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肉桂为原料,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制备肉桂油树脂,从提取工艺、油树脂提取得率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4个因素对油树脂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优化试验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79.5%、提取温度70.61℃、提取时间3.59 h、料液比1∶14.2,此时肉桂油树脂理论提取得率为20.62%。  相似文献   

2.
油莎豆和油莎豆油张存信油莎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通常又称油莎草。原产非洲,在公元前2000年和3000年的埃及古墓中,考古学家曾发现油莎豆的块茎。这说明在距今四、五千年前就已种植。解放后,我国引种油莎豆并通过繁殖和栽培试验,逐渐推广到全国各地,成为我国...  相似文献   

3.
采用石灰水浸泡工艺提取油莎豆淀粉,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浸泡时间4小时,石灰水浓度0.5%,  相似文献   

4.
为了以较低的成本充分提取葡萄籽中的活性物质,利用有机溶剂法对葡萄籽中的活性物质原花青素、葡萄籽油和白藜芦醇进行联合提取工艺研究.结果表明:有机溶剂法提取3种活性物质的6种不同组合中,原花青素的得率差异不显著,得率为163.196~164.740mg/g;葡萄籽油得率最高的为F组合[葡萄籽油(以石油醚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55℃浸提2次,每次30min.)→白藜芦醇(以乙酸乙酯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30℃浸提2次,每次3h)→原花青素(以70%乙醇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0,50℃下浸提2次,每次1h)],得率达231.047mg/g;白藜芦醇得率最大的为E组合(3种成分的提取参数与F组合相同,葡萄籽油→原花青素→白藜芦醇),得率为39.13μg/g,但与F组合的得率38.74mg/g差异不显著,且E组合中获得白藜芦醇浓缩液色素含量较高,后续白藜芦醇的脱色纯化较为困难.综合3种物质的得率及后续的纯化工艺,F组合为最佳提取组合,即先提取葡萄籽油,其次提取白藜芦醇,最后提取原花青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萃取雪梨籽油,考察了压力、温度、时间和CO2流量对油脂得率的影响,并对提取物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压力35 MPa、温度35℃、时间130 min 、CO2流量15 kg/h,其油脂得率为23.9%。油脂中主要含有7种脂肪酸成分。超临界CO2提取方法得率高、时间短,是一种合适的提取雪梨籽油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立足于溶剂法,通过对比超声波、微波、光波单独处理较短时间的红松籽油的得率,以及处理后单独浸提红松籽油得率的增加情况,明确在红松籽油提取过程中处于主导作用的方法,同时确认4种提取方法对红松籽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方法  按照GB/T 5009.229—2016《食品中酸价的测定》、GB/T 5532—2008《动植物油脂 碘值的测定》和GB/T 5009.227—2016《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分别测定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的酸值、碘值和过氧化物值,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测定红松籽油中脂肪酸的种类和质量分数,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红松籽油对DPPH·和ABTS+·的清除能力。  结果  正己烷作为最佳提取溶剂,当提取温度25 ℃,液料比18 mL/g,浸提时间5 h红松籽油得率为65.52%。超声波法(300 W,10 min)、微波法(380 W,100 s)、光波法(400 W,11 min)单独处理时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为67.63%、62.26%、58.25%。上述3种方法处理后再单独使用正己烷浸提,使总提取时间达到5 h后的红松籽油得率分别增加了2.18%、4.50%、6.10%。4种方法提取的红松籽油符合GB/T 2716—20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植物油》中酸值(≤ 4 mg/g)、过氧化值(≤ 0.25 g/100 g)的限量标准。溶剂法制备出的红松籽油的酸值和过氧化值均最低(P < 0.05)。脂肪酸质量分数由高到低分别是亚油酸(44.54% ~ 46.32%)、油酸(28.29 % ~ 28.83%)和皮诺敛酸(13.15% ~ 14.51%)。溶剂法、超声波法、微波法、光波法所提取的红松籽油清除DPPH·和ABTS+·的IC50值分别是9.41、8.80、9.43、9.61 g/L和5.10、5.51、6.10、5.43 g/L。  结论  对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单独作用及浸提后得率进行比较,发现超声波法、微波法和光波法在提取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与溶剂法、微波法和光波法相比,超声波法提取的红松籽油得率高,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分数高,抗氧化能力强,能够达到较好的提取效果,此方法应用于红松籽制油工业中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7.
槟榔油提取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同的溶剂对槟榔种子中的脂肪酸进行提取,确定了乙酸乙酯为较好的提取溶剂,考察了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对提取槟榔种子油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参数: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4h。料液比1:10。在最佳提取工艺下进行提取,槟榔种子油的得率为95.01%。  相似文献   

