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旱地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的增产效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的大田试验表明 ,玉米整秸秆不同覆盖形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产效应 ,其中以秸秆地膜二元单覆盖效果最佳 ,比对照增产 54.5% ,整秆半耕半覆盖增产4 0 8% ,秸秆地膜二元双覆盖增产 36 .0 %  相似文献   

2.
高佩民  孙义和  高爽  尚尔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3):3837-3837,3842
通过覆盖地膜与未覆盖地膜栽培方法,进行墨西哥饲用玉米、皇竹草、高丹草等禾本科牧草品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盖地膜组比未覆盖地膜组试验生长季节内多刈割牧草1~2茬次,增加了牧草产量,墨西哥饲用玉米增产53.36%;皇竹草增产35.36%;高丹草增产23.68%,其中墨西哥饲用玉米产鲜草量高达180 945 kg/hm2.为沈阳地区选择禾本科牧草栽培模式,增加牧草产量,提高经济效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几种覆盖节水技术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覆盖技术可以提高玉米水分利用率2.7%~89.0%,降低耗水量2.5%~12.7%和耗水强度2.5%~35.0%,水分利用趋于合理。采用地膜/秸秆二元覆盖和W型地膜覆盖新技术节水效益较传统地膜覆盖提高3.2%~8.7%和0~9.5%。  相似文献   

4.
地面覆盖方式对苹果园土壤水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对同一条件果园的不同地面覆盖方式进行土壤含水量、微生物种群数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从保水角度而言,果树行间覆盖园艺地布土壤含水量最高,可达17.41%,其次为覆盖麦草、覆盖地膜,种三叶草的保水效果最差。果树行间种三叶草根际微生物含量最高,种草对恢复果园根际微生物环境效果最好;覆麦草地面覆盖时真菌/细菌比值最高,覆盖地膜时真菌量最高。  相似文献   

5.
沟谷地玉米垄作覆膜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6~ 1997年在山西省隰县的黄土高原沟谷地进行了旱地玉米 5种垄作覆膜方式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 ,秋耕起垄地膜顶凌覆盖效果最明显 ,与秋耕地膜播时覆盖 (CK)相比 ,播前 0~2 0 0cm土体贮水量增加 56 .35mm ,玉米生育期集水率为 53.0 % ,土壤温度平稳适中 ,改善了土壤环境 ,促进了玉米生长发育 ,使玉米产量增加了 37.12 % ,水分利用率提高了 1.93kg/mm。  相似文献   

6.
采用5因素2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建立了适宜渭北东部灌区的地膜棉密度、N、P、缩节胺和麦草覆盖综合回归模型.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地膜棉产量影响的顺序为密度>缩节胺>麦草覆盖>P>N.研究了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交互作用对产量的效应,获得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筛选出皮棉产量大于1500kg/hm2的优化组合和群体结构指标,明确了栽培措施的主次,通过反馈和示范,能有效提高棉花的产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7.
20 0 2 - 2 0 0 3年度在静宁县干旱半干旱地区进行的冬小麦秸秆覆盖栽培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时期覆盖不同量的麦草均具有保墒、增温的作用 ,其中以土壤封冻前覆盖麦草 4 5 0 0 kg/ hm2的处理 ,可使越冬期、返青期耕层土壤水分含量较对照分别提高 71.0、16 .5 g/ kg。可使小麦增产 2 3.2 %。  相似文献   

8.
在张掖干旱绿洲灌溉区进行了膜草覆盖玉米栽培试验,探讨膜草覆盖对土壤水热效应、玉米生长发育及地膜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全膜覆盖相比,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具有较好的保墒效果,生育期耗水量仅增加1.99%,玉米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仅降低4.05%、5.92%。膜草覆盖地膜投入量比全膜覆盖减少40.94~41.55 kg/hm2,地膜残留量减少11.01~11.54 kg/hm2。综上分析,认为地膜与小麦秸秆覆盖栽培可有效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玉米产量,降低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9.
覆盖地膜对旱地小麦生育及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旱地小麦覆盖地膜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地覆盖地膜与对照(不盖膜)相比,小麦生育期内土壤水分含量平均提高0.71%~3.03%,地温平均升高0.75~0.90℃;小麦越冬期单株分蘖多0.8~1.1个.三叶大蘖多0.4~1.0个.次生根多0.8~2.0条、长5.6~11.5cm;返青期单株分蘖多0.5~O.8个。三叶大蘖多0.4~0.8个.次生根多1.0~6.8条;穗粒数多6.6~8.5个.千粒重高2.0~3.0g。全生育期覆膜和周年覆膜分别较对照增产 12.40%和-6.27%。  相似文献   

