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试验仓的气密性较差,其膜下浓度半衰其仅为5天。通过科学设计铺设膜下环流管道,确保膜下环流管路风量分配均,采用通风道投药(磷化铝)方式进行膜下环流熏蒸,在投药8小时后粮堆内的磷化氢浓度均匀上升,48小时后接近峰值,最低与最高浓度比达到0.7,在熏蒸过程中,适时进行环流调节,有效地控制了粮堆的熏蒸状态。  相似文献   

2.
仓房气密性与磷化氢环流熏蒸用药量及浓度的相关性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王殿轩 《粮食储藏》2002,31(4):11-15
本文报告了国家粮食局储粮新技术生产性试验中关于仓房气密性与磷化氢环流熏蒸用药量和浓度相关性的主要试验结果。生产试验表明:当仓房气密性达到一定程度后,在试验粮情条件下,投入较少的磷化铝即可使仓内浓度得到有效保持,并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采用仓外投药时,粮堆内各测点磷化氢浓度约20小时后基本均匀,且均匀性保持较好,最低最高浓度比值较大,一般都在0.8以上。当熏蒸期间仓内磷化氢浓度不足时,可以很方便地进行补充投药。采用表面施药方式时,磷化氢浓度上升和达到均匀的时间都比较慢,仓内各点浓度达到100mL/m^3以上需要2-3天,各点浓度均匀需3-5天。自然潮解施药由于药剂中磷化氢是缓慢放出的,即使在投药相当时间后还会有磷化氢补充到熏蒸环境中,这就使得仓内整体磷化氢浓度下降较慢,总体上保持有效浓度的时间延长且时间后移。本文还对磷化氢环流熏蒸应用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高大平房仓磷化氢熏蒸方法的实仓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在中央储备粮乳山和文登两直属库进行了高大平房仓磷化氢熏蒸实仓试验研究。对实验仓进行了密封处理,经测试实验仓压力由500Pa降至250Pa的时间都在40秒以上。共设3种磷化氢熏蒸方法:磷化氢钢瓶气(2∶98)、磷化氢仓外发生器和磷化铝片粮面施药法。借助环流熏蒸装置进行了熏蒸杀虫试验,磷化铝用药量为1g/m^3,钢瓶气和磷化氢仓外发生器分两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环流天可使仓内磷化氢基本分布均匀(最高和最低浓度比小于4),磷化氢浓度绝大部分时间都在200ppm以上,密封14天的CT值绝大部分测试点都在150mg.h/L左右。粮堆内原有的害虫和试验前预埋的敏感和抗性害虫以及各种虫态害虫(成虫、卵、幼虫和蛹)均被杀死。研究表明在高大平房仓内,借助环流装置用磷化铝粮面施药法能很好地杀死害虫,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害虫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新型平房仓环流熏蒸系统环流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我国新建平房仓的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环流装置进行了实仓环流效果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建平房仓的环流熏蒸系统可使磷化氢气体在较短的时间内穿过深层粮堆,一般可在施药开始后8-17小时内使磷化氢气体在全仓达到均匀分布。上层和空间的磷化氢浓度达到均匀一致即表明整个粮堆浓度达到了均匀分布。同时发现,通风道的形式及平衡调节、粮堆内的温差及仓房的气密性都会影响环流效果。  相似文献   

5.
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报告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山东宁阳国家粮食储备库进行了平房仓散装小麦的磷化氢环流熏蒸试验,结果表明,粮堆内磷化氢浓度在投药开机18小时后趋于均匀。最低浓度与最高浓度比为0.75;25小时后,比值为0.57,均高于国外资料扒荐的浓度均匀性标准,即大于0.25。43小时以后的浓度测定结果也高于该值。可见磷化氢环流熏蒸系统对促进磷化氢气体在粮堆内的分布效果良好。熏蒸14天后取得良好的杀虫效果。  相似文献   

6.
探管网分布气体的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老式房式仓仓外安装气体分配箱,粮堆内布设探管网,用于分布气体,粮面采用薄膜密封,利用仓外PH3发生器,进行膜下PH3与CO2混合熏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PH3浓度分布均匀,均匀度大于0.83;熏蒸期间气密性较好,平均浓度下降率为4.5%/d;熏蒸28天后散气,杀虫效果良好,粮堆内储粮害虫死亡率达到100%。  相似文献   

7.
通过粮堆表层投放磷化铝自然潮解整仓环流熏蒸实仓试验证明,磷化氢气体不仅均匀分布在粮堆内部,还可以延缓磷化氢在粮堆内部的浓度降低速度,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浓度,达到彻底杀虫的目的。粮堆表层投放磷化铝自然潮解整仓环流熏蒸用药量少、磷化氢气体分布均匀、杀虫效果好、人员安全性高、环保效益明显、操作方便。  相似文献   

8.
在高大平房仓中运用磷化氢仓外投药环流熏蒸技术进行熏蒸杀虫,能有效解决药剂穿透力和分布速度以及毒气在粮堆中的均匀分布等问题,使用磷化氢环流熏蒸处理的效果优于常规熏蒸处理的效果。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由于仓外投药磷化氢环流熏蒸需要二氧化碳气体作为载体和起防燃爆作用,而二氧化碳的生产地离我库较远,价格高且运输不便等,所以难以得到推广。  相似文献   

