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鸭传染性浆膜炎俗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包心病。现为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幼禽。多见于2—4周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感染鸭疫里默氏菌后,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等为特征,死亡率高低与鸭群饲养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好坏或混合感染程度有关。现将一起半番鸭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前,鹅的疾病在不断增多,特别是传染病,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治疗也较困难,给养鹅业带来较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鹅浆膜炎(又称鹅鸭疫里默氏菌病)是近几年来在雏鹅群中流行比较严重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主要侵害2~7周龄雏鹅,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  相似文献   

3.
正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感染或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雏鸭或仔鹅急性或慢性传染病。近几年,随着我国水禽养殖集约化、规模化的发展,该病在我国水禽养殖地区日趋严重。本病主要侵害2~7周龄的雏鸭和仔鹅,特征性病变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关节炎以及输卵管炎等。根据病程和患禽症状,可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亚  相似文献   

4.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急性或慢性出血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侵害2~8周龄的雏禽,多发生于雏鸭,其他禽类少发。其特征是内脏浆膜纤维素性渗出性炎症,形成所谓“四炎”,即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及脑膜炎。笔者曾诊治一起因鸭疫里默氏菌感染的雏鹅,运用中西药治疗取得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鸭传染性浆膜炎,又称鸭疫里默氏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侵害雏鸭的慢性或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特征是引起雏鸭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由于该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是当前造成养鸭业重大经济损失的主要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6.
鸭疫里默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或鸭疫巴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是近几年水禽饲养场普遍存在、广泛流行的疫病之一,尤其是该病和埃希氏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对水禽生产造成严重威胁。1病原特性鸭疫里默氏杆菌是革兰氏阴性、不  相似文献   

7.
鸭疫里默氏菌病(原称鸭疫巴氏杆菌病)又名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雏鸭的一种急性或慢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引起1~8周龄的小鸭,特别是2~3周龄的鸭发病和死亡,并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和干酪性输卵管炎为病理特征,死亡率5%~75%.鸭大肠杆菌病可引起各种年龄鸭感染发病,而小鸭感染发病后的病变特征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相似,并常与鸭疫里默氏菌病混合感染,临床上很难将两者区分.本文报道一例鸭疫里默氏菌和致病性大肠杆混合感染雏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新鸭病、鸭败血症、鸭疫综合征、鸭疫巴氏杆菌病等。该病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的一种接触性、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鸭群感染可导致大批发病和死亡。建阳市于20世纪90年代发现该病,且成为长期危害肉鸭养殖业的一种最常见细菌病。  相似文献   

9.
鸭疫里默氏菌病又称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默氏菌引起,主要侵害2~6周龄各品种的雏鸭,特别是2~3周龄雏鸭的慢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高达20%~40%,是目前危害邵武市养鸭业健康发展最为严重的细菌性疫病.现将一起北京鸭发生该病的诊断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鸭疫里默氏菌病是侵害雏鸭、雏鹅及雏火鸡等多种禽类的一种急性或慢性败血性传染病,其病变特征为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本病在我国许多省区均有发生,已成为危害养鸭业最严重的细菌性传染病.目前,药物预防虽有一定效果,但由于细菌耐药性的不断增强,使纯粹依赖药物防治有一定难度;研制安全、有效的疫苗是控制鸭疫里默氏菌病的另一有效途径.本研究拟对雏鸭接种不同佐剂及不同保存时间的鸭疫里默氏菌灭活疫苗,并经攻毒作免疫保护比较,以探讨鸭疫里默氏菌灭活疫苗的有效佐剂及有效保存时间,为提高本病的免疫效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