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5%卡克死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0%双甲眯乳油、73%克螨特乳油、25%三唑锡可湿性粉剂、30%松脂酸钠水乳剂6种不同类型常用杀螨剂对细纹新须螨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1.8%阿维菌素乳油与20%双甲眯乳油对细纹新须螨防治效果明显优于其他药剂。虽然卡克死、克螨特、三唑锡、松脂酸钠防治效果不如阿维菌素、双甲眯,但可以作为交替药剂使用,以防止细纹新须螨产生耐药性。  相似文献   

2.
在黄山风景区对黄山松细纹新须螨发生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纹新须螨发生与气温、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气候因子均有一定的关系。与细纹新须螨发生关系最为密切的气候因子为月均气温和旬均气温,曲线拟合结果与实际较吻合,细纹新须螨发生数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当平均气温达到14℃以上,可用该曲线预测预报细纹新须螨发生的趋势;多个气候因子与细纹新须螨发生数量的回归分析表明,月均气温+月均降雨量+月均相对湿度、旬均气温+旬均降雨量、旬均降雨量+旬均相对湿度3个组合因子与细纹新须螨发生关系密切。采用旬均气温+旬均降雨量进行虫情预测预报,对指导防治具有实际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3.
陈志文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19):232-232
本文分析了细纹新须螨对黄山松的危害特点,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张明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7):136-137
每667m2用3%啶虫脒40mL防治水生蔬菜蚜虫1次,防治效果可达95%。为防止水生蔬菜新生嫩叶蚜虫继续为害,还须每隔5~6d施药1次,连续2~3次。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环链拟青霉对危害黄山松的细纹新须螨的防治.结果表明,环链拟青霉对细纹新须螨有较强的致病力,开发潜力较大.致病性受悬浮液中孢子密度、寄主虫龄期、作用时间的长短等因子的影响.累计校正死亡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相同虫龄下孢子密度越高,半致死时间(LT50)越小;相同孢子密度下,虫龄越小死亡率越高.在实践中应着重防治2龄...  相似文献   

6.
细纹新须螨为害黄山松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细纹新须螨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和在天柱山风景区的分布、危害状况,提出了加强监测、科学用药、合理安排防治作业时间、加强保护和林分卫生管理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进行了15%阿维·毒死蜱悬浮剂、4%阿维·吡虫啉乳油、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和6%高氯·甲维盐微乳剂4种药剂对大樱桃叶螨的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以15%阿维·毒死蜱悬浮剂2 000 mg/kg处理防治效果最好,第1次施药后5 d的防效为87.45%,第2次施药后7 d的防效为96.43%,其两次施药后对大樱桃叶螨的防效均优于其余3种药剂处理,且无药害,生产上可用于大樱桃叶螨的田间防治。  相似文献   

8.
氯啶菌酯对稻曲病和稻瘟病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确定新型杀菌剂氯啶菌酯对稻曲病(Ustilaginoidea virens)和稻瘟病(Magna-porthe gresea)的防治效果,以每公顷使用有效成分100~150g对水900L,防治稻曲病在水稻抽穗前5~6d喷雾施药1次,防治稻瘟病在发病初期施药,10d后增施1次,防治效果均可达到90%左右。  相似文献   

9.
34%乙多·甲氧虫悬浮剂防治水稻抗性二化螟具有较好的效果。1~2龄幼虫盛期施药的效果好于2~3龄幼虫盛期施药的效果,推迟防治效果明显下降。防治2次的效果好于防治1次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玉米叶螨田间药效试验与示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1999、2000两年的田间小区试验,北疆地区筛选出对玉米叶螨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有:25;螨死净粉剂、20;三氯杀螨醇、50;阿波罗悬浮液、5;尼索郎乳油,在施药后第3 d防效达100;,有效期15d以上。大田示范表明:玉米叶螨防治时间定为6月下旬~7月下旬,防治2~3次,防治间隔期7~10d,最好选用对天敌相对安全的专用杀螨剂,例如:新型杀螨剂25;螨死净,大田示范防效达87;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丁氟螨酯在草莓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在采果期使用丁氟螨酯防治草莓红蜘蛛可能产生的食用安全风险,对丁氟螨酯在草莓上使用后的残留动态进行评价。在保护地条件下20%丁氟螨酯SC以最高推荐使用量和15倍最高推荐使用量各施药1次和2次。结果表明,其在草莓上的最终残留量受施药浓度和施药次数的影响,残留风险与田间用药剂量、用药次数正相关。以最终残留量试验的高剂量用药1次,探索其残留消解动态,测定结果表明,果实上原始沉积量为05882 mg·kg-1,半衰期为9364 d。参考国外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和ADI值规定,采用风险商的方法进行评估,不同施药浓度、施药次数下丁氟螨酯用药后1~21 d的草莓对2~4岁、18~30岁和60~70岁人群的风险均较低(风险商为0001~0020)。因此,建议草莓中丁氟螨酯的最高残留限量值设定为2 mg·kg-1,按推荐剂量施药1~2次,安全间隔期为7 d,在我国草莓连续采收的生产方式下,安全间隔期应延长1~2 d。随着施药浓度或施药次数的增加,安全间隔期也适当延长。  相似文献   

