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春小麦试验田田间管理技术措施与常规大田田间管理措施既存在相同之处,也有一些不同之处,试验田管理技术水平是决定春小麦田间试验成败的关键。本文从春小麦试验田选择、冬前准备及播种、生育期田间管理、收获等环节探讨了春小麦试验田田间管理注意事项,以期为春小麦试验田管理提供新思路,并为春小麦品种选育等试验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遗传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遗传演变规律,提高小麦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新疆春小麦品种选育和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新疆春小麦育成品种为材料,对其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春小麦90K芯片开展新疆春小麦育成种亲缘关系分析。【结果】新疆春小麦育成种遗传多样性丰富,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2.005,变幅为1.902~2.181。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穗粒数与育种年代呈极显著正相关。新疆春小麦品种选育主要是通过常规杂交育种、杂交辐射诱变育种、引种3种方式。利用小麦90K芯片将新疆春小麦育成种划分为3个类群,显示了各品种之间的亲缘关系。【结论】新疆春小麦育种遗传基础薄弱、遗传多样性逐渐散失,新疆小麦育种应加强资源收集与利用,扩大育种亲本选择,提高品种变异的丰度和广度,以多抗、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的聚合育种,加快新品种选育进程,提高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3.
春小麦南繁株高及穗部性状的变化和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春小麦育种材料,由新疆到海南繁殖,由于两地土壤、气候等条件的差异,其生育天数(特别是从出苗至抽穗)有所增加,其株高及小穗数也随之增加。因此,南繁时对这两个性状的选择,主要地依其出苗至抽穗的天数来决定取舍。对光照敏感的材料的选择应当从宽,而对光照不敏感的材料的选择应当从严。这样,易于选育出秆矮抗倒、丰产性强的材料和品种。  相似文献   

4.
从春小麦选育的角度探讨了春小麦的边际效应指数,并研究了春小麦的产量边际效应指数与其穗部各性状边际效应指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边际效应指数可以作为选择耐密型春小麦品种的指标,株穗数、主穗小穗数,主穗粒数等性状的边际效应指数与产量边际效应指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穗长的边了示效应指数与产量的边际效应指数正向相关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通过对宁夏近40年选育的63个春小麦品种(品系)试验材料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生长正常情况下,春小麦品种(品系)间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都相对较低,宁夏育成春小麦品种(品系)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与外省份相比,水平偏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新疆春小麦材料脂肪氧化酶(LOX)活性基因、黄色素含量基因TaZd-A1与TaZd-D1的等位变异组成和分布特点,分析TaZd-A1、TaZd-D1与TaLOX-B1基因分子标记的实用性,为新疆春小麦品质改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LOX16、LOX18、YP2A-1、YP2D-1特异性分子标记,对167份春小麦材料进行TaLox-B1a、TaLox-B1b、TaZds-A1a、TaZ ds-A1b、TaZds-D1a和TaZds-D1b等位基因的分子检测,明确这类基因在新疆春小麦材料中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在检测的材料中控制籽粒黄色素含量的两个主效位点TaZ ds-A1和TaZds-D1存在4种不同的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以TaZds-A1b/TaZds-D1a组合基因所占比例最多,为29.34;;含有低黄色素含量TaZds-A1 a/TaZds-D1b基因组合的材料为21.56;;同时,不同来源的春小麦材料所含等位变异组合类型不尽相同,中亚国家材料以TaZds-A1 a/TaZds-D1b最多,为48.0;;新疆选育的品种中含TaZds-A1 a/TaZds-D1b组合类型的材料只有5.4;,可见低黄色素的TaZds-A1a/TaZds-D1b基因类型在新疆春小麦材料中相对匮乏.在167份材料中,扩增出TaLOX-B1a的有66份,属于高LOX活性的等位基因型,为39.52;.而新疆选育品种出现TaLox-B1a基因的频率远低于CIM-MYT材料和中亚国家材料.[结论]利用的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稳定可靠,筛选出一些低YP含量与高LOX活性的材料,可作为选育品种的亲本,以加速小麦色泽品质育种改良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优质抗锈春小麦新品系Mr94-9,是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于1994年从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引进材料选育而成.  相似文献   

