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为分析国内外石蒜研究进展,并预测其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本文对国内外已发表的石蒜研究论文进行了系统的计量分析.以Web of Science(WOS)和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为数据来源,对石蒜研究相关文献的年产出量变化、研究机构、涉及学科等指标作为CiteSpace分析指标,采用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方法,以预测石蒜研究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石蒜研究自2001年后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石蒜研究论文的发表总量和被引用率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于2010-2012年间达到峰值;石蒜研究论文作者绝大多数为中国人,而发文量最多的机构则是杭州植物园;研究主要获得国家层面基金的资助,从关键词共现结果来看:国内外大多数已发表的关于石蒜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碱提取制药、植物分类、栽培繁殖、生长特性等方向,其中对石蒜生物碱的研究自始至今仍是最大的研究热点.除此之外,从时区图中也可以看到一些新的石蒜研究热点产生,如石蒜淀粉含量测定、石蒜内生菌、石蒜细胞增殖等.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油茶(Camellia oleifera)的研究近况,以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截至2016年4月1日收录的所有关于油茶的文献为对象,利用 Histcite 和 SATI 等软件对其进行文献计量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该数据库检索的222篇相关文献刊载于147种期刊中,每种刊物平均发表文章1.51篇;共有742位作者,20个国家或地区,196个研究机构参与。此外,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发表在《Hort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农林科学类杂志,中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占总发文量的84.23%,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是发文最多的机构,发文量占总发文数量的18.1%,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茶油抗氧化活性、皂素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人工林在固定大气CO2及减缓全球气候变化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项研究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检索结果,利用Bibexcel和Histcite等文献计量软件对世界人工林碳储量研究文献的发展态势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本项研究检索的242篇相关研究文献刊载于111种期刊,每种期刊平均发表文章2.18篇;分18个研究方向;共有834位作者,55个国家或地区,373个研究机构参与。分析还表明,论文发表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主要发表在Forest Ecology and Management、 Agriculture Ecosystems&Environment 和Plant and Soil等影响力较大的SCI期刊;美国是发文量最多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最多的机构;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碳储量、生物量、土壤碳和气候变化等方面;1992-1996年是国际人工林碳储量研究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4.
为了客观全面地了解国内应用生物炭对农田土壤改良的现状和动态以及未来的主要发展趋势,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有关生物炭改良农田土壤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检索与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生物炭改良土壤方面的研究从发文量来看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我国生物炭改良土壤领域的研究,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被引频次最多的也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文量最多的是华中农业大学姜存仓教授,被引频次最多的则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何绪生教授。该领域的研究主要以国家层面的基金资助为主,占到了72.33%;生物炭改良土壤研究的热点研究主要集中于土壤改良、土壤养分、重金属修复等方面,这也是生物炭用于土壤改良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电子知识产权》刊载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探讨了期刊发展现状及电子知识产权的热点内容。汇总中国知网(CNKI)中《电子知识产权》在2003~2020年间刊载论文,对载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等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共发表论文3904篇;期刊载文量不稳定,存在下滑趋势;核心作者数量较多,发文超过10次以上的有32个;发文机构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两个地区;论文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电子知识产权的保护问题。《电子知识产权》期刊形成的图谱关系,一定程度反映了电子知识产权学术领域的研究进展,部分作者也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探讨了该期刊的研究热点主题,更好地促进了领域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清晰了解我国近年来无人机倾斜摄影研究领域的核心方向和热点,以2015~2020年无人机倾斜摄影研究论文为研究对象,利用CiteSpace软件,识别了学科发文数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完成了研究作者、发文机构、关键词共现分析、研究热点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无人机倾斜摄影相关研究文献呈快速增长趋势;(2)学科领域研究合作群体主要以祖为国、潘屹峰、张强、成李博等为代表,形成了2个关系较为密切的研究群体,但大多数研究人员之间的关联性较弱,还处于较独立的研究状态;(3)发文最多且引用最多的是广州市城市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其次是昆明理工大学和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但机构合作关系均较弱;(4)无人机倾斜摄影研究热点主要包括无人机倾斜摄影技术应用、三维建模与精度分析、相关技术研究等三大方面。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方法客观评价国际竹林碳汇研究进程,了解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前沿,从而进一步推动中国竹林碳汇研究的发展。采用VOSviewer软件和文献计量学方法,以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为数据源,分析近30 a国际竹林碳汇研究的历程。结果表明:(1)国际竹林碳汇研究发文量呈井喷式增长;(2)竹林碳汇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国、美国、日本3个国家,研究作者群体呈现"大分散、小聚集";(3)研究方向呈现多元化趋势,以环境科学为最多;(4)竹林碳汇研究的资助机构以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最多,资助文献达到354篇,H指数最高;(5)竹林碳汇目前研究内容逐渐多样化,在竹林生态系统碳汇精准监测、竹林碳汇的影响机制、竹林土壤微生物与土壤碳循环机理等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通过对国内外的关键词共现分析,了解竹林碳汇领域整体研究的背景,分析了竹林碳汇研究的阶段历程,得出竹林碳汇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对今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袁洁  赵晏强 《绿色科技》2023,(18):12-19
基于WOS(Web of Science)和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对1990~2021年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主要从发文的数量、被引用、期刊分布、研究机构、科研人员等方面,利用VOSViewer和Ucinet-Netdraw可视化软件,分析了机构和作者合作以及研究热点等。结果表明:年际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Ecological Indicators和《生态学报》分别是WOS和CNKI数据库的主要发文期刊,Global Change Biology和《生态学报》分别为该领域的顶级期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科学院为核心研究机构;刘凯和王丁对长江流域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贡献最大;基于CNKI和WOS文献的研究热点分别为水生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和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的物种遗传多样性研究等。  相似文献   

9.
