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立地条件的数量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北京山区天然荆条灌丛为研究对象,选择坡度、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裸岩率作为立地因子,运用数量化理论I的方法研究不同立地因子对荆条灌丛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坡向、坡位、海拔、土壤厚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高生长;坡向、坡位、坡度、土壤质地和裸岩率影响荆条灌丛的径生长。这为北京山区退化植被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样方调查方法,对泡核桃溃疡病的立地条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坡向和坡度对泡核桃溃疡病的发生有显著影响,其中阳坡的泡核桃树发病最轻,阴坡的发病最重,病情指数分别为23和46;陡坡的泡核桃树发病最重,平坡的发病最轻,病情指数分别为48和19。  相似文献   

3.
采用样地法,研究了立地条件对泡核桃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①不同海拔之间泡核桃产量有显著差异,其中海拔15002000m单株产量最高,25002000m单株产量最高,25003000m单株产量最低。②随着坡度的增大,泡核桃单株产量逐渐降低。③阳坡单株产量最高,阴坡最低,半阳(阴)坡介于二者之间。鉴于此,在选择泡核桃园地时,应充分考虑坡度、海拔、坡向。  相似文献   

4.
以北京市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和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及相关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山区海拔、坡向、坡度、土壤质地、土壤类型、土壤厚度、枯落叶厚度等7个因子对林木生长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因子对不同龄级油松人工林平均树高、胸径及蓄积量的影响不同,对Ⅲ龄级、Ⅳ龄级各生长量影响最大。对Ⅰ龄级和Ⅲ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海拔和坡向,对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坡向,对Ⅳ龄级油松人工林各生长量均有影响的立地因子是海拔、土壤质地和土壤厚度。土壤因子对油松人工林Ⅲ、Ⅳ龄级的生长情况影响较大,对Ⅰ、Ⅱ龄级油松人工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腾冲县秃杉人工林立地条件与林分生长关系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样地调查数据,采用方差分析法、显著性分析和多重比较分析法,分析不同坡向、坡位、坡度、土壤等立地因子下的秃杉人工林树高、胸径平均生长量状况。结果表明:不同坡向、坡位、土壤厚度对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均有显著影响;影响秃杉人工林林分生长的最主要立地因子为坡位、坡向和土壤厚度;秃杉最适生的立地条件为坡下部、阴坡、土壤深厚。  相似文献   

6.
2011年12月,在福鼎后坪国有林场后坪工区,采用L_9(3~4)正交试验设计对不同土壤厚度、海拔高度、坡向的30年生湿地松林分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材积生长在不同的土壤厚度和海拔间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坡向间差异不显著。对胸径和材积生长影响排序为:土壤厚度海拔高度坡向;对树高生长影响排序为:海拔高度土壤厚度坡向;最佳处理为土壤厚度≥80 cm,海拔700~799 m,半阳半阴坡。土壤厚度除了胸径生长量在土层厚度≥80 cm与土层厚度40~79 mm间差异为不显著外,其它各土层厚度间胸径、树高、材积生长量均有不同差异;海拔主要表现在800 m以下与800 m以上间的差异。说明湿地松在山地造林时,宜选择土层厚度≥80 m、海拔800 m的半阳半阴坡立地造林为好。  相似文献   

7.
分别按照表土层厚度、坡位、坡向、坡度以及小地形等不同立地条件,对丹东地区红松的生长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表土层厚度在20cm 以上红松生长最好;对坡位而言,红松在下坡位上生长达到最高;对于坡向,在北、西北、东北坡向组,即阴坡、半阴坡生长最好;红松造林选地切忌水湿地和冲风口.  相似文献   

8.
赤峰地区樟子松人工林适宜生境条件的选择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樟子松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生长表现良好的常绿乔木树种之一。近几十年来,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得到了大面积的引种栽植并获得成功。在赤峰旺业甸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表现同样良好,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原理,证明在该地区,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起关键影响和制约的立地因素条件有: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和土层厚度。各个因素对樟子松人工林生长状况的影响程度排序为林龄>海拔高度>坡度>坡向>土层厚度>坡位>土壤类型  相似文献   

9.
在不同立地条件下栽培林下参的试验中,通过对天然林和人工林、不同坡度和坡向、不同土壤容重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天然林与人工林冠下栽植林下参均可,但是人工林下栽植林下参的产量明显高于天然林下。林下参的保存率及产量与坡向、坡度有明显的影响关系。土壤密度不同,林下参的保苗率有明显差异,林下参生长的最佳容重范围为0.85~0.95。  相似文献   

