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赵军 《中国种业》2020,(10):102-103
笔者主要针对旱作农业藜麦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的应用进行探究,结合多年藜麦试验种植结论和生产实践,分别从选地整地、茬口选择、施肥、划行起垄、覆膜、种子选择、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总结概括一套适用于旱作农业的藜麦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以期为藜麦种植提供技术参数和技术指导,促进藜麦产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藜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军 《中国种业》2020,(8):112-113
结合多年藜麦试验种植结论和生产实践,初步总结概括出了一套藜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规程,从藜麦品种、茬口选择、整地要求、施肥水平、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以期为藜麦种植提供技术参数和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麦套花生产量和经济效益,结合多年来从事花生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的实践,根据花生地膜覆盖增产机理,探索出适合本地生产条件的麦套花生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4.
旱地春大豆地膜覆盖增产节水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两种方式,研究地膜覆盖对大豆产量、效益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地膜覆盖大豆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节水、增收效果。其中:覆膜穴播方式比对照增产50.6%,膜际条播方式比对照增产23.4%;地膜大豆生育期间耗水总量与露地对照相近,因此覆膜穴播和膜际条播大豆的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比对照提高34.8%和26.1%。  相似文献   

5.
藜麦是一种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干旱的经济作物,其经济效益是种植小麦、油菜等大田作物的15倍。对藜麦高产栽培技术进行了初步探讨,希望能为高寒山区广大藜麦种植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于1982年开始春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经过四年的试验、示范证明,春花生采用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措施,具有增产幅度大、经济效益高的优点。覆膜比不覆膜的一般增产32~131.9%,亩增花生果40~137.2公斤,增加收益48~165元,深受农民欢迎。一、春花生覆膜栽培的收益 1982~1984年六个县试验覆膜面积117.82亩,平均亩产干果223.6公斤,与不覆膜的对照平均亩产112.6公斤相比,亩增产干果112.1  相似文献   

7.
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地谷子生产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具有明显的增温、集雨、增产、增收效果而在生产上得到推广,但是随着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应用的深入,适宜的应用范围、适合的技术模式选择、配套技术的应用、前瞻性技术研究等都成为需要明确和不断完善的问题。系统总结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成果,提出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体系的比较优势,探讨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增产的光、温、水、土效应和谷子生长发育的响应,评价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增产和增收效果,明确了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具有较广阔的应用前景,也分析了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前瞻性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藜麦在中国的适应性种植及发展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藜麦在中国地区的发展现状,本研究归纳了藜麦的植物学特性和营养价值,分析了国内藜麦产业存在的种质资源匮乏、种质创新应用不足、高产栽培技术尚未成熟等问题,并提出了提高藜麦产业投入、促进产业多形式发展的发展对策,为藜麦在中国的推广种植和产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分析藜麦的生物学特性、生理特性以及胶东地区的地理和气候特点,综合品种选择、播种方法、苗期管理、水肥运筹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环节,集成了适用于胶东地区的藜麦轻简高效优质栽培技术,提出了藜麦产业发展的建议,以期为胶东地区的藜麦产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旱作小麦不同地膜覆盖对土壤水分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结果表明,地膜覆盖栽培技术是旱地小麦实现高产稳产的一项突皮性措施;在多种地膜覆盖栽培模式中,以夏闲期采用微型聚水两元覆盖或微型聚水地膜覆盖的聚水、保墒、增产效果最好;起垄覆膜沟播栽培技术是实现旱地小麦高产稳产的最佳模式选择;运用微型聚水地膜覆盖技术,会使陕西渭北原区及类似地区夏闲地高效利用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青海三江沃土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选育的藜麦新品种青藜1号的特征特性、田间种植表现、高产栽培技术、生产注意事项等。为藜麦产业的发展及藜麦的优质高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藜麦因为营养全面且具有耐旱、耐寒、耐贫瘠、耐盐碱等特点而受到研发者及广大消费者的普遍关注,笔者通过综述藜麦栽培、收获、饲料化利用及产品加工等环节中机械化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不同区域,配套适宜的栽培方法,建立藜麦高产稳产综合栽培技术,提高藜麦收获纯度,保证藜麦品质,加强藜麦秸秆饲料化利用研究,提高藜麦米综合质...  相似文献   

