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1):148-150
2013年,我国一号文件正式提出"家庭农场"新型农业主体概念,鼓励承包土地向家庭农场流转。随着吉林省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家庭农场发展出现农场主综合素质较低、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服务机制不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资金融通难等问题。为了进一步完善家庭农场支持体制,应从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服务机制、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第一次提及"家庭农场"这一词语,并大力地鼓励和支持土地承包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性的规模经营。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及土地流转促进了家庭农场的快速发展。本文通过对吉林省内发展较快地区的家庭农场情况的调查,分析目前家庭农场发展中存在的政策不完善、土地流转不规范、农场主综合素质水平低等诸多问题,并针对问题从政策、完善监督机制和加大培训力度等方面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3.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全局性和根本性问题。2019的一号文件指出,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启动家庭农场培育计划。营口市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家庭农场发展内在动力不足、家庭农场的发展数量与规模不大、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困难和家庭农场主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等问题,因此要营造家庭农场发展的氛围,增强其内在动力,落实国家和省促进家庭农场发展的相关政策,健全土地流转机制,以及提高家庭农场主和其经营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4.
我国家庭农场起步缓于欧美等发达国家,但却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由于家庭农场对于缓解"三农"问题的积极意义在实践中逐渐凸显,我国各级职能部门对于家庭农场的重视也在不断深化,特别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家庭农场"这一概念,更是对家庭农场今后的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基于马岩村农业发展的资源禀赋及土地利用现状,尝试从土地流转的视角探索马岩村家庭农场的培育条件,通过科学合理的土地流转机制服务家庭农场的建立及成长。  相似文献   

5.
家庭农场发展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农场是指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从事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化生产经营,并以农业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来源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家庭农场应注意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土地流转和集中必须严格遵循双方自愿和平等互惠的原则;应做好农场主和劳动力转移的培训工作等.发展家庭农场,应明确家庭农场的定义,建立注册登记制度;规范土地流转机制;加大扶持力度,制定财政、税收、用地、金融、保险等优惠政策,为家庭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6.
沈琼  李家家 《南方农业学报》2018,49(9):1894-1900
[目的]分析土地流转对家庭农场扩大规模意愿和经营绩效的影响,为促进我国家庭农场科学稳定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和入户访谈的形式,以湖北省武汉市和安徽省郎溪县的563户家庭农场调查材料为依据,分析土地的流转面积、流转年限、流转合同和流转租金对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意愿的影响,以及经营规模对家庭农场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农场主的意愿经营规模与实际经营规模有一定差距,实际经营规模为21.78 ha,意愿经营规模为24.57 ha,调查表明60.75%农场主都愿意扩大经营规模.土地流转面积对家庭农场扩大经营规模意愿有显著影响(P<0.05);对粮食种植类家庭农场来说,经营规模的增加能有效提高农场的经营性净收益,但并未提高单位面积效益.[建议]引导土地有序向家庭农场流转,做好对土地流转的指导和服务,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促进家庭农场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陆良县中枢街道办事处鼓励和支持农村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优化土地资源配置,为做大做强"优质粮、烤烟、蚕桑、畜牧、蔬菜、经济林果"等特色优势产业提供保障。1土地流转现状街道有17个社区,193个居民小组,总耕地面积1607公顷,共签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18325份,完成农村土地承包流转16864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3.76%。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基于温氏"公司+家庭农场"发展的基本模式、特点和经营效益,分析了拓展"公司+家庭农场"的困境,探讨了应该如何加快发展"公司+家庭农场"这种新型农业主体,建议通过明晰土地产权,加快土地流转;重视人才培训,促进主体建设;加大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方式;做好疾病防控,降低经营风险和注重生态环保,发展循环农业等五个方面来推进"公司+家庭农场"模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家庭农场是适应农业生产现代化和社会化的生产模式,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家庭农场的先决条件。但中国目前仍存在着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诸多土地问题,如农民土地权能不完整、土地流转期限短稳定性差、流转成本快速上涨等。在总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土地策略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家庭农场快速、健康发展的一系列土地策略建议,包括结合法律体系建设和土地确权工作完善农民土地权能、探索和创新多种农地流转形式、构建完善农民离农的保障体系、以适度的补贴和奖励鼓励长期稳定农地流转、建立农地流转费用的管控和调整机制、加快流转中介服务组织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0.