10.
谢菲  梁军 《林业科学研究》2019,32(3):121-126
[目的]研究毛竹林的立地条件和枯梢病发生的关系。[方法]对江西省不同立地条件的60块毛竹样地开展了监测调查,分析了坡度、坡位、坡向、海拔高度和土壤层厚度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林枯梢病感病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在不同坡度、不同海拔、不同土层厚度下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且感病指数与坡度及海拔高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土层厚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感病指数与坡向呈负相关关系;坡位对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无显著影响。同时,为了探究这5个立地因子对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的综合影响,利用数量化理论,以这5个立地条件为自变量,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为因变量,建立多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该预测方程复相关系数R=0.854,复相关系数的F检验得F=10.432F_(0.01)(11.48)=2.64,经T检验,与毛竹枯梢病感病指数关系最大的立地因子是土层厚度,其次是海拔高度和坡度,这3个因子是影响毛竹枯梢病的主导因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在急险坡、上坡位、阳坡面、高海拔、薄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大;在平缓坡、下坡位、阴坡面、丘原、肥土层的立地条件下,毛竹枯梢病的感病指数最小。  相似文献   

11.
红松人工林培育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黑龙江省山河屯林业局凤凰山等4个林场的6个大林班内6个小林班进行红松人工林培育实验,所选地块均为适合红松林生长的荒地类,而且均设置了对照区。实验得出结论:从地类因子对红松径、高生长量影响来分析,以荒地类生长量最高;从坡向、坡位、坡度因子对红松径、高的影响来分析,阴坡的平均径、高生长量明显高于阳坡,以坡下位的平均径、高最高,并随坡度增加生长量逐渐降低,平坡和缓坡(5°-15°)的条件是红松适宜生长的立地条件;从土壤类型和土壤深度对红松径、高的影响来分析,以暗棕壤土红松的径、高生长量最高,而且其各生长指标随土层厚度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土层厚度大于50cm对红松生长最好;不同修枝高度对红松幼林的径、高影响很大,以中度修枝程度最有利于提高生长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思茅松人工中龄林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坡向、坡度和坡位对思茅松人工林SOC储量的影响,为精确评估思茅松人工林碳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不同坡向、坡度和坡位不同土壤层次的SOC含量、全氮、土壤密度、C:N和SOC储量进行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同土层的SOC储量和全氮、土壤密度、C:N之间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思茅松人工中龄林,SOC含量、全氮和C:N随着土层加深而减少,土壤密度随着土层加深而增加。不同的坡向和坡度显著影响SOC储量大小,阳坡的SOC储量要显著高于阴坡,坡度为20 30°的SOC储量要显著低于10 20°和0 10°,坡位对SOC储量大小无显著影响。在0 100 cm土层中,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立地条件的思茅松人工中龄林的SOC储量呈减小趋势,不同坡向、坡位和坡度0 20 cm土层SOC储量均显著高于其它土层。坡向和坡度显著影响0 20 cm土层的SOC储量(P0.05);坡位对各层SOC储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0 20 cm土层中SOC储量和土壤密度呈极显著负相关,和坡向、坡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除2040 cm土层外,其它土层的SOC储量与全氮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SOC储量和坡位与C:N在任一土层均无显著相关关系。[结论]立地条件差异影响SOC储量的大小与分布,尤其是坡向和坡度的不同会造成思茅松人工中龄林SOC储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通径分析最早是由S.wright(1921)提出的,应用于遗传育种的研究上,用以阐明相关变量间的因果关系。由于利用通径系数进行的通径分析,具有直观、精确等优点,因此近十几年来应用日趋广泛。在土壤科学领域里,在研究土壤性状与林木生长的关系中,除了林地所处的海拔高度、坡向、坡位、坡度等影响着林木生长外,可以看到土壤各性状因子如腐殖质层厚度、土壤养分状况、土壤质地、结构、有效土层厚度、障碍层次出现的部位和厚度等等,都和林木的生长密切相关,而且土壤各性状因子之间也有一定程度相关。在平原地区,土壤性状因子与林木生长的这种相关,更为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立地条件、不同栽植密度对文冠果生长结实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坡向植株地径、冠幅差异极显著。阳坡植株地径和冠幅大于阴坡。阳坡植株种子产量稍高于阴坡,差异不显著。不同坡位的地径、冠幅、种长差异显著。种子产量达到极显著差异。随坡位的升高,土层厚度的减少,生长呈减弱的趋势。坡度30°的植株的生长性状和种子产量高于坡度30°的植株。不同密度下树高、地径、冠幅均达到极显著差异,随密度增大而递增。生长指标是1 m×4 m的株行距最差,4 m×4 m的密度生长势最好。种子产量则是4 m×4 m和3 m×4 m的产量明显高于1 m×4 m的产量。不同密度间产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不同立地条件下栓皮栎人工林群落生物量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林业资源管理》2016,(3):67-73
比较了河南省境内不同立地条件下栓皮栎人工林5个分布区生物量的分配特征。结果表明:黄棕壤上的栓皮栎林生物量最高,为138.63 kg/m2,棕壤其次,褐土上的栓皮栎人工林生物量最低,仅为黄棕壤的72.62%;不同坡向的栓皮栎林生物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西南南东南东北北西北;不同的土层厚度对栓皮栎林的生物量影响显著,不同土壤厚度的生物量大小顺序为(60~80cm)(40~60cm)(20~40cm)(0~20cm),随着土层厚度的加深,林地生物量迅速增加;不同坡位生长的栓皮栎林生物量有所差异,林分生物量大小顺序为下坡上坡中坡,但差异不明显;海拔对栓皮栎人工林生物量没有显著的影响,栓皮栎林在海拔700~1 300m之间生长状况最好,随着海拔的升高,生物量呈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索不同立地条件与柑桔产量的关系 ,寻求影响柑桔生长结实的主导因子 ,通过逐步回归 ,从地形、母岩、坡向、坡度等 8个因子中 ,选择出了母岩、坡位、土层厚度 3个对柑桔生长结实影响最大的主导因子 ,并依次划分立地类型 ,建立产量预报方程  相似文献   