13.
新疆北疆地区藜麦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规范了藜麦在新疆北疆地区气候条件下的栽培技术,包括种植条件、播种、施肥、灌水等方面,为新疆藜麦广大种植用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梅丽 《作物杂志》2022,38(6):14-5
藜麦营养全面,植株转色后花色艳丽,观赏期长达40d左右,且耐旱、耐寒,是一种集多功能为一体的新兴保健食粮。北京市自2015年引种藜麦,在适宜种植区、适宜品种筛选、营养品质检测、抗逆稳产栽培技术探索、菜品开发和技术示范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北京藜麦适应性栽培研究表明,藜麦在海拔≥300m、年均气温≤12.5℃、年均积温≤4802.0℃·d、年均光照强度≥2268.7lx的区域可正常成熟;“陇藜1号”、“陇藜3号”、“红藜1号”和“红藜2号”4个品种表现优良;藜麦米富含蛋白质,特别是“红藜1号”和“红藜2号”蛋白含量高达19.6%~20.0%;围绕栽培、农机、植保三大关键环节集成的藜麦抗逆稳产栽培技术体系在京郊示范应用面积为453.33hm2,应用率达100%;与一茬籽粒玉米相比,藜麦增收3.77万元/hm2。但区域发展不平衡、生产效率低和没有享受政策性农业保险等因素制约了藜麦在北京的持续健康发展。今后,应从加大政策和财政支持、提高藜麦机械化生产水平及建立健全相关标准制度等方面着手,做大做强北京藜麦产业,让藜麦的“小生产”能够在“大市场”中找到“微需求”,卖出好价钱。  相似文献   

15.
花生覆膜栽培应把好六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技术自 2 0世纪 8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经过 2 0多年的发展 ,现已成为花生高产栽培的主要方式。近年来地膜覆盖花生田产量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 ,个别地块产量出现了大幅下滑的现象 ,究其原因 ,主要是栽培技术不规范 ,普遍存在着品种老化 ,混杂退化严重 ,品质差 ,播种偏早 ,播种覆膜质量差、耕种管理粗放 ,施肥偏少 ,方法不当等 ,限制了花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为促使花生覆膜栽培向规范化技术方向发展 ,在生产中要突出把好 6关。1 品种关 为充分发挥地膜覆盖的增产作用 ,同时兼顾市场对花生品质的需求 ,提高花生生产…  相似文献   

16.
藜麦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生育期长,种植区域无霜期短,开花期遇高温花粉败育不结籽以及成熟期遇雨穗发芽等诸多问题。为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促进藜麦种植产业升级,自2013年起,盐城市新洋农业试验站结合江苏沿海地区的气候特征,通过连续几年的田间试验,根据生产实际经验,从地块选择、播前准备、品种选择、播种方式、田间管理、收获、第二季藜麦种植等方面总结了一套藜麦一年两季高效栽培技术。该项技术不仅可以实现藜麦一年两季就地加代育种,缩短育种年限,还能使藜麦产量翻番,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棉花育苗移栽与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对棉花育苗移栽和地膜覆盖高产栽培技术,从增产原理到栽培技术进行了全面剖析和总结。特别对两项栽培技术的新进展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8.
地膜覆盖对粉用马铃薯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为了研究地膜覆盖对粉用马铃薯生长的影响,对宁夏西吉地区主栽的宁薯4号品种采用不同播期下地膜覆盖和未覆膜两种栽培措施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覆膜能使马铃薯开花期提前,从而增加薯块的生长时间,5月上旬到7月中旬,保水效应和抗旱增产效果明显,覆膜比未覆膜增产47.8%~67.2%。对主栽的青薯168号采用不同时期覆膜和不同时期揭膜的栽培方式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在播种前覆膜可以优化土壤环境,在块茎增长时期以后揭膜可以提高马铃薯的覆膜效果,提高马铃薯产量,最高增产可达76.3%。因而,在马铃薯种植期间使用地膜覆盖并适时的覆膜揭膜,能有效提高粉用马铃薯的品质及商品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索甘薯高产栽培技术,以不覆膜作为对照,调查和分析了可降解膜、不降解膜和黑膜对甘薯地上部生长发育、地下部产量形成以及干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覆膜能使甘薯地上部充分形成,延缓甘薯生长点过早的向地下部转移;覆膜后,甘薯单株结薯数增加了1.0~1.8个,鲜薯增产9.52%~13.19%,覆盖不降解膜比对照显著增产,覆盖不降解膜和黑膜比对照极显著增产,3种覆膜处理间鲜薯差异不显著。其中以覆盖不降解膜产量最高,达到了52494.30kg/hm2。地膜覆盖是甘薯增产增效有效的栽培措施,其增产效应主要是通过促进甘薯中前期地上部生长、提高薯块个数,增加薯块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藜麦产业现状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7  
藜麦是原产于南美洲的一种粮食作物,具有非常高的营养价值。近年来,我国山西、吉林、青海、甘肃、河北等地开始较大面积地种植藜麦。通过科企结合,初步形成了适合不同生态区域的栽培方法,获得了一批性状稳定的育种材料,认定了藜麦品种1个。然而,我国藜麦生产加工企业数量较少,专用生产加工设备较为缺乏,加工产品多为藜麦米,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同时,国内藜麦产品的销售以电商为主,缺乏实体销售,藜麦市场有待进一步完善。但国际市场藜麦需求强劲,藜麦发展前景十分广阔。随着玉米种植面积的政策性调减,藜麦迎来了重要的发展契机。通过加快品种培育和生产加工设备研发,丰富产品种类,藜麦必将在“调结构,转方式,保增收”的农业政策落实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