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花生生产是该镇的一项主导产业,总产量可达750万kg,年种植面积1.5万亩,年收入达2000万元人民币。产量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提高,主要是改变传统的种植方式,推广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引进推广新品种,搞好测土配方施肥,种子包衣,播前种子磁化处理等实用新技术,加强病、虫、草、鼠害的防治和推广化学促控的科学管理技术,从而使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一倍以上。  相似文献   

2.
我市从1985年引进花生地膜覆盖技术到现在,已有15年时间,前10年地膜覆盖同起垄栽培及间套种一样,不能为广大干群所重视,应用面积很小.从1995年开始,我们积极改进栽培技术,通过试验、示范,重点抓好"一推二用三改"(一推即:推广以鲁花9号、11号14号为代表的优质、高产品种;二用即:用配方肥,用化控制剂;三改即:改平作为起垄,改露地为覆膜,改纯作为间作)的落实,从而使社会效益不断提高.1999年全市起垄地膜覆盖面积达18万亩,增产花生1.98万t,间套种面积19.8万亩,增收玉米2.97t,两项累计新增经济效益3267万元.  相似文献   

3.
地膜花生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1998年引入滑县道口镇,经多年试验与推广,已经形成了一套适合我县生态条件的栽培技术体系,截止目前累计推广面积达1万公顷。地膜覆盖花生一般增产率在30%以上,高的可增产70%~90%。现将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施足底肥。667m~2产300~400公斤的花生田,底肥一般掌握在每  相似文献   

4.
冯希省 《现代农业》2008,(10):33-34
山东省枣庄市市中区常年花生种植面积4.1万亩,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为丘陵旱薄地种植。近年来通过在科技局立项实施《花生新品种试验与开发》《万亩优质花生生产示范开发》等科技项目,通过设立试验,研究并推广配套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为了稳定提高旱薄地春花生产量,课题组针对纯旱作条件下旱薄地花生种植方式,从耕作制度、抗旱保墒、栽培技术等方面进行了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形成了丘陵地区纯旱作条件下旱薄地花生“十项”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几年来。累计推广面积达1万公顷。  相似文献   

5.
花生新品种选育、覆膜栽培及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光明 《河南农业》2016,(11):11-12
目前花生是我国的主要经济油料作物之一,其常年种植面积在500万hm2,单产量2 800.00 kg/hm2。因地制宜选用良种是花生高产的基础,覆膜栽培是促进花生高效且经济的有效途径。地膜覆盖栽培方式具有高产、高效等特征,与常规花生相比具有一定优越性。因此,地膜覆盖技术作为一种丰产栽培技术,是实现花生高产优质的一项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花生为豆科作物,优质食用油的主要油料品种之一,又名"落花生"或"长生果"。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农业技术重点推广项目之一,是一种广泛适用的先进栽培技术,实践证明,地膜覆盖栽培花生能增产增收,经济效益显著。据统计:扣除地膜、除草剂支出,花生覆膜栽培比未覆膜增加纯收入3775.5元/hm2。可见,花生进行地膜覆盖栽培对实现花生优质高产高效生产有重要作用,为了加大新技术推广应用,现将花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结合迁安市多年推广地膜花生栽培的实践,总结出当地地膜覆盖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正>甘肃省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试点推广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以来,由于其显著的增产效果,地膜覆盖面积逐年扩大。特别是在旱作农业区大面积推广的全膜双垄沟播技术,仅2008-2013年间就累计推广面积5 858万亩,累计地膜投入量达35万吨。据统计,2013年,全省各类农作物地膜覆盖面积达2 663.1万亩,地膜使用总量15.2万吨。随着地膜使用量的迅速  相似文献   

