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克氏原螯虾繁殖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繁殖生物学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克氏原螯虾的性成熟年龄为1年左右;雌虾最小体长为6.4 cm,最小体重为10 g;雄虾最小体长为7.1 cm,最小体重为20 g。5~9月为交配期,其中以6~8月为交配高峰期。克氏原螯虾交配后大约为30 d左右产卵。繁殖期为7~10月,高峰期为8~9月。10月底以后抱卵的虾由于水温逐步降低,一直延续到第2年春季才孵化。克氏原螯虾的繁殖行为与掘洞行为密切相关,繁殖期的掘洞数量较非繁殖期明显增多。7~10月,亲虾均栖息在洞内繁殖,洞穴深度为50~80 cm。卵巢为一次产卵类型。雌雄比例为1∶1。克氏原螯虾的个体绝对繁殖力的变动范围为172~1158粒,平均为517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W)的变动范围为2~41粒/g,平均为21粒。个体相对繁殖力(F/L)的变动范围为47~80粒/cm,平均为63粒。  相似文献   

2.
雌性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及相关系数的周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生殖群体的平均体长、体重、性腺重及肝脏重的周年统计值,并利用怀卵量、抱卵量、相对繁殖力等生态学参数建立性腺发育数学模型。结果显示:雌性螯虾初始怀卵和抱卵的理论体长分别为5.6 cm和5.8 cm,理论最大怀卵量和抱卵量分别为1963粒和1136粒;通过模拟Logistic曲线,得到怀卵量随体重增长的3个关键点即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分别为16.87 g、36.53 g和56.18 g;雌性克氏原螯虾理论最大相对繁殖力的体长为9.22 cm,最大值为19.78粒/g;其理论最大体长为15.01 cm且当体长小于3.43 cm时性腺尚未发育。另外,本研究还分析了克氏原螯虾产卵群体的性成熟时间与结构。  相似文献   

3.
第三讲 克氏原螯虾苗种繁育技术 克氏原鳌虾为1年多次产卵类型,与其他淡水虾相比怀卵量较小,且不稳定。通常1~2龄性成熟虾抱卵量在100~500粒,平均200粒左右,2龄以上的雌虾抱卵量500~1000粒。在自然水域中克氏原鳌虾的交配产卵是由季节决定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有2个高峰期,产卵过程一般都是在洞穴中进行。  相似文献   

4.
克氏原鳌虾为1年多次产卵类型,与其他淡水虾相比怀卵量较小,且不稳定.通常1~2龄性成熟虾抱卵量在100~500粒,平均200粒左右,2龄以上的雌虾抱卵量500~1000粒.在自然水域中克氏原鳌虾的交配产卵是由季节决定的,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有2个高峰期,产卵过程一般都是在洞穴中进行.抱卵虾孵化后,有护幼习性,幼虾脱壳3次后,才离开母虾营独立生活.因此,目前在生产上,克氏原螯虾苗种生产的主要方式是利用土池进行育苗,具体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5.
2013年6-8月在鄱阳湖区的鄱阳、都昌以及余干县(瑞洪镇)水域,对1683尾克氏原螯虾样本进行了生物学测定。在采集的样本中,最大体长11.2cm,最大体重64.6g;最小体长4.4cm,最小体重3.6g。数据分析结果显示:鄱阳湖区克氏原螯虾体长体重关系为式为W(综合)=0.020 L3.291(r=0.9460,n=1683)、W♂=0.013 L3.516(r=0.9482,n=762)、W♀=0.025 L3.158(r=0.9600,n=921),雄虾生长快于雌虾;克氏原螯虾肥满度(k)平均为3.71%,雌虾肥满度平均为3.89%,雄虾肥满度平均为3.53%.雌虾的肥满席大于雄虾;在鄱阳湖区克氏原螯虾捕捞季节,其捕捞规格以7.5-8.9cm为主,占55.85%。  相似文献   

6.
克氏原螯虾幼虾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克氏原螯虾幼虾进行培育,即克氏原螯虾从破膜再经3次蜕皮体长到0.9~1.0cm后(即仔虾离开母体后)进行培育,经22d培育试验,幼虾体长平均从1.0 cm增长到3.0 cm,体重平均从0.012 g增重到1.64g.采取两种培育方式(即繁殖池原池培育和幼虾池培育),其成活率平均分别为75.6%和71.2%.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水草、螺蛳、水草+螺蛳三种投喂方式对克氏原螯虾性腺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草+螺蛳组的克氏原螯虾(雌虾体长9.5cm)的抱卵量826粒/尾,显著高于水草组、螺蛳组(P<0.05),成熟度5.95%、抱卵指数19.20粒/g、亲虾成活率89.66%、抱卵率79.31%,结果均高于投喂水草组或螺蛳组。显然,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混合喂养更有利于促进克氏原螯虾雌虾性腺发育及提高亲虾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克氏原螯虾掘洞行为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克氏原螯虾(Procam barus clarkii)掘洞时间多在夜间,可持续掘洞6~8 h,一夜挖掘深度成虾可达40 cm,幼虾可达25 cm。成虾的洞穴深度大部分在50~80 cm之间,少部分可以达到80~150 cm;幼虾洞穴的深度在10~25 cm之间;体长1.2 cm的稚虾已经具备掘洞的能力,洞穴深度在10~20 cm之间。洞穴分为简单洞穴和复杂洞穴两种:85%的洞穴是简单的,即只有一条穴道,位于水面上、下10 cm之间;15%较复杂,即有2条以上的穴道,位于水面以上20 cm处。洞穴的密度为2.8~5.6个/m2。每个洞穴中一般有1~2只虾,但冬季也常发现一个洞中有3~5只虾。克氏原螯虾在繁殖季节掘洞强度增大,在寒冷的冬季,掘洞强度微弱。  相似文献   

9.
曹鑫磊 《水产科技情报》2016,43(4):211-213, 217
在常温(22℃)静水条件下,用苯扎溴铵络合碘分别对平均体长8.2 cm,平均体质量6.3 g的金鱼和平均体长8.4 cm,平均体质量19.8 g的克氏原螯虾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试验药物对金鱼和克氏原螯虾的96 h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878 mg/L和32.36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88 mg/L和3.24 mg/L。同时分析了试验药物对金鱼和克氏原螯虾有效急性致毒时间以及急性毒性效应,并对其安全浓度做出评价:试验条件下,苯扎溴铵络合碘对金鱼和克氏原螯虾分别为高毒性和中等毒性。  相似文献   

10.
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克氏原螯虾苗种规模化供应短缺问题,以洪泽湖地区克氏原螯虾为研究对象,在研究、掌握本地区克氏原螯虾繁殖习性的基础上,设计并建设了由700 m2大棚产卵池和50 m2加温孵化温室及若干特制网箱组成的苗种规模化繁育设施.2007年9月分批次将16 443只成熟的克氏原螯虾亲虾放入大棚产卵池特制网箱,通过降低光照、微孔增氧、循环流水等措施,先后获得抱卵虾6 053只,平均抱卵率为45.7%;抱卵虾移入温室后,在控温、流水条件下孵化,获得了平均体长0.88 cm的稚虾76.9万尾,平均孵化率为8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