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硒对猕猴桃叶片光合生理和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1年3~10月在陕西户县蒋村的猕猴桃种植园,对其猕猴桃植株作了施用浓度分别为0.15 mg.kg-1、0.3 mg.kg-1、0.5 mg.kg-1的Na2SeO3溶液的试验,以研究硒对猕猴桃植株叶片光合生理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硒增强了猕猴桃植株叶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但降低了叶片水分的利用率。在猕猴桃植株的生长后期,其叶片的各光合指标变化呈现下降趋势。在果实采收期,一定的施硒浓度范围,提高了猕猴桃植株的单果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以及Vc含量,而果实中的硒含量却随着施硒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研究得出:适宜的施硒浓度(≤0.5 mg.kg-1)可以增强猕猴桃植株叶片的光合作用,改善猕猴桃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2.
硒对粗壮女贞叶主要内含物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苦丁茶施硒肥的盆栽试验,探讨硒对粗壮女贞主要内含物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根部施亚硒酸钠对粗壮女贞主要内含物含量的提高及品质的改善都非常有利。当硒浓度为1mg/L时,施后30d,粗壮女贞硒含量最高,达到1.516μg/g;硒浓度为3.0mg/L时粗壮女贞叶片主要内含物含量最高。同时显著提高了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硒浓度为1mg/L时游离氨基酸和水浸出物的含量为对照的120.11%和117.65%,其中酚氨比含量下降为对照的87.38%。  相似文献   

3.
猕猴桃对硒的吸收、分布、积累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田条件下,给中华猕猴桃施以浓度分别为0.15、0.3、0.5mg/培的Na:SeO,溶液,在盛花期每30d测定果实和叶对硒的积累情况;果实成熟期测定猕猴桃各部位含硒量以及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固形物和Vc含量;结果显示:施硒后,猕猴桃各部分含硒量显著升高,并且硒在猕猴桃中累计顺序为根〉叶〉花〉果实。果实鲜重、可溶性糖含量、可溶固形物和%含量随着硒浓度的增大而升高,然而在高浓度的硒(≥0.5rag/kg)水平下,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施硒显著提高了猕猴桃对硒的吸收、分布、积累和改善了果实的品质。  相似文献   

4.
通过采集测定核桃优树果实、枝条、根系及生长地土壤样品硒含量,研究了安康市核桃林地土壤及植株不同器官硒含量,结果为安康市核桃林地土壤硒含量0.06~4.14 mg·kg^-1,平均(0.86±0.81)mg·kg^-1,硒含量中等以上(>0.2 mg·kg^-1)土壤样本占总样本数89.2%;核桃果实硒含量0.02~0.51 mg·kg^-1,平均(0.17±0.13)mg·kg^-1,达到安康市地方标准DB6109/T273-2018富硒核桃坚果含硒量标准(0.02~0.5 mg·kg^-1);核桃果实含硒量与土壤含硒量显著正相关,安康市具有发展富硒核桃的土壤条件;为提高低聚硒植物——核桃果实硒含量,可以采取外源补硒或改善土壤微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硒处理对泰山四叶参矿质元素及氨基酸含量的影响,以期提高泰山四叶参营养品质。结果表明,硒处理降低泰山四叶参根干物质积累,硒处理浓度越高,干物质积累量越低。不同施硒处理后,泰山四叶参Mg含量明显提高,降低Ca、Fe、Mn含量,Zn、Se含量随施硒浓度的增大呈降一升一降的变化趋势且均于1.0mg/kg+t处理时达到最大值。硒处理改善泰山四叶参所含人体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丙氨酸、异亮氨酸明显增加,以1.0mg/kg+处理含量最高。1.0mg/kg十±处理有利于提高泰山四叶参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6.
微量元素硒在猴头菇栽培中的应用研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对培养料进行处理,以探讨其对猴头菇的菌丝生长、子实体产量及其多糖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1mg/L和10mg/L的处理对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并可显著提高子实体产量;不同浓度的亚硒酸钠溶液处理对猴头菇子实体多糖含量都有增加,以10mg/L和100mg/L的处理表现较好,分别比对照提高12.53%和11.41%;采用亚硒酸钠溶液对猴头菇的培养料进行处理时浓度以10mg/L为佳。  相似文献   

