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温室盆栽条件下研究AM真菌对黄瓜生长及枯萎病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AM真菌能促进黄瓜植株的生长;接种AM真菌后能减少枯萎病菌在植株根系及根围土壤中的数量,抑制镰刀菌的侵染,降低黄瓜枯萎病菌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在感病品种上的应用效果好于抗病品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节瓜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的机理,本试验测定了接种枯萎病菌后节瓜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品系和感病品系叶片中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结果显示,接种枯萎病菌后,枯萎病感病品系、抗镰刀菌酸细胞系、抗枯萎病品系的节瓜叶片POD、PPO活性均极显著高于未接种病菌的对照(P<0.01),而3个材料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均极显著低于未接种病菌的对照(P<0.01)。表明通过离体筛选获得的抗镰刀菌酸细胞系与传统抗病材料具有相似的枯萎病抗机理。  相似文献   

3.
黄瓜枯萎病拮抗细菌的筛选与防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从天津地区蔬菜种植区分离选育出一株假单胞菌。该菌株对黄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黄瓜灰霉病菌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土壤接种实验表明对黄瓜枯萎病的温室内防效达67.5%。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现行方法普遍存在的费时费力等问题,建立了一种可替代尖孢镰孢菌进行黄瓜、苦瓜等瓜类枯萎病抗性鉴评的高效便捷方法,为瓜类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育种及抗性基础研究提供便利条件。【方法】以黄瓜、苦瓜分别为子叶平展作物和子叶不平展作物代表,选取对枯萎病菌和镰刀菌酸抗、感性状一致的黄瓜、苦瓜材料,用合适浓度的镰刀菌酸溶液处理子叶叶盘或第一片真叶,根据子叶叶盘和第一片真叶的褪绿表型鉴评瓜类枯萎病的抗感表型。【结果】在适当浓度的镰刀菌酸处理下,24 h 内抗、感枯萎病的黄瓜子叶叶盘和苦瓜真叶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黄化和褪绿表型,感病材料黄化和褪绿的程度明显比抗病材料严重,与其枯萎病感 / 抗性状一致,根据颜色差异能够准确区分抗 / 感枯萎病的黄瓜、苦瓜材料及其 F2 分离群体中抗 / 感枯萎病的后代单株。【结论】镰刀菌酸处理可以用于黄瓜、苦瓜乃至其他作物枯萎病抗性的快速高效鉴评,尤其适用于对镰刀菌酸和尖孢镰孢菌抗感性状一致的作物材料。  相似文献   

5.
黄瓜嫁接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反季节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因轮作换茬周期短,病害严重,如黄瓜枯萎病平均发病率在30%左右,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3~4年,连作3年以上的温室大棚中,黄瓜枯萎病发病率可达50%~90%。南瓜和黄瓜同属葫芦科,南瓜根系发达,有极强的抗病能力,尤其对根际传染的土传病害和疫病具有高度抗性,对黄瓜枯萎病病菌几乎免疫,因此,用南瓜和黄瓜进行嫁接,南  相似文献   

6.
油桐枯萎病,是我国油桐产区一种毀灭性病害。1940年陆大京对广西柳州沙塘发生的油桐枯萎病曾作过调查。1962—1964年间对此病的病原及侵入途径各地报导不一。1964年林雪坚等在全国油桐科研协作会议上报导了油桐枯萎病是镰刀菌(Fusa-  相似文献   

7.
张玉珍 《农业与技术》2013,(11):142-143
徐州地区黄瓜的种植已经是很普遍了,随着反季节保护地多年种植,因轮作换茬周期短,土传病害、真茵、细菌、病毒等的影响,黄瓜产量受到影响。黄瓜枯萎病平均发病率在30%左右,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3—4a,连作3a以上的温室大棚中,黄瓜枯萎病发病率可达50%~90%。南瓜和黄瓜同属葫芦科,南瓜根系发达,有极强的抗病能力,尤其对根际传染的土传病害和疫病具有高度抗性,对黄瓜枯萎病痛菌几乎免疫,因此,用南瓜和黄瓜进行嫁接,通过采用嫁接技术,可有效的防治黄瓜枯萎病,增强对霜霉病、疫病的抗性,并有效的提高耐寒性,明显增加前期产量和总量,防治重茬,从而实现了黄瓜优质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国内外镰刀菌(Fusarium Link)种类鉴定现状的基础上,运用培养性状和形态特征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山西省三个地区七市县5种作物上采集的5个镰刀菌菌株进行了种类鉴定。鉴定出2个种,其中4个菌株属于镰刀菌属美丽组的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 Schl.),另一个菌株属于镰刀菌属李瑟组的串珠镰刀菌(F.moniliforme Shel-don)。5种作物病原镰刀菌种类分别是:棉花枯萎病菌(F.oxysporum)、西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黄瓜枯萎病菌(F.oxysporum)、亚麻枯萎病菌(F.oxysporum)和玉米青枯病菌(F.moniliforme)。  相似文献   