9.
辽宁花生可持续生产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是辽宁省重要的油料作物,近年种植面积达40万hm2,成为辽宁省第三大作物。主要分布在辽西北的阜新、锦州、葫芦岛、朝阳、沈阳、铁岭等地区。辽宁省花生生产具有自然环境、栽培技术、花生品质和经济效益优势。目前,花生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产水平低,主栽品种混杂退化,新的优良品种应用面积小,高产栽培技术未能普及,专用花生品种未形成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实现辽宁花生可持续生产的对策是加快花生新品种选育和更新,推广高产栽培技术和绿色花生生产技术,建立良种繁育和生产基地以及研制花生加工品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技推广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十一五"期间,农技推广工作取得巨大成就,重大技术覆盖农业各个方面. 在优良品种方面:组建国家级展示点1 500多个、展示品种1.6万多次,建立作物示范点1 200多个、示范品种1 600多个、示范面积达13.3万hm2,现已形成国家、省、地、县四级示范网络,每年推广主要农作物新品种1 000多个.在栽培技术方面:推广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推了水稻抛秧、超级稻,小麦精量半精量播种、氮肥后移,玉米"一增四改"、地膜覆盖,马铃薯脱毒,大豆垄三栽培、窄行密植,油菜少免耕、直播,花生地膜覆盖、麦茬夏播,棉花的转基因抗虫棉超高产栽培、无土育苗移栽,蔬菜的集约化育苗、设施栽培及园艺作物避害等一系列新技术.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莒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包括精选种子、耕地施肥、适时晚播、化控防早衰、地膜覆盖、推广复合种植模式、实行绿色控害技术、适时收获与消除残膜等内容,以期为花生的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花生属于豆类植物,又叫长生果,随着人们对花生需求量的增加,花生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大。本文主要探讨地膜覆盖花生栽培技术,以为花生高产高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作者介绍了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包括土壤选择、选用良种、种子处理、整地起垄、播种技术、地膜覆盖、田间管理、适期收获等内容,以期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4.
程立志 《吉林农业》2010,(12):171-171
近年来,阜新地区花生面积逐年增加,2010年全市种植面积达217万亩,仅王府镇就8万亩。作者在几年的生产实践中,探索出一整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文章从选择优良品种、精细整地施肥、科学栽植、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收获和晾晒等角度,粗浅地探讨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花生汕油系列主栽品种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花生汕油系列品种是汕头市农科所选育的品种,从1982年育成抗锈高产花生品种汕油27之后,相继育成汕油523、汕汕71、汕油21等多个在我国南方花生产区大面积推广的高产稳产系列品种。截至2004年止,其推广面积已达559.9万hm2,在全国10个推广面积最大的花生品种中,汕油系列占3个,先后获农业部、省、市科技成果奖13项,为农业生产做出了较大的贡献。阐述了汕油系列中几个主要品种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6.
《新农业》2017,(13)
<正>机械化花生地膜覆盖具有显著的抗旱增产作用,是解决旱地花生产量低且不稳的突破性技术。凤城市经过多年推广,特别是干旱的季节,土质薄地块花生地膜覆盖技术充分发挥了抗旱增产作用,确保了旱地花生稳产、高产。2016年凤城市共推广地膜覆盖花生7000亩,总产140万公斤,平均亩产200公斤/亩,总增产70万公斤,比未覆盖每亩增产100公斤,增产幅度50%。1技术要点2B H-2型多功能花生覆膜播种机,靠拖拉机悬挂装置拉动  相似文献   

17.
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是莲都区雅溪镇农村传统作物,农民历来有种植花生的习惯,最多年份种植面积曾达3000多亩,曾经是我镇的农业支柱产业之一。但由于栽培管理比较粗放,加上市场供应过剩等,花生的种植效益减少,种植面积萎缩,严重影响该镇农村的经济增长。对此,双溪农业技术服务站技术人员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生产习惯等实际情况,开展了适时提早播种、科学施肥和病虫草害综合等一系列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探索,并取得较好的成效,使种植面积增加,效益提高。2005年全镇花生种植面积达1500多亩,产值达211.5万元。2006年种植面积增加到2500多亩,产值达352.5万元。现将花生高产高效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正>春播花生地膜覆盖栽培具有增温、保墒、改变土壤理化性状和田间小气候的作用,促进花生出苗齐全,壮苗早发,花多针齐,果多果饱,达到早熟、高产、优质、增产增收的目的。目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已成为花生增产和创高产的一项实用、高效的常规生产技术,亩产500 kg以上高产均是通过地膜覆盖栽培实现的,一般花生中产田覆膜栽培较不覆膜的增产25%左右。现将春播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花生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在河南省广为种植。要想其收获较高的产量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扩大种植面积,推广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文着重针对花生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研究,以期河南省花生种植能够高产高量。  相似文献   

20.
施可丰长效缓释肥在花生高产栽培中的试验示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施肥技术是花生高产栽培中的一项重要措施,花生需肥一般规律是苗期和饱果成熟期需肥量相对较少,开花下针期和结荚期需肥量较大。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推广,限制了中后期追肥,施肥多采用一次施足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