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棉花产业构成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世界棉花生产剧烈波动,导致棉花产业的发展存在困境。通过对世界棉花生产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影响棉花生产的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认为:棉花消费对棉花生产具有稳定的、显著正向影响力,棉花库存对棉花生产具有稳定的、显著负向影响力,并针对性地提出促进中国棉花生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2007年以来山东省棉花进口的特点,结果发现,2007年以来,山东省棉花进口增加、出口乏力,进口来源国集中,进口棉花质量并不稳定且存在以次充好的现象.导致山东省棉花大量进口的主要原因是:需求缺口大,国内棉花生产下滑且缺乏国际竞争力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山东省棉花生产的应对策略:对国内棉花生产进行适当的补贴,推广棉花良种提高棉花质量,稳定棉花贸易环境、提高棉花国际竞争力,等等.  相似文献   

3.
《御题棉花图》是在清代棉花种植、加工和流通都很繁荣的情况下出现的,其产生和传播有其必然性。清乾隆时期棉花在北方尤其直隶地区广泛种植;棉花和棉布在南方与北方、山区与平原、农村与城市大量的交易;乾隆皇帝和直隶总督方观承对农业尤其棉花种植的重视等因素构成了《御题棉花图》产生的背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我国棉花供需形势。认为:政府应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粮棉比价;建立与完善国家和用棉企业的双层棉花储备体系,进一步强化棉花技术和质量政策;完善棉花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棉花供需形势。认为:政府应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粮棉比价;建立与完善国家和用棉企业的双层棉花储备体系,进一步强化棉花技术和质量政策;完善棉花市场体系等。  相似文献   

6.
中美棉花生产成本比较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莉  杜珉 《农业展望》2006,2(7):12-13
近年来中国棉花进口增长迅猛、数量庞大。2005年棉花进口量又创新高265.4万t,而国内棉花产量仅570万t。进口棉绝大部分来自美国,1995-2005年.从美国进口的棉花比重平均为47.4%,最高时达到63.2%.2005年的比重为45.6%。大量的棉花进口对国内棉花市场造成巨大压力,国产棉面临严峻挑战。因此,比较中国和美国棉花竞争力,对指导我国棉花生产、提高国产棉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中美棉花质量各有优劣.所以棉花竞争力主要表现为价格竞争力,而生产成本又是决定价格竞争力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棉花伏蚜是棉花苗期蚜虫繁殖的后代,伏蚜在入伏以后开始危害棉花,其危害性远比苗期蚜虫的危害性要大得多,伏蚜排出的油状排泄物沾满棉花的叶子,降低叶面功能,妨碍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阻碍养分的运输,致使棉花嫩叶卷缩,从而使棉花蕾铃脱落。因此,抓好对伏蚜的防治,是争取多产、早产伏桃的重要措施。 一、把握防治时机:棉花伏蚜通常是潜伏在棉花下部叶片上的无翅蚜  相似文献   

8.
棉花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原料,新疆棉花总产量已占到中国棉花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为保护棉农收入,提高植棉意愿,稳定棉花生产,保障棉花安全,中国于2014年取消实施三年的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并在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今后,政府不再直接干预棉花市场价格,企业通过市场价格收购棉花,有利于新疆棉花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通过目标价格对棉农直接补贴,有效的保障了棉农收益。通过分析新疆棉花生产概况和临储政策的利弊,说明了实施棉花目标价格的必要性,并分析了棉花目标价格的内涵、构成因素和影响,最后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2008年江苏棉情分析与生产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棉花综合高效栽培项目组对2008年棉花生产监测结果,概述了2008年江苏省棉花生产的概况,分析了中国棉花生长指数在江苏生产中应用的结果,指出该指数基本反映棉花适时生长动态,是反映气候、病虫害和栽培管理等影响极为敏感和快捷的指标,对指导棉花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棉情监测结果分析当前江苏棉花生产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棉花凝集素与棉花枯萎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血凝技术检测棉花各阶段各组织的浸提液和棉花种子分离的蛋白质组分的血凝活性, 并进行枯萎病菌培养试验,结果发现:⑴棉花品种抗枯萎病能力与其种子血凝活性呈正相关;⑵抗枯萎病的棉花品种血凝活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各个部位:种子的子叶,种子萌发阶段的胚根,棉苗生长阶段的根、茎的韧皮部、叶片以及授粉后种子形成的第45-55天直至成熟;⑶抗病品种种子浸提液及其分离的蛋白质组分能显著抑制枯萎病菌生长;⑷在一定范围内,较高(50-100g/0.1m#+2)的枯萎病菌菌量可能是棉花抗枯萎病基因充分表达的重要诱导因素,棉花凝集素的合成受棉花枯萎病菌的调控。  相似文献   

