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凝固型大豆酸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凝固型大豆酸奶工艺设计进行探讨。实验结果表明,豆乳与牛乳的质量比为1∶1,蔗糖添加量为9%,发酵剂的接种量为5%,发酵温度为42℃时,能够生产色、香、味俱佳的营养保健型大豆酸奶。  相似文献   

2.
酸奶的加工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酸奶是以乳为原料(或加入蔗糖),杀菌后经乳酸发酵而制成,且具有细腻的凝块和特别芳香风味的乳制品,也叫酸凝乳或酸牛奶,是发酵乳制品中最重要的一种。酸奶可分为凝固型酸奶、搅拌型酸奶、冷冻型酸奶以及杀菌型酸奶。因种类不同,所用原料及发酵剂菌种也各不相同,但制作过程基本相同,下面以生产较多的凝固型酸奶为例,详述如下。1.工艺流程乳酸菌→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原料乳→加蔗糖→预热及均质→杀菌→冷却→接种→灌装→发酵→冷却→冷藏和后熟→质量评定。2.发酵剂的制备发酵剂是指用于加工生产酸乳、干酪、奶油时所用的特定乳酸菌培养物…  相似文献   

3.
凝固型酸奶感官品质的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凝固型酸奶的常见感官缺陷,并提出了生产中的控制方法,为凝固型酸奶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以蒲公英汁及复原乳为主要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凝固型蒲公英酸乳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蒲公英凝固型酸奶的最佳配方为:蒲公英汁添加量10%,蔗糖添加量8%,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3%,在该配方下制得的酸奶产品风味独特,组织均匀,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5.
低取代度淀粉磷酸单酯在凝固型酸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取代度淀粉磷酸单酯是良好的乳化剂、增稠剂和稳定剂,可作为食品添加剂应用于食品生产中。以酸奶的口感、组织状态、乳清析出量、黏度和酸度为考核指标,考察原淀粉、变性淀粉、果胶添加量,以及原淀粉与果胶复配和变性淀粉与果胶复配对凝固型酸奶品质的影响;选用L9(34)正交表进行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凝固型酸奶中添加剂为变性淀粉与果胶复合配置,当配比为3∶1,添加量为0.4%,接种量为5%,蔗糖添加量为7%时,凝固型酸奶的乳清析出量为1.2%,黏度为56000mPa·s,酸度为91.26T,具有较好的品质。  相似文献   

6.
选用同一批次凝固型酸奶,研究锡林郭勒地区小型车间凝固型酸奶在不同储藏温度(4℃和20℃)下酸度、pH值及微生物的变化。结果表明,凝固型酸奶在4℃储藏条件下储藏期内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且优于20℃储藏条件下储藏期内各项指标。为生产企业小型加工车间储藏酸奶及在最佳期限内食用酸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凝固型草莓酸奶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以奶粉、草莓为主要原料,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研制出凝固型草莓酸奶的最佳生产工艺为:奶粉添加量为13%,草莓酱与牛奶的质量比为1∶12,白砂糖添加量为5% ̄7%,接种量为4%,发酵温度为43℃,发酵时间为3 ̄4h。所得产品口感柔和爽快,风味独特,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8.
酸奶干酪是将半成品酸奶进行浓缩加工而成的,属于鲜干酪类。其制作工艺的独到之处在于它是对牛乳进行较高温度的热处理和用酸奶菌种作为发酵剂来凝固牛乳,然后按传统的干酪制作方法而制得。酸奶干酪与酸奶相比,含有较少量的水分(75%~80%)和较多的蛋白质(12%~15%),并含有大量的活性乳酸菌。  相似文献   

9.
以丝素作为辅料研发搅拌型丝素酸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丝素酸奶的优化配方为:每1L乳液含奶粉15%,丝素0.75%,白糖7%,接种量4%。制得的酸奶稠度大、光泽好、酸甜适中、细腻润滑、风味浓郁。与未添加丝素的对照酸奶相比,搅拌型丝素酸奶pH值变化不大,保水性显著增强,乳酸菌含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0.
无糖南瓜酸奶是在酸奶配方的基础上,以南瓜和鲜牛乳为主要原料,以木糖醇为甜味剂,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作为生产发酵剂,生产出有南瓜香味并具有营养和保健功能的酸奶。介绍了无糖南瓜酸奶的制作工艺,并通过L9(34)正交试验探讨了南瓜汁、发酵剂、木糖醇的添加量,以及发酵时间对酸奶品质的影响,进而得出该产品的最佳生产配方。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稳定剂的选用。试验表明,无糖南瓜酸奶的最佳配方为:以海藻酸钠作为稳定剂,南瓜汁的质量分数为15%,木糖醇的质量分数为8%,发酵剂的质量分数为4%,发酵时间为4h,酸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1.
以新鲜紫薯和全脂奶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和模糊综合评价法优化凝固型紫薯汁酸奶的生产工艺.结果表明,在紫薯汁添加量为87.5%,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含量为1%,白砂糖4%,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6.4 h的条件下制得的凝固型紫薯酸奶感官评分为92.4分,酸度为88.57°T,花青素含量为2.104 mg/g,其质地均匀、口感黏稠、气味兼具牛奶的醇香和紫薯的香甜,色泽鲜亮呈淡紫粉色,感官品质最好.  相似文献   

