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付杨 《新农业》2013,(11):26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有毒杂环化合物,其代谢产物的类型有很多种,其中B1型最强。在玉米、豆类、麦类等未及时晒干或储藏的情况下,黄曲霉就会产生毒素导致发霉变质。有些养殖户怕浪费,将这些发霉变质的食物去喂猪,猪一旦进食含有黄曲霉毒素的饲料就会导致中毒。黄曲霉毒素会抑制DNA的合成,是强烈的致癌物质。本病分为急性型、亚急性型、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复杂食品体系中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行为,以黄曲霉毒素B1为研究对象,以乙腈为简单溶剂系统模型,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辐照前后黄曲霉毒素B1进行定量,研究不同辐照剂量、不同毒素初始浓度等因素对黄曲霉毒素B1电子束辐射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子束辐射能够有效地去除乙腈溶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在实验范围内,随着辐照剂量、初始浓度的增加,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率增加。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黄曲霉毒素B1的致病机制,本研究通过黄曲霉毒素B1检测试剂条检测为阳性的饲料及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污染的饲料饲喂5组小鼠,进行了50d试验,对不同试验组小鼠进行临床、病理学分析以及受损肝脏及胃肠内容物中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结果表明:本试验初步建立了黄曲霉毒素B1中毒小鼠模型。本研究成果对黄曲霉毒素统一诊断标准的建立具有重要意义,对黄曲霉毒素的致病机制和临床药物的筛选等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黄曲霉毒素是饲料等农副产品中重要的有毒有害污染物,是一类强致癌性、剧毒性真菌毒素,对畜禽健康危害巨大。该研究对黄曲霉毒素污染拮抗菌开展研究,为黄曲霉毒素污染治理提供技术支持。从河北迁安、迁西、遵化、玉田及丰南饲用玉米或饲料中分离细菌,通过室内外试验,获得对黄曲霉具有较强拮抗力的菌株B45和B6。经分子生物学及理化性质鉴定,菌株B45和B6为解淀粉芽孢杆菌。进一步开展了B45和B6对黄曲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黄曲霉毒素的消减作用及黄曲霉毒素的分解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拮抗菌可以显著抑制产毒黄曲霉菌丝生长,降低黄曲霉毒素的产生及消除黄曲霉毒素。  相似文献   

5.
黄曲霉毒素是由真菌代谢产生的天然毒素,主要分为B族黄曲霉毒素、G族黄曲霉毒素及M族黄曲霉毒素。黄曲霉毒素对人类和动物具有较高的毒性、致畸性、诱变性和致癌性,其中黄曲霉毒素B_1的毒性最高,且黄曲霉毒素B_1和黄曲霉毒素M_1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一级致癌物。因此,黄曲霉毒素的脱毒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主要对国内外黄曲霉毒素的物理脱毒方法、化学脱毒方法及生物脱毒方法进行综述,重点对生物脱毒方法的种类、脱毒机理和降解产物的毒性进行了评述,并提出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6.
黄曲霉毒素是一类具有相似结构的霉菌衍生物的总称,多达17种,是世界公认的分布最广、毒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一类毒素。已知毒性大小的黄曲霉毒素排列顺序为: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2。其巾黄曲霉毒素B1的毒性最强,长期食人含有此类毒素的饲料可使猪体发生肝癌等病变,对养猪业威胁极大。  相似文献   

7.
河南省花生黄曲霉毒素污染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曲霉毒素(AFT)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集蜂曲霉、黑曲霉或溜曲霉产生的一族具有生物活性的次生代谢物,已被WHO列为已知最强的致癌物质。目前已确认的黄曲霉毒素有两大类型17种,花生常见的黄曲霉毒素主要为B1,B2,G1,G2,其中以B1毒性最强和产毒量最大。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花生黄  相似文献   