8.
燕麦油的提取及精炼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燕麦油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燕麦麸皮中的燕麦油,以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为因素进行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通过脱胶、脱酸和脱色对燕麦粗油进行精制。[结果]3个因素对燕麦油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料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脱胶燕麦油得率约为91%,脱酸燕麦油得率约为80%,脱色后精制燕麦油得率约为64%。燕麦油在精制前后酸价和游离脂肪酸含量明显下降,碘价和皂化值基本不变,密度、比重、黏度和折光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利用石油醚从燕麦麸皮中提取燕麦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0,浸提温度80℃,浸提时间12 h。  相似文献   

9.
<正>1.长在土里的豆子——油莎豆油莎豆为莎草科一年生植物,是从非洲引进的一种优质高产和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的集粮、油、牧、饲于一体的经济作物。油莎豆具有:①地上长草,高可达100~120厘米,须根系,呈株丛生长,亩产鲜草3000公斤以上,是饲养牛、羊、鱼、  相似文献   

10.
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多糖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史碧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33-18535
[目的]筛选鸡油菌多糖的微波提取工艺。[方法]试验以鸡油菌为原料,以水为提取剂,利用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中多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提取时间、微波功率、料液比对鸡油菌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提取的多糖得率为指标,确定微波辅助提取鸡油菌中多糖的最优方案,并与热水浸提法比较。[结果]影响鸡油菌中多糖提取效果的因素效应的主次顺序为微波功率〉料液比〉提取时间;最佳试验方案为微波功率400 W,提取时间9 min,料液比1∶25(g/ml),此条件下鸡油菌多糖质量分数为13.55%。[结论]与热水浸提法相比,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效果好、多糖得率高,可用于鸡油菌多糖的提取。  相似文献   

11.
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龚建良  李姣娟  陈丛瑾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5):11372-11374
[目的]为油茶资源的高效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一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微波法提取油茶叶中的总黄酮,探讨了乙醇浓度、固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在单因素试验中,油茶叶总黄酮得率随微波作用时间的增加先升后降,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但过高温度会使得率降低。正交试验、方差分析及显著性检验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固液比>提取时间。微波法提取油茶叶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用50%乙醇,固液比1∶20,在80℃条件下提取8min,连续提取2次,总黄酮得率为48.53mg/g。[结论]微波提取法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张鹰  刘锐浜  于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996-16998
[目的]利用超声辅助有机溶剂法研究山毛豆种子油提取工艺,以提高山毛豆种子油得率。[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辅助法提取山毛豆种子油的工艺方法,探讨了不同提取剂、液料比、超声处理温度、超声处理时间对提油率的影响。[结果]超声辅助提取山毛豆种子油的最佳条件为:以石油醚作为提取剂,液料比13 ml/g,超声处理温度60℃,超声处理时间15.5 min,该条件下提油率为8.64%。[结论]超声辅助提取法与常规法相比,具有提取时间短、得率高等优点,是一种具有应用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何国菊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0846-10848
[目的]获得优质长丝杜仲胶和杜仲翅果籽油。[方法]以杜仲翅果整果为原料,杜仲翅果籽油和杜仲胶的最佳提取条件为:经稀碱和纤维素酶处理后,经石油醚提取或结合超声波用石油醚提取,并与将翅果粉碎后直接用石油醚提取的常规方法比较。[结果]用0.50%NaOH于70℃下除去整果角质层,然后用纤维素酶在pH为4、温度40℃的条件下破坏翅果细胞壁,于常温用石油醚提取杜仲籽油,苒用石油醚回流提取杜仲胶。与常规工艺相比,油脂得率提高23.00%,杜仲胶得率提高58.00%。杜仲翅果整果经稀碱和纤维素酶处理后,结合超声波用石油醚提取,与常规工艺相比,油脂得率提高42.oo%,杜仲胶得率提高76.00%,时间缩短90.00%。[结论]实际生产中可根据条件选择适合的工艺,该研究为生产出高品质和高产率杜仲翅果籽油和杜仲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超声辅助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海南柠檬精油,选择料液比,超声时间,蒸馏时间为单因素,以精油得率为评价指标,用响应面方法进行海南柠檬精油提取工艺的优化。结果表明,柠檬精油提取最佳工艺参数为:料液比为1∶14,超声时间为51 min,蒸馏时间为8 h,精油得率为2.09%(干基)。  相似文献   

