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8月,我区某养鸡专业户鸡群发生疾病,经现场查看该户饲养海兰褐蛋鸡3000只,其中450日龄蛋鸡900只及280日龄蛋鸡1000只全部笼养。98日龄青年鸡1100只网上平养。  相似文献   

2.
2010年8月,我区某养鸡专业户鸡群发生疾病,经现场查看该户饲养海兰褐蛋鸡3000只,其中450日龄蛋鸡900只及280日龄蛋鸡1000只全部笼养。98日龄青年鸡1100只网上平养。发病鸡全  相似文献   

3.
 选择鸡群变动小、生长良好的成年笼养蛋鸡2000只和5家放养比较规范的农户(每户700只),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卢氏绿壳蛋鸡产蛋性能、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生态放养的绿壳蛋鸡产蛋率显著低于笼养鸡(P<0.05),笼养比生态放养的蛋重平均值高15.80%(P<0.01)。笼养鸡的效益为44.76元/只,生态放养鸡的效益为59.39元/只。  相似文献   

4.
王显 《中国饲料》2021,1(6):21-24
文章旨在评估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择产蛋性能接近的22周龄海兰褐壳蛋鸡54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6只。笼养组蛋鸡采用三层阶梯饲养(0.6 m2/只),网上平养组蛋鸡在金属网丝上饲养(1.5 m2/只),垫料平养组在平铺20 cm稻壳的水泥地板上平养(1.8 m2/只)。试验共开展28周,包括2周的适应期。结果:网上平养和垫料平养组24~36 w和24~29 w蛋鸡平均日采食量较笼养组蛋鸡分别显著提高5.71%、6.22%和4.81%、4.48%(P<0.05)。此外,垫料平养组24~36 w和24~49 w蛋鸡的料重比较笼养组分别显著提高7.31%和4.09%(P<0.05)。在36 w时,垫料平养组鸡蛋的蛋壳强度最高,脏蛋率最低(P<0.05)。在49 w时,笼养组鸡蛋的蛋壳厚度最低(P<0.05),脏蛋率最高(P<0.05)。笼养组蛋鸡血清葡萄糖、甘油三酯、总蛋白和胆固醇浓度均最高(P<0.05),但高密度脂蛋白浓度最低(P<0.05)。结论:网上平养和垫料平养可以提高蛋鸡采食量,但笼养蛋鸡的饲料效率表现最佳。此外,垫料平养提高了鸡蛋的蛋壳强度和蛋壳厚度,降低了破蛋率。  相似文献   

5.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0日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成2个组,笼养组蛋鸡采用笼养,平养组蛋鸡为地面平养,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两组蛋鸡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间测定150日龄和180日龄的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结果显示:笼养组蛋鸡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组蛋鸡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蛋鸡蛋黄颜色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蛋白高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80日龄笼养蛋鸡鸡蛋哈夫单位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血清IgA、IgG和IgM含量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笼养蛋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结果提示:笼养模式下蛋鸡的产蛋性能最佳,但平养模式有助于增强蛋鸡免疫机能并提高蛋品质。  相似文献   

6.
从我国农村蛋鸡养殖的现状看,饲养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散养、圈养等等。凡是规模化蛋鸡生产,基本都采用笼养,笼养方式具有饲养密度高、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性能好、节约饲料、便于管理等优越性。笼养的蛋鸡料蛋比低(罗曼蛋鸡产蛋高峰期料蛋比为2.2~2.3:1),而其他方式料蛋比明显增高,这主要由于鸡只运动量加大,饲料需求也相应比笼养的要多出10~15克。  相似文献   

7.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诊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笼养蛋鸡疲劳症,又称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是笼养蛋鸡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该病几乎发生在所有笼养产蛋鸡群中.它的临床症状主要是引起产蛋鸡的跛行、瘫痪、死亡及产蛋下降.发病的时间大多数是进笼不久和处在产蛋高峰期的鸡只,产蛋期的发病率一般为1%~10%,此病在国外称为"脆骨症".  相似文献   

