡量有效成分的一种方法。西洋参中脂溶性成分有脂肪油和游离脂肪酸、甾类化合物和挥发油类都在醚溶性浸出物中,皂甙类和低聚糖类以及部分亲脂性较弱的成分都在醇溶性浸出物中,皂甙类、低聚糖、果胶类、氨基酸、以及水溶性多糖类都在水溶性浸出物中。在没有条件进行皂甙类成分测试时,可用浸出物测定来衡量西洋参的品质好坏,也是中国药典(一部)评价中药材质量的常用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本单位与加拿大多伦多市城富人参农场合作引种西洋参的情况,具体地从西洋参的生长表现、生态环境条件的对比、生产中应抓住的主要环节、西洋参的内在质量分析、西洋参加工等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尤其西洋参的精加工(二次加工)技术研究,增值效益明显。为今后我国国产西洋参制定产品规格和标准提供较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西洋参中皂苷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西洋参(Panax qlainquefolius L.)系五加科人参属植物,原产于加拿大和美国,由于其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独特的药理作用,多年来一直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西洋参中的化学成分比较复杂,包括皂苷类、挥发油类、氨基酸类、糖类和聚炔类等,但主要是皂苷类成分。人类对西洋参的研究可追溯到19世纪,早在1854年美国一学者便从西洋参中分离得到了第一个皂苷类成分,但对西洋参全面深入的研究却始于20世纪70年代。  相似文献   

4.
在第Ⅰ、Ⅱ报中〔1〕〔2〕对皂甙类及污染微生物作了分析 ,本文对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因为挥发油成分是西洋参特有的香味成分。有关西洋参挥发油成分的研究 ,报道的很少〔3〕,为了对西洋参加工中出现的青支与红支的质量评价 ,进一步阐明青支和红支西洋参是否能够利用 ,全面评价青支和红支西洋参 ,我们为此对西洋参加工中出现的青支与红支西洋参与正品西洋参进行了对比分析 ,将乙醚提取物经色谱一质谱联用仪进行了分离和鉴定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试验材料正品西洋参、青支和红支西洋参由北京西洋参联合总公司 (怀柔 )提供。2 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5.
野山参叶及西洋参叶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采用GC-MS方法对野山参叶和国产西洋参叶中脂肪酸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所含的脂肪酸种类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西洋参化学成分的研究概况进行了综述。迄今为止。从西洋参根中分离出19种人参单体皂甙。从西洋参芦头中分离出4种人参单体皂甙。从其茎叶中得到6种。西洋参花蕾和果实中也含有大量的人参皂甙。另外西洋参根、茎叶均含有挥发油。西洋参还含有油脂、有机酸、氨基酸、微量元素、碳水化合物、果胶、甾醇和蛋白质等。  相似文献   

7.
西洋参 (PanaxquinquefoliumL .) ,原产美国和加拿大。我国从 1 975年开始正式引种试验 ( 751 0工程 ) ,经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生产者的共同努力 ,1 980年引种试验成功 ,从此结束了西洋参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经过多年的药理药化研究 ,证实国产西洋参的质量与进口西洋参一致 ,卫生部于 1 988年颁布了部标准 (试行 )《西洋参》[WS2 一 1 0 (B -1 0— 88) ]。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等同入药。该标准又没有规格等级 ,所以市场上商品规格极为混乱 ,国外的规格等级和国内各企业自行制定的规格等级并存 ,无法统一。我们与上海…  相似文献   

8.
从国产西洋参茎叶中分离出5种微量成分,用IR、~(13)C—NMR法和化学方法鉴定了其中4种成分的化学结构,分别为胡萝卜甙、人参皂甙—Rh_1、—Rh_2和拟人参皂甙—RT_5,均系国内外首次从该茎叶中分离得到已知成分。  相似文献   

9.
活性西洋参含片是我们最近研制出的一种新药,已经获得了新药批准文号。活性西洋参粉是这种新药的主要原料,其中氨基酸与挥发油的含量及种类也是评价活性西洋参粉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为此,我们按文献法对这两类物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通过测定不同年龄西洋参中化学成分的变化,证明生长年龄对国产西洋参质量影响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洋参为名贵药材,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一九七五年引种到我国,现已在我国十数省市大面积种植。以往有人曾对西洋参不同生育期总皂甙的含量变化动态进行过研究.但尚未见用环境、物候及化学成分等综合指标确定采收期的报道;而在西洋参的同属植物人参的采收期研究上已有类似报道。本文通过温度、湿度、物候、成分等综合指标的研究,探讨西洋参的最佳采收期,为西洋参合理  相似文献   

