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地处布鲁氏菌病高发区,2005-2014年每年均开展了布鲁氏菌病检测工作。本文对该区近10年牛、羊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监测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感染动态,指出近几年布鲁氏菌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重庆市某县首次输入性羊布鲁氏菌病进行疫情调查和血清学诊断监测,对此次疫情进行风险评估,并针对该县提出布鲁氏菌病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1985—2001年牛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资料分析,2007—2012年连续开展定期血清学监测、病原学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牛布病感染率为0.30%,羊感染率为0.06%。牛感染率比2000年“稳定控制区”达标检测时的平均感染率高出0.15个百分点,羊感染率高出0.02个百分点,我市牛羊布病感染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岑巩县近年来牛羊产业大力发展,规模数量增长较快,肉牛存栏由2020年的3.584 9万头增长到3.928 3万头,肉羊存栏由2020年的5.007 6万头增长到5.677 8万头。为了解贵州省岑巩县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情况,2020~2022年对全县牛羊养殖场、散养户和屠宰场采样牛血清样品571份、羊血清样品8570份进行畜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通过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初筛,羊血清样品出现3份阳性,经试管凝集试验对3份初筛为阳性的羊血清样品进一步判定结果为阳性,3份阳性血清均来自散养户,且属于外源性输入型病例。对贵州省岑巩县2013~2022年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贵州省岑巩县人群布鲁氏菌病感染共8例,其中男7例、女1例,从事牛羊产业生产5例。贵州省岑巩县需进一步加强布鲁氏菌病防控力度,加强牛羊调运监管,强化畜间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定期对从事牛羊产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乌鲁木齐市流通环节家畜布鲁氏菌病流行趋势和传入风险,为科学防控疫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全市3个家畜布鲁氏菌病定点流行病学调查县和8个区县中的3个牛羊定点屠宰场、2个活畜交易市场和短期牛羊育肥畜群进行监测,共采集12 672份血样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家畜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抗体总阳性率为1.17%。χ2检验分析显示:流通环节与本地养殖环节的牛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流通环节的羊阳性率明显高于牛;全市8个区县的羊阳性率和不同来源地的羊阳性率有显著差异。[结论]流通环节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养殖环节;流通环节的监管不到位是布鲁氏菌病传入乌鲁木齐市最大的威胁;乌鲁木齐市羊布鲁氏菌病防控形势严峻;不同区县要采取不同的羊布鲁氏菌病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传染病.黑龙江省在历史上是全国布病疫情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为建立羊布鲁氏菌病风险评估方法,实现对羊布鲁氏菌病发生风险的精确预测和预报,2006~2007年,我们应用血清学、病理学、病原学等方法对黑龙江省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进行了调查,并应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对羊布鲁氏菌病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和筛选.  相似文献   

7.
羊布鲁氏菌病用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对虎红平板凝聚试验、试管凝集试验、竞争ELISA抗体检测三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得出不同血清学检测方法对布鲁氏杆菌病的检测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019年广西柳州市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采集了该市各县区的90家规模养殖场与21家散养户的羊血清(分别为3074份和587份)进行血清学调查分析.检测结果表明,柳州市的3661份羊血清样品中存在2份为羊布鲁氏菌病抗体阳性,总体阳性率为0.05%,群体阳性率为0.9%(1/111).规模养殖场的羊布鲁氏菌病抗体...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宁夏回族自治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找出布病流行的风险因素,利用血清学检测、病原学检测和问卷调查等3种方法,统计全区羊布病流行状况,并将问卷调查中涉及的风险因素通过logistics回归法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宁夏地区2022年羊布鲁氏菌病的个体阳性率为8.67%,群体阳性率为43.15%,其中中卫市羊个体阳性率最高;规模场的阳性率高于散养户;羊患布鲁氏菌病的风险因素主要有“从外县交换或购入新畜”“运输羊饲料交通工具不消毒”和“近一年母羊流产或不孕”,应通过定期监测、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严格消毒、科普布病知识等方法来防控布病。  相似文献   

10.
依据2005—2014年甘肃省羊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监测结果,发现近10年来甘肃省平均羊布鲁氏菌阳性率为1.12%,近5年的检出阳性数量呈直线上升趋势,且以散养户检出的数量最多;人间病例数量与畜间病例数量呈正相关。本文分析了甘肃省羊布鲁氏菌病阳性率快速上升的主要原因和发生的主要风险因素,并提出了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解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状况,为该地区提供控制畜间布鲁氏菌病的参考。[方法]采用问卷和血清学监测的方式,在全市范围进行了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羊群布鲁氏菌病平均阳性率为3.71%,最高阳性率达7.94%;养殖规模越大阳性率越低;母羊阳性率高于公羊。[结论]大同市羊布鲁氏菌病流行面较广,感染比较严重,尤其是散养羊群和母羊,建议采取“免、检、杀、消”等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为了了解和掌握近年来布鲁氏菌病在我区范围内的流行情况 ,更好地控制该病在我区范围内的发生、发展 ,笔者于 2 0 0 1年 6~ 9月在全区范围内进行了牛、马、羊、猪 4种家畜的布鲁氏菌病的血清学调查 ,利用布鲁氏菌平板凝集和试管凝集试验对来自8县 (市 )的共计 2 4 5 1份血清进  相似文献   