基于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分析及统计学方法对筇竹研究文献的数量、来源期刊、论文第1作者及其机构、主要内容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0年至2022年8月间共收集到93篇筇竹研究文献,文献数量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文献主要分布于国内37种期刊中,其中以林业类期刊居多,《世界竹藤通讯》是载文数量最多的期刊;在论文第1作者中,董文渊和吴义远是筇竹研究文献的重要贡献者,西南林业大学是筇竹研究的主要机构;筇竹文献内容分布在资源分类、生长机制、生理生态、遗传多样性、引种育苗及产品加工等领域。基于文献分析,文章认为随着“双碳”目标和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的实施与推进,筇竹研究将逐步转向生态环境、丰产培育、加工利用等领域,将不断加强筇竹林培育管理、环境利用、绿色产品和文旅融合的研究力度,促进筇竹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知网2011—2020年数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2 889篇木材学(S781)类中文期刊论文的题目、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发表年份、发表期刊、被引频次、下载频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和高被引论文情况。结果表明:木材学类中文论文产出量较少,篇均被引频次4.25次,篇均下载频次127.83次,主要作者和机构呈现明显的集中性。呼吁科研机构和科技管理部门携手共同加强学科建设,促进木材学的繁荣和专业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森林经理学科近30年学术论文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计量的原理和方法,对1983~2012年我国森林经理学科学术论文发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森林经理学科学术论文数量呈周期性波浪式增长,年均发表论文265篇,平均周期为3年;论文平均作者数为1.973人,2人以上合著率为50.36%,高产活跃作者群相对薄弱;基金论文比例偏低;林业科技期刊和农林种类的大学学报是森林经理学论文主要来源期刊,发文量最多的20种期刊的影响力偏低;森林经理学学术论文的被引频次和被引率整体上呈现先上升后降低的趋势:高被引论文主要来源于北京林业大举、东北林业大肇、中国林业科举研究院等机构。  相似文献   

12.
利用信息素黄板和普通黄板对 7 种油茶 Camellia oleifera 林内的害虫进行诱捕,掌握试验林内 主要害虫的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在供试的油茶林内诱捕到了茶黄蓟马 Scirtothrips dorsalis、八点广翅 蜡蝉 Ricania speculum、东方丽沫蝉 Cosmoscarta heros 和茶小绿叶蝉 Empoasca pirisuga 4 种油茶害虫。而 信息素黄板和普通黄板 2 种黄板在诱捕茶黄蓟马、八点广翅蜡蝉、东方丽沫蝉和茶小绿叶蝉的数量上没 有显著差异(P>0.05)。岑软 2 号油茶 Cengruan 2 林内诱捕的茶黄蓟马数量较陆川油茶 C. vietnamensis、 博白大果油茶 C. gigantocarpa、岑软 3 号油茶 Cenruan 3、越南抱茎油茶 C.amplexicaulis、南荣油茶 C.nanyongensis 多,达到了 1 502.8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而普通油茶林内诱捕到的茶黄蓟马数量 较陆川油茶多,为 1 141.6 头 / 板。诱捕数量最少的为陆川油茶,为 173.6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 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八点广翅蜡蝉较普通油茶、陆川油茶、岑软 3 号油茶和越南抱茎油茶多,为 6.8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东方丽沫蝉的数量较越南抱茎油茶和南荣油 茶多,为 10.6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岑软 2 号油茶林内诱捕到的茶小绿叶蝉的数量较博白大果油 茶和南荣油茶多,为 9.2 头 / 板,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3.