10.
四、合理密植,盖膜覆草自生苗、嫁接苗都要在1~2片真叶时定植。不要大苗定植。地爬式栽培,小型西瓜每667平方米(1亩)植800~900株,中型瓜和无子瓜植650~700株。保护地搭架立蔓式栽培,小型西瓜每667平方米植1500~2000株,中型瓜植1200株。定植选择在下午或阴天进行。定植前营养钵浇水,带药带肥,定植深度与营养钵高度相同。定植后覆盖黑色或银灰色地膜。银灰色地膜由于对光线反射极强,有驱除蚜虫、蓟马的效果,可减少病毒病的发生。地膜覆盖面积越大,效果越好,露地栽培时应在地膜上盖稻草或麦草,保护地可覆盖遮阳网降温。五、田间管理1.温度…  相似文献   

11.
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农业科学》2019,(12):2135-2138
设置白色聚乙烯地膜(WP)、渗水地膜(SP)、黑色地膜(BP)、不覆膜(CK)4个处理,通过研究0~100 cm土壤贮水量、0~20 cm土壤地温、谷子农艺性状及产量,探讨地膜覆盖对谷田土壤水热状况及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WP、SP、BP处理全生育期平均贮水量分别为261.5,264.9,264.1 mm,较CK分别增加18.7%,20.2%,19.9%;全生育期0~20 cm土层日均温度分别为19.9,19.5,19.0℃,较CK分别增加1.6,1.2,0.7℃;产量分别为5 782.5,5 916.6,6 052.5 kg/hm2,较CK分别增产35.5%,38.7%,41.9%;谷子籽粒水分利用效率分别为21.9,22.7,23.6 kg/(mm·hm2),较CK分别提高63.4%,69.4%,76.1%。谷子田覆盖地膜增产效果显著,黑色地膜在产量和水分利用方面表现更优。  相似文献   

12.
不同材料地膜覆盖对玉米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同一气候条件下不同材料地膜覆盖的集雨效果,为选择高效集雨保墒、环保无污染的覆盖材料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2008-2009年于渭北旱塬选用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3种材料,在玉米不同时期进行覆盖(生育期覆盖和周年覆盖),以不覆盖的传统平作为对照,比较不同覆盖材料对土壤含水量、温度及玉米生长发育、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相比,普通地膜和生物降解膜覆盖处理,5~10cm土层土壤平均温度分别增加了1.6和1.3℃,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分别增加了7.8%和7.3%,玉米生育期普遍提前,株高和生物量较对照显著增加(P0.05);液态膜覆盖表现不稳定。2年试验中,玉米生育期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处理的籽粒产量较对照分别提高19.96%,19.67%和4.77%,水分利用效率平均提高30.67%,29.69%和7.36%;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和液态膜籽粒产量比对照分别提高23.75%,23.90%和5.31%,水分利用效率提高32.06%,31.59%和8.44%;生育期和周年覆盖普通地膜、生物降解膜的增产作用均达显著水平(P0.05)。【结论】覆盖生物降解膜和普通地膜均能显著增加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且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因此生物降解膜可以替代普通地膜应用于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3.
高留茬免耕栽培技术对夏玉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玉米高留茬免耕栽培技术不仅省工省时,它的保墒作用非常明显,在0~40cm耕层的土壤内,可以提高土壤水分11.2%~20.9%;亩产可以提高11.4‰~19.8%.以高留茬加麦草覆盖免耕栽培的保墒和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4.
玉米覆盖节水耕作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覆盖技术可以提高玉米水分的利用率2.7%~89.0%,降低耗水量2.5%~12.7%和耗水强度2.5%~35.0%,水分利用趋于合理。采用地膜/秸秆二元覆盖和W地膜覆盖新技术节水效益较传统地膜覆盖提高3.2%~8.7%和0~9.5%,应作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密度及覆盖方式对直播当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覆盖方式和密度对直播当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麦草覆盖对直播当归农艺性状和产量的促进效应显著大于覆盖柴胡秆和覆盖地膜的效应;当归地上部鲜干重、单株叶数、根粗、根长、单根鲜干重随密度增加而降低,低密度44.4万株/hm2下直播当归生物量最高;覆盖方式和密度对当归生长有显著互作效应,覆盖麦草方式与低密度44.4万株/hm2配合时直播当归单根鲜重14.70 g、干重4.73 g、产量6690 kg/hm2,均为最高。  相似文献   