12.
用罗危EC防治柑桔红蜘蛛结果表明,罗危EC 5000倍在施药后3天,防治效果达到91.1%,施药后15天,防治效果达到98.2%,施药后40天,防治效果仍然在91%以上.罗危EC与螨危5000倍的防治效果的持效性相当,在生产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矿物源农药绿颖防治黄瓜白粉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效低毒矿物源农药绿颖对黄瓜白粉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熏且对黄瓜安全,并有促进生长的作用。生产上用绿颖防治黄瓜白粉病以200~300倍稀释液为宜,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进行喷雾防治,每隔8d施药1次,连续施药2~3次,可达到较好的防效。  相似文献   

14.
氟虫双酰胺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氟虫双酰胺水分散粒剂对稻纵卷叶螟有显著的防治效果,每667m2用量10g,施药后3~4d和14~15d防治效果达到89.8%~96.3%,保叶效果94.2%以上,对稻纵卷叶螟1~4龄幼虫均有高效,持效期长的优点。试验表明,为达到1次施药控制多峰次纵卷叶螟为害,氟虫双酰胺防治适期以3龄幼虫盛期、用量以每667m28~10g为宜,施药方法以弥雾法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为了筛选出防治茶树炭疽病的高效、安全、低毒和环境友好的防控药剂,选用5种化学杀菌剂和4种生物杀菌剂开展了茶树炭疽病防治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供试杀菌剂对茶树炭疽病均具有一定的防治效果,5种化学杀菌剂末次施药后7和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7.0%~82.6%和65.1%~83.5%,4种生物杀菌剂末次施药后7和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42.2%~68.6%和36.4%~67.3%;5种化学杀菌剂中以处理1(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末次施药后7和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2.6%和83.5%,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其次是处理4(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 250倍液)和处理5(22.5%啶氧菌酯悬浮剂1 500倍液),末次施药后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6.8%和79.7%,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显著高于除处理1以外的其他处理;4个生物杀菌剂中以处理9(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90 g/667m2)对茶树炭疽病的防治效果最好,末次施药后7和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68.6%和67.3%,与化学杀菌剂处理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处理2)...  相似文献   

16.
药效试验结果表明,依天得可湿性粉剂800倍第一次施药后8天防治效果达73.16%~83.41%,第二次施药后8天防治效果达82.30%~83.45%,是目前防治冬瓜白粉病效果较好的生物制剂。生产上推广应用依天得800~1200倍即可达到较理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选取市面上常见的4种药剂,采用喷雾法对核桃夜蛾进行田间防治试验,喷药后3d、7d观察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3d后,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处理防治效果为90.16%;8%虫螨腈·虱螨脲微乳剂处理防治效果为82.30%;11.8%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处理防治效果为82.99%;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效果为77.03%。施药7d后,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处理防治效果为92.55%;8%虫螨腈·虱螨脲微乳剂处理防治效果为84.65%;11.8%甲维·虫螨腈悬浮剂处理防治效果为85.91%;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防治效果为80.69%。4种药剂的防效25g·L-1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剂>11.8%甲维·虫螨腈悬浮剂>8%虫螨腈·虱螨脲微乳剂>8000IU·μL-1苏云金杆菌悬浮剂,4种药剂在喷药后3d、7d防效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明确乙唑螨腈对二斑叶螨的防治效果,2017年2—3月在草莓上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乙唑螨腈悬浮剂1 875、2 500和3 750倍液防效均显著,高剂量施药处理优于低剂量施药处理,但差异不显著。从防效及安全性来看,是理想的草莓二斑叶螨防治药剂,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24%螨危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示范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柑桔红蜘蛛是柑桔的主要病虫害之一,在广东柑桔主产区每年的春季和秋季都有两个发生危害高峰.2007年4月和11月进行了新药剂24%螨危悬浮剂防治柑桔红蜘蛛大面积示范试验和应用研究.结果表明,24%螨危悬浮剂对柑桔红蜘蛛具有优良的防治效果,持效期长,而且对柑桔安全;施药后40d、50d,24%螨危悬浮剂5000倍的防治效果均达到96%以上,而且气温越高效果越明显,持效性显著优于对照药剂5%尼索朗乳油2 000倍的防效,在每个柑桔红蜘蛛发生高峰前用药1次即可有效地控制整个红蜘蛛发生危害高峰期,而且对柑桔锈蜘蛛也有明显防治效果,值得在生产上在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小麦赤霉病药剂防治适期及不同防治次数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表明,防治小麦赤霉病,以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10%)施药效果最好,防治效果、产量均显著高于小麦齐穗期施药及小麦盛花初期施药。在小麦赤霉病发生较重年份,防治感病品种小麦,施药2次效果较好,应于小麦初花期施药1次、7d后施第2次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