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二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6年11月28-29日在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功举办.论坛以“主要作物遗传育种”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政策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以及国内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国家粮食供给侧改革、作物育种前沿、遗传改良策略、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二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会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2.
第二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6年11月28-29日在作物科学研究所成功举办。论坛以"主要作物遗传育种"为主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农业政策专家、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以及国内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国内外农业发展形势、国家粮食供给侧改革、作物育种前沿、遗传改良策略、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二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和学者为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会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于2017年11月18-20日在北京举办。论坛以"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为主题,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作物种质资源领域的专家及青年学者、作物科学研究所作物种质资源中心青年以及在站博士后作主旨报告。从国家战略规划和现实需求出发,针对种质资源的特性,围绕种质资源的"广泛收集、妥善保存、深入研究、积极创新、充分利用"的二十字方针、老一辈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及科研人员基本素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学博士后学术论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每届论坛以"立地"文化为主要命题,结合农业前沿、科技发展、科研匠心为副命题,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以及同行业优秀的青年人员和博士后为在站博士后及广大青年学者作报告,旨在形成具有广泛学术影响力,融汇国际科研力量,切实推进农业科技协同创新,激发优秀青年人才科研潜力,搭建学术思想吐故纳新、技术经验交互提升、人才培养薪火相传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4.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1主办单位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学…  相似文献   

5.
《分子植物育种》2006,4(4):488-488,582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6.
《分子植物育种》2006,4(6):785-785,818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7.
《分子植物育种》2006,4(5):720-720,725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The Generation Challenge Programme(全球挑战计划)、中国农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发起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8.
各有关单位、专家及理事:在国家“十五”计划即将结束、“十一五”计划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有必要对我们的工作进行总结,取得经验,找出不足,为今后争取项目和课题论证提供依据。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和中国农学会遗传资源分会共同主办的植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学术研讨会定于2004年12月26~28日在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召开。会议将邀请有关院士、知名专家、学者教授做大会主题发言,并以分组形式进行学术交流。一、学术交流主题:1 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与保护生物学研究;2 植物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评价研究;3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林水产首农林水产技术会议事务局,面向21世纪,预测了今后10年间日本作物育种的推进方向。于1986年1月制订了新的“推进作物育种基本计划”,现将该计划概述如下: 1.作物育种的推进方向。在农业生产上主要包含作物育种的重要性,作物育种的现状与动向,作物育种的理想状态三个方面。作为推进作物育种基础的四项必要条件,即加强专家的联合、协力,确保遗传资源,开发育种技术,提高选择规模和选择方法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第一届亚洲植物染色体研讨会将于 2 0 0 1年 9月 2 7~ 2 9日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召开。大会主题 :面向新世纪的植物染色体研究。它将反映亚洲地区该领域研究的最新成果 ,促进本学科的学术交流及发展。竭诚欢迎从事染色体研究及植物遗传、育种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大会由中国作物学会、日本遗传学会、日本育种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及农业部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开放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一届亚洲植物染色体研讨会预备通知  相似文献   

11.
刘斌 《作物杂志》2006,(2):18-18
由中国作物学会大豆专业委员会和东北农业大学联合举办的第十八届全国大豆科研生产研讨会暨王金陵教授90华诞庆典,于2006年3月15~17日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隆重召开。来自全国18个省、市、自治区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9个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农业推广部门的245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在本次会议上,共有55位代表做了大会报告,内容涉及大豆育种、栽培、资源、分子生物学和生物技术、植保、土肥、加工、大豆宏观形势等各个方面。从学术交流的情况看,我国大豆科研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研究方向有所扩展,合作研究的机制逐步形成,一批中青年科技工作者迅速成长,正在成为大豆科研和技术推广的骨干。与以往会议相比,本次会议的参会人数再创新高,其中,基层科技人员的数量明显增多,来自中国科学院系统及综合性大学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专家人数也有所增加。会议还邀请中国作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所长万建民教授和中国农业大学国家玉米改良中心陈绍江教授分别做了关于水稻品质性状遗传和高油玉米育种的报告,受到代表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12.
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子育种是现代农业发展应用推广最迅速的育种新技术,对作物遗传改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国际农作物育种已经进入分子育种时代,以DNA重组技术和基因组编辑技术等为代表的现代生物技术已成为世界上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手段。本综述简要介绍了国际分子育种发展趋势,并对中国作物分子育种现状和国家相关政策导向、集成创新、科研管理体制、生物种业发展和人才现状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中国农业和科技管理部门、生物技术工作者、育种家和种子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王连铮:农业部原常务副部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原院长、中国种子协会理事长、俄罗斯农业科学院与印度农业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大豆育种专家,著有《大豆遗传育种学》与《温饱十亿人》等书籍,撰写论文等文章160余篇。日前,本刊记者在第二届中国杂粮产业发展论坛上,就我国杂粮产业化等问题对王副部长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4.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分子育种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了育种科学的发展,促进本领域人才成长,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农学会定于2007年3月27-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5.
会议信息     
面对21世纪生物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分子育种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和种子产业发展,推动植物分子育种科学发展,促进该领域人才成长,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农学会定于2005年10月27-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将邀请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方智远院士等国内、国际著名专家将就植物分子育种的理论与技术、植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结合…  相似文献   

16.
《分子植物育种》2006,4(2):298-298
现代农业已经发展到了“分子农业”时代,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广泛应用于植物的遗传育种,基因组学的研究成为植物基因资源发掘的基本科学平台,分子育种成为植物育种的最主要手段之一。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分子育种成果的产业化进程,推动应用基因与组学植物分子育种科学的发展,促进领域人才成长,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农学会定于2007年3月23-27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第二届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17.
2005年10月27-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召开面对21世纪生物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分子育种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和种子产业发展,推动植物分子育种科学发展,促进该领域人才成长,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农学会定于2005年10月27-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将邀请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方智远院士等国内、国际著名专家将就植物分子育种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发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2年底鲍文奎教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组织的“主要粮食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培训班”上,作了“作物遗传育种理论发展与前景展望”的学术报告,与会者受到很大教益,现全文发表,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9.
《分子植物育种》2005,3(4):599-600,596
面对21世纪生物经济带来的巨大发展机遇.为加强与国际植物分子育种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加速我国分子育种成果的产业化进程和种子产业发展。推动植物分子育种科学发展。促进该领域人才成长。经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批准。中国农学会定于2005年10月27—30日在海南省三亚市举办“植物分子育种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期间,将邀请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院士、中国科学院李振声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范云六院士、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方智远院士等国内、国际著名专家将就植物分子育种的理论与技术、植物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的结合。植物分子育种与种业的产业化发展等议题做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20.
玉米遗传育种──第二届全国中青年玉米遗传育种研讨会论文集该书分基础研究、遗传育种、生产加工与应用三部分。32开本,218页。每本12.00元(含邮费)。作物雄性不育及杂种优势研究进展(I)——国家攀登计划"粮棉油雄性不育杂种优势基础研究”本书由李竞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