9.
海洋细菌3512A对黄瓜枯萎病的防治及促进植株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南海柳珊瑚(Pacifigorgia sp.)中分离得到一株对黄瓜枯萎病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f.sp.cucumerinum)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海洋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3512A.经室内模拟试验表明,该菌株能够在灭菌土和有菌土中高密度定殖,促进黄瓜幼苗的生长.为探讨该菌株在室外对黄瓜枯萎病的生防作用及对黄瓜生长和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盆栽试验,结果表明,海洋细菌3512A能够有效地防治黄瓜枯萎病,促进黄瓜的生长,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黄瓜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在改良的理查德培养基中 ,通过对引起枯萎病的五种不同专化型的尖孢镰刀菌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不同专化型的枯萎病菌镰刀菌酸产生的早晚及产生数量明显不同 ,而且其菌丝生长情况也各异。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和翠菊专化型的镰刀菌酸的产生数量与菌丝生长的相互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大棚黄瓜面积的逐年增加,温室大棚中病虫害成为影响黄瓜产量和品格的主要问题。黄瓜中最常见的病虫害有霜霉病、灰霉病、白粉病和枯败病等。温室大棚中蔬菜因连年重茬,土壤中的病菌逐年累积,导致温室黄瓜病虫害现象较为严重,进而影响到黄瓜质量。基于此,就温室大棚黄瓜常见的病虫害进行防治分析。  相似文献   

12.
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黄瓜枯萎病是由病原真菌尖孢镰刀菌引发的一种土传病害,严重影响黄瓜生产。采用化学防治,虽有一定效果,短期能控制病害的发生,但长期连续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容易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同时严重污染环境和降低黄瓜品质,影响人体健康。生物防治既能控制病害的发生,又不污染环境、危害人体健康,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文对近几十年来黄瓜枯萎病生物防治方法进行简单回顾和综述,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黄瓜嫁接技术要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黄瓜面临的病害种类不断增加,受危害的程度也日趋加重,尤其是反季节保护地栽培的黄瓜,因轮作换茬周期短,机会少,病害更为严重,如黄瓜的主要病害黄瓜枯萎病平均发病率在30%左右,甚至高达70%~80%,枯萎病菌在土壤中能存活3~4年,并仍然具有很强的侵染力,连作3年以上的温室大棚中,黄瓜枯萎病的发病率可达50%~90%,造成黄瓜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  相似文献   

14.
天竺葵提取物对黄瓜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云  刘元军  赵燕  谢静静  王巨媛 《湖北农业科学》2012,51(11):2228-2229,2262
采用天竺葵(Pelargonium hortorum)叶片提取物对黄瓜的镰刀菌(Fusarium oxyporum)、链格孢菌(Alternaria cucumerina)、蔓枯病菌(Ascochyta citrullina)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天竺葵提取物对3种黄瓜病菌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提取物浓度呈正相关,提取物对蔓枯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对镰刀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次之,对链格孢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最弱.  相似文献   

15.
为了从土壤中筛选能同时抑制黄瓜、西瓜枯萎病的致病菌尖孢镰刀菌的天然拮抗菌,从种植辣椒的大棚土样中分离培养多种能同时拮抗黄瓜和西瓜枯萎病的拮抗细菌,经平板对峙实验,从辣椒土样中分离出编号为LX6、LX7、LX12、LX13的细菌菌株对黄瓜和西瓜尖孢镰刀菌有明显的拮抗作用,抑菌圈显著,96h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19.3、18.2、17.4、25.5 mm和16.2、15.0、15.9、14.8 mm;盆栽试验,拮抗菌LX6对黄瓜和西瓜枯萎病30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85.3%和81.2%.拮抗效果最显著的LX6菌株做分子生物学的进一步鉴定.经平板培养菌落特征、镜检、16S DNA分子鉴定和生理生化特征鉴定表明,所分离的拮抗菌LX6为淀粉液化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16sDNA片段分子量为1650bp.  相似文献   