12.
生产凝固型酸奶的质量控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凝固型酸奶是指乳酸发酵在零售容器中进行的酸乳制品。乳酸菌可以使蛋白质发生一定程度的降锵而形成预消化状态,并且能够抑制肠道内有害菌,解决乳糖不耐症,促进有益菌的活动,有抗癌作用。因此,酸奶是一种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产品。然而,由于酸奶的加工对其原料和生产过程的控制要求较为严格,若某些环节控制不当,将会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因此,充分了解影响酸奶品质的各种因素,切实掌握生产设备的性能与加工工艺,就可设法避开不利因素,生产出高品质的酸奶制品。  相似文献   

13.
因凝固型酸奶的状态与鲜奶酪相似,有些地方将其称为“优酪乳”。长期食用酸奶可以改善肠道环境,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然而,酸奶制品中较高的动物性脂肪含量使一部分人对这一美食望而却步,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数量增多,消费者对于食品的含糖量和脂肪含量也更加敏感。因此,开发低脂低糖的酸奶制品是目前市场最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番木瓜酸奶除具有普通酸奶的生物学价值外,还有番木瓜特殊的芳香,且果料的添加使酸乳制品更易消化吸收、更富色香味、更具吸引力。以优质奶粉与成熟的番木瓜为原料,以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为发酵剂,在均质、杀菌、冷却后加入发酵剂进行液态发酵生产番木瓜酸奶。在相同的稳定剂条件下,以不同的番木瓜浆添加量、蔗糖用量、发酵时间、发酵剂的接种量进行发酵的正交试验,对产品进行感观评价,以此来确定最佳的工艺参数及配比,为番木瓜酸奶最佳生产工艺的研究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采用保加利亚杆菌和嗜热链球菌(1∶1)混合菌为发酵菌种,取番木瓜浆与牛奶的体积比2∶3,蔗糖用量20 g,发酵时间4 h,发酵剂的接种量6 mL,加糖量为10%,稳定剂CMC 0.02%,发酵温度为42℃,以此工艺条件制备的番木瓜酸奶,具有独特的风味和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5.
以酸奶的发酵时间和产品的感官评分为指标,兼顾单批次产量及生产效益,对酸奶工业化生产发酵工艺进行研究.针对影响酸奶工业化生产的4个主要因素(发酵菌种、接种量、装积容量、搅拌速度)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较优水平,在此基础上,对发酵菌种、接种量、装积容量、搅拌速度进行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酸奶工业化生产的最佳工艺为菌种选择汉森YC-X11,接种量0.2 U/L,装积容量80%,搅拌速度200 r/min.  相似文献   

16.
对凝固型双歧杆菌酸奶的生产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采用分步发酵法生产酸奶最佳工艺条件为双歧杆菌发酵剂接种量5%、蔗糖8%、39℃条件下培养8h后,接入接种比例为1:1、接种量为4%的保加利亚乳杆菌、嗜热链球菌混合发酵剂,42℃条件下培养3h。在此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酸奶风味纯正,凝乳状态良好,双歧杆菌活菌数达3.9×10^8cfu/mL、酸度96°T、乙醛含量16.90mg/L,可以4℃条件下保存6天。  相似文献   

17.
酸乳菌种分离及发酵蛋奶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RS培养倾注法从7种市售优质酸奶中分离出两株生产性能优良的菌株。以新鲜鸡蛋、新鲜牛奶、脱脂奶粉、白糖为主要原料,将其混合,利用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以1∶1比例混合)进行发酵,用L9(34)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料组合,研制出风味优良、色泽淡黄、营养丰富且有鸡蛋香味的乳酸菌发酵酸奶。  相似文献   

18.
以黑树莓果汁和牛乳为主要原料,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黑树莓酸奶主要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黑树莓果汁7%、蔗糖8%、发酵时间6 h的最佳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的黑树莓酸奶酸甜可口,组织细腻,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19.
以胡萝卜及甘薯的原浆和牛奶为乳酸菌的发酵基质,经加工处理、调配后进行乳酸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适工艺条件。实验表明,胡萝卜、甘薯经处理后与牛奶、蔗糖按一定比例配合(甘薯浆∶胡萝卜浆为1.5∶1;牛奶液的用量为75%,蔗糖用量为5%),接种量为4%,前发酵温度为41℃,前发酵时间为7h,可生产出营养丰富、口味独特的胡萝卜甘薯酸奶,同时增加了酸奶纤维素、维生素和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减少了脂肪含量。该工艺可降低传统酸奶的生产成本,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从花生酸奶的生产与检测两个方面入手,探讨质量控制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分析花生酸奶与普通酸奶营养成分的不同及改良产品质构的方案,以提高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