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近些年来,伴随着我国气象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也无形之中加大了对我国县级气象台站的气象服务要求。作为县级台站,不仅需要对气象进行及时监测,更需要时刻关注气象变化,将与气象变化相关联的一系列自然气象灾害等紧密结合,这样才能加大气象灾害防治力度,从而有效提升气象服务水平。本文就将针对当前我国县级台站决策气象服务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实践与改进思考,以期有效提升我国县级台站的气象服务能力与水平,为我国各地区的百姓提供准确、到位的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2.
台山市农业气象预报服务方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台站实际和当地特色农业出发,根据前期气象因子、生物因子、农业水文因子等状况,结合农业生产需要和未来天气变化趋势,对各种农业生产对象、农事活动与天气条件的具体关系开展基础研究,从服务性质、对象、内容和发布渠道等方面探讨如何实现针对性和及时性更强、更加具体、实用的县级台站农业气象预报专项服务。  相似文献   

3.
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对气象事业的良好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本研究从当前气象技术装备保障的条件入题,分析县级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的现状,对气象技术装备保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一些实质性的措施,以保证县级台站的气象技术装备工作能够正常运行,使综合气象台站的观测技术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基层气象台站在气象服务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做好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可有效提升农业发展水平,避免气象灾害对农业发展造成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加强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通过完善服务平台,提升服务水平。本文阐述了西藏自治区大气探测技术与装备保障中心的气象服务平台内容,且在其基础之上探究未来基层台站农业气象服务平台的需求改进对策,以期提升基层台站的农业气象服务水平,为我国农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5.
县级气象服务的质量和服务水平对促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所以发现新农村建设中县级气象服务中存在问题,了解新农村建设对气象服务的需求,建立完善的农村公共气象服务体系,提高防御气象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价值,下面具体进行分析新农村建设中县级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一些提高县级气象服务水平和质量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县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思路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新时期县级气象服务体系建设总体思路,提出了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建设现代化业务平台、建立多元化公共气象服务机制、提升气象服务信息化水平、强化科技支撑和资金保障等措施,以期提升气象服务产品质量、完善气象发展体系、适应社会对县级气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县级气象服务综合能力水平不高的现状,探索并建立公共气象服务新体系,实现县公共气象服务、决策服务、为农服务、专业服务等气象资源与市级共享,提高县级公共气象服务综合能力和水平。并结合实际,着重在专业服务方面深入研究,对如何拓展专业服务领域提出完善思路。  相似文献   

8.
正农业生活活动对气象工作的依赖性较强,做好气象工作能够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帮助。但目前县级气象部门气象服务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所以如何做好县级气象部门的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成了必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就目前县级气象部门气象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对县级气象部门做好农业气象服务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帮助。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的稳定发展关系着农民的增收问题,也关系到  相似文献   

9.
正县级综合气象业务中包含着公共气象服务、天气预报、气象观测等内容,对气象综合业务进行改革是当前情况下实现基层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要提高重视程度,大力投入气象综合业务,进一步提高气象工作水平,实现气象综合业务的现代化。引言做好县级气象服务工作,进一步提高县级气象部门的服务水平是当前我国气象事业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县级气象工作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阻碍着气象事业的发展进程,本  相似文献   

10.
笔者阐述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性,初步分析黄冈市县级气象台站公共气象服务的现状和业务发展的需求,提出县级气象台站有效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董海涛  刘飞  王明宏等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28-7130,7138
为充分发挥辽宁省地面气象观测网作用,使业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各地发生的天气实况信息,对国家级自动气象站天气现象观测记录进行二次编码处理,及时准确地传输到省级部门进行集中处理,加以应用。即时天气现象报告设计是以地面气象观测相关技术规范为基础,采用VB6.0语言平台开发,实现了天气现象报告的制作与传输,并基于气象内部网络以WEB方式发布即时天气现象实况信息,为不同岗位的业务和管理人员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刘盛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8):15751-15752
利用巴楚县气象站1970~2000年6~8月逐日实测地面降水资料、水汽压、24h变压、气温、相对湿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资料,从中发现11:00水汽压、14:0024h变压、17:0024h变压、17:00气温、17:00相对湿度、17:00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与每次降水的出现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并通过使用真值图预报方法来预报未来24h有无降水,经试报实践证明,预报准确率达75%。  相似文献   

