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是山东省的主要农业作物,山东地区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等等非常适合玉米作物的种植。因此,为了保障玉米作物的种植产量及种植的质量,必须结合先进种植技术,促进玉米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广大农户必须深刻的意识到玉米种植技术对玉米作物本身的生产带来的经济效益。一定要结合现阶段玉米种植工艺进行玉米种植技术的大范围推广。该文章将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意义及玉米种植技术的推广途径作为基本的研究对象,就推广的意义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结合山东地区玉米作物的种植现象,提出了具体推广的有效举措,希望对提升玉米作物的种植产量以及种植质量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内容简介本书是依托省、部级国家科技项目。在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多年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对研究工作进行的系统性和阶段性总结,主要内容反映了作者近十五年旱作农业研究中独具特色的部分。内容包括:国内外根域集水种植研究进展、根域集水种植的农田水温状况、根域集水种植对作物光合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时土壤速效养分及利用效率的影响、根域集水种植农田的水分调控、根域集水种植带型的优化设计、半干旱偏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半湿润偏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半干旱区主要作物根域集水种植技术研究等方面。  相似文献   

3.
甘蔗高效种植技术是指以甘蔗(主作物)为主、其他作物(次作物)为辅的立体种植,并将各项高产优质种植技术集成于一体的种植模式。由于甘蔗的高效种植考虑的是以甘蔗作物为主的单位面积内获得最大的所有作物的经济收益的总和,故而既要考虑其主作物甘蔗的增产、增收技术,又要顾及其他次作物与之尽可能获得更大经济收益的共作的种植技术。  相似文献   

4.
玉米是我国基本农作物之一,它不仅是必要的粮食作物,同样是重要的饲料作物。优化提升玉米种植技术,拓宽玉米种植先进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使用范围,不仅有利于玉米作物的种植,同时可以提升玉米产量以及质量,满足大众对玉米的需求。本文以法库县玉米作物种植技术推广为基本研究对象,在分析沈阳地区玉米种植技术推广意义的同时,提出了优化玉米作物种植技术推广的现实路径,为我国玉米作物种植技术的推广模式的优化提供有效借鉴。  相似文献   

5.
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飞  马啸 《中国农业科学》2021,54(13):2737-2745
大田作物一般成行种植,以提高种植效率和方便田间管理。因此,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对于智能农机携带传感器拍摄影像实现自主导航、精准打药,乃至基于无人机搭载传感器拍摄高分辨率影像生成田间的精准管理作业单元都具有重要意义,是智慧农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首先系统归纳总结了已有作物种植行自动检测方法,分析了Hough变换法、最小二乘法、绿色像元累积法、Blob分析法、滤波法、消隐点法等作物种植行提取方法的基本原理、发展现状与优、缺点;其次,针对已有研究,提出目前还存在的、需要探讨的科学技术问题,比如不同空间和光谱分辨率影像如何影响作物种植行提取的精度;怎样基于无人机识别不同空间分布特征的作物种植行并进行长势空间精准制图;如何构建标准化的作物种植行识别技术流程等;最后,针对种植行提取技术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未来的若干研究方向,包括能适应高杂草压力等复杂环境的作物种植行精准识别技术,以提高智能农机自主导航精度;能基于种植行识别结果进行作物长势精准制图,从而支撑田间精准分区的方法;耦合无人机遥感精准作物长势监测与智能农机作业的田间精准管理技术等。本文可为影像中作物种植行自动提取及其相关应用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全球转基因作物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日益显著,其争议性也随之浮现,本文作者针对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现状、常用的转基因技术、转基因作物性状改良和生物安全性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我国种植转基因作物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科学种植技术作为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关键。合理施肥作为农业发展的另一个关键技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介绍了3种科学种植技术的步骤和3种科学施肥技术,分析了如何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手段和施肥技术,提高作物品质、产量,并且杜绝环境污染甚至改善不宜种植作物的土壤环境,使农业生产达到增加经济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8.
在各种类型的粮食作物中,水稻作物构成了其中的重要类型。近些年来,城乡居民都获得了更高的生活水准,与之相应的膳食需要也在不断增加。从日常饮食的角度来讲,食用水稻作物有利于补充机体缺乏的养分,因此具有平衡膳食的重要价值。然而,水稻种植包含了很多的流程与环节,与之相应的种植技术也可以划分很多种。对于水稻进行高产种植,这种做法有利于保障水稻作物的优质性,在此前提下提供水稻种植所需的技术保障。为此,技术人员有必要明确水稻种植中的高产种植技术,结合水稻种植的现状,探究高产种植的可行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属于粮菜兼用作物,具有早熟、丰产、栽培季节性要求不强、可广泛种植等特点。采用地膜覆盖种植技术,可以使作物提早上市,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为了提高农民收入,文章介绍了地膜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要点,以期为生产实践提供技术帮助。  相似文献   