7.
在菜豆叶面喷施不同浓度的亚硫酸氢钠。结果表明:40~120mg·L^-1的NaHSO3可抑制菜豆叶片的光呼吸,提高其净光合速率,增加叶片内干物质的积累及嫩荚中的糖含量。从而说明一定浓度的NaHSO3溶液喷洒叶面对菜豆增产、改善品质有一定的作用。还对各组样品的叶绿素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40~120mg·L^-1浓度范围内,各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8.
钙对果品品质有重要促进作用,而品质又决定了冬枣的商品价值和种植效益。因此,研究钙对冬枣品质的影响作用,对于改善冬枣商品性能,促进冬枣产业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展叶期、幼果期、白熟期分别对冬枣叶面喷施氯化钙溶液,研究了不同浓度外源钙肥对冬枣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黄酮含量等品质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氯化钙可增加冬枣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和维生素C含量,提高果实硬度和钙素营养,并明显降低了可滴定酸总量。综合比较之下,以白熟期叶面喷施0.75%氯化钙对冬枣品质改善的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采前DA-6和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5年,在天津市大港区大安村矮化密植园内,研究了采前喷施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A-6)和2-(3,4-二氯苯氧基)-乙基-二乙胺(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品质发育的影响.在盛花期、盛花期后20、40 d.用15 mg·kg-1的DA-6 0.67 mL·L-1的DCPTA和清水(对照)喷施树冠,并在冬枣果实发育过程中定期取样进行品质指标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种药剂采前处理增大了冬枣果实的单果质量,但对果形指数没有影响;处理增加了果实硬度.提高了Vc含量,DA-6处理优于DCPTA处理;2个处理对SSC及TA均没有显著影响;处理提高了冬枣果实在发育初期的GSH含量(与对照相比,DA-6处理提高了23.77%,DCPTA处理提高了15.09%),但在后期差异不显著.总体看来,DA-6和DCPTA处理对冬枣果实的品质发育有一定促进作用,DA-6处理优于DCPTA处理.  相似文献   

10.
使用硒肥对红枣采用叶面喷施的方法,对枣树的产量和果实的含硒量进行测定,分析了红枣富硒叶面喷施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掌握不同产地‘澳洲青苹’的果实形态及品质特征,从而为‘澳洲青苹’生态区划研究奠定基础,分别从11个产地采集了‘澳洲青苹’果实样品,并就其横径、纵径、果形指数、单果质量、硬度、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糖酸比、维生素C含量和出汁率等形态与品质指标进行了测定与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地‘澳洲青苹’的果实形态和品质特征间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果实横径、纵径和果形指数间的差异均相对较小,各产地‘澳洲青苹’的果形指数普遍在0.8~0.9之间,其果实接近于圆形或近圆形;而其单果质量和果肉硬度间的差异均较大,其中,单果质量以辽宁绥中产地的为最大(221.0 g);果肉硬度和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的含量,均以甘肃清水县产地的为最高,分别为10.8 kg·cm-2和12.95%;可滴定酸含量,宁夏银川产地的最高(0.9%),山东栖霞市产地的最低(0.63%);VC含量,甘肃清水县产地的最高(达157.1 mg·g-1),陕西眉县产地的最低(115.1 mg·g-1);各产地的‘澳洲青苹’其出汁率间的差异相对较小,其出汁率在68.9%~76.8%之间。  相似文献   

12.
将佛奥和鄂植两个品种油橄榄扦插条放入生根液浓度分别为0mg·L^-1、100pmm、200mg·L^-1、300mg·L^-1、400mg·L^-1的生根液激素中浸泡,进行油橄榄扦插条生根率的研究。结果表明,没有生根液浸泡的插穗虽有少量的产生愈伤组织,但几乎不会生根;佛奥在0mg·L^-1、100mg·L^-1、200mg·L^-1、300mg·L^-1、400mg·L^-1浓度生根液浸泡下的生根率分别为3%、37%、42%、76%、63%;鄂植在0mg·L^-1、100mg·L^-1、200mg·L^-1、300mg·L^-1、400mg·L^-1浓度生根液浸泡下的生根率分别为2%、21.25%、40.5%、70.25%、53.13%;由此可以得出,油橄榄扦插浸泡生根液激素的最适浓度为300mg·L^-1。  相似文献   

13.
以10年生壶瓶枣树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基肥配比对枣树结果特性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处理对于增加枣吊数量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提高非木质化和木质化枣吊的吊果比,较对照提高了50%左右;同时增加了果实的数量、单果重和单株产量,较对照平均增加了80%,50%和150%;施肥处理能够影响果实中的Vc含量和糖酸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外源GA3对油茶开花过程中花器官内源激素及坐果率的影响,分析油茶花器官内源激素与坐果率的相关性,探究促进油茶坐果的最佳外源GA3浓度,为油茶高产栽培和科学管理提供技术依据。[方法]以9年生‘长林4号’油茶为试验材料,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对植株叶面分别喷施100、200、300、400、500mg·L^-1外源GA3,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分析不同浓度外源GA3对油茶花器官内源激素及坐果率的影响。[结果]研究表明:在试验水平范围内,喷施低浓度外源GA3有利于提高油茶坐果率,最佳喷施浓度为66.69mg·L^-1喷施低浓度的外源GA3使油茶雌蕊内源ABA含量降低,雄蕊ABA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雌雄蕊ZR、GA3含量升高,雌雄蕊IAA含量先降低后升髙;初萎时期雌蕊ABA与坐果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提高油茶坐果率的外源GA3最佳喷施浓度为66.69 mg·L^-1,喷施低浓度外源GA3可能通过调节油茶花器官内源ZR、IAA、ABA、GA3含量来影响其ABA含量,进而影响油茶坐果率。  相似文献   