11.
通过超宽膜与宽膜不同模式栽培长绒棉效果的对比试验及其生育期调查情况表明,超宽膜栽培长绒棉具有很好的增温、保墒、杀草效果,适期播种可出苗早、现蕾早、发育快和成熟早,若能合理密植,发挥群体优势夺高产,超宽膜植棉是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残膜污染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及其治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随着我国棉花生产的快速发展,地膜覆盖技术也日趋成熟,由此大大改善了棉花生产的土壤环境,增加了棉花产量。但是,随之产生的问题则是"白色污染"日益严重,在先进的生产条件下不能完全体现出地膜覆盖的优势,使得土壤物理条件恶化、棉花生长和发育受到一定抑制作用,同时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产量。为此,棉花覆膜栽培中"白色污染"的治理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本地生产提出地膜选用、田间管理、残膜回收利用、制定相关政策及开发地膜应用新技术诸方面的改良的措施,以望能为棉花生产中残膜污染的治理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3.
白色污染对棉花根系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研究了土壤中地膜残留对土壤物理性状、棉花根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土壤含水量和孔隙度随残留地膜的增加而减小,而土壤容重和比重随之增加.(2)在0~40 cm土壤中,残膜能够刺激棉花根系的生长,当残膜量为900 kg/hm2 以下时,棉花根表面积、根长密度和根重都大量增加;在40~100 cm土壤中,残膜阻碍根系生长,使根系生物量下降.(3)随着残膜数量增加,棉花干物质重和冠/根均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而减小,棉花地下部地上部生长不协调,产量降低.因此,一定数量的残膜刺激根系生长的现象是棉花植株的适应性反应,而残膜对棉花的生物学产量和经济学产量均有负面影响,残膜数量越大,减产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14.
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棉田土壤残膜状况调查及残膜田间微区试验、盆栽模拟试验,研究了残膜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中残膜量与棉花出苗率、收获株数呈负相关( r=- 0.737,r=- 0.740),分别比无残膜污染的土壤低 9.9%— 19.1%、 7.3%— 16.5%,残膜使株铃数减少 0.8— 1.0个,导致棉花产量低 7.3%— 21.6%;残膜碎片在土壤中的状态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危害顺序为 180° >30° >60° >90°。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高强度地膜对棉花生产和地膜回收的影响,于2020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市棉花地对4种不同配方的高强度PE地膜和1种传统PE地膜进行实地测试,统计分析不同地膜覆盖棉花的种植及生产性状,并对使用后的残留地膜进行回收。结果表明:高强度地膜能够明显提高棉田0~5 cm土层的土壤温度,且其透湿量为20.7~35.7 g·m-2·d-1,显著低于传统PE地膜,具有良好的增温保墒功能。高强度地膜覆盖显著增加了棉花出苗率和真叶长出率(P<0.05),较传统PE地膜更利于棉花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增产率为3.1%~4.7%。除此之外,高强度地膜在使用前后拉伸负荷和断裂标称应变指数整体上均高于传统PE地膜,更有利于地膜的回收,一次性机械加人工回收率高于83%,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高强度地膜在新疆棉田具有较好的增温保墒作用,较传统地膜更利于棉花的生长和发育,且回收效率和回收后的残膜再利用率均较高,具有很好的综合效益,但高强度地膜在更广泛区域和作物上的应用仍需进一步评估和确认。  相似文献   