13.
羊规模圈养和快速育肥,必然引起疫病发生、传播特点的变化,本文就某绵羊养殖场羊的布鲁氏菌病、支原体肺炎和表原体病的感染状况进行了血清学检测,以便为因病设防提供依据.检测表明布鲁氏菌病、支原体肺炎和衣原体病的感染率分别为6.04%、26.22%和10.28%.  相似文献   

14.
为应对布鲁氏杆菌病防治新情况,在既往调查基础上,对布鲁氏菌病进行感染抗体监测,通过血清学检测对比了防控效果,结果表明我市牛羊布病血清学检测平均阳性率从7%下降到0.03%,其中稳定控制区考核牛阳性率达到0.063%,羊阳性率达0.050%,分别小于0.2%和0.1%,达到稳定控制标准,自2002年后再度下降到0,并保持至今。  相似文献   

15.
<正>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同时也对人体健康构成严重威胁。2006—2008年,本研究应用血清学方法对黑龙江省羊布鲁氏菌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13个市(地区)均检出布病阳性羊,血清学阳性率在0.90‰~4.94‰,平均阳性率为3.32‰。通过应用流行病学、统计学方法对羊布鲁氏菌病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初步确定了本地及毗邻地区疫情、养羊业生产状况、地理气候条件、兽医  相似文献   

16.
<正>为全面掌握青海省牛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对全省部分地区开展布病现场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显示本省牛、羊的空怀率分别为9.49%、3.56%,流产率分别为0.66%、0.85%,牛、羊布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率分别为1.23%、0.06%。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传染性人兽共患病,也是公认的危害最为严重的人兽共患病之一。近几年,本省布病  相似文献   

17.
2015年5月25日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某区关于在养羊专业户羊群中检出10份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阳性样品的报告,经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疾病诊断中心复检,这10份样品亦为布鲁氏菌病阳性。为掌握疫病的发生原因、调查疫病可能来源和追踪疫病去向,上海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会同某区相关人员组成工作组,赶赴该养羊专业户养殖现场,通过座谈、问卷调查、实地查看、样品采集和查阅档案资料等方式开展了紧急调查。调查发现,本次羊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阳性的原因为养羊专业户私自使用布鲁氏菌病疫苗免疫。由此,建议收缴存留的羊布鲁氏菌病疫苗,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对私自滥用疫苗行为进行处罚,同时加强政策宣贯,及时开展布鲁氏菌病防控知识培训,杜绝再次出现私自滥用疫苗行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地控制布鲁氏菌病的流行,1973年首次在全州范围内应用血清学方法开展了疫情监测,结果牛、羊平均阳性检出率为3%,依据此次监测结果,及时地制定了免疫、检测、扑杀为主的技术措施。到1985年底牛羊平均阳性检出率下降为0.8%,经考核全州8县(市)均达到国家“控制区”标准。在“控制区”达标基础上,又根据疫情现状,继续推行免疫、检测、扑杀等防治措施。从1989年开始又在全州所辖的临夏市、临夏、永靖、东乡、积石山、广河、和政、康乐8县(市),在原疫情较重,又具有代表性的68个乡(镇)农民所饲养的牛、羊、猪等家畜应用平板凝集反应(PAT)、试管凝集反应(SAT)2种血清学珍断方法,开展了布鲁氏菌病的检测,1995年底全州8县(市)都达到了国家“稳定控制区”标准,此后每年仍继续实施牛、羊、猪布鲁氏菌病疫情检测。1989—2004年血清学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21年4月25日,甘州区农业农村局接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关于甘州区C镇X村一社布鲁氏菌病爆发疫情的通报》,C镇X村一社居民马XXX一家4个小孩先后被确诊为布鲁氏菌病阳性,怀疑是通过养殖羊只而感染。区农业农村局立即成立调查小组,赴C镇X村一社进行畜间布鲁氏菌病流行病调查。调查小组通过询问马XXX有关情况,实地查看养殖场区,对马XXX及关联的本社其他10户养羊场户进行了畜间流行病学调查,对饲养671只羊只全部进行布鲁氏菌病血清学监测。通过调查发现,畜主马XXX和本社其他3户阳性检出户养殖方式都属于自繁自养加交易市场收购育肥方式,可能从交易市场收购了阳性羊只进行混群饲养。从本次羊布鲁氏菌病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疫情处理表明,动物卫生监督部门要加大调入动物的监管力度,并加强对活畜的管理;动物疫控部门加强动物疫病监测,尤其是人畜共患病的监测;饲养户做好养殖环节和交易环节的管理工作,加强个人防护工作,防止感染人畜共患病,对身体健康造成损害。  相似文献   

20.
目前,调查分析了张家川县2015—2020年家畜牛、羊布鲁氏菌病的流行情况。采用虎红平板凝胶实验方法、试管凝集试验、PCR检测法对2015—2020年全县15个乡镇的牛羊进行了布鲁氏菌病血清学检测,其中牛血清9 925份,羊血清70 992份,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检测牛羊血清80 917份,采用PCR检测法检测血清7份。通过对2015年至2020年牛、羊布鲁氏菌病阳性检出率的分析,说明张家川县的布鲁氏菌病在逐年的净化之中,流行处于较低水平,但是动物防疫部门的防控压力仍旧很大,需要加大实验室检测力度、落实检疫监管与移动控制、建设专业队伍及人员培训等方面着手,形成工作合力,有效避免从疫病源上传染给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