8.
小麦是内蒙古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由于内蒙古纬度较高,地形以高原为主,要想提高小麦产量与质量,必须因地制宜的选择高产、多抗、秆强的春小麦品种。本文以春小麦新品种巴麦13号为例,对高寒地区春小麦的选育、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为示范推广和实际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榆春五号春小麦品种是由榆林市农科所利用榆82(29)-5-2-1为母本,榆春四号为父本,于1985年杂交,1998年选育而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抗倒、耐病、抗干热风春小麦新品种,原系谱号榆85(26).该品种在榆林及其周边地区推广以来,已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并于2003年获陕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近年来,由于榆林种植春小麦经济效益远远低于种植其它农作物,至使榆春五号春小麦种植面积大幅度减少.但该品种所具有的品种种性优势,仍是我们进行新品种选育的良好基础材料.目前,该品种已入选国家小麦品种种质资源库保存.下面,根据我们多年来选育和推广所取得的资料,对该品种的品种优势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为了给定西地区选育抗旱、优质、多抗的理想干旱生态类型小麦提供骨干材料,于2019年在定西市以M0806-1等11个旱地春小麦新品系为试验材料进行品系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11个参试品种(系)中,M0812-1农艺性状突出,抗逆性强,产量较高,亩产量313.63 kg,较对照定西42号增产40.76%,居参试品种(系)第1位。建议参加甘肃省旱地春小麦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11.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4,39(6):624-624
由甘肃农业大学柴守玺教授主持选育的旱地春小麦新品种“西旱1号”,于2004年10月通过了第一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这是自2000年全国恢复旱地春小麦区试以来,第一个推出的国家审定品种,也是我省历史上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春小麦品种。该品种的选育成功,实现了甘肃省春小麦“国字号”品种零的突破,标志着甘肃省在春小麦抗旱品种选育上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2.
昌春七号母本为F5-79(高蛋材料),父本为133,1990年配制组合,经七年选育而成,2000年昌吉州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自治区科委"九五"新疆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攻关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总结了“吉麦2号”春小麦新品种选育中关于如何根据本省生态特点,制定育种目标,合理地选配亲本,性状鉴定与选择(包括抗性、产量性状、适应性和子粒品质等)以及南繁北育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4.
河套灌区是我国优质春小麦生产基地,但由于春小麦产量低,收获后耕地闲置期长,光、热等资源利用不足等,春小麦播种面积逐年缩小.如何稳定春小麦播种面积,提高春小麦后茬复种指数,成为河套灌区农业生产中亟需解决的问题.结合河套灌区的耕作制度,简述了不同复种模式对光、热、水、肥等的利用情况和春小麦后茬复种中存在的问题、限制因素,提出提高春小麦后茬复种指数的关键措施是开展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合理复种、选育专用品种、优化复种栽培技术体系等.  相似文献   

15.
河西灌区推广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刍议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针对河西灌区春小麦生产及生态建设发展的需求,通过对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系)的特征及其推广的弛要性、推广示范应用的节水效果等方面的论述,展望了河西灌区节水专用型春小麦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加强河西灌区节水专用型春小麦新品种(系)选育和推广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超强筋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系津强1号引育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从加拿大引进的春小麦品系 CSR1 7的变异单株进行温室、田间一系列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实验室品质性状等的观察和鉴定 ,选育出超强筋面包专用小麦新品系津强 1号。在系统选育的基础上 ,总结出对引进材料变异株采取北育南繁、加代快繁与品质分析和产量鉴定同步进行的育种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7.
克春151350是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春小麦课题组利用矮败轮回选择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春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属春性晚熟品种,苗期抗旱、后期耐湿,中强筋,对秆锈病免疫,赤霉病、根腐病发病轻,产量表现突出。于2022年通过黑龙江省审定。本文作者总结了该品种的来源、选育经过、特征特性和产量表现,并对其关键栽培技术等作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8.
昌春七号母本为F5—79(高蛋材料),父本为133,1990年配制组合,经七年选育而成,2000年昌吉州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为自治区科委“九五”新疆春小麦新品种选育攻关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干旱是限制全球小麦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培育抗旱品种是全球小麦育种面临的核心挑战。春小麦作为短生育期小麦品种,为国家粮食安全和种植结构提供了重要保障,确定春小麦材料的抗旱性,为选育抗旱稳产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为了解春小麦品种(系)的苗期抗旱性,以来自10个不同地区的244份春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利用控制含水量法进行苗期干旱胁迫,于三叶期选择长势均匀一致的幼苗,测定最大根长(MRL)、第一叶长(FLL),第一叶宽(FLW)、胚芽鞘长(CL)、地上部鲜重(SFW)和地下部鲜重(RFW)等13个苗期指标,通过描述统计法、隶属函数法、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各春小麦品种(系)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春小麦品种(系)之间的耐旱性表现出丰富的变异,干旱处理条件下,所测定性状的变异系数为2.1%—32.9%,对照组变异系数范围为1.0%—29.3%;与对照相比,干旱处理条件下的胚芽鞘长度、根干重、鲜重根冠比和干重根冠比均不同程度增加。主成分分析将原13个指标归纳为5个主成分,贡献率达79.6%,根据各主成分特征向量和各性状指标的抗旱系数,计算出综合抗旱系数D值,...  相似文献   

20.
春小麦主要产量构成因素间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巴彦淖尔市春小麦异地多点试验汇总数据资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分析方法,探索了春小麦主要产量构成因素间的关联度大小关系。结果表明,与产量关系最为密切的性状是千粒重,关联度为0.71999,其次是亩穗数,关联度为0.71685,再依次是穗粒数、穗长、穗粒重、株高、基本苗和生育期。在巴彦淖尔市以高产、优质为目标的春小麦新品种选育应选择大粒、多籽、多穗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