17.
研究油茶赣8无性系在不同坡向、坡度、立地质量条件下,采用同样经营措施,对其产果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各个单株产量和生长量差存在极显著差异,说明同一个油茶赣8无性系其营养和生殖生长差异受气候、土壤、坡向、立地质量等因子影响较大,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关键是选择优良单株和通过合理修剪培育高光效的树冠。  相似文献   

18.
张家口坝缘山地樟子松适生立地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测树学对6种立地类型样方内的样本进行外业调查及统计分析,通过研究发现:不同立地类型下生长势也存在显著差异(0.05),在样方调查30株中阳坡厚层土生长良好株树比阴坡薄层土生长良好株树多了16株,所以得出最适宜樟子松生长的立地类型是阳坡厚层土,其次为阳坡中层土和阴坡厚层土,最差的是阴坡薄层土。樟子松在坝缘山地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差异很大,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均达到极显著水平(0.05),地径生长和树高生长在不同立地类型中的阳坡厚层土和阴坡薄层土相差最大分别为4.4 cm、110.8cm;在不同海拔高度研究中,海拔高度在1 600 m的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80%,阴坡良好率66.7%)明显好于1 700 m幼树生长情况(阳坡良好率46.7%,阴坡良好率26.7%),所以可知研究区域内适宜樟子松生长的海拔高度应在1 600 m。最终得出张家口坝缘山地适生立地为海拔高度为1 600 m的阳坡厚层土,而且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影响樟子松人工幼林生长的主导因子为土层厚度、坡向及海拔高度。  相似文献   

19.
坡向和土壤质地对刺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刺槐造林的坡向和土壤质地入手,研究了不同坡向和不同土壤质地对刺槐根系生长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半阴坡向和壤土质地有利于刺槐生长量的提高,而阴坡虽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生长量高最低。在刺槐造林选择坡向时,应选择阳坡、半阴坡和壤土质地造林。  相似文献   

20.
不同坡度和土层厚度对毛竹生长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竹生长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和制约,不同的立地条件会对毛竹生长量产生不同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样地的观测,筛选出毛竹胸径生长量相关数据,根据第一类毛竹一元重量表换算成鲜重生长量。在立竹度、海拔高度、郁闭度等因素基本相同的情况下重点分析坡度以及土层厚度对毛竹生长量的影响。多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坡度、土层厚度对毛竹生长量影响差异显著,二者交互作用对毛竹生长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