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六经辨证的方法沿用已久,但它的本质与应用范围尚无定论。六经冠以三阴三阳命名,主要强调经络是阴阳的通路,出是阴阳演化在人体上的线性描述。实际上,它是一个连结上下、表里、脏腑经络气化的系统,本  相似文献   

2.
中医学理论的一大特点是天人相应观念。脏象经络学说,病能,中药学等理论都建立在天人相应观的基础上衍生出来。《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就是这种思想的反映。《伤寒论》  相似文献   

3.
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四时变化部有周期节奏。随着昼夜辰昏,人体的阴阳气血也进行着相应的调节。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脏腑的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之盛衰有关。放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了解生理心理病理的相互影响,详细观察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不同抢救及护理有重要意义。我们从1994~1995年对145例危重患者以生理机能周期凋节进行观察及施护,收到较好效果。1资料与分析1.1病例本组145例均为住院患者,年龄在15岁以上,男83例,女62例;治愈123例,好转22例。卫.2周期分时以《灵枢·顺气一日可分为四时》进行。即“朝则…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中的阴阳观是仲景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基于《伤寒论》原文的学习,从阴阳的动态比较、救阳存津的先后缓急、阳气阴形的相互为用等方面对其阴阳观进行探讨,认为阴阳谐和是《伤寒论》阴阳观的核心,并对“贵阳贱阴”的说法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在兽医临床实践中,家畜之少阳病颇多,尤以牛为最然,只要辩证准确,用药得当,确能起到如桴应鼓之功。今试将临床之所见,结合《伤寒论》及有关论述,加以分析归纳,将《伤寒论》移植于兽医临床,供同道参考。一少阳的生理病理阳气敷布于体表以卫外,称之为“太阳”,盛于中焦以腐熟水谷者,称之为“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背景、内容的完整性、辨证论治体系、教学效果等方面分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整合的可行性。同时提出可参考桂林古本和白云阁藏本版《伤寒杂病论》编写,或按总论、外感篇、杂病篇三部分编写,或按六经辨证、脏腑辨证、特色病种篇三部分编写等整合的建议,整合后有望改善现中医院校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分开教学的不足, 将张仲景的医学思想更全面、准确、真实地呈现出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医经典。  相似文献   

7.
郭庆伟 《农家参谋》2011,(12):41-41
《黄帝内经》记载:“腹部按揉,养生一诀”。唐代名医孙思邈也曾写道:“腹宜常摩,可祛百病。” 中医认为,人体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快乐。  相似文献   

8.
中医认为,人体的腹部为“五脏六腑之宫城.阴阳气血之发源”;脾胃为人体后天之本.胃所受纳的水谷精微,能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脾胃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只有升清降浊,方能气化正常.健康长寿。  相似文献   

9.
经方大家胡希恕先生提出《伤寒论》六经来自八纲,是六种基本类型的证。经方治病的特点是先辨六经,继辨方证,求得方证相应而治愈疾病。临床上应用六经方证辨治慢性胃炎,执简驭繁,只要认准六经与方证,方证相应,治疗慢性胃炎可得心应手。  相似文献   

10.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们的祖先以最凝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天文、气候、物候、农学等多学科的璀璨结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乃至价值取向,可谓"大道至简"。《黄帝内经》以祖国传统医学的视角,认知四时寒暑,探究随节气变化而出现的天象、物候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并运用于病因病机的分析、疾病的辨证论治以及指导中医养生的理念,极大丰富了节气的医学内涵。把四时寒暑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中的方剂称为经方,至今在临床各科广泛应用,临床中辨证准确,应用疗效显著。但是现在应用其方往往有不如意者,究其缘由,往往是煎服及调护法不对。故而梳理《伤寒论》之经方煎服及服药后调护法整理如下,以期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清代著名医家黄元御著有医书十一种,其中《四圣心源》乃扛鼎之作,黄氏遣方用药,精益求精,配伍合宜,辨证准确,多尊仲景,善于发挥,尊古不泥古。黄氏临床运用柴胡非常广泛,在《四圣心源》中包含柴胡方剂17首。柴胡行经于表里阴阳之间,奏效于寒热往来之会,入足少阳胆经,配伍精当,疗效卓著。黄氏运用柴胡与补虚、清热、滋阴等他药配伍,治疗各种疑难病症,如噎膈、颠狂、牝疟、瘰疬、月经病等。本文探讨黄元御运用柴胡的经验,为临床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早在《伤寒论》中就提到了醋,张仲景将醋称为“苦酒”,主要用作药物炮制的辅料。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醋的作用更加广泛。为了更好的研究醋在医疗保健方面的应用,文章从仲景用醋、养生用醋、医疗用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4.
国医大师孙光荣认为“知犯何逆”是对疾病辨证过程的高度概括,结合个人临床经验以歌诀形式阐述其内涵:主证切入莫彷徨,首先明辨阴与阳;表里要辨脉与舌,寒热要询便与汗;虚实须问眠纳泄,痛问喜按不喜按;逆顺必观纳和出,生死凭脉看神光;脏腑经络与时令,新病旧疾细参详;风寒暑湿燥火虫,痰瘀郁毒食性伤;审症求因明主从,知犯何逆必显彰。  相似文献   

15.
人之寤寐,取决于卫气,卫气昼行于阳,动而为寤,夜行于阴,静而为寐。营卫失和引起失眠,病机分为阳不入阴,邪气阻滞,营卫虚衰。周德生教授临床上基于脏腑辨病辨证施治,注重从营卫盛衰、营卫交会、邪气性质、兼病兼证综合考虑,调和营卫法有益营卫、和营卫、畅营卫之侧重不同,联合使用辛甘、苦平、温润、动静药性兼有或者动静相伍的药物,同时掌握各类药物的使用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阐述了陈新宇教授“阴平阳秘”的诊疗思路在失眠治疗中的具体应用。陈新宇教授从阴阳角度出发,将失眠病机本质概括为阳虚所致的“阳不入阴、阴阳失交”,在“谨熟阴阳”的辨证基础上,提出“温扶阳气、潜阳入阴、调和阴阳”的治疗大法以达到阴平阳秘。  相似文献   

17.
《正体类要》是我国明代骨科一部卓有成就的重要专著,它对中医骨科学体系的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特别是对于骨科辨证用药的内治之法有诸多阐述,对后世伤科的内治有深远的影响。湖湘岳阳张氏正骨学术流派在发展过程中,较多地吸收并结合了《正体类要》重视伤科内治的精髓,并在传承中创新。本文分析《正体类要》对张氏正骨相关学术思想和应用的影响,认为张氏正骨流派在伤科辨证、内用方药等方面继承了《正体类要》重要的理念,逐步形成了张氏正骨气血为先,肝脾肾并重;理术结合,完善骨科体系;辨证论治,创新方药应用;针砭辅助,以达托补之功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8.
咳嗽为临床常见病之一,往往反复发作,难以治愈。陈新宇教授提出运用内经“五脏整体观”理论分析病因病机,指出咳嗽不仅与肺相关,肾虚、脾湿、肝火均可引起咳嗽。临床治疗中陈教授多用伤寒原方加减,文中以桂枝汤、小陷胸汤、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等为例,系统阐述了陈新宇教授在咳嗽治疗方面的经验心得。  相似文献   

19.
硬皮病为难治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本文阐述了“阳化气,阴成形”的理论内涵,并从“阳化气,阴成形”角度分析,认为“阳虚阴结”是硬皮病发生的主要病机,主张以“温阳抑阴”法治疗硬皮病,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