16.
从生长健康的黄瓜根际土壤中分离筛选得到1株对黄瓜枯萎病病原菌——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细菌菌株B,菌株B对棉花黄萎病、甜瓜枯萎病、辣椒疫病等病原菌有较强的拮抗作用。盆栽试验表明:拮抗菌B与有机肥发酵制成的微生物有机肥(BIO)对黄瓜枯萎病有显著的防治作用,发病率降低66.7%,病情指数下降67%,防治效果达80.7%;而单  相似文献   

17.
正一、黄瓜病害黄瓜常见的病害主要有黄瓜枯萎病、疫病、白粉病、霜霉病、菌核病等。(一)黄瓜枯萎病1.病状。黄瓜枯萎病又叫萎蔫病,是黄瓜的重要病害,在露地和保护地各茬黄瓜上都有发生,一般以温室、大棚黄瓜和露地春黄瓜发生较重,而夏、秋黄瓜发生较轻。当幼苗受害早时,还没有出土就腐烂了,或出土不久,顶端呈现失水状,子叶萎蔫下垂,茎基部变褐色缢缩、腐烂,发生猝倒,中午植株常出现萎蔫,早晚恢复正常,发展下去不  相似文献   

18.
豇豆枯萎病抗原筛选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982~1983年用苗期人工接种及田间病圃的方法鉴定了80个长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L)Fruhw)品种及两个眉豆(Vigna cylindrica skeels.)品种对镰刀菌枯萎病(Fusarium sp.)的抗病性。筛选出“猪肠豆”和“珠燕”两个高度抗镰刀菌枯萎病的长豇豆品种,为抗病育种提供两份有价值的抗原。  相似文献   

19.
辽宁省黄瓜枯萎病病原菌种类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沈阳、锦州、朝阳、丹东、大连采集典型黄瓜枯萎病株标样197个,对单孢分离获得的5个代表菌株 Co13、Co17、Co39、Co56、Co76进行了致病性试验及观察鉴定。结果分离出尖孢镰刀菌占74.7%,木贼镰刀菌占8.6%,茄病镰刀菌占6.9%,半裸镰刀菌占0.8%,串珠镰刀菌占4.7%。其中以尖孢镰刀菌分离频率最高,是优势菌株,致病性最强。证明辽宁省黄瓜枯萎病菌为尖孢镰刀菌黄瓜专化型(Fusarium oxys-porum t.sp.Cucumerinum)。  相似文献   

20.
为明确生防细菌B1619对番茄枯萎病的田间防治效果,分离鉴定了江苏省铜山、溱潼和沭阳3个番茄种植基地枯萎病菌的种类,检测了番茄全生育期土壤中枯萎病菌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枯萎病菌分别属于镰刀菌属的3个种,它们出现的平均频率分别为: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为74.5%;茄病镰刀菌F.solani为21.3;轮枝镰刀菌F.verticillioides为4.2%。尖孢镰刀菌是引起番茄枯萎病的优势种群。3个番茄种植基地番茄全生育期枯萎病菌种群数量消长规律基本一致,番茄枯萎病菌数量在番茄定殖后迅速繁殖,盛果期达到最大值,采收后数量开始下降。在番茄定植时用生防菌B1619处理土壤后,枯萎病菌的数量明显比未处理过的对照低,在盛果期枯萎病菌的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43%,说明生防菌B1619对番茄枯萎病菌的生长繁殖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在3个番茄种植基地开展了生防菌B1619防控番茄枯萎病田间试验示范,结果显示,用生防菌B1619处理土壤后,铜山基地的番茄枯萎病发病率为1.5%(对照17.8%);溱潼基地没有发病;沭阳基地的发病率为0.1%(对照52.3%)。生防菌B1619具有开发成防治设施茄科蔬菜枯萎病生物杀菌剂的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