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苯酚-硫酸显色法、分光光度法、DPPH法对3种炮制品的单体皂苷、多糖、总黄酮和抗氧化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总皂苷含量大小顺序为白参黑参红参,红参和黑参生成了白参中不存在的稀有皂苷Rg_3和Rh_1,黑参的Rg_3和Rh_1含量是红参的24.8倍和4.8倍,红参和黑参的单体皂苷Rg_1、Re、Rb_1、Rc含量显著少于白参;黑参的多糖含量最高,白参和红参多糖含量无差异;白参和黑参的总黄酮含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都高于红参;黑参的人参皂苷、多糖和总黄酮DPPH清除能力高于白参和红参。总之,黑参的稀有皂苷、多糖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其3种有效成分的DPPH清除能力最强,抗氧化能力最强,具有很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测定林下山参滴丸的人参总皂苷及主要单体人参皂苷的含量,同时建立林下山参滴丸的指纹图谱。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林下山参滴丸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林下山参滴丸中3种主要单体人参皂苷的含量;采用HPLC法对10批次林下山参滴丸进行标准指纹图谱分析,通过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 A版)进行评价,并建立林下山参滴丸的共有指纹图谱。林下山参滴丸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为16mg/g;人参皂苷Rg_1、Re和Rb_1的含量分别为2.667mg/g、0.433mg/g和5.100mg/g;指纹图谱有16个共有峰,稳定性、重复性、精密度考察中每个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的RSD均小于4%,10批次供试品相似度大于0.95。林下山参滴丸中富含人参总皂苷及单体人参皂苷营养成分;林下山参滴丸指纹图谱可有效控制其质量。  相似文献   

3.
设计并利用密度泛函方法计算在复杂的人参炮制过程中,Rg_5和Rg_6形成的化学反应路径和基本化学反应机理。理论计算结果显示:产物的化学过程主要为皂苷的水解和甾醇的脱水;预测通过加工程序和手段的变化以及条件的控制,可使皂苷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得到炮制品中组成和成效不同的皂苷产物。该结果可为紫红参中具有特殊功效的Rg_5和Rg_6等稀有皂苷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为人参深加工和炮制工艺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建立快速制备人参皂苷Ro的方法,并对人参的不同种类、不同部位、不同组织及鲜人参储藏过程中人参皂苷Ro的含量变化进行测定。采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中压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制备人参皂苷Ro,HPLC法测定人参皂苷Ro的含量,LC/MS分析结果。中压柱层析法制备人参皂苷Ro效果好,简单快速。人参皂苷Ro的含量差异为:生晒参鲜人参蜜制参红参;芦头支须主根毛须;表皮韧皮部木质部;随储藏期的延长人参皂苷Ro含量减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适用于整参、须根、芦头中人参皂苷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检测方法,同时测定人参皂苷Rg_1、Re、Rf、Rg_2、Rb_1、Rc、Rb_2、Rd的含量。[方法]采用ACQUITY UPLC BEH C_(18)色谱柱(1.7μm,2.1 mm×50 mm)分离,流动相为乙腈-0.1 mol/L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03 nm,柱温35℃,流速0.3 m L/min。[结果]人参皂苷Rg_1、Re、Rf、Rg_2、Rb_1、RC、Rb_2、Rd线性关系良好,回收率在87.3%~98.6%。[结论]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整参、须根、芦头中人参皂苷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明确人参皂苷生物合成的生理生态机制,揭示生态因子和遗传因素与药材质量的关系。【方法】以4年生不同生长时期的人参叶为试验材料,用HPLC法测定人参叶中8种单体人参皂苷(Rg_1、Re、Rf、Rb_1、Rb_2、Rb_3、Rc和Rd)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7个参与人参皂苷合成的关键酶基因(HMGR、FPS、SS、SE、DS、β-AS和CYP716A47)的表达量;通过相关性和灰色关联度分析生态因子和人参皂苷合成关键酶表达对人参叶中皂苷合成和积累的影响。【结果】7月13日—9月29日人参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表达活跃,各个关键酶之间有协同增减的趋势;人参叶中单体皂苷含量最高的是Re和Rg_1,在果后参根生长期(8月31日—9月13日)分别达到最大值60.30和39.38 mg·g~(-1);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水势、相对湿度与叶中人参皂苷含量显著相关(P0.05);人参叶中HMGR基因的表达与Rb_2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SS基因的表达与Rg_1、Re含量显著负相关(P0.05),β-AS基因的表达分别与Rc、Rb_2含量呈显著(P0.05)、极显著(P0.01)负相关;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水势和相对湿度与人参皂苷含量灰色关联度较高,达到0.727 9~0.871 1。【结论】在生态因子调控下,人参皂苷合成关键酶基因的表达影响人参皂苷的合成与积累。  相似文献   