8.
办好家庭蛋鸡场的关键措施1.要建好鸡舍:鸡舍应选座北朝南、避风向阳、排水容易、保持干燥的地方。蛋鸡可实行平养或笼养。平养:每平方米8~10只,100只蛋鸡要10~15平方米的鸡舍,另有30平方米的运动场;笼养:一般可自制70x35x50厘米的三层鸡笼...  相似文献   

9.
从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本研究共对辽宁省大石桥地区500只蛋鸡血清进行试验,其中散养蛋鸡250只,笼养蛋鸡250只,经间接血凝试验(AHA)检测散养蛋鸡阳性率为16.4%,笼养蛋鸡阳性率为5.2%。  相似文献   

10.
育成鸡饲养到18周龄左右即进人产蛋期,绝大多数商品蛋鸡采用笼养方式,这种方式是现代化集约管理方式,有利于防病和管理,从各方面来看,笼养蛋鸡是最佳的饲养方式,因此本文所叙述的是笼养蛋鸡的饲养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方法探究不同饲养密度对笼养海兰灰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的影响。随机选取1 250只11周龄海兰灰蛋鸡,按照不同饲养密度随机分为5个组:A组900 cm2/只、B组675 cm2/只、C组540 cm2/只、D组450 cm2/只、E组380 cm2/只,每个组内50个重复。5个组均在相同的环境和饲养管理模式下进行饲养。分别于16、26、50周龄时,在每个组中随机选取5只鸡,取十二指肠内容物,用PCR-DGGE法进行肠道菌群分析。结果表明,在同一个饲养密度内,随着饲养周龄的增加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系数逐渐减小;16周龄时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很高,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小;26和50周龄时高密度组与低密度组之间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相似性很低,即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很大。由此可见,随着饲养周龄的增加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增大;2种有益菌(Lactobacillus gastricus和Lactobacillus alvi)在高饲养密度组(D组和E组)中消失,饲养密度高于450 cm2/只对笼养蛋鸡十二指肠肠道菌群结构具有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层叠式笼养蛋鸡饲养模式为新兴的集约化养殖模式,国内对此模式下的球虫病防控鲜见报道.绝大部分养鸡生产者、专家及学者均认为球虫病大多发生于10~30日龄的雏鸡或35 ~60日龄的青年鸡,笼养鸡、成年鸡则较少发病.根据笔者对层叠式笼养蛋鸡的饲养实践,认为需要对该养殖模式下产蛋鸡的球虫病予以足够的重视.目前国内层叠式笼养蛋鸡发展速度较快,笔者作为一个投产不久的30万只层叠式笼养商品蛋鸡养殖场的技术主管,经历了一例蛋鸡群暴发球虫病的病例,通过观察分析,探究了这一养殖模式下球虫病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防控意见.  相似文献   

13.
笼养蛋鸡疲劳症又称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是笼养产蛋鸡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几乎发生在所有笼养产蛋鸡群中,产蛋期发病率为1%~10%。常发生于产蛋高峰期。1病因笼养蛋鸡疲劳症主要由于严重缺钙而引起。高产蛋鸡体重轻、采食量小、饲料利用率高和性成熟早,钙源无法满足蛋壳形成  相似文献   

14.
笼养蛋鸡疲劳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笼养蛋鸡疲劳症又称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是笼养蛋鸡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几乎发生在所有笼养产蛋鸡群中。产蛋期发病率为1%~10%。常发生于产蛋高蜂期。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取24周龄产蛋率相近的海兰褐蛋鸡200只,随机分成2组,各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把2组进行笼养和林地散养,除饲养方式外其他条件均相同。结果表明:(1)笼养组的存活率比林地散养组高出8%(P0.05),笼养组的平均产蛋率比林地散养组高12.5%(P0.05),笼养组的破软壳率比林地散养组高0.45%(P0.05)。(2)笼养组的平均蛋重比林地散养组高3.71%(P0.05),笼养组的平均日均采食量比林地放养组高2.02%(P0.05),笼养组的平均料蛋比比林地散养组高1.07%(P0.05)。总之,笼养蛋鸡的生产性能高于林地散养蛋鸡。但蛋鸡的不同饲养方式有着不同的经济效益。养殖户应该结合市场价格和需求,以及所饲养鸡的品种生活习惯选择最佳的饲养方式。  相似文献   