规模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6.67 hm2左右规模的家庭农场,与小规模经营和大规模经营相比,具有成本小、风险小、土地流转难度小、经济效益高、生态效益高、产量高等特点,便于政府管理,是加快土地流转、实现规模经营最合适的"度"、最适合的经营方式。因此,政府应当在农机补贴等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对规模家庭农场的发展优势进行探讨,以期促进规模家庭农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前我国正在强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如何解决小农户分散化经营与实现农业现代化的矛盾,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核心问题。多年来,我国为破解这一难题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和多种形式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经营主体,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近年来,江苏省扬州市在发展家庭农场工作中出取得了积极的进展。在搞好土地确权发证奠定法律基础上,对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和定价方式进行规范管理,制定鼓励扶持政策,优化家庭农场的发展环境,有效促进家庭农场的健康发展。针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问题,如土地流转困难、经营成本增大、农田基础设施不配套、土地流转缺乏监督机制等,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土地流转机制、继续加强对家庭农场的配套支持、发展家庭农场协会、提供全程服务等发展家庭农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家庭农场是从事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它通过土地流转合约和劳动雇佣合约获得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资源。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关系到家庭农场资源获取状况及其可持续性发展。基于交易成本的视角,通过对111家家庭农场的问卷调查,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了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有75.7%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选择正式合约,56.8%的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交易成本对家庭农场合约稳定性产生了实质性影响,土地流转方式、初始投资中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占比、土地流转期限和地权稳定性均对家庭农场选择正式土地流转合约产生显著影响。家庭劳动力投入农场比例、家庭农场土地规模、家庭农场主主要居住地以及家庭农场类型显著影响家庭农场劳动雇佣选择常工形式。因此,为促进家庭农场稳定发展,微观管理层面应根据资产专用性特性选择恰当的合约治理机制,并且通过居住在农场所在地降低信息不对称的状况;宏观政策层面应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并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稳定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北京农业》2013,(23):36-41
家庭农场是农民家庭通过租赁、承包或者经营自有土地的农业经营形式。2013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发展"家庭农场"的政策。鉴于美法日等发达国家"家庭农场"的广泛认可和应用,探求、借鉴其生产经营制度,在具体的组织形式及经营机制创新上下工夫,鼓励和支持承包土地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以适应和推动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山东省家庭农场具有市场主体特征明显、以种养业为主、经营规模适中、跨地区土地流转、管理水平较高、重视品牌建设等特点,也存在土地流转不规范、专门人才紧缺、经营风险大等问题。应当在落实土地流转政策的基础上,采取相关措施加以扶植,同时可以实施家庭农场信用分级办法来加强对家庭农场的管理,通过鼓励成立相关组织或协会,来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5.
都市农业背景下北京山区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家庭农场在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农民增收、农业现代化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北京山区家庭农场根据山区地形特点分为丘陵或平原区"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浅山区"精品农业+观光农业"、中山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深山区和水源涵养区"创意农业+生态旅游"四种发展模式.家庭农场发展中还存在耕地分散、集体林权确权制度不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水平较低、人才和资金短缺等问题,解决的对策包括完善土地流转和集体林权流转、生态农业技术统一规划、推进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完善农村金融体系等.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上海市及周边地区家庭农场发展,介绍上海市浦东新区川沙新镇在加快家庭农场发展、保障土地流转顺利开展的相关经验与做法,主要包括设定家庭农场准入门槛、镇农投公司统一执行土地二次流转、设置考核内容及评分标准、加快对原外来经营户的土地清退补偿、其他长效管理机制等,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家庭农场的发展意义及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发展家庭农场是打破农村家庭承包经营的一次有益尝试,是提高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和培育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本文提出培育发展好家庭农场需要做好土地合理流转、适度规模经营、提高经营理念和管理知识及完善农业社会服务体系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周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一、发展现状(一)产业结构情况种植业家庭农场1 086个,占总数的31.5%,主要生产经营粮食、烟叶、蔬菜、果品、药材、苗木等。养殖业家庭农场1 763个,占总数的51.2%,主要生产经营生猪、肉牛、羊、家禽、水产等产业。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597个,占总数的17.3%,主要生产形式为粮食+生猪,水果、苗木+生猪等。(二)流转土地情况全市各类家庭农场共流转土地1.95万hm2,占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的15.5%。流转土地面积在66.67hm2以上的家庭农场有18个,占家庭农场总数的0.5%。土地流转价格为500~1 200元/667m2。(三)生产经营情况截至2013年3月底,全市家庭农场年经营总收入为8.4亿元,平均每个农场收入24.4万元。其中:10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民乐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建设特色农业大县为目标,积极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返乡务工人员等兴办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截至目前,全县新发展专业合作社81个,累计达到1505个,新发展家庭农场5家,累计达到60家,发展种植大户347个。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元模式长期连片流转土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全县土地流转面积达到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业改革,家庭农场成为农业经营体制改革的热点。本文通过构建涵盖经济、社会、生态三个维度的家庭农场土地流转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一手数据,对家庭农场的土地流转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发现,家庭农场模式的土地流转实现了土地的规模经营,提升了农业科技含量,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推进了生态型农业的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绩效,但在家庭农场的发展过程中农药、化肥等农资品的投入,所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仍然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