16.
论新疆膜下滴灌棉花土壤水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棉花的膜下滴灌技术从开始试验到实地应用的全过程经历着实地的研究验证、全面的推广应用、大面积的膜下滴灌棉花种植全过程。  相似文献   

17.
不同可降解地膜对棉花生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可降解地膜是治理棉田残膜污染的有效途径,探讨可降解地膜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方法]通过不同可降解地膜和普通PE地膜的比较,研究其对棉花生理、植株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最大叶面积指数(LAImax)和全生育期群体光合势的大小顺序一致,依次为:BXS90>BJS90>HYS50>CK,LAI>3.5,BXS90和BJS90为21 d,HYS50为14 d,CK为7 d.4种地膜的棉花干物质积累均可用Logistic曲线表示,成熟时积累量BJS90、BXS90、HYS50、CK分别为1 099.20、1 329.35、1 085.08和1 019.49 g/m2,产量依次为:5 537.13、5 644.15、5 060.58和4 855.83 kg/hm2.[结论]可降解地膜LAImax和群体光合势较高,具有较长的LAI>3.5持续时间,决定了其具有较高的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  相似文献   

18.
适宜的行距配置是无膜棉高产的影响因素之一,选取中棉619为材料,设置三种不同行距配置处理进行试验,研究不同行距配置对无膜棉冠层结构及产量的影响,分别为 A: (76+76) cm,一幅三行;B: (76+10+76) cm,一幅四行;C: (10+66+10+66+10) cm,一幅六行。结果表明:行距减小,A、B处理中上部和中部叶面积指数逐渐增加,在B处理中达到最高,下部叶面积指数在C处理下达到峰值;叶倾角在A,B和C处理下整体表现为冠层下部>中部>上部,A和B处理的行距大,行间光照条件优越,冠层跨度随行距增加而减小。C处理产量最高中棉619产量6748.3 kg/hm2,但各项数据均比A和B处理低。综合而言,C处理构建棉花冠层结构各项指标较优,有效促进了无膜棉群体的光合作用,产量最高,适宜南疆无膜棉栽培。  相似文献   

19.
根据沙漠增温效应下膜下滴灌棉田植被层内小气候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棉田植被层内的净辐射、地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试验研究表明,膜下滴灌棉花花铃期在光、温、湿等方面具有较好配置,从而可充分利用光热资源,提高棉花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20.
基于降解地膜覆盖的新疆棉花生长发育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降解地膜降解进程及其对新疆南部棉花生长发育、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在新疆阿克苏以普通地膜(PE)为对照,进行T1、T2、T3(氧化-生物双降解生态地膜)、HS(生物分解地膜)4种可降解地膜覆盖棉田试验。结果表明,T1、T2、T3、HS诱导期分别为71、67、57、52 d,降解速率T3 > HS > T2 > T1。在棉花关键生育时期,T1和PE的棉花株高与其他可降解地膜差异显著,蕾数、铃数、花数、果枝数差异不显著。PE和T1棉花快速增长期较长,PE干物质积累量比T1少4.71%;而PE比T2、T3、HS高20.62%、5.03%、27.33%。单株结铃数表现为PE > T1 > T3 > T2 > HS;与PE籽棉产量相比,HS显著减产30.26%,其他处理与PE差异不显著。研究表明,T1覆盖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籽棉产量等效果与PE相当,增收5.81%,降解速率慢;T3覆盖效果与PE无显著差异,减收7.97%,降解速率比T1快。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T3更适宜在新疆南部棉田覆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