15.
以当年生油樟枝条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消毒剂种类、浓度及其作用时间、MS培养基、6-BA、NAA、IBA等5种因素对油樟茎段组织培养的影响,分析筛选出了一套能够产出具有优良素质油樟种苗的组织培养技术。结果表明:油樟茎段经10%84处理15min或15%84处理10 min两种方法进行消毒均能获得污染率<15%,且成活率>70%的无菌外植体;适合不定芽诱导的培养基为:蔗糖30 g·L-1+卡拉胶6 g·L-1+MS+6-BA 1.0 mg·L-1+IBA 0.1 mg·L-1;适合不定芽增殖继代的培养基:蔗糖30 g·L-1+卡拉胶6 g·L-1+MS+6-BA 1.0 mg·L-1+NAA 0.10 mg·L-1+IBA 0.2 mg·L-1;生根培养基:蔗糖15 g·L-1+卡拉胶6 g·L-1+1/2MS+IBA 1.5 mg·L-1+NAA 1.0 mg·L-1。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日本抗性黑松体细胞胚成熟的影响因子进行研究,探究各因素在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的作用,为进一步提高体细胞胚发生的质量和数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胚性细胞团在固体增殖培养基上继代生长10天,使用灭菌(75%乙醇擦拭、紫外灭菌30 min)的电子天平称量1 g胚性细胞团,采用50 mL无菌量筒(紫外灭菌30 min)量取30 mL培养液中于100 mL的三角瓶中,将1 g胚性细胞团转至100 mL的三角瓶中,手动搅拌至细胞团分散,置于90 r·min-1摇床上,25℃黑暗培养7~8天。随后,取3 mL沉淀悬浮细胞进行继代增殖,每星期继代增殖一次至胚性细胞全部均匀散落于培养液。将继代4次的胚性细胞充分摇匀,取2 mL(鲜质量约200 mg)胚性悬浮细胞喷洒在不同组分麦芽糖(30、45、60 g·L-1)、脱落酸(ABA)(0、5、10、20、30、50 mg·L-1)、聚乙二醇(PEG8000)(0、50、75、100、125、150 g·L-1)、活性炭(AC)(1、2、3 g·L-1)、琼脂(琼脂6、8、10、12 g·L-1,植物凝胶2、2. 5、3、3. 5 g·L-1)以及麦芽糖、ABA、PEG 3因素的组合固体成熟培养基上。【结果】以#1337为材料的体细胞胚成熟发育过程中,麦芽糖45 g·L-1,获得的体细胞胚数量显著增多。ABA浓度为5~20 mg·L-1,体细胞胚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ABA为20 mg·L-1时,获得的体细胞胚最多。125 g·L-1PEG8000为体胚发生最佳浓度; AC 2 g·L-1时,胚性细胞形成结构完整、数量较多的成熟体胚;成熟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粉,培养基不能凝固,植物凝胶更适合作为成熟培养基凝固剂。3 g·L-1植物凝胶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浓度。在设计的9种成熟培养基组合中(胚性细胞#1337、#1537、#1637),胚性细胞产生体细胞胚最多的成熟培养基组合为麦芽糖45 g·L-1、ABA 10 mg·L-1、PEG8000 125 g·L-1。在不同的麦芽糖、ABA和PEG组合中,不同无性系生产体细胞胚数量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胚性细胞系#1337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45 g·L-1+ABA 10 mg·L-1+PEG 125 g·L-1;#1537和#1637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为麦芽糖30 g·L-1+ABA 10 mg·L-1+PEG 125 g·L-1;在3个无性系中PEG的极差最大,对抗性黑松体细胞胚发育成熟的影响最大。【结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过程中,麦芽糖45 g·L-1、ABA20~30 mg·L-1、PEG8000 125 g·L-1、AC 2 g·L-1和植物凝胶3 g·L-1对体细胞胚成熟都具有促进作用。30 g·L-1麦芽糖、10 mg·L-1ABA、125 g·L-1PEG为抗性黑松体胚发育成熟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17.
对尾巨桉DH32-29容器苗苗期进行5个水平的指数施氮肥处理,研究不同施氮量的指数施肥方法对苗木的生长、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施肥处理的苗木其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分别为不施肥处理的260.7%、228.7%、654.8%、129.9%、571.2%;尾巨桉幼苗的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施氮量为50mg·株-1的苗木苗高最大,施氮量为100mg·株-1的地径、生物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为最大,SPAD值在施氮量为150mg·株-1时达到最大;不施肥处理的根冠比最大,苗高、地径、生物量、SPAD值和苗木质量指数均最小;施氮量为100mg·株-1的苗木质量最好,为最佳指数施氮量。  相似文献   

18.
以野生蓝靛果忍冬组培苗为材料进行继代增殖和生根培养研究,结果表明:继代增殖最适培养基为MS+BA2.0 mg·L-1+IBA0.2 mg·L-1+GA30.3 mg·L-1,增殖系数为5.5;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MS+IBA1.0 mg·L-1,生根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