7.
李军  姜华  韩建国  蒋长虹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1):4984-4985
[目的]比较柴胡不同炮制品中总皂苷及微量元素的含量,为柴胡及其不同炮制品在临床上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柴胡不同炮制品,采用可见分光光度法在535 nm波长下测定总皂苷的含量,并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其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在3种炮制品中,柴胡醋炙品中总皂苷和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最低,酒炙品中总皂苷和Fe、Mg、Zn含量最高。[结论]柴胡炮制前后总皂苷和微量元素含量均发生了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一种人参中人参总皂苷的测定方法。采用氨水将丙二酰基人参皂苷转化为相应的中性皂苷,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人参皂苷Rg1、Re、Rf、Ro、Rb1、Rc、Rb2、Rb3、Rd的量,9种人参皂苷总量可代表人参中主要皂苷含量。生晒参片中人参总皂苷含量较低,生晒参须中人参总皂苷含量较高,光支生晒参和全须生晒参总人参皂苷含量在2.11%~6.01%之间。该方法准确,重复性好,完善了人参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
优选人参皂苷Re转化为人参皂苷Rg_2最佳发酵工艺条件,计算人参皂苷Rg_2转化产率。采用HPLC法,从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复合菌添加量3方面,以人参皂苷Rg_2转化产率为评价指标,优选人参发酵条件,并进行相关性分析。人参发酵工艺为酶解温度60℃、加酶量10%、发酵时间10d。采用正交实验优选人参发酵工艺条件,该实验可以为人参皂苷Rg_2的工业化生产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不同土壤环境下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发展平地栽参技术,并考察其质量,以人参皂苷为指标,比较2种土壤环境下种植的人参皂苷含量。[方法]采用药典方法提取人参皂苷,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总皂苷含量,并用HPLC法测定8种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不同土壤种植的4~5年生人参的总皂苷含量均在6%以上;8种腐殖土人参单体皂苷含量高于其对应的农田土人参单体皂苷含量.[结论]同年生人参,农田土人参皂苷含量低于腐殖土人参皂苷含量.  相似文献   

11.
林下参人参皂苷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不同的提取方法对皂苷含量影响显著,热回流法与超声波法和微波法相比对人参皂苷的提取率最高,而且在加热过程中丙二酰基人参皂苷分别转化成相应的中性皂苷.对生长在吉林省的栽培参和林下参的6种主要皂苷(Rg1Re,Rb1Re,Rb2Rd)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地区栽培的人参主根中皂苷含量存在显著差别,且人参皂苷Rg1和Re的化学型组成比例差异较大.吉林人参明显存在3种化学型,分别为高Rg1低Re化学型,低Rg1高Re化学型,Rg1、Re几乎相等化学型.人参不同种群、不同生长年限、不同栽培方式对人参皂苷含量及组成比例都会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人参为对照组,采用HPLC法测定5 a生石柱参样品中6种人参皂苷(Rb_1、Rb_2、Rc、Re、Rg_1、Rg_2)的质量分数,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不同生长期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SS、 CYP82D47、 CYP716A42)的表达量进行比较,以探究石柱参人参皂苷质量分数较低的原因;并对石柱参 CYP82D47基因进行克隆、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得石柱参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石柱参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的表达量在根、茎、叶组织中具有高度相似性,却也具有高度组织差异性,比如SS基因在石柱参根、叶中表达活跃,在茎中表达量有限; CYP82D47基因在石柱参中的表达部位主要是茎、叶组织;而 CYP82D47基因在在根、茎、叶组织中表达较活跃,尤其是根、叶中;此外,人参皂苷合成酶基因 CYP82D47的表达量相对较低是造成石柱参人参皂苷质量分数较低的原因之一;由系统进化树可见,石柱参与竹节参、西洋参、三七及刺五加的亲缘关系较近,结果与物种进化程度相符合。  相似文献   