15.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该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RSA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了超声波辅助提取沙棘籽油的工艺方法,探讨不同提取剂、提取剂用量、提取时间、次数、功率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声波提取沙棘籽油的最佳条件为:以石油醚为提取剂,超声波功率为800 W,提取时间17 min,料液比为1∶9。该条件下,沙棘籽毛油的提取得率可达到9.27%;沙棘籽油中维生素E含量较传统方法提取的沙棘籽油高25%。   相似文献   

16.
谢淑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551-11552,11593
[目的]研究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复方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和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复方中药中的有效成分,同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黄芩苷和葛根素的含量,并以黄芩苷得率和葛根素得率为考察指标,比较了2种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效果,同时研究了微波辅助提取法的微波作用时间对提取的影响。[结果]以不同浓度的乙醇进行回流提取时,黄芩苷和葛根素的得率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以微波辅助提取法进行提取时,浓度为60%乙醇提取的黄芩苷和葛根素的得率最高。当乙醇浓度为60%时,采用微波辅助提取法提取的黄芩苷和葛根素的得率均明显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最佳微波作用时间为15 min,此时黄芩苷得率和葛根素得率最高,分别是0.315 5和0.502 5 mg/g。[结论]采用微波辅助乙醇回流提取法可提高复方中草药中黄芩苷得率和葛根素得率。  相似文献   

17.
《吉林农业科学》2016,(5):107-112
以单因素试验为基础,利用响应面(RSM)分析试验,对超声辅助法提取刺玫籽油工艺进行优化,数学模型拟合度较好。选择正己烷作为萃取溶剂,确定刺玫籽油超声最优提取条件:粉碎粒度为60目、料液比为1:4、超声温度为50℃、超声功率为200W、超声时间为30 min、提取次数为2次,此时刺玫籽油得率达到11.92%,该条件下浸提的刺玫籽油油质较好。  相似文献   

18.
张弓  吉守祥  叶菊  毛继祖  林鹏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130-11130,11268
[目的]优选并确定正己烷提取河湟红花籽油的最佳工艺。[方法]以河湟红花籽油出油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液料比4个因素进行估选研究。[结果]对河湟红花籽油得率的影响因素依次为提取次数(C)〉提取温度(A)〉液料比(D)〉提取时间(B)。以B因素为误差项做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对籽油得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综合河湟红花籽油得率及实际情况等因素,确定最佳工艺为ABCD,即提取温度65℃,每次提取时间2h,提取次数3次,液料比3∶1。  相似文献   

19.
油莎豆淀粉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石灰水浸泡工艺提取油莎豆淀粉,并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4,浸泡时间4 h,石灰水浓度0.5%,淀粉最大提取率为57.9%.此法工艺简单,成本低,油莎豆淀粉提取率较高,淀粉精制容易,淀粉产品质量好.
Abstract:
A technique of Cyperus esculentus starch extraction was developed using limewater as the soa-king agent.Through an orthogonal test, the extracting technology was optimized: material: liquid ratio 1 :4, extracting time 4h and limewater concentration 0.5%.Under these conditions, the extraction ratio of starch was 57.9%.This simple extracting technique proved to be cost-effective, and the starch extracted was of good quality.  相似文献   

20.
娄缨  毕素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78-179,210
以苜蓿籽为原料,进行超临界CO2提取籽油的工艺条件研究。研究了提取压力、提取温度、CO2流量和提取时间对苜蓿籽提取得率的影响,并采用GC-MS分析了籽油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最佳萃取条件为提取压力35Mpa、提取温度35℃、CO2流量14kg/h、提取时间120min;苜蓿籽油的主要组成成分为油酸、亚油酸、亚麻酸、硬脂酸、棕榈酸等。超临界CO2提取苜蓿籽时间短,效率高,是一种较好的苜蓿籽油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