16.
养禽信息     
近几年,陕西省高陵县依靠科学技术,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笼养鸡生产,已取得显著成绩。至今年6月初,全县养蛋鸡已达到160万只,其中笼养蛋鸡110万只,成为农村商品生产中的拳头产业,并带动了其他多种经营的发展。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同志在6月21日到高陵县视察时称赞说:高陵县养鸡的经验不错。群众养鸡,一家几百只、上千只,种蛋、育雏、饲料、肥料、防疫、包装、运  相似文献   

17.
笼养蛋鸡的生长环境与散养蛋鸡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长时间脱离地面无法自由活动,同时不能随意探寻机体所需营养物质,导致笼养蛋鸡在实际生长过程中极其容易患病,轻者鸡群产蛋量明显降低,重者可能会引发鸡只的死亡。因而,养殖户需要掌握笼养蛋鸡常见病极其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笼养蛋鸡疲劳症又称笼养蛋鸡骨质疏松症,是笼养蛋鸡的一种全身性骨骼疾病.几乎发生在所有笼养产蛋鸡群中,产蛋期发病率为1%~10%,常发生于产蛋高蜂期.  相似文献   

19.
所谓料蛋比,是指蛋鸡在生产过程中,对饲料的转化率而言,即每生产单位重量的鸡蛋所需消耗饲料的重量。精明的蛋鸡养殖者,考虑的就是投入最省的饲料获取最佳的产蛋量,料蛋比值越低越好。然而,不少人一味注重饲料方面的因素,忽视了来自其他方面影响料蛋比的诸多原因,所以有时尽管改进饲料配方和提高营养水平,但料蛋比仍然不理想,现将影响料蛋比的因素分述如下。一、饲养方式对料蛋比的影响从我国农村蛋鸡养殖的现状看,饲养方式有多种多样:有笼养、网上平养、地面平养、散养、圈养等等。凡是规模化蛋鸡生产,基本都采用笼养,笼养方式具有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20.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产蛋前蛋鸡胸肌和腿肌化学成分、物理特征和感官评价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9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在1~10周龄和11~20周龄时分别饲喂相同的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日粮,3个组蛋鸡分别通过笼养、平养(稻谷粉作为垫料)和散养。试验结束后,对蛋鸡屠宰,收集胸肌和腿肌进行分析。结果:平养和笼养组蛋鸡胸肌粗脂肪含量较散养组分别显著提高114.81%和74.07%(P<0.05),但散养组蛋鸡胸肌铁含量较平养组显著提高37.99%(P<0.05),同时胶原含量较笼养组显著提高25.28%(P<0.05)。散养组蛋鸡腿肌粗脂肪和能量含量最低(P<0.05),但散养组粗蛋白质、铁、锌含量分别较笼养组显著提高8.85%、40.26%和17.16%(P<0.05)。散养组蛋鸡胸肌硬度和韧性较笼养组分别显著提高42.69%和27.76%(P<0.05)。笼养组腿肌蒸煮损失较平养组显著提高8.01%(P<0.05),散养组腿肌硬度和韧性分别较平养组显著提高35.24%和133.25%(P<0.05)。与笼养组相比,散养组胸肌风味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同时散养组胸肌总可接受度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散养组腿肌风味、多汁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笼养和平养组(P<0.05),同时该组总可接受度较平养组显著提高6.72%(P<0.05)。结论:散养产蛋前蛋鸡的感官指标表现最佳,同时腿肌和胸肌粗脂肪含量最低,粗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含量高,可以改善肌肉口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