13.
在克隆人参鲨烯环氧酶基因保守区约364 bp片段基础上,构建该基因的RNAi植物双元表达载体pMHZ111-SE,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转化人参愈伤组织,通过HPLC方法测定转基因和非转基因人参愈伤组织中6种单体皂苷的含量。结果表明,经干扰载体转化的人参愈伤组织中Rg1、Re、Rc单体皂苷含量均有大幅度下降,其他3种皂苷含量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臭参为试验材料,经过试样制备、提取纯化、测定等步骤,分析臭参皂苷含量,重点研究了试样制备方式、皂苷元溶解度、洗脱乙醇浓度、回收率及精密度等。结果表明:采用水浴加热方式提取臭参皂苷的效果优于超声方式;薯蓣皂苷元、臭参总皂苷都可溶于70%乙醇;选择无水乙醇作为洗脱剂;臭参地下、地上部分的总皂苷含量分别为1.08%、1.18%;回收率和精密度都较理想。检测方法适用于臭参总皂苷及其他皂苷元含量较多材料的检测;臭参地上部分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野山参和林下参中人参皂苷的组成特征及差异所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野山参和林下参中电苷进行分析测定。结果表明:野山参和林下参中均含有常见的9种人参皂苷(Re、Rg1、Ro、Rf、Rg2、Rb1、Rc、Rb2、Rd),野山参中还检测到三七皂苷R1、R2和R3以及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b1和Rc,林下参仅检测到了丙二酰基人参皂苷Rh1、Rc和Rd,没有检测到三七皂苷R1和R3;林下参中Re含量显著高于野山参,平均含量为5.042g/mg,二者达到极显著差异(P〈0.01),野山参和林下参中其它8种人参皂苷含量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三七皂苷单体的化感自毒作用,将3种不同的皂苷单体(人参皂苷Rg_1、Rb_1、三七皂苷R_1)分别添加到灭菌和未灭菌的土壤中,研究其在不同土壤介质中对三七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及差异。结果表明:(1)灭菌后的土壤更有利于三七生长,发芽率、发芽势、茎粗、最长根长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2)人参皂苷Rg_1和Rb_1对三七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三七皂苷R_1对三七种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三七幼苗生长表现为促进作用。3种皂苷单体的综合化感效应由强别弱依次为:人参皂苷Rb_1(-0.274)人参皂苷Rg_1(-0.112)三七皂苷R_1(0.004),人参皂苷Rb_1的化感抑制效应最强。(3)土壤灭菌状况和皂苷单体种类互作对三七幼苗茎粗、苗高、叶片数3个指标有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与皂苷协同互作,进而加剧了三七的自毒作用,是导致三七连作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不同产地不同年限林下参皂苷含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色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了吉林省不同产地和不同生长年限的林下参中人参总皂苷含量和7种主要人参皂苷含量,并使用SPSS软件进行了方差分析.结果表明:生长年限对林下参人参总皂苷含量和常见7种人参皂苷(Rb1,Rb2,Rg1,Re,Rf,Rc,Rd)含量有显著性影响,而产地则无显著性影响,并且所测样品个体间无显著差异.桦甸和延边林下参的总皂苷含量10年生最低,15年生最高;抚松和集安的20年生最低,15年生最高.人参皂苷Rg1 +Re总量、Rb1含量均符合中国药典规定,产地为延边和抚松其含量最低的是10年生,最高的是20年生;桦甸的是10年生最低,15年生最高;集安的是20年生最低,10年生最高.建议各地区根据皂苷含量高低选择适合的采收期,合理利用林下参资源.  相似文献   

18.
比较吉林省不同产地人参中人参总皂苷的含量.采用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检测波长544nm.香草醛-硫酸比色法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120μg,相关系数r=0.9994;平均加样回收率100.2%,RSD 0.78%(n=5).6个产地中临江人参总皂苷含量最高,抚松的略低.香草醛-硫酸法比色法测定人参总皂苷操作简便,精密度高,重现性和稳定性均较好,吉林省6个产地的人参中所含人参总皂苷均大于3%.  相似文献   

19.
不同种类人参茎叶中皂苷成分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人参茎叶、西洋参茎叶和三七参茎叶中人参皂苷的含量及组成。[方法]采用水提法对人参茎叶和西洋参茎叶总皂苷进行提取,再用TLC和HPLC方法对人参总皂苷组成进行分析,对其皂苷成分进行比较。[结果]水提人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为6.02%,西洋参茎叶总皂苷的提取率为5.01%。3种人参茎叶总皂苷的TLC和HPLC检测结果表明,人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e、Rg1、Rd、Rc,其中Re、Rg1、Rd皂苷的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53.7%;西洋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d、Rb3、Re、Rc,其中Rb3、Rd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38.3%;三七参茎叶中主要皂苷为Rb3、Rc、Rb1,其中Rb3含量较高,占总皂苷的17.2%。3种人参茎叶PPD/PPT值表明,人参茎叶为33∶37,主要皂苷为原三醇类;西洋参茎叶为50∶12;而三七参茎叶中几乎不含有原三醇类皂苷。[结论]成功的对不同种类人参茎叶总皂苷成分进行了比较,为不同种类人参茎叶的选择和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价3种生长模式人参土壤养分供应能力及影响人参皂苷积累的主要养分因子,运用常规农化分析方法和超声提取-高效液相法分别测定土壤养分含量和人参中9种单体皂苷含量.结果表明,人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为野山参>林下参>园参,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系数为85.6%,属中等变异,土壤全量氮、磷、钾变异系数大于1009,为强变异,结合国家第2次土壤普查养分分级标准可知,人参土壤碱解氮含量为国家5级水平,速效磷为国家2级水平,有效钾含量为641.4 mg/kg,远大于国家1级水平(200mg/kg);野山参和林下参中9种单体皂苷中以单体皂苷Rb1、Rc、Rb2、Rd和Rg1含量较高,5种单体皂苷显著高于园参(P<0.05),林下参中单体皂苷含量以15 a生含量最高,其中Rb1、Rc、Rb2、Rd和Rg1分别为20.207、22.865、12.435、17.201和7.770 mg/g,为制定林下参适宜采收参龄提供参考;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含量直接影响人参皂苷的积累.不同生长模式下人参土壤养分含量差异较大,以野山参和林下参土壤为参考,科学施加氮、磷肥有助于提高园参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