10.
广西是国内主要的甘蔗种植地区。只有坚持对作物种植问题展开研究,并改进种植培育技术,才能更好地提高种植水平,增加种植效益。本文将分析广西甘蔗的典型种植问题,并就双高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技术改进,以便对当地作物种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调整设施蔬菜种植结构,提高菜农种植的经济效益,采用辣椒间作西瓜种植生产技术,充分利用不同作物生长的"时间差""空间差"以及对水、肥需求的"营养差",降低菜农种植单一作物而带来的巨大集中劳动强度,同时,增加单位面积生产作物的种类,降低单一作物因市场波动带来的经济风险。  相似文献   

12.
小麦作物的高产高效栽培模式本质在于运用高产栽培的技术手段来种植小麦作物,确保达到小麦作物品质提升、作物田间产量增长以及作物栽培成本降低的目标。高产高效栽培小麦的技术手段应当被合理运用于小麦种植的全过程,我们需要做到综合运用多种农业技术措施来保证小麦高产性,提升小麦作物的种植品质。因此,对于小麦种植的重要农业领域应当着眼于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的全面推广。  相似文献   

13.
宁南半干旱区农田微集水种植技术效果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在半干旱偏旱地区采用微集水种植技术可使作物产量增加,水分利用 效率提高,特别是当季降雨的水分利用效率提高,而经济效益则在不同作物间存在较大差异。2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生育期长、生产潜力大的作物产量增幅较大,且在产量增加的同时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收益;5种作物产量增幅依次为玉米>谷子>小麦>豌豆>糜子,玉米为首选种植的作物,糜子、豌豆则不宜采用该方法种植。  相似文献   

14.
旱地宽厢宽带粮—经作物套作模式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鸿村 《农技服务》2010,27(2):202-203
通过旱地宽厢宽带粮—经作物套作试验,探索粮食作物产量不减少的前提下,加大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提高经济作物产量。结果表明,宽厢宽带种植模式下,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只要配套相应的技术措施,可以实现粮—经作物产量双丰收。  相似文献   

15.
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到2011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1.6亿hm2,较1996年增长了近94倍。随着转基因作物的大面积商业化种植,由此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花粉介导的基因飘流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探索限控转基因飘流的生物学措施是当前国际上关于生物安全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因此,就目前研究较多的生物学措施如叶绿体转化技术、基因剔除技术、转基因弱化技术、雄性不育技术、种子不育技术、闭花受精和无融合生殖技术、基因拆分技术、可控转基因技术等进行了综述,并对将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我国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农作物间套种是一种传统的农业技术,是生长在同一田地上的2种或2种以上的农作物,它们的生长时间与生产季节均相近,按照一定占地比例将它们进行种植的技术。阐述了国内外农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的概况,论述了作物间套作种植技术发展的意义,介绍了农作物间套种的原则,并提出了发展农作物间套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关于小麦种植及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北方地区主要的经济类作物,也是主要的粮食类作物,其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为了保证小麦的高质高产、提高经济收入,必须在了解小麦习性的基础上认真学习掌握科学的种植管理技术,并且有效的预防和治理病虫害。本文介绍了科学的小麦种植管理技术,并针对小麦病虫害防治展开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香菇的种植技术不同于各类传统作物,因此,其种植技术需要谨慎探讨,文中以种植技术作为主要分析对象,探讨了其中的各项步骤,望带来借鉴。  相似文献   

19.
玉米是非常重要的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利于优化玉米作物生长环境,缩短作物污水生长周期,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与质量。该文对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与应用效果进行简单论述,介绍了玉米灭高茬整地与宽窄行留高茬交叉种植两种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可以保护土壤,还可以降低病虫害爆发频率与程度,促进玉米生长发育,为玉米高产稳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作物的种植的种类和数量也就是作物的种植结构是多种因素影响下逐步形成的。种源、环境条件、种植技术、作物本身的特性、相应的加工方式和人们的饮食习惯等等都影响着作物的选种和种植数量。是优先考虑产量以解决温饱,还是优先考虑口感以满足喜好、丰富生活,还要根据人口的增减、年景的好坏等具体情况做出选择。先秦两汉时期作物的选择就包含种类选择和一种作物中不同品种的选择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