16.
不同覆盖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秸秆与地膜双覆盖能够协调烤烟生长全过程的土壤温度,并且地温日变化幅度小,蓄水保墒作用显著。秸秆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与秸秆和地膜双覆盖相似,烟叶内在化学成分较协调,品质较高,但由于在烤烟生长前期不能提高土壤温度,使得烟叶生长速度较慢,产量下降;地膜单覆盖对土壤性状改良不及秸秆单覆盖和秸秆与地膜双覆盖,秸秆和地膜双覆盖使0 ̄20cm土层含水量平均比露地栽培提高16.82%,比秸秆单覆盖提高6.45%,比地膜单覆盖提高5.43%,而且烟叶成分较协调,产量与产值也较高。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双垄全膜覆盖沟灌、条膜平铺覆盖和露地栽培马铃薯的土壤温度、水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双垄全膜覆盖沟灌模式较条膜平铺覆盖栽培增产38.66%,较露地栽培增产99.02%;水分利用效率较二者提高了45.91%和124.48%;马铃薯苗期0~20cm土层地温垄上部位较地膜平铺增加0.25℃~0.7℃,较露地栽培增加5.4℃~8.3℃;沟内地温较地膜平铺降低1.2℃~2.1℃,较露地栽培增加3.0℃~5.9℃。  相似文献   

18.
为建立麦草畏的免疫分析方法,采用碳化二亚胺法将麦草畏(DIC)与卵清蛋白(OVA)和牛血清蛋白(BSA)偶联,分别合成免疫原与包被原;用合成的免疫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抗麦草畏多克隆抗体,该抗体效价为1∶1.28×105,且该抗体与麦草畏的结构类似物2,3,5-三氯苯甲酸、2,3,6-三氯苯甲酸、2-氨基-3,5-二氯苯甲酸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1%。以包被原1∶8 000和多抗溶液1∶80 000的稀释倍数为工作浓度,建立麦草畏间接竞争ELISA(ciELISA)检测方法,此方法检测麦草畏的线性范围为1~100ng.mL-1,线性回归方程为y=8.684 4ln x+15.001,R2=0.994 4,最低检测限为IC20=1.779ng.mL-1;玉米粉和面粉空白样品的麦草畏添加回收实验表明,麦草畏添加值为5~30μg.kg-1时,玉米粉中的麦草畏回收率为53.08%~92.37%,面粉的回收率则分别为66.5%~94.63%。  相似文献   

19.
1 春季早熟栽培1 .1 播种育苗a.品种 以黑白花油豆角为主栽品种。b.营养土配制 营养土配方 :过筛葱蒜茬土或无残留农药大田土 6份 ,优质农家肥 3份 ,炉灰或细沙 1份。每立方米营养土加入俄罗斯产三元素复合肥 2 kg、5 0 %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1 0 0 g,充分混拌均匀后覆盖地膜闷 3d,进行消毒灭菌。每公顷用营养土45 m3 、营养钵 6.75万只 ,将营养土装入营养钵内 ,土面距离钵口 2 cm,蹲实 ,摆放到苗床上 ,浇透水。c.播种  3月中下旬播种 ,每公顷用种量 75 kg左右 ,每只营养钵播 2~ 3粒带芽种子 ,覆土 2 cm,覆盖地膜。播种后温度白天 2 5℃…  相似文献   

20.
2008—2010年在渭北旱塬区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沟垄二元覆盖模式下土壤水温效应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玉米各生育时期土壤蓄水量均最高,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玉米前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垄覆地膜沟不覆盖处理下玉米大喇叭口期土壤蓄水量较对照显著增加,其他各生育时期与对照无显著差异。沟覆普通地膜与生物降解膜增温效果明显,玉米全生育期平均土壤温度较对照显著增加,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较对照显著降低,垄覆地膜沟覆液膜和沟内不覆盖处理土壤温度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沟覆生物降解膜处理下玉米各生育时期进程均较对照提前,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下玉米生育前期较对照略有推迟,生育后期与对照持平;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和垄覆地膜沟覆降解膜处理促进玉米前期旺盛生长,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促进玉米后期生长。沟垄二元覆盖下玉米产量均较对照显著增加,以垄覆地膜沟覆地膜、垄覆地膜沟覆生物降解膜和垄覆地膜沟覆秸秆处理最高,分别显著提高39.1%、40.1%和41.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