8.
乳酸菌防霉去毒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乳酸菌吸附黄曲霉毒素B1的强度及被吸附的黄曲霉毒素B1的致突变性.将乳酸菌细胞与黄曲霉毒素B1在生理盐水中相混合,在37℃振荡培养60和120min后检测生理盐水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同时利用Ames试验检测被吸附的黄曲霉毒素B1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在使用的8株乳酸菌中,乳酸菌结合黄曲霉毒素B1的强度在4%~50%之间,其中干酪乳杆菌干酪亚种CGMCC1.539吸附黄曲霉毒素B1能力最强.Ames试验表明,被结合的黄曲霉毒素B1仍有较强的致突变性.乳酸菌对黄曲霉毒素B1有较强的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9.
采用酶联免疫法对瓶装黄酒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测定,并对该方法的线性、灵敏度、回收率和重现性进行验证,同时对如何预防瓶装黄酒中黄曲霉毒素B1污染进行讨论。黄曲霉毒素B1标准品在0.1~2.0μg·L-1范围内线性良好,y=-0.4679x+0.3132,R2=0.998 2,该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最低检出浓度为0.05μg·kg-1,不同浓度添加回收试验所得回收率为90.2%~106.0%,重复性好,精密度为3.5%。通过对26个不同产品特性黄酒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测定,发现所有样品均有检出,但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均小于2.0μg·kg-1。酶联免疫检测方法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测定快速,定量准确,重现性好,可高效率地定量检测大量市售黄酒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正饲料受霉菌污染较普遍,霉菌污染后饲料产生异味、结块、色泽异常、质地发生变化。营养价值和适口性下降,蛋白质溶解度降低,部分维生素遭破坏。霉菌产生的毒素可引发畜禽中毒。霉菌产生的毒素种类甚多,本文主要选择危害较普遍的黄曲霉毒素予以介绍。1黄曲霉毒素的危害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多达20余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AFB1)数量最多。不同品种、年龄、性别和营养状况的畜禽对黄曲霉毒素的敏感性表现不同,其中低龄、营养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黄曲霉毒素类生物毒素研究提供试验参考。[方法]黄曲霉毒素B1与人血清白蛋白耦联后免疫BALB/c小鼠,取小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通过阳性株的筛选和克隆等步骤,制备了3株稳定分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成功地筛选出能够分泌抗黄曲霉毒素B1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制备出对黄曲霉毒素B1具有高亲合力、高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结论]为鲜奶及奶粉的快速筛检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正>霉玉米中毒一般指的就是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采食被黄曲霉等特定真菌所产生的代谢产物即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饲料而引起的一种危害极大的中毒病。主要破坏肝脏、血管和中枢神经,病畜表现全身出血、消化障碍和神经症状等。1发病机理黄曲霉毒素中毒是由于猪采食了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花生、玉米、黄豆、棉籽饼及饲料等而引起的一种中毒性疾病。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菌的一种代谢产物,目前已发现的黄曲霉毒素及其衍生物有20种,其中黄曲霉毒素B1、B2、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贵州省辣椒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采用ELISA方法对2009—2010年贵州省9个地区市场销售的669份辣椒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贵州省辣椒制品中总体存在黄曲霉毒素B1的轻度污染,尤其是干辣椒制品中黄曲霉毒素B1的污染情况较重。  相似文献   

14.
黄曲霉毒素B1具有非常强烈的致癌性,饲料当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B1会损伤动物的肝脏并对其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健康。所以准确、快速的对饲料中的AFTB1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黄曲霉毒素B1具有非常强烈的致癌性,饲料当中存在的黄曲霉毒素B1会损伤动物的肝脏并对其产生很大的毒性作用,严重危害着动物健康。所以准确、快速的对饲料中的AFTB1含量进行检测对养殖业与人们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方法进行了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使用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新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电化学方法优化检测条件,建立标准曲线并对样品进行检测。[结果]试验得出,黄曲霉毒素B1单克隆抗体修饰金电极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的最优条件为:电极修饰条件为4℃、8 h,磷酸盐缓冲溶液的pH为7.4。该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B1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427~150.000ng/ml,加标回收率在94.44%~101.36%。[结论]使用该免疫电化学方法,检出限较低,可以用于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稻谷黄曲霉毒素B_1近红外无损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近红外光谱技术检测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准确性和精度,文章探讨以RBF径向基函数为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参数对建模精度影响。收集80个稻谷样本,应用近红外光谱采集光谱信息,采用化学分析方法测定贮藏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含量,建立稻谷黄曲霉毒素B1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确定基于RBF核函数模型最优参数为c=106,γ=0.0015。该模型校正集决定系数为0.913,校正标准偏差和预测标准偏差分别为1.186和1.267。结果表明,基于支持向量机算法建模可准确检测稻谷中黄曲霉毒素B1。为准确、实时监测贮藏稻谷黄曲霉毒素B1污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黄曲霉毒素B1对脾脏和肝脏的影响,试验选取三周龄小鼠20只,按体重随机分成2组,每组10只。对照做健康饮食喂养,灌喂200μg/(kg·d)玉米油;黄曲霉毒素B1组每日灌胃用玉米油配制的黄曲霉毒素B1200μg/(kg·d),试验连续28d。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会对脾脏和肝脏造成损伤,扰乱正常生理功能,降低过氧化氢酶,三磷酸腺苷酶和还原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含量,增加丙二醛的含量,以此促进脂质氧化造成脾脏和肝脏的损伤。可见,黄曲霉毒素B1对脾脏和肝脏均有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了的等温吸附,以及赖氨酸、酸碱度、温度、离体肠管吸收及透析袋透析对其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蒙脱石在pH2.0和pH8.0时对黄曲霉毒素B1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598.8μg/g、682.4μg/g;赖氨酸含量为2.0mg/mL和4.0mg/mL时对吸附无影响I酸碱度在pH2.0至pH8.0及温度在20℃至60℃时对吸附无明显影响;改性蒙脱石可减少离体肠管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收率及黄曲霉毒素B1通过透析袋的透析率。改性蒙脱石对黄曲霉毒素B1可能以化学吸附为主鸡小肠对黄曲霉毒素B1存在主动吸收过程。  相似文献   

20.
黄曲霉菌广泛存在于霉变花生、玉米及谷物中,大多数黄曲霉是不产毒的,其中有些菌素能够产生一种强烈的肝脏毒素,称为黄曲霉毒素。自然条件下,产生的黄曲霉毒素主要有4种,即B1、B2、C1和C2,以B1的毒性最强,可以引起动物饲料中毒,能诱发大鼠、鸭、鱼、猪及猴子的肝癌。这类饲料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