攸县油茶皂素积累和油脂形成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生育周期的进程,攸县油茶种子皂素含量不断减少,种子含油量不断增加;果壳皂素含量不断增加,果壳含油量变化不大。种子中皂素含量的减少和亚油酸、棕榈酸含量的减少是一致的;含油量的增加和油酸含量的增加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梓琼  王慧  陈铭  袁军 《经济林研究》2019,37(2):104-113
为给耐旱性油茶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以‘华鑫’‘华硕’‘长林40’和‘长林4号’这4个红壤丘陵区主栽油茶品种2年生嫁接苗为研究材料,采用盆栽控水的方法,分别设置了重度干旱胁迫、中度干旱胁迫和对照3种处理进行试验,对4个油茶品种在不同干旱条件下11个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进行了观测,并采用隶属函数法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的抗旱性进行了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和干旱时间的延长,4个油茶品种苗木叶片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华硕’的下降幅度最大,为40.96%;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片蒸腾速率都呈下降趋势,其平均下降率分别为12.81%、48.03%、42.54%;其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随着干旱条件的变化均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而其丙二醛含量则呈持续增长趋势。隶属函数分析结果表明,4个油茶品种抗旱性的强弱顺序为:‘长林40’>‘长林4号’>‘华硕’>‘华鑫’。  相似文献   

15.
选择赣无、长林与华硕等6个南方主要油茶品种进行引种适应性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油茶品种的生长量差异较大;6个品种中,华硕和赣70生长较好,其树高年生长量分别达31 cm和27.8 cm,地径年生长量分别达2.56 cm和2.16 cm;赣无1、赣84-3、长林53和长林166生长量较小。6个品种种植后第1年树高生长量均高于第2年的,不同品种种植后第1年和第2年的生长量均有较大差异。油茶幼林期树高和地径的生长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秋季生长基本停止;4月中下旬与6月上旬各有1次生长高峰,7月中旬以后生长十分缓慢,8月生长几乎停止,直到9月上旬以后有少量生长。本研究可为油茶品种选择与种植经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对近10年来我国有关油橄榄扦插育苗技术的研究进行了总结,并以发文年份、研究地区、发文机构、发文期刊、核心作者等为指标统计分析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关油橄榄扦插研究文献发文情况。近10年研究者在扦插基质筛选、插穗处理方式及插床设计方面取得了明显突破,四川、甘肃、云南等地区油橄榄扦插生根率可达90%以上。统计结果显示,1973—2020年,数量波浪式变化,70年代及近10年在这方面的研究较热,四川、甘肃及云南是研究的热区,其中云南省昆明市海口林场发文数量达12篇;刊文数量达5篇以上的刊物有《经济林研究》、《林业调查规划》、《湖南林业科技》、《四川林业科技》、《林业科技通讯》,发文达3篇以上作者有3人。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我国桉树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本文以中国知网数据库(www.cnki.net)的文献为数据源,以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1987—2016年共30 a的桉树专题相关文献进行阶段性(以10 a为界)统计,从文献数量、学科分布、研究层次、文献作者、发文机构、资助基金、文献来源和关键词等8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份增长,桉树专题文献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1987—1996、1997—2006及2007—2016年的文献数量分别为965、2115及4631篇,以第3阶段(2007—2016年)增幅最大.30 a间3个阶段桉树研究的学科领域均以林业学科最多,所占比例为70%左右,研究层次均以工程技术(自科)和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自科)为主.不同阶段文献作者的最高发文数量分别为11、30和75篇,发文机构均主要集中在广东、广西、云南、湖南、福建等地.3个阶段的文献主要以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为主,文献来源主要出自期刊,整个30 a间,均以《桉树科技》所刊登的文章数量为最多,是其他期刊的2~6倍.关键词均以"桉树"出现的频次最高,其他主要关键词主要为品种与人工林.  相似文献   

18.
我国桉树研究文献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89—2008年20 a来发表桉树研究文献的主要作者、发文期刊、发文机构、中文关键词等进行统计分析,较系统地揭示了桉树研究文献的动态变化及分布规律。统计结果发现:20 a来桉树文献数量逐年增长,2006年达到高峰,共发表文献570篇;以桉树研究文献前3位作者为统计发表20篇以上者24人;以第一作者做统计发表桉树研究文献10篇以上者20人;桉树文献主要发表在《桉树科技》、《广西林业科学》、《广东林业科技》等期刊;桉树主要研究机构有中国林科院热林所、中国国营林场开发总公司雷州林业局、国家林业局桉树研究开发中心、广西林科院等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