13.
2019年7月23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发生一起特大山体滑坡灾害。以此次特大山体滑坡前期精密监测、精准预报预警服务和中后期精细应急气象保障服务为案例,梳理了六盘水市县两级气象部门在此次突发公共事件服务过程中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的经验和做法,总结了存在的不足,并思考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优越的气候条件孕育了恭城优良的月柿,月柿产业已经成为恭城县农民的支柱产业.为研究极端天气条件对恭城月柿生长的影响,收集整理恭城县60年的气象资料和历年柿子种植的基本资料,利用因子对应分析法,研究极端天气条件的发生情况、对柿子产业的影响机理及其防御措施.连续春季低温、夏季高温、大风、冰雹、暴雨、干旱、霜冻是影响重要的极端天气,影响到柿子的树势、挂果率、病虫害以及果子的质量.关注气象服务信息,从果园建设到管理,都要尽量避开气象灾害,才能保证月柿优质高产.  相似文献   

15.
为寻求适合乡镇干旱等级评价的指标,提高乡镇一般气象站为农业服务的水平,同时为黔东南州剑河县气候预测和干旱现象的研究提供参考,利用2007—2016年剑河新搬迁国家一般气象站逐日降水、蒸发记载数据,2016年9—10月乡镇区域自动站降水资料、暴雨山洪水位站水位资料及革东土壤水分站记载数据,计算降水距平百分率(Pa)、K指数、土壤相对湿度指数,并将计算结果与实况干旱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Pa指标对乡镇干旱等级的评估时有偏重或偏轻的情况,K指数判定乡镇的旱情评估会偏重,使乡镇干旱评定的等级偏大1~2级,对乡镇干旱的评估不适合;土壤相对湿度指标判定农业气象干旱等级较符合实际,能反映土壤水分站址干旱的入旱日、旱情解除及干旱等级情况;暴雨山洪水位的变化趋势对干旱也有指示作用,特别是干旱的解除情况。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克山国家基本气象站1951~2005年的气温、有效积温、霜期等气象资料的收集整理,采用气象学的方法,分析了克山县热量条件变化情况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开展农业生产活动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南宁国家基本站气象站1956~2011年气象观测资料,分析南宁市霾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年际变化特点,阐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及其交通安全的危害影响。结果表明,近56年来南宁市霾日数年平均值为20 d,年际变化总体是前45年变化比较平稳,后11年变化则比较明显;霾天气的月季变化非常明显,冬季秋季春季夏季;最多是12月,最少是7月。中度、重度霾天气对人体健康、交通安全及农作物的生长危害很大,霾使空气质量恶化,可诱发呼吸道疾病、传染病;霾使能见度恶化,严重影响海陆空交通,事故频发;霾严重影响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严重影响区域气候,使极端气候事件频繁。  相似文献   

18.
基于AERMOD模型兰州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变化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兰州市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方案》、兰州国家气象观测二级站2008年全年逐日逐次的实测地面气象数据、环评基础数据应用库中的中尺度高空气象模拟数据及兰州市环境监测站2008年全年逐日监测数据,应用AERMOD模型,估算了供热规划实施和未实施(即零方案)两种方案下采暖期的主要污染物PM10、SO2日均浓度值。结果表明,供热规划实施后,环境空气污染物SO2、PM10贡献值是零方案下的14.5、11.2倍,但占标率还是较高,原因是背景值过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使用房山区国家气象观测站和小气候自动气象观测站数据,分析了酿酒葡萄生育期内气象条件和气象灾害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2019年气象条件中,酿酒葡萄转色期到成熟期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和营养物质积累;浆果成熟期,高温天气对浆果的发育和成熟有不利影响,采用相对应的农业措施保障了品质和产量。通过对酿酒葡萄立地条件、气候条件、生产管理条件等进行综合评分,评价区域内种植的酿酒葡萄气候品质等级为特优。  相似文献   

20.
淮河流域面雨量计算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光舟  张晓红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37-11640
利用2007年7月淮河流域常规站、自动雨量站和自动气象站逐日降雨资料,选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淮河流域15个子单元的面雨量实况,并对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采取的泰森多边形法和算术平均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同时,将自动气象站、自动雨量站以及常规站点进行合成,用合成后的站点雨量计算的面雨量与常规站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进一步分析站点密度及站点分布对流域面雨量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雨量资料的计算结果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