9.
在中央储备粮乳山和文登两直属库进行了高大平房仓磷化氢熏蒸实仓试验研究.对实验仓进行了密封处理,经测试实验仓压力由500Pa降至250Pa的时间都在40秒以上.共设3种磷化氢熏蒸方法磷化氢钢瓶气(298)、磷化氢仓外发生器和磷化铝片粮面施药法.借助环流熏蒸装置进行了熏蒸杀虫试验,磷化铝用药量为1g/m3,钢瓶气和磷化氢仓外发生器分两次施药.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环流3天可使仓内磷化氢基本分布均匀(最高和最低浓度比小于4),磷化氢浓度绝大部分时间都在200ppm以上,密封14天的CT值绝大部分测试点都在150mg.h/L左右.粮堆内原有的害虫和试验前预埋的敏感和抗性害虫以及各种虫态害虫(成虫、卵、幼虫和蛹)均被杀死.研究表明在高大平房仓内,借助环流装置用磷化铝粮面施药法能很好地杀死害虫,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害虫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10.
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应用中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王殿轩 《粮食储藏》2001,30(1):35-41
本文从仓房的气密性、用药量浓度和密闭时间与杀虫效果的关系、磷化氢环流熏蒸中可采用的几种方式、熏蒸效果的检查与评价等几个方面阐述了磷化氢环流熏蒸中应注意的若干问题,并对几种不宜进行整仓环流熏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仓库存储的2011年新收获的27份小麦样品进行检测,分析其籽粒品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结果表明,2011年仓储小麦中,100%的小麦样品容重达到三等及以上,59.26%的小麦样品籽粒粗蛋白质含量在14.0%以上,22.22%的小麦样品湿面筋含量在32.0%以上,40.74%的小麦样品稳定时间在7.0min以上,88.89%小麦样品的降落数值在300s以上,达到优质小麦-强筋小麦品质标准(GB/T17892-1999)的规定。  相似文献   

12.
书虱在粮堆中分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GJ89型粮虫陷阱检测器对书虱在房式仓和土堤仓中的分布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书虱分布有明显的差异性。房式仓中书虱分布呈明显的趋南性和趋西性,且由南向北虫口密度逐渐减少,由东向西虫口密度逐渐增加。对房式仓不同粮层(0~0.5m、1.5~2m、3~3.5m)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垂直方向上书虱分布差异并不显著,但虫口密度随着粮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用聚集度各项指标检验表明,书虱在粮堆中呈聚集分布,且在粮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南方高温高湿地区气候特点,选择最佳的有效杀虫时机,适当控制用药量,并做好仓房的隔热保温措施,高大平房仓可以实现一年一次环流熏蒸彻底杀死储粮害虫,以达到降低用药量,减少熏蒸杀虫次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刘达  王仲东  胡智华 《粮食储藏》2004,33(4):30-31,35
管控一体化是控制领域中的一个热门技术。在信息、电子、通讯、控制等技术的快速推动下,管理网络和控制网络的一体化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管控一体化在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本文以中央储备粮赤壁直属库为例,介绍了直属库管理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和具体实现,展现了一种结合Internet、Intranet和Infranet的应用模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储粮书虱磷化氢抗性调查及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青云  曹阳 《粮食储藏》2007,36(1):9-12
以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的储粮害虫磷化氢(PH3)抗药性鉴别剂量(0.03mg·L-1,熏蒸24 h),对采自我国12个省23个地市粮库的4种储粮书虱,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Enderlein),无色书虱L.decolor(Pearman),小眼书虱L.paeta Pearman,虚伪书虱L.mendax pearman的成虫进行抗药性测定.结果表明,嗜虫书虱14个品系采自9个省份,成虫死亡率为0~14%(死亡率越小,说明PH3抗性越强,以下情况相同),其中9个品系小于10%,四川洪雅SCHYLe1品系为0;无色书虱13个品系采自9个省,11个品系的死亡率小于5%,其中广东茂名GDMMLd1品系为0,云南曲靖YNQJLd1品系为100%;小眼书虱3个品系死亡率最高的为4%,浙江萧山ZJXSQLp1品系为1%;虚伪书虱3个品系中,江苏盐城JSYCLm1品系死亡率为5%.对4种书虱中死亡率最低的和最高的品系进行PH3毒力测定,SCHYLe1、GDMMLd1、ZJXSLp1和JSYCLm1等4个品系的LC50值分别为:1.4379,1.3085,0.5476和0.0632 mg/L,SCHYLe1和GDMMLd1的抗性系数分别为80和165倍.可见我国储粮书虱对PH3已产生了严重抗药性,应引起储粮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陈和争 《粮食储藏》2003,32(1):32-33,35
在原有低温储粮技术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及增设风道,以达到低温,绿色,环保储粮抑制害虫和微生物繁殖,保持储粮原有品质,延缓粮食陈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万拯群 《粮食储藏》2008,37(2):13-14
为了解决花生过夏安全储藏问题,采用块状生石灰为吸湿剂,以"二合一小药袋"为缓释熏蒸剂,以五面密封为气调手段,进行了花生的低湿密闭储藏,以低湿为主导,使花生较长期处于低湿、低氧、低药的条件下,取得了安全过夏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从培养基种类和培养方法方面对四川玉米串珠镰刀菌的最佳产毒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串珠镰刀菌的最佳产毒条件是Richard培养基,25℃,pH5,培养10 d。  相似文献   

19.
谢维治 《粮食储藏》2010,39(4):32-35
针对立筒仓储存玉米难度大,特别在南方沿海高温高湿地区如何确保立筒仓储存玉米安全度夏及消除板结现象更是长期困扰广大粮食储藏工作者的难题。通过立筒仓储存玉米应用试验,采用密闭储藏技术,在中心减压管安装施药管,利用相对的低氧及PH3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并运用3kW的局部处理风机通风技术有效消除了玉米板结现象的目的,从而实现了玉米安全储存。  相似文献   

20.
单宁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详细介绍了单宁酶的来源、生产、提取、纯化及其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并概述了它的固定化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