12.
西洋参(Panax Quinquefolius L.)原产美国和加拿大。我国从1975年开始正式引种试验(7510 Ⅱ程),经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生产者共同努力,1980年引种试验成功。1988年卫生部正式批准作为新药,并于同年颁布了“西洋参”部标准(试行)[WS_2-10(B-10)-88]。我们与上海市药材公司神象参茸分公司、北京福斯特西洋参研究开发中心等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托,从1993年开始编写《西洋参加工产品分等质量标准》,于1997年6月8日在上海正式通过了国家审查,1998年12月国家技术监督局正式发布实施。从此结束了西洋参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国产西洋参与进口西洋参等同入药。 我们在编制这个标准过程中,外观质量标准项下规定了青支、红支西洋参不准有,香气也作为分等的依据之一(浓郁、浓、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加拿大产西洋参果汁挥发性成分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洋参果汁中含有挥发性成分近30余种,经GS- MS鉴定出9种化合物,其中含量较高为亚油酸甲酯,约 28.3% ,另外含有β- 谷甾醇等成分。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美国西洋参生产经营情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洋参又名花旗参,原产于加拿大、美国,我国于1975年开始引种,至今已有20年的历史,并已形成较大的生产规模,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吉林、黑龙江、辽宁、北京、陕西、山东等10多个省市和地区;20多年来,在我国特产、医药、农业等学科的科技人员的努力下,全国已达到西洋参绿色面积300万平方米左右,产品无论在外观形状和内在质量方面与原产区基本相似,某些指标还超过原产区的水平,在科研领域里研究的程度也比较高,现已成为世界第三西洋参种植大国,但由于引种时间较短,并受技术、自然生态环境、市场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我国各地的西洋参发展还很不平衡,为了使我国的西洋参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向前发展,不断地提高国产西洋参的产量和质量,增强市场的竞争能力,为中、美、加西洋参三分天下制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国产西洋参和西洋参的密度以及含水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二者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西洋参预防病毒性肺炎的可行性.方法 以西洋参的主要入血活性成分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检索及TCMSP、GeneCard、SwissTargetPrediction、String和DAVIDE工具,基于网络药理学方法 构建中药-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图,分析重点靶点和主要的作用通路.结果 得到西洋参的14个入...  相似文献   

17.
西洋参药理作用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洋参 (PanaxquinquefoliumL .)的成分、药理与临床应用 ,详见赵汉钟和本人主编的《人参西洋参研究大全》一书。现就几年来大量药理研究的新成就、参考文献予以补充。西洋参和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是人参的皂苷。含量因种类、生长环境、药用部位和提取方法而不同 ,西洋参的总皂苷量 ,以 4年生者最高 ,2 4(R)—拟人参皂苷F11是西洋参的特征成分。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 1 抗疲劳、增加耐缺氧能力西洋参含片和胶囊对耐缺氧和抗疲劳的比较研究 ,表明剂量效用的相关。并显示含片效能较胶囊稍强〔1〕。郭氏用西洋参和其…  相似文献   

18.
西洋参中主要有效化学成分是皂苷类化合物,对西洋参皂苷成分分析是药材质量控制的关键。高效液相色谱技术以其高效的分离效率在中药材分析中占据重要位置,高效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将色谱的高效分离与质谱的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快速结构鉴定性能相结合,在皂苷类化合物的定性定量分析、指纹图谱建立、皂苷的转化分析等多方面应用,并且在中药分析领域应用愈加广泛。  相似文献   

19.
西洋参(panax quinque folium)组织和细胞培养的研究是随着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的进步而发展起来的。近年来。应用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获取有用次生物质的研究进展迅速。西洋参组织培养在育种和快繁等方面有理论和实践意义;同时,也是培养、生产药用成分的理论基础;西洋参组织培养的研究,是循着:诱导愈伤组织、愈伤组织培养、药用成分鉴定、诱导胚状体的发生、植株再生、Cell 悬浮培养、细胞发酵培养的过程进行的。本文就上述几个阶段,概述其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20.
人参是祖国医药宝库中的珍品。在药性及作用方面,野山参、西洋参及园参有一定的差异;开展野山参、西洋参及园参内在成分的比较研究有重要的意义。以往研究表明:园参与西洋参皂甙组成有区别;园参与野山参皂甙组成有区别。但开展园参、野山参、西洋参之间皂甙差异薄层层析比较方法未见报道;本文比较了三种皂甙成分的比较研究,以提供园参,野山参和西洋参的一种鉴别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